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ll categories  >  Books

斯通纳

约翰·爱德华·威廉斯(JohnEdwardWilliams)作家,出版人,学者。《屠夫十字镇》(Butcher’sCrossing)讲述1870年代堪萨斯州荒野冒险故事。《斯通纳》(Stoner)。讲述在密苏里大学担任英语教授的学者的故事。《奥古斯都》(Augustus),刻画凯撒大帝统治下的古罗马当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虚构类。

最初知道这本书来自 [[Song Ma]] 的推文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中译本出版了。翻译质量未知,我自己读过的是英文版。这是一本献给中年人的作品,有张力,有深度,有反思,所有欲说还休的况味,都在其中。力荐给适合阅读这本书的推友。

最近在整理笔记中的书籍时又遇到了,遂找来看完。发了朋友圈推荐。

Highlights🔗

  • “斯通纳还非常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挺幸运的话,可能会找到入口的路径。成熟后,他又认为爱情是一种虚幻宗教的天堂,人们应该怀着有趣的怀疑态度凝视它,带着一种温柔、熟悉的轻蔑,一种难为情的怀旧感。”
  • “四十三岁那年,斯通纳学会了别人——比他年轻的人——在他之前早就学会的东西: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人。”
  • 他走出办公室,踏进漫长走廊的黑暗中,步履沉重地走进阳光里,走进外面开阔的世界,无论他从哪里转过身,这个世界都像一座监狱。

观念的水位

豆瓣 好像刘瑜的好几本书都是年初看的,一年终了的碌碌无为导致年初能够沉下心读点书。 从民主的细节到送你一颗子弹,她的书我都算得上喜欢,毕竟同为自由派拥趸。 这本书关于我国的部分读起来实在令人感叹,站在21世纪初,作者当然有理由乐观,恐怕她也没有想到20年过去了,形势居然急转直下,当年问题多,能听到很多声音,今天呢?问题更多,声音已经听不到多少了,因为都被捂住了嘴。

书和电影部分非常私人,不过喜欢作者的人倒是可以以此为索引,按图索骥找来一读,至少介绍的刀尔登我已经开始在读了。之前有人问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让推荐一本,让我很是为难。只要开始读了,总能以此为延伸,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Outline🔗

  • 自序:春天里
  • 观念•此处
    • 素什么质
    • 民意与伪民意
    • 给理想一点时间
    •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 恶之平庸
    • 贵族范儿
    • 迷人的愤怒
    • 肩负自由的疲惫
    • 告别印象主义
    • 今天您施密特了吗
    • 弹性的限度
    • 怎样推销糖果
    • 标签战
    • 没来的请举手
    • 法治何以可能
    • 他也可以是我
    • 合同异
    • 权力的道德捆绑
    • 观念的水位
  • 观念•别处
    • 倒霉的英国议员
    • 提问时间到
    • 过去的怎样让它过去
    • 沉默罪
    • 大家一起来算账
    • 敲开最好的可能
    • 让政治变得家常
    • 绞死银行家
    • 民主的裤衩
    • 吵吵更健康
    • 苏东巨变:20年之后
    • 俄罗斯的徘徊
    • 当“革命”成为家常便饭
    • “亚洲特色”的民主
    • 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 历史螺旋式终结
    • 选举式独裁
    • 宪法这只兔子
    • 我们在输出什么
    • 有多少资本主义可以重来
    • 新自由主义的两种命运
    • 从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
    •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 成圣又如何
    • 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 [[刀尔登]]
    • 那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 戈尔巴乔夫
    • 底线时分
      • 曼德拉
    • 超越那些“想当然”
      • 中东欧
    • 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
      • 英国殖民
    • 在黑暗中消失之前
      • 牛鬼蛇神录
    • 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 法治的“秘密”
    • 你比你想象得更自由
    • 诸善之间
    • 像一滴水一样
      • 高华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 从经典到经验
  • 电影
    • 愿像那水中浮木
    • 快乐的可能
    • 如此优雅的平庸
    • 没有你们就没有他们
    • 语言的贫困
    • 爱是
    • 善的理由
    • 回到巴黎
    • 剩下的
    • 琥珀之城
    • 记得当年草上飞
    • 另一个高度
    • 请别让我消失
    • 兔子跑什么跑
    • 最好的时光
    • 诗的世界在每一个角落等待
    • 在死亡的强光中
    • 论时尚
    • 那些剩下的东西

