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line
- 关于本书
- 序
- 作者序
- 硬派健身·减肥篇
- 开篇:体重加肉只多不少,节食减肥伤脑伤身
-
- 我们的祖先——一只有特殊能力的猴子
-
- 体重设定点理论:体重、脂肪——一旦拥有,绝不放手
-
- 聪明的你的身体,愚蠢的你的节食
-
- 第一回:战肥肉有氧不敌,强塑身无氧超神
-
- 长时间有氧运动——似是而非的减肥妙计
-
- 共振——跑步会伤害胖胖的你……
-
- 世上减肥万法,唯有肌肉无敌
-
- 先有训练基础,之后减脂更佳
-
- 力量训练超容易,持续效果超耐久
-
- 女童鞋们,你们不可能练成肌肉女
-
- 第二回:巧减重高强间歇,好身材双剑合璧
-
- 无敌天下的两项力量训练入门神功 深蹲 平板支撑
-
- HIIT——最强燃脂,最强塑身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
- 第三回:盼健身须定目标,望美体计划先行
-
- 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先思考,后制定
-
- 女版简易计划攻略:
-
- 男性简易粗暴版
- A. 自我定位:普通人,调整体型
- B. 目标理想:金刚狼(着重肌肉的线条、分离度、维度的和谐,搭配减脂减重)
- C. 训练计划
- 多做孤立训练,多做 HIIT 减脂
- 训练时间:一周 3-6 练。一天一个部位。具体可分为腿部训练,胸肌训练,背部训练,肩部和手臂训练(供参考分法,比较初级的)。可以看自身的情况,比如你倾向练哪就多安排一天。一周一个部位不超过两天为好。腹部和核心力量训练一周安排 3 次以上,15 分钟左右,放在专项部位之后,HIIT 之前。
- 训练强度和项目安排:先 10 分钟热身,然后做专项力量训练,然后腹肌和核心力量训练,然后 HIIT 训练。HIIT 时间 10-30 分钟(看你希望的类型,减脂需求多就多做)。最后专项拉伸 10 分钟训练部位。拉伸是有助于增加肌肉维度和肌肉力量的
-
- 入门训练计划表
- 三个部位简易训练重点/三个入门最优动作
- 胸
- 腹
- 臀
- 相对完美的入门无氧训练安排
- 最佳训练时间:早饭前、午饭前、晚饭前。
- 最佳训练频率:一周 2 次到 4 次。
- 最佳训练强度:板凳深蹲和平板支撑交替进行(为了缩短组间间隔),各 6-10 组。
- 训练重点:
- 最佳训练后安排:
阅读 | Book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 outline
- 版权信息
- 版权声明
-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真正从“人”(而非技术也非管理)的角度关注软件开发人员自身发展的书。
- 译者序
- 译者致谢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作者致谢
- 关于本书
- 在线资源 作者在线
- 第1章 为何这本书与你先前读过的任何书籍都迥然不同
-
第一篇 职业 #
- 第2章 从非同凡响开始:绝不要做他人都在做的事
- 拥有商业心态
- 如何像企业一样思考
- 第3章 思考未来:你的目标是什么
- 如何设定目标
- 追踪你的目标
- 第4章 人际交往能力: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 别管我,我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写代码!
- 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
- 第5章 破解面试之道
- 通过面试的最快捷的方式
- 我是如何得到最后一份工作的
- 突破陈规,建立融洽关系
- 真正的面试会是什么样子的
- 当下你能做什么
- 第6章 就业选择:列出你的选择
- 选择1:雇员
- 选择2:独立咨询师
- 选择3:创业者
- 到底应该选哪个
- 第7章 你是哪类软件开发人员
- 专业化很重要
- 在一个专业方向上拥有专长
- 软件开发人员的专业类别
- 选择你的专业
- 精通多种语言的程序员该怎么办
- 第8章 公司与公司是不一样的
- 小公司和创业公司
- 中等规模的公司
- 大公司
- 软件开发公司与拥有软件开发人员的公司
- 谨慎选择
- 第9章 攀登晋升阶梯
- 承担责任
- 引人注目
- 自学
- 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 关于政治
- 第10章 成为专业人士
- 什么是专业人士
- 成为专业人士(养成良好习惯)
- 坚守正道
- 追求品质,完善自我
- 第11章 赢得自由——如何辞职
- 明智的处理方式
- 准备好为自己工作
- 你真正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 切断脐带
- 第12章 成为自由职业者:开启自己的一片天地
- 开始
- 问问你认识的人
- 获得客户的最佳途径
- 怎么收费
- 第13章 创建你的第一个产品
- 找到受众
- 测试市场
- 从小处着手
- 开始
- 第14章 你打算开始创业吗
- 创业的基础
- 不做大,毋宁回家
- 创业的典型周期
- 创业加速器
- 获得投资
- 第15章 远程工作的生存策略
- 做“隐士”面临的挑战
- 第16章 假装自己能成功[1]
- “假装自己能成功”的真实含义
- 付诸实践
- 第17章 单调乏味的简历——如何修改
