阅读 | Book

动物农场

  • 乔治•奥威尔
  • 很早之前就想着要看了,居然一直拖到现在,还是看着中文舒服。讽刺不言而喻,不过我要真是其中的一只动物又能做些什么呢?睿智的驴子一直在沉默着,没有动物去争取,没有动物去反抗。反抗的都被清洗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痛苦的恐惧。很多时候都是假象。不再去相信了。

highlights #

  • 2013-12-12 18:34:25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良知出发,对社会公正有着执著追求的人,用他的传记作者杰弗里•迈耶斯的话来总结就是:“奥威尔在一个人心浮动、信仰不再的时代写作,为社会正义斗争过,并且相信最根本的,是要拥有个人及政治上的正直品质。”
  • 2013-12-12 12:36:11。当被问到既然如今琼斯跑了他是否比以前快乐时,他只说:“驴子的寿命很长。你们中还没有谁见到过一头驴子死掉。”
  • 2013-12-12 14:54:02 有动物注意到,他们朝着拿破仑摇尾巴的神态,跟另一些狗过去惯于向琼斯先生做的姿态一个样。
  • 2013-12-12 16:16:27 吱嘎的解释是,口粮问题上缺乏灵活性的平均主义做法是与动物主义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 2013-12-12 17:53:56 凡动物一律平等 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 2013-12-12 17:55:46。他呛了好一阵子,在这期间他那呈多级台阶状的下巴转成了紫色,呛过以后,他总算说出了口:“你们有你们的低等动物需要对付,”他说,“我们有我们的下层阶级需要摆平!”
  • 2013-12-12 18:30:04 这一切经验是一个宝贵的客观教训:它告诉我极权主义的宣传能够多么轻易地控制民主国家开明人民的舆论。

Other #

[[李笑来]] 读动物庄园

因为母亲在图书馆工作,我得以在图书馆长大。高中毕业之前,我的本子里就有一个长长的单子,上面罗列的是一些禁书。尽管并不是“书非禁不想读”,对于禁书谁都有足够的好奇。一些禁书还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各种渠道,当然找到读过之后往往是失望。而另外一些禁书确实非常难得。直到大学毕业(1995 年),书单里依然有两本我依然充满好奇却始终没办法弄到的书:《君主论》和《动物庄园》。那时候还没有今天的互联网,当然更没有今天反复被封锁的 Google,所以,没有免费的电子版可看。几经周折,1997 年,在韩国光州大学的图书馆里,借到一本 Animal Farm 的英法对照版。拿到书的那一瞬间当然大喜过望,陪同的韩国学生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说,“其实就是个童话。”当时闪过的念头在许多年后听说“Google 的创始人之一 Sergey Brins 出生在苏联,6 岁移民到美国”的时候同样闪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吃过猪肉,光见过猪跑,是想象不出来猪肉的味道的;没生长在铁蹄下,只见过马蹄,是不会明白铁蹄的恐怖的。冲到校园外的小店把书复印了一份,拿到“新”书,恨不得洗了手再看。一口气读完,脑子在激烈的震荡和共鸣之后略感虚脱,连身体都有些疲惫。当年我 24 岁,小脑瓜想象不出怎么会有人能够在共产主义大国均尚未成立之前就把一切全然看穿,而后纯粹以预言的方式写寓言故事。George Orwell,这个名字在我的脑子里变成了另外一个具体的形象。再后来就是阅读所有能找到的他的以及关于他的所有文字,那几个月时间,几乎是我自己重建自己的过程。(说来有趣,后来发现好几个姓里面有 well 的人都很牛屄:比如,Thomas Sowell, [[Malcolm Gladwell]],他们都有让读者思如“泉”涌的能力……)许多年后,我竟然成了老师,在课堂上常常用插科打诨的方式介绍这本严肃的“预言”书。每次讲到关键之处,总有哄堂大笑,我心里却不知这里面有多少是“会心一笑”,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或者有足够的好奇心去认真读这本书。而翻过上一个千年,到了这个世纪,这本书在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禁书,连新浪读书上都有它的中译版之后,我猜,对很多人来说,去读他的动力可能已经没那么大了罢。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一般也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当年,我特意把这本书的“再复印版”送给几个身边好友的时候,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反馈。甚至其中有一位我一直以为是属于那种以思考为乐的人,连看都没看。在我准备跟他分享惊喜的时候,他从另外一个角度震惊了我:“别他妈的出国转一圈回来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当时正仰脖喝酒的我差点没有喷出来,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我肏,人要是脑子坏了,就会时常暗害自己啊!”我猜,读外文禁书的人,大约都有强烈的翻译冲动,尤其是一本令人惊喜而不是令人失望的禁书——我自己就有过,不过,当时自卑于自己的能力,最终没有动手。之后,陆续翻过几个中译版,当然觉得一般般。奥威尔的文字,简单中透出坚定,随意中渗着睿智,还真的不好翻译。昨天在杜昶旭老师的微博上看到有位英语老师郝海龙说自己终于把 Animal Farm 翻译完了……甚是佩服。马上跑去看,凭我的感觉,觉得比之间见过的几个中译版本顺畅(尽管当然会有商榷之处)。我也能猜,翻译完此书的人,心中不仅一直有着某种支撑他的冲动,翻译之后,也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作品的向往——不是指自己的翻译,而是指 George Owell 的“预言故事”。人就是这样,各自命运不同,但总是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实在,做更多的实事,而后才能心安。