深度学习革命

豆瓣

Outline🔗

  • 推荐序
  • 一场影响深远的秘密竞拍——深度学习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发令枪”//余凯
  • 前 言 杰夫·辛顿:无法坐下的人 [[Geoffrey Hinton]]
  • 第一部分 一种新型的机器:感知机
    • 01 感知机:最早的神经网络之一 “海军设计的会思考的科学怪物。”
    • 02 辛顿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寒冬 “旧的想法也是新的。”
    • 03 连接主义的圈子 “我一直认为我绝对是正确的。”
    • 04 微软的尝试与谷歌的新突破 “在谷歌,你要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是谷歌想让你做的。”
    • 05 证据:从谷歌大脑到AlexNet “真空中的光速曾经是每小时35英里左右。然后杰夫·迪恩花了一个周末优化了物理。”
    • 06 DeepMind的野心与谷歌的收购 “让我们真正做大!”
  • 第二部分 谁拥有智能
    • 07 人才争夺战:Facebook vs 谷歌 “你好,我是Facebook的马克。”
    • 08 炒作 “成功是有保证的。”
    • 09 反炒作 “谷歌可能会偶然制造出某种邪恶的东西。”
    • 10 神经网络的爆发:AlphaGo的胜利 “哈萨比斯推动AlphoGo就像奥本海默执行曼哈顿计划一样。”
      • 樊麾
      • [[Demis Hassabis]]
      • [[AlphaGo]]
    • 11 神经网络的扩张:新药研发技术 “乔治·达尔甚至不知道它的名字,就消灭了整个领域。”
      • [[Mustafa Suleyman]]
    • 12 梦想之地:微软的深度学习 “这并不是说谷歌的人喝的水有什么不同,是搜索引擎要求他们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
      • [[陆奇]]
      • [[microsoft]]
      • [[Yoshua Bengio]]
      • [[邓力]]
  • 第三部分 动荡
    • 13 欺骗:GAN与“深度造假” “哦,你真的可以做出照片般逼真的脸。”
      • [[Ian Goodfellow]]
    • 14 谷歌的傲慢 “我在演讲时就知道,中国人要来了。”
    • 15 神经网络的偏见 “谷歌照片,你们都搞砸了。我的朋友不是大猩猩。”
    • 16 武器化 “你可能听过埃隆·马斯克和他对人工智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评论。”
    • 17 Facebook的无能 “在俄罗斯,有些人的工作就是试图利用我们的系统。这是一场军备竞赛,对吗?”
  • 第四部分 被低估的人类
    • 18 一场马库斯与杨立昆的辩论 “无论快速发展能持续多久,盖瑞都认为它即将结束。”
      • [[Gary Marcus]]
    • 19 自动化:OpenAI的拣货机器人 “如果房间看起来让人焦头烂额,那我们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了。”
    • 20 信仰 “我的目标是成功打造广泛有益的通用人工智能。我也明白这听起来很荒谬。”
    • 21 未知因素 “我认为历史会重演。”
  • 致谢
  • 时间线
  • 参与者
  • 注释