- 你不是专业的“简历写手”
- 雇一个简历写手
-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 如果不想雇专业的简历写手该怎么做
- 第18章 请勿陷入对技术的狂热之中
- 我们都是技术的信徒
- 天生一物必有用
- 发生在我身上的转变
- 不拘一格
- 第2章 从非同凡响开始:绝不要做他人都在做的事
-
第二篇 自我营销 #
- 第19章 针对“码农”的营销基础课
- 自我营销意味着什么
- 自我营销为何如此重要
- 如何自我营销
- 第20章 打造引人注目的品牌
- 什么是品牌
- 构成品牌的要素有哪些
- 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 第21章 创建大获成功的博客
- 为什么博客如此重要
- 创建博客
- 打造成功博客的秘诀
- 提升访问量
- 我可不能保证你能够一鸣惊人
- 第22章 你的主要目标:为他人增加价值
- 给人们想要的东西
- 把你工作成果的90%都做成免费的
- 奔向成功的快车道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第23章 善于运用社交媒体
- 培育你的社交网络
- 有效地运用社交媒体
- 保持活跃度
- 不同的社交网络,不一样的功能划分
- 第24章 演讲、报告和培训:做“说话的极客”
- 为什么现场演讲如此有力
- 开始演讲
- 做培训怎么样
- 第25章 著书立说,吸引追随者
- 为什么著书立说如此重要
- 书籍和杂志都不赚钱
- 获得出版机会
- 自出版
- 第26章 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 万事开头难
- 被看作傻瓜又如何
- 小步快跑
- 第19章 针对“码农”的营销基础课
-
第三篇 学习 #
- 第27章 学习怎样学习:如何自我教育
- 剖析学习过程
- 自我教育
- 第28章 我的“十步学习法”
- 体系背后的逻辑
- 十步学习法体系
- 第29章 第 1 步到第 6 步:这些步骤只做一次
- 第1步:了解全局
- 第2步:确定范围
- 第3步:定义目标
- 第4步:寻找资源
- 第5步:创建学习计划
- 第6步:筛选资源
- 第30章 第7步到第10步:循环往复
- 第7步:开始学习,浅尝辄止
- 第8步:动手操作,边玩边学
- 第9步:全面掌握,学以致用
- 第10步:乐为人师,融会贯通
- 最后的思考
- 第31章 寻找导师:找到你的尤达[1]
- 导师的修养
- 在哪里可以找到导师
- 虚拟导师
- 招募导师
- 第32章 开山收徒:成为尤达一样的大师
- 做一名导师
- 身为导师的好处
- 挑选一位“值得”指导的门徒
- 第33章 传道授业:若要学知识,必得为人师
- 我不是老师
- 在你传道授业的时候都会发生什么
- 入门
- 第34章 你需要一个学位吗,还是可以对此忽略不计
- 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学位吗
- 拥有学历的优势
- 没有学历又当如何
- 第35章 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
- 为什么我们会有短板
- 找出你的短板
- 消除短板
- 第27章 学习怎样学习:如何自我教育
-
第四篇 生产力 #
- 第36章 一切始于专注 专注的重要性
- 什么是专注
- 专注的魔力
- 如何更专注
- 没有听起来那么容易
- 第37章 我的私房“生产力提升计划” 预先制定计划,从计划的视角查看时间都分配到哪里去了,而不是事后再来回顾
- 概览
- 季度计划
- 月计划
- 周计划
- 日计划及执行
- 与干扰作斗争
- 休息和休假
- 第38章 番茄工作法 不只是简单记录,而要对一天内完成的番茄钟和一周内完成的番茄钟有定量的认识,就和记账一样,定量
- 番茄工作法概述
- 有效利用番茄工作法
- 心理游戏
- 你可以完成多少工作
- 第39章 我的“定额工作法”:我是如何做到超额完成工作的 设定明确定量可以追踪的目标
- 问题 如何完成重复性的工作
- 什么是定额工作法
- 定额工作法的工作原理
- 定额工作法为什么会有效
- 第40章 对自己负责 自律的重要性,给自己制定规则,坚守,可以考虑引入外部监督
- 责任感
- 对自己负责
- 外部问责 类似和张旭这种
- 第41章 要不要多任务并行
- 为什么多任务并行一般都很糟糕 我们没有能力
- 批量处理生产效率更高 批处理 batch mode
- 什么才是真正的多任务并行 健身的时候听有声书
- 第42章 职业倦怠:我已找到解药 知道墙的存在,对墙后抱有期望,坚持下去
- 为什么会产生倦怠 新鲜感没了
- 事实上,你不过是撞到了一堵墙
- 在墙的另一侧
- 穿过那堵墙
- 第43章 时间是怎样被浪费掉的
- 最大的时间杀手 看电视
- 戒掉电视
- 其他时间杀手 SNS
- 跟踪你的时间 尝试精确记录时间,类似记账
- 第44章 形成惯例的重要性 形成一日生活制度。。。
- 惯例可以让你…… 推动你向目标前进
- 创建一个惯例
- 让惯例更细化
- 第45章 培养习惯:刷新你的代码
- 了解习惯 三要素:暗示、惯例和奖励
- 找出坏习惯,改掉 XXX→运动,TV→公开课
- 养成新习惯
- 第46章 分解任务:如何吃掉一头大象
- 为什么更大并不总是更好 心理负担,很难明确,难以估算时间
- 分解任务
- 如何分解任务 一口一口吃,有利于明确缺失的信息
- 分解问题
- 第47章 努力工作的价值,以及为什么你总是逃避努力工作 太现实了,咬紧牙关
- 为什么努力工作是如此的辛苦 良药苦口?
