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Book

死人经

一部关于复仇的充满矛盾的作品。

情人

  • 深爱你,却无法理解你
  • 主角以情人的身份,与一个有家室的男人恋爱了五年,在男人决定离婚与她结婚时,干脆利落地提出分手。主角身边有两位女性朋友,一个大龄恨嫁最终婚姻幸福,一个离过婚带着孩子继续坎坷寻觅。三人对男人的态度,对婚姻的态度,多有差异。主角爱的是作为情人的自由身份,不用承担妻子的责任,也不用关心不在一起时对方的生活和工作,更不用全天候的忍受对方的毛病。书以主角的视角来写,能明显感受到主角的标准混乱,有自欺欺人之嫌,然而当道德观念错位后,为了能心安理得生活,这些错位是必要的。即使年龄稍大,三十三,主角也充满魅力,容貌出众,工作出色,经济独立。偶尔对婚姻有期待,大部分时间却更是享受一个人的自由生活。很难想象,这样的女性会挑选怎样的人作为丈夫。书中其实男主是有机会的,但是在突然分手的境况下,他已然失去了以往的稳重,开始不断暴露在主角面前不曾展露出的特质,而这更是主角所不喜欢的,悖论是只有不深爱才会继续稳重吧?男主可是中年老男人了,尚且不能理解女人的心思。人都是立体的,你不可能一下子看清。然而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彻底理解又是不可能的。对爱情和婚姻的悲观也在于此,深爱你,却无法完全理解你。

人人都能用英语

  • outline
    • 简介
      • 全书的意义在于 ”启发“
      • 想好了再写程序,人脑编译运行?
    • 第一章:起点
      • 我们有可能把外语用得比母语更好吗?“可为什么大多数人就是学不好?““为什么另外一些人却 “轻松” 学会了?““观念是如何影响我的?““这样的结论是否有理论依据?““不要再 “学” 英语,你就该 “用” 英语!““英文真的有用么?““我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确认英文有用的?““寻找英文对你的真正的用处”
        • 我们过去对自己要求太低了……
    • 第二章:口语
      • 我是如何摆脱哑巴英语的? 提前准备,不是不会说,而是没得说
        • 为什么买不到适合你的口语书?没有个性化,每个人想说的话不一样
      • 3.口语差很可能另有原因…… 太聪明,这真是鼓励读者"如何创作自己的口语书?”"(1) 一定要用本子记录”] ["(2) 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用英文说怎么办?”] ["(3) 学会 “换一种说法””] ["(4) 使用平实的、朴素的、没有修辞的中文”] ["(5) 不是应该用英语思维吗?不存在的概念”] ["(6) 理解、表达与翻译之间的微妙差异”] ["(7) 着重收集 “不直观的对应””] ["(8) 长篇大论更要提前写出来"“没有外教行不行?可以,通过自己给自己改作文,给别人改作文这两个方法"“自我检查列表”
        • 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
      • 8 秘密武器 —— 复述
        • 貌似多余:其实连哑巴英语都并不那么坏
    • 第三章:语音
      • 发音很重要,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完全有能力大幅度改善发音 但是要付出大量努力,六个月?““最大的障碍:害怕被嘲弄 纠正不算嘲弄"“多听多听再多听"“计算机辅助工具"“要宽于律己"“放慢你的语速 长短元音"“比连读更重要的是停顿"“很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 “不准”,而是干脆错了!““一定要学会音标"“音节的划分"“自然语流中的强读与弱读现象"“精雕细琢/t/、/d/和/s/”
        • 攻克所谓连读,从辅音/l/做起
    • 第四章:朗读
      • 最古老最有效的训练方式"朗读有助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朗读训练会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理解速度"“不必专门练习听力,朗读就够了 听写没有意义"“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记忆能力"“朗读训练能够提高表达能力”
        • 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
    • 第五章:词典
    • 第六章:语法
    • 第七章:精读
    • 第八章:叮嘱
    • 后记
  • recommend readings
    • 不能 “只学英语”,这就好像用计算机绘图,只学 “Photoshop” 是不够的,要有足够的色彩、手绘基本训练,才能够自由创作一样。有几本书,建议所有想获得正确思考能力,进而表达清晰的人阅读。
      • Thought and Knowledge: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4th edition, by Diane F. Halpern
      • Thinking and Deciding, 4th edition, by Jonathan Baron
      • Argumentation: The Study of Effective Reasoning by Zarefsky David (Audiobook)
      • Craft of Research, by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 Good Reasoning Matters!: A Constructive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3rd edition, by Leo A. Groarke, Christopher W. Tindale
    • 另外,还有三本关于文风(Style)的书籍也一定要看:
      • [[A Plain English Handbook]] (1998), from 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Prefaced by Warren E. Buffett http://www.plainlanguage.gov/
      •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 by Stephen King (with audiobook) 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by Joseph M. Williams
    • 另外,还有一个 TTC (The Teaching Company)的视频教程,是我所见过最好的写作课程:
      • 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笑话方法论