真名实姓——英美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选

真名实姓——英美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选 弗诺·文奇 等 真名实姓,叙述人与智能的较量。让你体验上帝的视角。写作于1981年。中篇看的比较轻松。

highlights #

  • 2013-12-10 13:20:37 我们闲坐无聊,虚掷光阴,着华衣丽服,听妙曲佳音,食美馔珍肴,高视阔步,东游西逛,议论貌似高难、空洞无物的词句。我们是寄生虫,生无志向,毫无用处。我们是国家身上的赘癌。
  • 2013-12-11 18:51:37 但是他们舍不得爱情,舍不得短暂的青春,舍不得一个个黎明和黄昏的美妙时光!
  • 2013-12-11 22:28:52 人就是衡量的尺度。那就是我所上的第一课。人的两脚是衡量距离的尺度,两手是衡量所有权的尺度,身体是衡量一切可爱的、称心如意的和强而有力的东西的尺度。

小王子

  • 短短的篇幅,简单的文字,看的令人心颤。小王子为什么要离开你的花儿?离开才懂得爱,所以你才会义无反顾的回去。原来一切都不是遗憾,一切都可以有意义。
  • coco: 那支打喷嚏的玫瑰,那只小狐狸,那条小蛇~还有小王子 http://www.douban.com/people/cocosyz/statuses?p=19
  • 标注
    • 现在我的心情有点平静了。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平静。 《小王子》
    • 然而对于我来说,单单她这一朵,就比你们全体都重要得多。因为我给浇过水的是她,我给盖过罩子的是她,我给遮过风障的是她,我给除过毛虫的(只把两三条要变成蝴蝶的留下)也是她。我听她抱怨和自夸,有时也和她默默相对。她,是我的玫瑰。” 《小王子》
    • 你先坐在草地上,离我稍远一些,就像这样。我从眼角里瞅你,而你什么也别说。语言是误解的根源。不过,每天你都可以坐得离我稍稍近一些…… 《小王子》
    • 我还以为自己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一朵花儿呢,可我有的只址普普通通的一朵玫瑰花罢了 《小王子》
    • 小王子不敢承认的是,他留恋这颗受上苍眷顾的星球,是因为每二十四小时就有一千四百四十次日落! 《小王子》
    • 因为,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忠于职守的,又是生性疏懒的。 《小王子》
    • “我当时什么也不懂!看她这个人,应该看她做什么,而不是听她说什么。她给了我芳香,给了我光彩。我真不该逃走!我本该猜到她那小小花招背后的一片柔情。花儿总是这么表里不一!可惜当时我太年轻,还不懂得怎么去爱她。” 《小王子》
    • If you want to build a ship, don’t drum up people to collect wood and don’t assign them tasks and work, but rather teach them to long for the endless immensity of the sea. [[quote]]

世界奇幻小说简史巨龙的颂歌

豆瓣

highlights #

  • 风景,结局则预示人们得到的往往和想要的并不相同——这给了托尔金以直接的灵感启迪。

  • 海伯利安大陆

  • 1958 年,亨利·库特纳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凯瑟琳·穆尔活到了 1987 年,却再未从事幻想小说的创作。

  • 请想象一下这是个什么概念!18 至 23 岁,那是人类最美好最青春的年华,不知道多少朋友在外面风流潇洒,而我们未来的大作家却如鸵鸟一般关在家中宅,情何以堪呢?直到 1914 年,他由于涉足报纸上的论战,方才逐渐恢复了社会联系。