- 如果我只是“聪明地”工作 既聪明又努力
- 努力工作总是枯燥的
- 现实
- 努力工作:如何做到这一点
- 第48章 任何行动都比不采取行动好
- 我们为什么拒绝采取行动 恐惧
- 不采取行动会发生什么 结局很惨
- 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 跑起来的汽车更容易转向
- 现在要怎么做
- 第36章 一切始于专注 专注的重要性
-
第五篇 理财 #
- 第49章 怎样支配你的薪水 分清楚资产与负债,不同的视角
- 拒绝短期思维
- 资产与负债
- 回到薪水这个话题
- 第50章 怎样进行薪酬谈判
- 薪酬谈判始于求职之前
- 获得工作的方式至关重要
- 先出价者输
- 被要求先出价该怎么办
- 被问及当前薪酬该怎么办
- 拿到offer的时候
- 最后一些建议
- 第51章 期权:所有乐趣之所在
- 期权的基础知识
- 深入了解期权
- 卖出期权
- 更复杂的期权
- 第52章 房地产投资面面观
- 为什么要投资房地产
- 我该怎么做呢
- 第一步:学习
- 采取行动
- 利用物业托管
- 第53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退休计划吗
- 退休计划就是利用逆向思维
- 计算你的退休目标
- 如果我进退维谷或者接近退休年龄怎么办
- 第54章 债务的危害:社保债务[1]代价昂贵
- 为什么债务一般都是不好的
- 债务方面常见的愚蠢之举
- 并非所有债务都是不好的
- 第55章 额外馈赠:我是如何做到33岁退休的
- “退休”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 我是如何起步的
- 租房灾难
- 获得外部力量从困境中脱身
- 经受磨砺
- 是诱人的捷径还是可怕的短路
- 经受更多磨砺
- 转折点
- 幸运降临
- “艰苦工作”模式
- 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
- 快速分析和小结
- 第49章 怎样支配你的薪水 分清楚资产与负债,不同的视角
-
第六篇 健身 #
- 第56章 为什么需要破解自己的健康密码
- 自信心:自信总是多多益善
- 大脑的力量:锻炼让大脑工作的更好
- 恐惧
- 第57章 设定你的健身标准
- 挑选一个具体的目标
- 减肥(减掉脂肪)。
- 增肌(增长肌肉)。
- 增加力量(不一定是增长肌肉)。
- 增加肌肉耐力(改善运动表现)。
- 改善心血管健康。
- 在某些运动上表现更好。
- 创建里程碑:可跟踪可实现的量化指标
- 测量你的进展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第58章 热力学、热量和你
- 什么是卡路里
- 减肥很简单
- 摄入了多少卡路里
- 燃烧了多少卡路里
- 利用卡路里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 第59章 动力:让你的屁股离开椅子
- 什么能激励你
- 过早奖励自己 杜绝这种行为
- 保持动力的做法 游戏化
- 计划了就一定要执行 提前做决定,而不是面对诱惑时做决定
- 第60章 如何增长肌肉:书呆子也能拥有强健的肌肉
- 肌肉是如何生长的
- 举重的基础知识
- 不同的目标
- 准备开始
- 你应该做哪种举重练习
- 吃些什么
- 第61章 如何获得完美腹肌 就是很难,要低体脂才可以
- 厨房造就腹肌
- 你的身体不想让你有腹肌
- 你该怎么做
- 第62章 启动跑步程序
- 为什么你想要跑步
- 准备开始跑步吧
- 入门建议
- 第63章 站立式办公及其他窍门
- 站立式办公和跑步机上办公
- 饮食窍门
- 第64章 高科技健身装备:极客现身
- 步行计数器和计步器
- 无线体重计
- 组合设备
- PUSH的长处
- 耳机
- 应用
- 第56章 为什么需要破解自己的健康密码
-
第七篇 精神 #
- 第65章 心灵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 从心灵开始
- 心灵和身体的联系
- 第66章 拥有正确的心态:重新启动
- 什么是积极性
- 积极性的正面作用
- 如何重启你的态度
- 第67章 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规划你的大脑
- 什么是自我形象
- 自我形象是很难改变的
- 对你的大脑“重新编程”
- 第68章 爱情与恋爱:计算机无法牵着你的手
- 为什么软件开发人员有时很难找到爱情
- 了解游戏规则
- 所以,我所要做的就是充满信心,对吧?
- 这就是一场数字游戏
- 第69章 我的私房成功书单 D
- 自我提升和励志类图书
- 软件开发类图书
- 投资类图书 [[富爸爸穷爸爸]]
- 第70章 积极面对失败 D
- 为什么我们总是害怕失败
- 失败并不是被打败
- 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 学会拥抱失败
- 第65章 心灵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 第71章 结束语 D
- 结束语
- 附录A 如果你能写代码,你就能理解金融 果然非常简略
- A.1 货币是什么
- A.2 货币的类型
- A.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A.4 中央银行
- A.5 那么“普通银行”又是怎么回事
- A.6 金融体系的基础
- 附录B 股市是如何运作的:系统的游戏规则 了解了做市商制度
- B.1 股市存在的目的 方便交易
- B.2 当你交易股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 B.3 如何在股市里赚钱
- B.4 指数、共同基金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 附录C 垃圾进来,垃圾出去:饮食和营养基础知识
- C.1 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 C.2 身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
- C.3 所有的一切都源于饮食
- 附录D 如何吃出健康来:比萨并不是一个食物组
- D.1 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就是食品
- D.2 我是不是也需要只吃垃圾食品
- D.3 究竟什么是“健康”食品
- 看完了
自学是门手艺
- 完稿于 2019 年 2 月
- Outline
- 01.preface(前言)
- 贩卖焦虑的悖论,其实是自己焦虑
- 02.proof-of-work(如何证明你真的读过这本书?)
- 積ん読,指那些买回来堆在那里还没读过的(甚至后来干脆不看了的)书
- 据说,Kindle 的后台数据里可以看到清楚的 “打开率”,大抵上也是在 ¼ ~ ⅓ 之间,也就是说,差不多有 ⅔ ~ ¾ 的电子书籍被购买下载之后,从来就没有被打开过。
- 使用 GitHub
- Part.1.A.better.teachyourself(为什么一定要掌握自学能力?)
- 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没有未来
- 自学能力是唯一值得被不断磨练的长技
- Part.1.B.why.start.from.learning.coding(为什么把编程当作自学的入口?)