智慧的疆界

[[许莉]] 让推荐人工智能方面的书籍,遂搜索了一下近期的新书,发现了这本,推荐后自己也买来看看。12月断续几天看完了。即使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可能也不会去关注历史发展脉络。人工智能的几度起落早已了解,却不曾深入,这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发展阶段为索引,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遗憾的是这本书2018年定版,最近几年以 ChatGPT 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大模型,图像的生成模型又引领了新一波浪潮,这些都没有收录在本书中。无论是对于从业者还是爱好者,这本书都有助于了解历史、看清未来。AGI路漫漫且修远,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豆瓣

Outline🔗

  • 前言
  • 致谢
  • 第一部分 以智慧创造智慧
    • 第1章 洪荒年代 / 2
      • 1.1 概述 / 2
      • 1.2 引言:信息革命 / 3
      • 1.3 图灵机,计算的基石 / 5 [[Alan Turing]]
      • 1.4 人工智能的萌芽 / 10
        • Q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定义什么是“智能” // 是否必须?[[Alan Turing]] 的观点是不正面定义,而是假定智能可以被机器所模拟
      • 1.5 图灵测试:何谓智能? / 12
      • 1.6 智能与人类的界限 / 16
      • 1.7 机器能思考吗? / 17
      • 1.8 机器拟人心 / 21
      • 1.9 机器拟人脑 / 24
      • 1.10 机器拟人身 / 27
      • 1.11 本章小结 / 28
    • 第2章 迈向人工智能 / 30
      • 2.1 概述 / 30
      • 2.2 引言:不经意间改变世界 / 31
        • [[Marvin Minsky]]
        • [[John McCarthy]]
      • 2.3 达特茅斯会议 / 35
      • 2.4 有学术就有江湖 / 41
      • 2.5 有江湖就有传奇 / 48
        • [[司马贺]]
      • 2.6 人工智能早期成果 / 54
        • 1959 IBM 提出OCR的概念
        • AI效应 [[John McCarthy]] As soon as it works, no one calls it AI anymore.
      • 2.7 本章小结 / 63
  • 第二部分 学派争鸣
    • 第3章 符号主义学派 / 66
      • 3.1 概述 / 66
        • 三个阶段:推理期-知识期-学习期
      • 3.2 引言:五分钟逻辑学 / 68
      • 3.3 描述已知,推理未知 / 73
      • 3.4 知识!知识!知识! / 87
      • 3.5 从演绎到归纳 / 96
      • 3.6 符号主义的现状和未来 / 101
      • 3.7 本章小结 / 103
        • 深度学习出来前的教材主体内容,2009 大学课程 人工智能导论
    • 第4章 连接主义学派 / 105
      • 4.1 概述 / 105
        • [[Walter Pitts]]
      • 4.2 引言:命运 / 106
      • 4.3 大脑模型 / 108
      • 4.4 崛起的明星 / 114
        • [[Norbert Wienner]]
      • 4.5 陨落的流星 / 118
      • 4.6 感知机 / 121
        • [[Frank Rosenblatt]]
      • 4.7 凛冬将至 / 129
      • 4.8 人工智能的繁荣与寒冬 / 137
      • 4.9 本章小结 / 141
    • 第5章 行为主义学派 / 143
      • 5.1 概述 / 143
      • 5.2 引言:昔日神童 / 145
      • 5.3 自动机对抗自动机 / 147
      • 5.4 从“控制论”说起 / 151
      • 5.5 机械因果观和行为主义 / 154
      • 5.6 自复制机和进化主义 / 157
      • 5.7 机器人学 / 161
      • 5.8 本章小结 / 170
  • 第三部分 第三波高潮
    • 第6章 机器学习概览 / 172
      • 6.1 概述 / 172
      • 6.2 什么是机器学习 / 174
      • 6.3 机器学习的意义 / 177
      • 6.4 机器学习解决的问题 / 179
      • 6.5 进行机器学习:实战模型训练 / 185
        • 分类和回归的区别,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6.6 评估验证 / 233
      • 6.7 本章小结 / 242
    • 第7章 深度学习时代 / 244
      • 7.1 概述 / 244
      • 7.2 引言:深度学习教父 / 245
      • 7.3 逆反之心 / 247
      • 7.4 复兴之路 / 249
      • 7.5 深度学习时代 / 263 [[Geoffrey Hinton]]
      • 7.6 深度神经网络 / 290
      • 7.7 从实验室到企业 / 309
      • 7.8 挑战与反思 / 317
      • 7.9 本章小结 / 322
  • 第四部分 人机共生
    • 第8章 与机器共生 / 326
      • 8.1 概述 / 326
      • 8.2 引言:天才还是白痴 / 327
      • 8.3 与机器竞技 / 329
      • 8.4 与机器共舞 / 360
      • 8.5 本章小结 / 368
  • 附录 人工智能历史大事记 / 370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Outline🔗