  • H. P. 洛夫克拉夫特说:“人类所有的法则、兴趣和情绪在浩瀚的宇宙中都显得微不足道,这是我所有小说的创作前提”。

  • 刘易斯在《四种爱》中写道:“恋人喜欢摒人独处,朋友则分享共同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曾使得他们与他人分隔开来,不管他们本身愿不愿意。”

  • 1963 年 11 月 22 日,刘易斯终因肾衰竭去世,在离开人世之前,他为十年后才去世的挚友托尔金写好了讣文。刘易斯去世当天也是肯尼迪总统遇刺和著名作家 A·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作者)去世的日子。于是他的死和赫胥黎的死一样,由于肯尼迪事件的震撼效应,在当时都被大众忽略了。

  • 这期间,少年托尔金遇见了一生的真爱伊迪丝。两人都是孤儿,两人都喜欢“一起站在阳台上,朝路人的帽子扔糖块”,两人也很快地相爱了。不过这段恋情仅仅维持了两个月,便遭到神甫的强烈反对。神甫宣称:托尔金只有到 21 岁以后才有权再与伊迪丝会面。结果他真的维持了这段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数年时间,而到 21 岁生日当晚,便立即写信告白。当时伊迪丝已经订婚,但出于对托尔金的感情,竟然退还订婚戒指,事情峰回路转了!两人最终在 1916 年托尔金上战场之前正式结婚(人们认为这是《魔戒之王》中人类国王阿拉冈与女精灵阿尔雯之间爱情的写作原型)。这场婚姻维持了半个多世纪,一直到死不离不弃。

  • 1920 年,托尔金担任了利兹大学的英语高级讲师,四年后成为利兹大学教授,1925 年回牛津大学担任教授——作为牛津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他当时年仅 32 岁。

  • 托尔金说:“当我孤独的时候,这样的景像始终徘徊在脑海中:我们俩永远手牵手相会在丛林里,四处躲避着自分别以后不断袭来的死亡阴影……”

  • 在《魔戒之王》中,托尔金总共创造出了 15 种语言,尤其是精灵所用的昆雅语和辛达林语,已然十分完备,拥有严格的词汇表、发音、语法等,已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成熟语言——光是“我爱你”在昆雅语中就有 34 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 1997 与 1999 年,英国的水石书店和美国的亚马逊书店这两家最有影响力的跨国网络书店先后举办了“最能代表 20 世纪的书籍”的读者票选活动。一举揽获两顶桂冠的,不是这一百年中任何一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也不是其他任何畅销书籍,而是奇幻小说的圣经——《魔戒之王》。 《魔戒之王》把 20 世纪定格为了“现代奇幻世纪”。

嫌疑人 X 的献身

highlight #

  • 那种感觉,就像他坚信绝对完美的数式,被出乎预期的未知数渐渐打乱时一样。

  • 我的笔记 第 150 页 | 位置 2300 | 已添加至 2013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四 10:04:33

  • 嫉妒实在是太恐怖了,同感!

  • 石神瞥了一眼桌上的钟然后起身,快八点了。看来靖子和工藤会面的时间似乎不长,他很清楚这点令自己大为安心。

  • “不是感情上的问题,而是企图用杀人逃离痛苦的方法不够合理。因为杀人之后,又会因此产生别的痛苦。石神不会做那种蠢事。反过来说,只要合乎逻辑,就算再怎么残酷的事他也做得出来。”

  • 我的笔记 第 171 页 | 位置 2622 | 已添加至 2013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四 10:18:24

  • 暴露

  • “我对他倒是没什么特别想法……只是觉得他是个好人,头脑非常聪明。” “您是说,您知道他头脑聪明,是个好人?”汤川停下脚。

  • “是很复杂。不过,只要稍微换个看法,问题就会变成异常简单。凡人想以复杂的手法掩饰某件事时,往往因为复杂而自掘坟墓,可是天才不会这样做。他会选用极为单纯、但是常人想像不到、常人也绝对不会选择的方法,将问题一口气复杂化。”

  • 他压根没有想和她们发生关联的欲望,他认为她们是自己不该碰触的对象。同时他也发觉数学也是如此,对于崇高的东西,光是能沾到边就够幸福了。妄想博得名声,只会有损尊严。