- 道理当然很重要;可是,在传递道理的时候,例子相对来看好像更重要。
- 编程领域,实际上是当今世上极为罕见的 “教育机会公平之地”。
- 这个领域的知识结构,最接近每个人所面对的人生中的知识结构。
- Forward References
- Part.1.C.must.learn.sth.only.by.reading(只靠阅读习得新技能)
-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书本里学到的,只不过是因为自己读书不够多、不够对
- 勾心斗角的套路历史上全都被反复用过了。倒是有本中文书值得吐血推荐,民国时代的作者连阔如先生写的《江湖丛谈》,粗略扫过你就知道了,江湖那点事,也早就有人给你里里外外翻了个遍
- 我把那些能给你带来新视野,能让你改变思考模式,甚至能让你拥有一项新技能的内容称之为 “有繁殖能力的内容”。
- Part.1.D.preparation.for.reading(开始阅读前的一些准备)
- Part.1.E.1.entrance(入口)
- 乔治・布尔
- 布尔运算
- Part.1.E.2.values-and-their-operators(值及其相应的运算)
- Part.1.E.3.controlflow(流程控制)
- Part.1.E.4.functions(函数)
- 位置参数(Positional Arguments,在官方文档里常被缩写为 arg)
- 关键字参数(Keyword Arguments,在官方文档里常被缩写为 kwarg)
- 可选的位置参数(Optional Positional Arguments)
- 可接收很多值的位置参数 *object
- Part.1.E.5.strings(字符串)
- Part.1.E.6.containers(数据容器)
- 迭代(Iterate)
- 列表(List)可变有序容器 []
- 元组(Tuple) 不可变有序容器 ()
- 集合(Set)
- Part.1.E.7.files(文件)
- 01.preface(前言)
with open(‘file_path’, ‘a+’) as f:
f.write(’test’)- [Part.1.F.deal-with-forward-references(**如何从容应对含有过多 “过早引用” 的知识?**)](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1.F.deal-with-forward-references.ipynb) - 不懂也要硬着头皮读完:读不懂也要读完,然后重复很多遍 - 磨练 “只字不差” 的能力 - 好的记忆力很重要 - 尽快开始整理归纳总结 - 先关注使用再研究原理 - 尊重前人的总结和建议 - PEP - [Part.1.G.The-Python-Tutorial-local(**官方教程:The Python Tutorial**)](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1.G.The-Python-Tutorial-local.ipynb) - 官方文档中最重要的链接 - Tutorial: https://docs.python.org/3/tutorial/index.html - Library Reference: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index.html - 为什么一定要阅读官方文档:全面,第一查询对象只能是官方文档 - [Part.2.A.clumsy-and-patience(**笨拙与耐心**)](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A.clumsy-and-patience.ipynb) - 四个阶段:学练用造 - 绝对不做预算不够的事情 - 事跟天分与智商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 [Part.2.B.deliberate-practicing(**刻意练习**)](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B.deliberate-practicing.ipynb) - 刻意思考哪里需要刻意练习 - [Part.2.C.why-start-from-writing-functions(**为什么从函数开始?**)](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C.why-start-from-writing-functions.ipynb) - [Part.2.D.1-args(**关于参数(上)**)](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1-args.ipynb) - 函数参数传递的是 value,例外:可变容器(如列表) - [Part.2.D.2-aargs(**关于参数(下)**)](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2-aargs.ipynb) - Positional - Arbitrary Positional 类似列表 - Keyword - Arbitrary Keyword 类似字典 - [Part.2.D.3-lambda(**化名与匿名**)](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3-lambda.ipynb) - `lambda_expr ::= "lambda" [parameter_list] ":" expression` - 作为某函数的返回值 - 作为某函数的参数 - [Part.2.D.4-recursion(**递归函数**)](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4-recursion.ipynb) - 递归函数(Recursive Functions)—— 那些在自身内部调用自身的函数。 - [Part.2.D.5-docstrings(**函数的文档**)](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5-docstrings.ipynb) - Docstring,必须在函数定义的内部语句块的开头,也必须与其它语句一样保持相应的缩进(Indention) - `help(function_name)` - `function_name.__doc__` - 书写 Docstring 的规范 - PEP 257: Docstring Convensions https://www.python.org/dev/peps/pep-0257/ - PEP 258: Docutils Design Specification https://www.python.org/dev/peps/pep-0258/ - example
javascript
def say_hi(*names, greeting=‘Hello’, capitalized=False):
"""
Print a string, with a greeting to everyone.
:param *names: tuple of names to be greeted.
:param greeting: ‘Hello’ as default.
:param capitalized: Whether name should be converted to capitalized before print. False as default.
:returns: None
"""
- Sphinx 版本的 Docstring 规范 - http://www.sphinx-doc.org/en/master/usage/extensions/napoleon.html - https://www.sphinx-doc.org/en/master/usage/extensions/autodoc.html - [Part.2.D.6-modules(**保存到文件的函数**)](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6-modules.ipynb) - 模块 - 模块文件系统目录检索顺序 - 引入指定模块中的特定函数
javascript
from mycode import *
from mycode import is_prime
from mycode import is_prime as isp
import mycode as m
- [Part.2.D.7-tdd(**测试驱动的开发**)](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7-tdd.ipynb) - TDD -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doctest.html -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unittest.html - [Part.2.D.8-main(**可执行的 Python 文件**)](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D.8-main.ipynb) - [Part.2.E.deliberate-thinking(**刻意思考**)](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2.E.deliberate-thinking.ipynb) - 刻意思考哪儿需要刻意练习 - 这东西能用在哪儿呢?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SCoW_method - Must have - Should have - Could have - Won't have - [Part.3.A.conquering-difficulties(**战胜难点**)](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3.A.conquering-difficulties.ipynb) - 困难幻觉:所有的难点,事实上都可以被拆解成更小的单元,而后在逐一突破的时候,就没那么难了。逐一突破全部完成之后,再拼起来重新审视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所谓的难常常只不过是错觉、幻觉而已 - [Part.3.B.1.classes-1(**类 —— 面向对象编程**)](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3.B.1.classes-1.ipynb) -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 对象,封装,抽象 - 界面,属性,方法 - 继承,类,子类,实例 - [Part.3.B.2.classes-2(**类 —— Python 的实现**)](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3.B.2.classes-2.ipynb) - Defining Class - Inheritance - Overrides - Inspecting A Class - 1. help(object) - 2. dir(object) - 3. object.__dict__ - Encapsulation - [Part.3.B.3.decorator-iterator-generator(**函数工具**)](https://github.com/selfteaching/the-craft-of-selfteaching/blob/master/Part.3.B.3.decorator-iterator-generator.ipynb) - 迭代器、生成器和装饰器,这些都是函数工具。有人把它们称为 DIG(Decorator,Iterator,Generator) - 迭代器(Iterator) iter()
javascript
class Counter(object):
def init(self, start, stop):
self.current = start
self.stop = stop
def iter(self):
return self
def next(self):
if self.current > self.stop:
raise StopIteration
else:
c = self.current
self.current += 1
return c
谋断九州
全本追下来的,冰临神下的第六本小说(?),作者在书中提出来的名实之学值得思考。
被讨厌的勇气
- 是说到过去对我们的影响这件事,当时看到了决定论和目的论,令人耳目一新,假期有空便找来全文看了。
- 本书的书名断句是,被讨厌的/勇气。全书用对话体介绍了阿德勒心理学或者说是哲学。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和荣格是并列的三大心理学家,但我是通过这本书才知道的前者,由此大概可以说,阿德勒的知名度并不高。读毕,这是与我以往经验很不一样的心理学。虽然我对另外两位大师的心理学理论并不十分了解。希望没有谬误。
- 书的主题是回答人如何得到幸福这个宏大的问题。给人画了一个大饼,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幸福,而且是从此刻。非常吸引人。书籍的论述有些地方实在很难信服,可能也很难有操作性。但是确实是值得尝试和为之努力。
- 关于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原生家庭之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有可操作性的回答。对如何获得幸福,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我在读的时候会对比自身境况,有些地方有同感,不禁拍案,有些地方被戳穿,冒出冷汗。认真读这本书的话,肯定不会令你失望。
- PS:关于底下的 outline,黑字部分基本是摘抄,红字是评论或者总结。
