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ll tags  >  covid-19

2022新冠病程记录

在三年防疫结束之际,我也不能逃脱,感染新冠病毒。具体感染渠道已经不可考,猜测有二:其一为戴着口罩与阳性人员沟通(送东西),此可能性较小; 其二为楼上楼下通过排风下水系统空气传播,个人倾向于该渠道。

病程🔗

12-19,Day 1🔗

早起嗓子疼,鼻塞,以为是最近北京空气太差,嗓子因为干燥而疼痛,正常上班。中午回来午休的时候畏冷,在被窝里双脚冰凉,轻微鼻塞,测体温38.0度,此时怀疑中招,结束午休前往办公室准备工作交接的材料,避免耽误后面工作。15:47办公室抗原测试阳性。

立刻回宿舍躺着,体温渐升,15:49 38.8度,躺了一小时多一点,试图睡觉,心率超过70,被尿憋醒,起来把电解质水拿出来加热,发热初期不要喝太冰的饮品。17:22 体温38.5度,19:40 体温38.9度,布洛芬缓释片2片,之后继续躺着休息至21:57,2207体温38.9度,躺着看视频,凌晨00:13 体温37.8度,体温终于降下来,之后休息。后续皆为居家休息。

12-20,Day 2🔗

08:56醒来,36.5度,有出汗感,体温完全降下来,上午10:06 体温36.5度,此时基本无任何不适症状,轻微鼻塞。

下午躺着休息,但是由于鼻塞加重,导致无法入睡。17:00开始畏寒,寒颤。17:36 体温 38.7度,晚饭后洗澡,18:36 服用一片乐松退烧,18:49 体温 39.3度,看来洗澡后有助于升温?躺着休息,同时配合毛巾+冰块的物理降温,20:52 体温下降,大量出汗,37.8度,此后精神状态较好,可以看视频做笔记等。凌晨02:30入睡。

12-21,Day 3🔗

08:37醒来,09:27体温37.7度,下午14:49体温36.9度,白天体温都比较正常。晚上17:46体温38.2度,开始升温,同时严重闭塞,晚饭后 洗澡,18:26服用酚麻美敏2片休息,21:23睡醒,鼻子通畅了。22:18体温37.5度。

12-22,Day 4🔗

醒的比较早,未测体温,之后回笼觉,11:25醒来。睡眠质量很差,回笼觉倒还行,咽痛严重。下午13:29体温36.3度,21:05 体温36.5度,今天未服用任何药物,开始出现咳嗽和咳痰症状,同时鼻塞依旧较为严重,不过不需要服用缓解药物。

12-23,Day 5🔗

轻微鼻塞,咳痰。

12-24,Day 6🔗

晚外出就餐,冷风受寒,咳嗽出现流血症状,好在并非一直咳嗽,鼻塞依旧。

12-25,Day 7🔗

本日上午进行核酸检测,直到第二天都未出结果,应为阳性。本日注意到嗅觉丧失,味觉部分丧失。

12-26,Day 8🔗

鼻塞,咳痰。抗原转阴。

12-27,Day 9🔗

鼻塞,大量擤鼻涕。

12-28,Day 10🔗

鼻塞有缓解,几乎无鼻塞,擤鼻涕有缓解。

总结🔗

我的症状为前三天晚上反复高烧,最高测得的温度为39.3度,服用布洛芬/洛索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配合物理降温都可以在几个小时内退烧,前三天共服用3次、5片药物(2布洛芬,1乐松,2酚麻美敏),后续最难受症状为鼻塞,其他出现症状包括咳痰,咽痛,咳嗽,味觉/嗅觉部分丧失。

免疫方面,我接种了三针科兴疫苗,最后一针为2021年12月接种。总体的个人体验类似于一个偏长的重感冒病程。

药物方面,推荐在备好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的基础上,可以酌情备上缓解鼻塞/止咳等药物,这类症状出现比起发烧更影响生活质量。

新冠病毒感染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以上个人体验仅供参考。

关于疫苗

2020年3月17日,微信群聊看到转发了这样一条新闻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上一次看到类似新闻是在科大一位老师的朋友圈,发了陈薇院士注射“疫苗”的照片。当然是乌龙事件,事实上当时注射的是胸腺肽。即使是疫苗,院士也不可能以身试药。看到新闻后我是有点惊讶的,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我获得到的信息是,传染病流行期间,指望疫苗来结束疫情是不大可能的,因为疫苗的研发周期过长。从1月份疫情正式肆掠,到目前三月中,疫苗就进入临床试验这个速度还是让我有点不可思议,即使考虑到免去了很多阶段。网上检索了一下,发现美国新冠疫苗开始人体试验,时间早于预期,(对于两条消息先后出来背后有无政治含义留给读者自行解读)。两条几乎是一前一后的消息让我对疫苗感到好奇,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由来。

中国这边进入临床试验采用的是重组疫苗技术,美国 Moderna Inc. 采用的是 mRNA 技术。好在国泰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做了足够的普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阅读这份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疫苗 系列 研究之一: 研发进展,里面对当前国际上的疫苗研发技术做了总结,也算是更新了一下我这方面几乎空白的知识。