  • 现实篇
    • 世界会走向哪里?
      • [[AlphaGo]] 2016年3月
      • 作者发出了技术进步会给世界什么影响的疑问,举了一些例子,围棋,VR,总体是偏悲观,觉得会毁坏现有秩序,增大贫富差距,造成阶层固化
    • 白领岗位的消亡
    • 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安全的工作?
    • 那些无用的人
    • 穷忙的人生
    • 为什么你可以不读大学
  • 职业篇
    • 为什么雇佣制度对工人不利?
    • 母鸡与前端工程师
    • 你的命运不是一头骡子
    • 为什么退休金是靠不住的
    • 45岁以后的人生
    • 你的B计划在哪里?
    • API 之下
  • 方法篇
    • 为什么创业?
    • 如何确定创业方向?
      • Facebook 办公室标语: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stay focused and keep shipping
    • 不要在功能上竞争
    • 大坑和小铲子
      • 单一化策略与多元化策略
    • 富爸爸 穷爸爸 [[富爸爸穷爸爸]]
    • Dan 计划:重新定义人生的10000个小时
      • [[异类]]
    •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建议
    • 为什么起床后不能收邮件?
  • 案例篇
    • 个性也是一种竞争力
    • 要聊天,先付费
    • 即将来临的卖文时代
    • 微媒体时代
    • 未来的娱乐业
    • 技术教育的兴起
  • 未来篇
    • 高级人类的崛起
    • 换头术
    • 你的鞋都比你聪明
    • 技术的边界
    • 熵:宇宙的终极规则
    • 技术决定历史
    • 卡辛斯基的警告

种子的胜利

Outline

  • 作者说明   i
  • 致 谢   ii
  • 前 言 “ 注意(种子)!”   v
  • 引 言 强大的能量   x
  • 种子的营养
    • 第一章 种子的一天   003
    • 第二章 生命的支柱   021
    • 第三章 有时候你像个疯子   042
  • 种子的结合
    • 第四章 卷柏掌握的技能   059
    • 第五章 孟德尔的孢子   076
  • 种子的耐力
    • 第六章 玛士撒拉   091
    • 第七章 把它放进种子库中   105
  • 种子的防御
    • 第八章 牙咬、喙啄与啃食   123
    • 第九章 丰富的滋味   139
    • 第十章 最令人愉快的豆子   155
      • 咖啡
    • 第十一章 雨伞谋杀案   175
      • 蓖麻
  • 种子的传播
    • 第十二章 诱人的果肉   193
    • 第十三章 随风飘动,随波逐流   208
  • 结 语 种子的未来   227
  • 附录A 植物的俗称、学名与科名   233
  • 附录B 种子保护机构   243
  • 注 释   245
  • 词汇表   268
  • 参考文献   276

五种时间

五种时间 (豆瓣) (douban.com) 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畅销书作家王潇人生时间管理指南。在时间面前,你永远有选择。清华大学心理学主任彭凯平、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颖、舞蹈家杨丽萍推荐)by 王潇 | Goodreads