- 本书的书名断句是,被讨厌的/勇气。全书用对话体介绍了阿德勒心理学或者说是哲学。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和荣格是并列的三大心理学家。书的主题是回答人如何得到幸福这个宏大的问题。给人画了一个大饼,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幸福,而且是从此刻。非常吸引人。关于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原生家庭之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有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回答。对如何获得幸福,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我在读的时候会对比自身境况,有些地方有同感,不禁拍案,有些地方被戳穿,冒出冷汗。认真读这本书的话,肯定不会令你失望。
- outline
- 本书的赞誉
-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 译者序
- 引言 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借此引入。
-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
-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 阿德勒心理学可以说是与希腊哲学一脉相承的思想
-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 决定论和目的论
-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 但是,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请你注意这一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 不仅仅是他,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 愤怒是可以控制的,人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利用愤怒达到目的
- 弗洛伊德说错了
-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这就是哲人的主张。哲人所倡导的“目的论”是一种彻底颠覆正统心理学中的因果论的思想,
-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 都是利用对话,让对方自己发现答案
- 你想“变成别人”吗?
- 他这么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 无论手上是一副好牌还是烂牌,都要尽力去打好。做自己,接受自己,而不是徒劳去羡慕别人。
-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 不,不是你不能改变。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 是的,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 这是个总结的小节,梳理了一下基本观点。最后驳斥了“定罪”这个词,因为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此刻的自己,所以总是有补救的机会。只要有勇气。
-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
- 为什么讨厌自己?
-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 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 第二句话简直是醍醐灌顶
-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 因为阿德勒甚至断言“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 将一切烦恼归结为人际关系,确实是一个足够吸引目光的见解。看你怎么解释。
-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 自卑感是自我价值判断,而价值的判断是依赖于社会的,比如钻石和法币,接上一节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有点强词夺理?
-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 首先,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 自卑情结一词原本表示的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
-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 区分自卑感与自卑情结,提到了外部因果律
-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 最健全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例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等。
- 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 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本质上是一样的。提到了虚假优越感,夸耀不幸,以不幸为武器
-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 不从竞争的角度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找到伙伴。
-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 的确,我们有时候会对社会问题感到愤怒。但是,这并不是突发性的感情,而是合乎逻辑的愤慨。个人的愤怒(私愤)和对社会矛盾或不公平产生的愤怒(公愤)不属于同一种类。个人的愤怒很快就会冷却,而公愤则会长时间地持续。因私愤而流露的发怒只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屈服的一种工具而己。
- 也就是“报复父母如果自己出现不良行为、逃学,甚至是割腕,那么父母就会烦恼不己,父母还会惊慌失措、痛不欲生。孩子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出现问题行为。孩子并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
- 挑衅引起私愤,进而带来权力之争,和紧随其后的复仇。
-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 所谓控制怒气是否就是”忍耐“呢?不是的,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 首先希望你能够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如果能够从经验中明白这一点,那自然就不会再有怒气产生了。
- 关于权力之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 只能看到眼前的胜负就会走错道路,我们只有摘掉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镜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 不要使用怒气这种交流方式,坚持自己正确即会进入权力之争。不能用自己的正确去责难对方。如果自己错误,那么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并不是失败。
-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 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 不过,如果从距离和深度这一观点来考虑的话,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门槛最低。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因为有着成果这一简单易懂的共通目标,即使有些不投缘也可以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而且,因”工作“这一点结成的关系,在下班或者转行后就又可以变回他人关系。
-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
-
- 自立
-
- 与社会和谐共处
-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
- ”我有能力“的意识。
-
- ”我有能力“的意识。
- 三类人生课题(三大羁绊):(分类依据是人际关系的距离和深度,依次变难)
-
- 工作课题
-
- 交友课题
-
- 爱的课题
-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 很多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果真如此吗?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这是与爱之主题有关的话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
- 这一点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就是所谓的恋爱关系,而另一个就是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中,爱之课题恐怕是最难的课题。
- 但是,阿德勒不同意束缚对方这一点。如果对方过得幸福,那就能够真诚地去祝福,这就是爱。相互束缚的关系很快就会破裂。
- 请你这样想,如果在一起感到苦闷或者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 另一方面,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 关于友情和爱情的说法令人动容。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 这是因为那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找机会”结束这种关系“,继而正在搜集结束关系的材料,所以才会那样感觉。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人就是这么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圣人君子一样的人物,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对方值得讨厌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世界才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有可能把所有他人都看成”敌人“。
- 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 承认自己任性和自私确实很难,努力对自己诚实吧。人生谎言的概念非常有意思。目的论用在现实生活中确实能有别样的收获。人生大大部分问题果然在阿德勒的框架中都可以归结为勇气问题。
-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 承上启下的一章,总结了阿德勒心理学是关于勇气的心理学,也提到了接下来将会介绍的具体措施。知道需要勇气确实不足以让我们拿出勇气,是这样的么?毕竟那句话说了这么久:知道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 后面特别提到了自由。
-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
-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 但是,有一个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是从图书馆发现的这么一句话,就是:“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屮出现的一句话。“被铸造的自由”这种说法是何等的痛快啊!我认为这是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它一语道破了货币的本质。
-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 正是人际关系中的认可欲求,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 认可欲求的危险就在这里。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
-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没理由不可以这样想。
- 认可欲求的危险在于,如果没人看着你可能就不会做了。
-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某人的开玩笑)
- 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辅导以及对别人的一切援助都遵循这个要求。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 我们不去追求认可欲求,也不支配其他人。因为这是别人的人生课题。
-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 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是否喜欢我是你的课题)