另一个发现是关于埃博拉病毒疫苗的。我在检索陈薇院士时,发现网上有2017年的新闻,提到陈薇院士和康希诺生物公司合作研发埃博拉疫苗成功。这更是让我吃惊。埃博拉病毒之所以如此恐怖,一方面是症状可怖,另一方面也是目前尚无好的治疗药物以及疫苗(我一直这么认为,直到看到这条新闻)。既然 2017 年就已经研发成功,通过了 CFDA 的审批,为何一直没有听到关于这款疫苗的消息?好奇之下,我去找来了康希诺生物公司2019年中的财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自行搜索,这是公开资料。在财报中有这么一段介绍。

Ad5-EBOV由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與我們共同研發。 其使用腺病毒載體技術來誘導免疫反 應。 Ad5-EBOV是中國第一種獲批准作應急使用及國家儲備的埃博拉病毒疫苗。 中國並無其他獲批准的 埃博拉病毒疫苗。

與現有疫苗及在研疫苗相比, Ad5-EBOV擁有下列優勢, 包括(i)因屬凍乾劑型及經證實可於2 °C 至8 °C 之 間保存12個月, 故具有更好的穩定性;(ii)其為失活非複製型病毒載體疫苗, 安全性問題較小;及(iii)其 為潛在可大範圍預防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於2017年10月,Ad5-EBOV在中國獲得新藥申請批准,僅作應急使用及國家儲備。根據新藥申請批准, 獲批的每劑Ad5-EBOV含有8.0 × 10 10 個病毒顆粒, 基礎免疫建議劑量為一劑(2瓶)。 Ad5-EBOV的保質期 為12個月。我們已就Ad5-EBOV獲得GMP資格證書。

目前我們預計Ad5-EBOV將不會於未來對我們的業務作出重大商業貢獻, 主要原因是Ad5-EBOV的全球 庫存及應急用途市場有限, 於未來十年將維持於每年200百萬元人民幣, 預計到2030年潛在旅客市場 規模將少於300百萬元人民幣, 如招股章程中所披露。 我們預計不會就Ad5-EBOV的進一步研究產生重 大成本或分配重大資源, 亦不會就Ad5-EBOV作出任何重大承擔。 我們會否對Ad5-EBOV進行進一步研 究,將視乎中國政府對於埃博拉疫苗的計劃,我們預期將主要依賴政府補助進行該等研究(如有)。

看起来非常令人遗憾,投入重金研制成功的疫苗被束之高阁,仅被用于国家紧急储备。2018-2019年,非洲又爆发了埃博拉疫情,这款 2017 年通过审批的药物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不禁要问,这款疫苗真的可用么?

在搜索过程中,我看到了另一款埃博拉疫苗的情况,是来自美国默沙东公司研发,2019年11月通过FDA审批,2020年2月在非洲几个国家已经注册成功,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上市。

摘自 新闻链接

进度最快的是默沙东的Ervebo,这是一种利用埃博拉病毒经过基因改造的单剂量注射减毒活疫苗。由于Ervebo保护力几乎百分之百,且疫苗的副作用又相当轻微,因此FDA授予了Ervebo突破性药物资格。又由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病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FDA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对Ervebo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较处方药用户收费法(PDUFA)目标日期2020年3月14日提前了近4个月。而在11月11日,Ervebo疫苗刚被欧盟委员会批准有条件上市,预计2020年生产上市。

在 WHO 的网站上,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文件,关于埃博拉疫苗研发情况的回顾 https://www.who.int/immunization/sage/meetings/2019/october/6_Ebola_Candidate_Vaccines_19-09-19.pdf

中国研发的这款最近更新是 “EUAL application was submitted to WHO in July 2018 and is currently under review”。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不太清楚这背后有什么故事,仅仅把个人在网上公开检索到的信息放在这里。难免有错误,仅供参考。

期待新冠病毒疫苗早日上市,虽然道路漫长。

疫情与经济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被困在西北边陲。新疆这边由于地广人稀,武汉至乌鲁木齐的人员流动也较少,总体来看疫情形式并不严峻。但是这边的管控措施可能不弱于全国除武汉外任和地方。好在有着大量“管控”的经验。这么长的空闲时间,本应该更多用来做些事情。大部分时间却用在看剧与刷新网页之上,非常的可惜。乐观点说,一辈子能遇到一次这种 pandemic 已经不易,希望多留下一点文字记录。

疫情期间时间充裕,花了很长时间来看股市。关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一个广泛的共识是,短期会被高估,长期会被低估。市场上也充斥着关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声音。这里摘录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个人或机构的观点。

Ray Dalio🔗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my-thoughts-coronavirus-ray-dalio

三个方面

  1. 病毒
  2. 因应对病毒造成的经济影响
  3. 资本市场的行为

(年底总结发现,这个坑就放在这里了,容我不要脸地先放出来,不然永远都在草稿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