DOOM启世录

豆瓣 Masters of Doom 是在大学的时候看的,Kindle DXG,文图,身边还有你。 记得最深的是可乐和批萨,就可以生产代码。

世界科幻小说简史星空的旋律

  • highlight

    • 世界上第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就此璨然现世。

    • 卢奇安之后,科幻小说整整沉寂了1400年,直到17世纪,才有一批带科幻色彩的作品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长时间的中断呢?英国人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中的回答是:宗教文学统治了一切,科幻小说所需要的想象空间被严厉地禁止了。

    • 乔治·奥威尔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 几周后,当他们返回英国,才知道戈德温关于自由恋爱的议论显然只能讲给别人家的女孩听的。戈德温不再同他们往来,连续两年不跟玛丽讲话。

    • 我的笔记 第21页 | 位置283 | 已添加至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20:04:41

    • ?

    • 哥特式小说流行于18世纪,内容多为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对中世纪生活的向往,因其情节多发生在荒凉阴暗的哥特式古堡(流行于18世纪英国的一种建筑形式,类似教堂)里而得名。

    • 有一个人,只活了40岁,生前毁誉参半,死后争议不断,但他却在150年被后世誉为现代诗歌之父、侦探小说之父、科幻小说之父。他是谁?他就是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 我的笔记 第29页 | 位置408 | 已添加至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20:19:44

    • 穿越?;)

    • 作家。他的《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人》(A Connecticut Yankeein King Arthur’s Court, 1889)值得一提,书中描写的是一个现代美国人,被一个绰号“大力神”的工人用撬棍打破脑袋,昏昏沉沉来到一千三百年前的中世纪英国。美国佬利用自己在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巨大优势,从死囚牢里一步跨上亚瑟王朝的首相宝座,成了名气比国王还要大的“我们老板”。他在全国创办报纸,推行广告,引进蒸汽机、自行车、电话等工业文明的杰作,建立现代考试制度选拔人才,希图通过工业革命、普及教育,好好改革一下国家政体。

    • 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二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这位胖绅士就是以《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闻名于世的大仲马。

    • 因此,也有学者将《时间机器》发表的时间1895年确定为科幻诞生的日子。

    • 惊奇故事》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刊载科幻小说的刊物,而根斯巴克被誉为“科幻杂志之父”。

    • 为了纪念他所做的贡献,世界科幻协会于1953年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科幻小说的创作奖——雨果奖。1967年,根斯巴克去世。

    • 当然,作为非常强势的编辑,坎贝尔也表现出两面性,令作者和读者又爱又恨。人们称他为“美国科幻教父”,就是这个原因。

    • 因此,40年代也被称为“坎贝尔时代”。为了纪念坎贝尔,后人设立了坎贝尔纪念奖。

    • 在美国科幻小说史上,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一段特别的日子,可谓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出版繁荣。后人称之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一般把坎贝尔入主《惊人科幻小说》作为黄金时代的起点。

    • 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这样简述自己的经历:“我决定从化学方面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我做到了;我决定娶一位非同寻常的姑娘,我做到了;我决定写故事,我做到了;然后我决定写小说,我做到了;以后我又决定写论述科学的书,我也做到了。最后,我决定成为一位整个时代的作家,我确实变成了这样一个人。” [[Isaac Asimov]]

    • 1992年,斯蒂芬森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奠定他赛伯朋克宗师地位的大作——《雪崩》(Snow Crash)闪亮登场。“

    • 最为后世称道的是,陆士谔在小说中写道:“宣统二十年,开办万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中国国家银行分行,就开在浦东呢。”这与现实是何等契合啊,以至于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专门提到了陆士谔和他的《新中国》。

    • 人们尊称郑文光为“新中国科幻之父”。

    • 后来,黄易认为西方科幻重技术而轻人性,遂自创“玄幻”小说,其宗旨主要是把东方玄学与传统科幻融合在一起。后来,“玄幻”这个名称扩散开去,成为一类相似作品的代名词,其影响力极大,但与黄易的定义已经相去甚远。

    • 同时,《海底舰队》又叫《武侠舰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武和侠两个字组合成词,引进中国后,被梁启超用来指代类似《水浒传》那一类的小说,武侠小说至此诞生。

    • 小松左京与星新一、简井康隆合称为日本科幻的“御三家”。

    • 田中笔下故事的发展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规律,对手下的角色毫不手软,哪怕是最重要的主角,也当死则死,不会有奇迹发生,因此被誉为“杀尽众人的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