- 但请你这样想,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 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是给自己增加负担。也不见得是对对方好。
-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 例如,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哇,和我之前同某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你刚才说课题分离是肆意践踏对方好意。这其实是一种受“回报”思想束缚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一一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这其实并非是不辜负好意,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 (我已经在自己身上感受到这种回报思想了,和很多人都聊过这种,就是对一个人太好,自然就会期望ta能用同样的方式回报自己)
- 哲人刚开始谈到的“课题分离”的内容太具冲击性。的确,当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的时候,课题分离的确有用。只要拥有这个观点,世界就会变得简单。但是,这只是一种冷冰冰的说教,根本感觉不到一丝人性的温暖
-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 的确,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比如走在父母铺好的轨道上
-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 人生谎言
-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
- 是的,也就是本能性的欲望、冲动性的欲望。那么,按照这种“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 就像我前面反复提到的那样,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但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之类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想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何谓自由了吧。
-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 因为一切烦恼都是来自人际关系,自由便是从人际关系中解放。被别人讨厌是自由存在的证据。当然不是意味着追求被所有人讨厌。而是不害怕被别人讨厌,即使那是你的父母。
-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 总之,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所以在求偶过程中,改变自己,是不是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不是为了求偶而改变自己,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
-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 那么具体来讲,什么不可以分割呢?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
- 当然,心灵和身体是不一样的存在,理性和感情也各有不同,而且还有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这些都是事实。
- 但是,当对他人大发雷霆的时候,那是”作为整体的我“选择了勃然大怒,绝对不是感情这一独立存在——可以说与我的意志无关——发出了怒吼。在这里,如果把”我“和”感情“分离开来认为”感情让我那么做或者受感情驱使“,那就容易陷入人生谎言。
-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 课题分离只是入口,引入接下来的内容:阿德勒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整个人际关系的以及我们应该与他人缔结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 如果他人是伙伴,我们生活在伙伴中间,那就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可以认为自己在为伙伴们一一也就是共同体——做着贡献。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 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 人际关系的终点:共同体感觉。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你和我“,理解这种共同体感觉的起点是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interest)
-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 实际上,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 请你考虑一下认可欲求的实质——他人如何关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欲求?受这种认可欲求束缚的人看似在看着他人,但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失去了对他人的关心而只关心“我”,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 如果把我的人生看作是一部长篇电影,那主人公肯定是“我”吧?那么,把摄像机聚焦到主人公身上有什么错呢?
- 接受认可欲求束缚,是对自己的执着,其实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 只关心自己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中心。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人只是“为我服务的人”;他们甚至会认为:“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
- 我们都在寻求”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但是,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 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 例如,在拿”公司“这个共同体和”地球“这个共同体相比较的时候,”我是这个公司的一员“这种归属感会更强。用先生的话说就是,人际关系的距离和深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在寻求归属感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去关注更小的共同体。(我们关注更小的共同体,因为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个体的地位会比较高,自己能够感受到更强烈的归属感)
- 在学校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而且,我们都是那个世界的一员。如果学校中没有自己位置的话,还可以从学校”外面“找到别的位置,可以转学,甚至可以退学。一张退学申请就可以切断联系的共同体终归也就只是那种程度的联系。
-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 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 追求更大的共同体,可以跳出当前的困境,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当前人际关系的困境。共同体和自由是不排斥的。因为自由是独一无二的,而共同体却是无限的。
-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 是的,重要的就是这里——分离课题如何带来良好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才能形成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这里就需要提到”横向关系“这个概念。
-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 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 提出了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的概念,横向关系认可人不同而平等,纵向关系认为人是有上下级的。表扬或者恭维,都是为了操纵别人,都是一种纵向关系思维。我们应该摆脱纵向关系思维。
- 但是这个观点真的好奇怪,难道作为平等的个体之间不能真诚的赞美别人么?同样的行为,不同的出发点,或者是有意识和无意识,这之间有没有差异?
- 有鼓励才有勇气
- 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 人越得到别人的表扬就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请你好好记住这一点。
- 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则是这种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 上一节说表扬和批评都是应该摒弃的,这里引入了鼓励这种人际关系中可以采取的行动:鼓励,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
- 有价值就有勇气
- 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真实的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 例如,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答案。
- 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 这一节确实有疑惑,如果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是从对别人有用这里获得,这和课题分割看起来也太矛盾了。比如我读书,我运动,难道其根源在于希望对别人有用?
-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 你现在是在用”行为“标准来看待他人,也就是那个人”做了什么“这一次元。的确,按照这个标准来考虑的话,卧病在床的老人只能靠别人照顾,看上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因此,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 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己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 不要这样,而应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
- 关于共同体感觉问题,也有人向阿德勒本人提出过同样的疑问。当时,阿德勒的回答是这样的:”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我的意见也完全相同。
- 并没有回答上一节我的疑问,存在这种标准确实很有意思。然后从自己先开始,也是个确实行得来的办法,己所欲,施于人。
-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 反过来讲,如果能够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以此为突破口,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
- 无论是爱还是交友,都与年龄没有关系:交友课题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也是事实。关于你和我的关系,我们可以逐渐缩短距离,保持既不靠得太近但又伸手可及的距离。
- 听起来很有难度,但是如果真的是可以一旦开始就全部搞定,那还是很吸引人的。
-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这篇说人生的意义了,根据引言 #
-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 而应首先好好理解”我“,接下来考虑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我和你“的人际关系,然后再慢慢扩展到大的共同体。
- 但是,我不是热爱自己的自恋者,而是厌弃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正因为厌恶自己,所以才只关注自己;正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所以才会自我意识过剩。
- 引入问题,幸福是什么?