  • 笑话方法论(一本正经地教你讲笑话) (简书小说)

  • outline #

    • 出版信息
    • 作者简介
    • 名人推荐
    • 写一个笑话(代序)
    • 笑话是一种排列组合的艺术
    • 笑话意味着伤害
    • 笑话意味着出人所料
    • 笑话是一种文字游戏
    • 笑话意味着挑战权威
    • 笑话意味着量体裁衣
    • 笑话意味着节奏
    • 笑话意味着打破一切禁忌
    • 笑与忧郁(代跋)
  • highlights #

    • 在我看来,世间绝大多数使人发笑的原因不外乎四个字,幸灾乐祸。也就是说,当灾难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会使得免于受难者发笑。

    •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人的本性可以归结为两点,即性和攻击。

    • 难道那些为世界制造笑料的人都是小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能够使人发笑的人往往是很聪明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都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牺牲自己让别人笑一下也是应当的,甚至专门为此写这么一本书都不过分。

    • 对抗这种无趣的最有力的方式,便是用有趣的方式将它瓦解。

    • 因而,能察觉出已经习以为常的词所具有的不同意义,是一种童心未泯的表现。

    • 对苏联人来说,政治笑话是他们对整个民族的自嘲,这种自嘲精神由来已久,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这片被各种政治笑话称为什么都没有的土地上,会产生出炫烂夺目的文学作品,果戈里,契科夫,布尔加科夫,无不是讲笑话的高手。

    • 人们更倾向于对与自己相关的嘲弄感兴趣,因而作为笑话的讲述者,针对不同听众的特点将一些有针对性的笑话更有效果。

    • 如同E.B.怀特所说,解释一个笑话如同解剖一只青蛙,不光听众没什么兴趣,你还把青蛙给弄死了。

    • 对这个群体的开涮越不留情,他们的笑话就越好笑;笑话越好笑,他们对自己的伤害也越深。

众病之王癌症传

  • 众病之王 (豆瓣)
  • 柴知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t5VUvnAeA
  • Outline
    • 作者记
    • 引子
    • [第一部分]“黑色体液,淤积不化”
    • [第二部分]缺乏耐心的战争
    • [第三部分]“如果我不能好转,你会拒绝收治我吗?”
    • [第四部分]预防就是治疗
    • [第五部分]正常自我的扭曲态
    • [第六部分]长期努力的硕果
    • [致谢
    • [悉达多•穆克吉访谈录
    • [词汇表
    • [译者附记
  • Highlights
    • 要解决这类问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从后向前回溯推理。这是一种很有用的本领,而且也很容易做到,但人们就是不常做。 ——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亚瑟·柯南道尔爵士《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
    • 一百多年后的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另一种疾病的名称改变——从“同性恋相关免疫疾病”(gayrelated immunedisease,GRID)变成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 AIDS),标志着人类对该病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②]
    • 苏巴拉奥提纯了一种叫 ATP 的分子,这是一切生物的能量来源(ATP 在细胞中携带“化学能量”);还提纯了另一种称为“肌氨酸”的分子,它是肌肉细胞中的能量载体。这些成就中的任何一项都应该足以保证他在哈佛大学获得教职。但苏巴拉奥是一个外国人,有厚重的口音,且性格孤僻,喜欢昼伏夜出,崇尚素食;他住在闹市区的一所单间公寓中,只与其他的“夜行动物”结交,如法伯。1940 年,由于得不到教职和认可,苏巴拉奥一怒之下转投到位于纽约州北部美国氰胺公司旗下的立达制药厂实验室(LederleLabs),负责一个从事化学合成研究的小组。
    • 事实上,癌症在世界上的崛起是由“双重否定”造成的结果:只有当所有其他的“人类杀手”被消灭了,癌症才成为普遍现象。
    • 斑疹伤寒是一种凶猛的疾病,伴有不稳定发烧、蒸汗的症状。这种疾病的称谓来自于希腊词语“tuphon”(众风之父)。现代词语台风(typhoon)亦来源于此。“
    • 但是,他在这节车厢中的激昂陈辞却以其纯粹、根本的形式道出了医学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化学疗法”——使用特定化学物质治疗疾病的这一观念,在这个午夜时分诞生了。
    • 每一种药都是伪装的毒,16 世纪内科医生帕拉赛苏斯(Paracelsus)如是说。但是癌症的化学疗法在消灭癌细胞的痴迷中,却逆向应用了帕拉赛苏斯的逻辑:每一种毒可能都是化了妆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