-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 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 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 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我接纳。
-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尼布尔的祈祷文
- 如何建立共同体感觉: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interest):
-
-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
- 他者信赖
-
- 他者贡献
-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
- 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很简单。你现在认为“无条件地信赖别人只会遭到背叛”。但是,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对方讲信用我也给予信任”,这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抵押或条件的信用关系。
- 阿德勒心理学并没有基于道德价值观去主张“要无条件地信赖他人”。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
- 例如,假设你在恋爱关系中怀疑“她可能不专一”。并且还积极寻找对方不专一的证据。你认为结果会怎样呢?……不,任何情况都会发现像山一样的不专一证据
- 信赖是无条件的,信用是有条件的。信赖是构建人际关系的手段,你当然可以选择用剪刀剪断人际关系,但是没有信赖就没办法构建更深的关系,你要做第一个行动的。
-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 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
-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 真诚接受不可交换的“这个我”的自我接纳;主张应该毫不怀疑人际关系基础,从而做到无条件的他者信赖。对于青年来说,这两条都还可以接受。但是,他对于他者贡献却不大明白。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他人”,那就势必会是充满痛苦的自我牺牲。另一方面,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一种彻底的伪善。这一点必须得弄清楚。青年以坚定的口吻开始辩论。
- 通过他者贡献获得自己的价值。
-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 在视他人为“敌人”的状态下所作出的贡献也许是伪善的。但是,如果他人是“伙伴”,所有的贡献也就不会是伪善了。你之所以一直纠结于伪善这个词,那是因为还没能理解共同体感觉。
-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 阿德勒自己也说:“理解人并不容易。个体心理学恐怕是所有心理学中最难学习和实践的一种心理学了。”
- 阿德勒心理学所提出的目标,行为方面: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我有能力意识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意识。自立和我有能力意识就是自我接纳,与社会和谐共处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意识则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相关。
- 小节的名字是说年轻人学习阿德勒心理学的优势
-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 具有神经质生活方式的人常常使用“大家”“总是”或者“一切”之类的词语。“大家都讨厌自己”“总是只有自己受损失”或者“一切都不对”等。如果你常常说这种一般化的词语,那就需要注意了。
- 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 也许他们会辩解说:“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但是,这其实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 是按照“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还是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这正是一个有关“获得幸福的勇气”的问题。
- 有很多种人生谎言(脸红恐惧症,口吃,工作狂),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课题职责。不要逃避。
-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 对人而言的幸福不过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吗?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就为了这么渺小的港湾或喜悦而存在吗?
- 我第一次听阿德勒心理学报告的时候,担任讲师的奥斯卡?克里斯汀——他相当于阿德勒的徒孙——说了下面这段话:“今天听了我的话的人,从此刻起就能够获得幸福。但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人也将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对于这种现实,阿德勒准备了极其简单的回答——“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 获得贡献感的手段一旦成了“被他人认可”,最终就不得不按照他人的愿望来过自己的人生。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贡献感没有自由。但我们人类是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在追求幸福。
- 获得幸福非常简单,贡献感,即使是看不见的贡献。
- 疑问:一个单相思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追求某异性,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自己以为的贡献感,但是被追求的异性却苦不堪言。这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么?
-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 本来,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为了取得某些成果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却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 人都有优越性追求,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廉价的优越性追求,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能获得。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为什么非要“特别”呢?这是因为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所以,在“特别优秀”的梦想受挫之后便非常极端地转为“特别差劲”。
- 甘于平凡的勇气,不见得是懒惰。
-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 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与此不同。把人生当作登山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了一条“线”。自降生人世那-瞬间便己经开始的线,画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曲线到达顶点,最终迎来“死”这一终点。但是,这种把人生理解为故事的想法与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紧密相关,而且会把人生的大半时光当作“在路上”。
- 是的,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 舞动人生
- 你所说的想要到达目的地的人生可以称为“潜在性的人生”。与此相对,我所说的像跳舞一样的人生则可以称为“现实性的人生”。
- 但是,如果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顶而是登山本身,那就可以说是现实性的活动。最终能不能登上山顶都没有关系。
- 过好现实性的人生,享受每一刻的过程,不要耿耿于怀于最终的终点。
-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 用舞台上的聚光灯类比,认真对待当下是看不到过去和未来的。
-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 你自己的人生也同样。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 醍醐灌顶。
-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而活?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阿德勒的回答是:“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
- 阿德勒所说的“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就正是这个意思。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
- 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 再送给你一句阿德勒的话:“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 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他者贡献是引导之星。
- 后记
- 简单而又具有普遍性的阿德勒思想也许会被认为是讲述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又或者会被认为是在提倡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论。
- 因为哲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知识“而在于”热爱知识“,想要了解不了解的事物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最终能否到达”知“,这不是问题关键。
- 希望认真生活非常重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阿德勒说:”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果不懂得如何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就会因为想要满足他人期待或者不想伤害他人而导致虽有自己主张但无法传达,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 作译者简介
- Related
- [[投资实证 94 被讨厌的勇气]]
- 枫影夜读 17 -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 https://justinyan.me/post/4625
- 《被讨厌的勇气》万维钢解读版笔记
无聊的魅力
有一点同感。晚上找来开始看的。非常不错的随笔。 从这本书认识德波顿可能是个不错的开始,一本很薄的随笔精选集。前言是吸引读下去的动力,不过读完这样一本几十页的书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动力。好书可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 highlights
- 但伟大书籍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描述与我们生活中相似的感情和人物;它的价值还在于能够以比我们更加完美的方式描述这些感情和人物,它能够提供一些感受,我们虽然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感知,但却无法自己将其表达出来。
- 11小时前
- 他人之书的悖论在于,它们能够告诉我们关于我们自己的生活,远甚于我们对自己独自的理解。
- 11小时前
- 或许还因为,这些在浪漫生活方面极为成功的人应该受到质疑,他们应该是缺乏相应的魅力,都没来得及经历好几天思慕一个女人的悲喜过程,他们由于害羞而不敢跟一个女人打招呼,而这个女人却在下一站下了车,留给男人的只是一个空的苹果汁盒与一箩筐的结婚计划。
- //自黑可还行。这里的浪漫生活应该就是 romantic life,翻译的很一般。爱情生活也许更合适?
- 11小时前
- 坚定地相信人生皆苦,是人类几百年来的宝贵财富,是对抗痛苦的壁垒,是梦想破碎的防线——然而人生皆苦的思想却被现代观念培育出的期望值无情地摧毁。
- //可以,作者非常悲观了
- 11小时前
- 康德在其《道德形而上学基础》(1785)中提出,对他人的道德行为要求一个人因为“他人本身”而尊重他人,而不是把他人当作自己发财致富或扬名显姓的手段
- 11小时前
- 自尊取决于我们的现状与我们所认为的潜力的比例。
- 11小时前
- 威廉·詹姆斯曾经对幸福感和期望值的关系提出敏锐的观点。他认为自我满足感并非要求我们在任何一个努力的领域都很成功。我们通常并不会因为做事失败而深感耻辱,只有当我们把自豪和价值感寄托在特定的成就上,却没有实现目标的时候才感到耻辱。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定义何者为成功、何者为失败。
- 11小时前
- 婚姻被描述为一种机构,能够同时带来实际的利益和性与感情的满足(这是一种相当便捷的合并,贵族阶级曾经认为不可能实现,他们认为一个男人同时需要一个情人和一个妻子),因此人们声称工作既能够提供生活所需的经济保障,又能够提供激励和自我表达,后者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有闲阶级的专属权利。
- 11小时前
- 现代社会对工作持更为乐观态度的转折点,最初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
- 11小时前
- 我们的社会首次表明,一个心智健全之人即使没有经济压力,也会从事工作。
- 11小时前
- 与自主行为相较,表演行为的唯一正当理由就在于它的有效性。
- 7天前
- 沉默和笨嘴拙舌或许恰恰证明了愿望的强烈,从而被人同情和原谅。诱惑一个你无所谓的人要容易得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会发现一个最笨嘴拙舌的求爱者往往是最真诚的求爱者。拙于言词反而可以证明其真情实意(如果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
- 7天前
- 沉默是严厉的谴责。与一个缺乏吸引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意味着对方是无聊之人。而与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你肯定会认为自己才是那个无聊透顶的人。
- 7天前
- 与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接触,都能产生一种效应,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开始关注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这些事物我们能够理解,而艺术家则体会深刻。
- 7天前
- 在一个完全孤独的环境里感受自己的孤独,能够给自己带来慰藉。此种感觉,恰如一个人在心情不佳的时候阅读叔本华。
- 7天前
- 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 7天前
- 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 7天前
- 不过,书的价值还不止于描绘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感情的描绘远胜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 7天前
- 从一开始写作,我就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明确知道我想成为哪一类作家之前我只知道我不可能成为哪一类作家。
- 然而,就像妈妈往往在学校假期即将结束时告诉你的一样,往往是那些无聊的人才会感到无聊——我开始对萨莎的无聊失去耐心。
上海堡垒
短评:用情至深
highlights #
-
📌 出了门,我撒腿就跑。 大厅里放眼都是军装笔挺的高级军官们,肩上扛着各种高级军衔,我就一身预备役制服,高喊着“借过借过”,横冲直撞,和他们擦肩而过。 一名女少校,穿着一步裙,踩着中跟鞋,跟着一名国字脸的中校,正雄赳赳地进门来,被我惊到了,脚腕一崴,文件散落一地。 “什么货色就敢跑指挥中心里来撒野?”中校在我背后怒吼。 “是将军直属部门的技术干部,年轻不懂事,别跟他一个孩子计较。”喜欢我的后勤阿姨帮我打圆场。 出了中信泰富广场就是有名的南京中路。 初来上海时,我最喜欢在这条路上看风景,大家都说上海就南京中路和陆家嘴的美女多,都是office lady,多半混跨国公司,一水儿的丝袜高跟鞋膝上裙,Burberry、Prada、Gucci、Givenchy……走起路来长发起落,虎虎生威。 ^933343-2-1289
- ⏱ 2019-02-19 17:17:59
-
📌 她穿上鞋子,起身离去,走了几步忽然回头:“教你个乖,以后找女朋友用得上。其实女人很复杂也很简单,让一个女人爱上你并不难,你打动她一次,再让她觉得安全,就够了,建南就是这么做到的。 ^933343-10-5513-5606
- ⏱ 2019-02-19 19:04:35
-
📌 看起来林澜和路依依的性格区别如此之大,但原型人物是同一个女孩,今时今日已经是陌路人了 ^933343-23-714-756
- ⏱ 2019-02-19 23:08:41
-
📌 《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得称赞》……都是叶芝为茅德·冈写下的名篇。 ^933343-23-2067-2123
- ⏱ 2019-02-19 23:12:01
-
📌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相信,只有我们才配爱那个珍贵的女孩,只有我们才能给她们幸福。别人只会让她痛苦,她身边其他男人都是臭傻逼。直到很多年以后我们才不得不承认,原来她嫁给了别人,却一样可以幸福。男人在明白这件事的一瞬间,便开始苍老了。 ^933343-23-2551-2664
- ⏱ 2019-02-19 23:13:03
-
📌 嗯,一路走一路说,我要从小南门走。”林澜手里拿着个纸袋。 ^10100589-76iFIrwRl
- 💭 我记得小南门
- ⏱ 2019-02-19 18:10:49
知否知否
- 寒假期间瞅到了电视剧,顺便把小说看了,是真的长啊。
- 一般般吧,出场人物太多,有些笔墨不多的读者其实很难搞清楚。
新参者
东野圭吾的书看了好几本了,从解忧杂货店开始,风格骤变。这本也是类似,数个小故事,串联成整体。主旨也变得特别温情。这本的写法也有点类似POV,不断切换视角,描述加贺的探索过程。可读可解闷的一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