将时间放入五个筐子里,并通过每天 24 个时间花盆具象化的展示可能的一天时间安排,至少在时间分类是有意义的,具象化同时也能让记忆更加深刻,重新获取更加容易。 关于折叠时间的论述前后有显然不一致的地方。 阅读这类书籍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知易行难,最大的收获是生活中需要有正念意识,观察当下自己的时间流逝在何处,并追问自己这是否是符合主观预期的。

书中提到的其他书籍

  • [[book/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 盗火

Outline🔗

  • 序言一 前世今生 VII 只有当人们不再被旧的框架束缚,为自己创造一个天然和自由的环境,才有能力把这个时代巨大的信息冲刷变成养料、阳光和水分,用它们来滋养生活。
  • 序言二 串起点滴 XIII 在足够长的时间线上,一个人才有能力看清过程中的行为和事件是怎样作用于整体的。
  • 01 神灯和它的主人 解决今天的问题,需要用未来的视角,因为那看似用不完的明天,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 拥挤的许愿池 003
    • 洋葱式追问 010
    • 独有的错乱 014
    • 想要一切 024
  • 02 生存时间 运动员密码“我的人生不会就这样了吧”是我在生存时间中会反复问自己的一句话。
    • 什么是生存时间?033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生存时间?036
    • 应对被动生存时间,你要怎么做?040
    • 必须从被动生存走向主动生存 047
    • 运动员密码:向运动员学习逾越生存时间 049
    • 我的生存时间重建 056
  • 03 赚钱时间 终极等式 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后,极少数企业和极少数人会显示出指数级增长,完胜其他企业和其他人。
    • 什么是赚钱时间?064
    • 硬核人生终极等式 082
    • 长期主义的知行合一 091
    • 理想中 D 的模样 095
    • 我的理想 D 101
  • 04 好看时间 身体主义 始终是持续的优先级的甄选与落实,造成了每个人看上去的样子。
    • 出场顺序 108
    • 好看红利 109
    • 生命力的好看 110
    • 长期主义的好看 113
    • 身体主义 115
    • 好看的及格线 117
    • 内丹在炼 119
    • 我的容光焕发清单 126
  • 05 好玩时间 收集世界 我可以翻开新的书,看新的电影,遇见新的人,感受失望或惊喜,但不会停止在世界给我的巨大界面上滑动我的手指。
    • 什么是好玩时间?134
    • 挣脱信息流 137
    • 处理失望 141
    • 获得哲学性无聊 143
    • 收集世界,直到让你的价值观下起大雨 144
    • 从体验清单到创造清单 146
  • 06 心流时间 奉若神明 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追求心流与体验心流,其实就是让自己处于连续的幸福和 5 倍创造力的状态中。
    • 什么是心流时间?154
    • 奉若神明 160
    • 关于心流时间的 6 个认知 163
    • 触发心流到“应许之地”172
  • 07 折叠时间 花园模型 衡量一个人是否完成了自我,的确不应该以他的表象和财富为标准,而是他的人生燃烧的充分度。
    • 模型的重构 186
    • 36 种花园模型 199
    • 幸福感植物 208
    • 理想模型存在吗?210
    • 我在本阶段的花园模型 218
  • 08 命运地图 你就是那个专注如一、说到做到、意志坚定的人。
    • 绘制地图:愿景故事 226
    • 路线:榜样的生平推演 229
    • 里程碑:你的时间花园 235
    • 写在最后 241

highlights🔗

  • 我在写上一本书《时间看得见》的时候,还尝试过用思维导图把既有的时间管理方法纳入一个总逻辑中,结果发现,思维导图会让人的大脑的杂乱更加一目了然。

  • 本书的内容逻辑,是从五种时间的分类和概念出发,掌握在智能时代觉知和应用时间的花园模型,获得一种独特而连贯的经验。希望正在到来的智能时代能够成为时间管理的花园时代。

  • 我认为好的理论通常包含三点,一是用简单结构可以解释复杂问题,二是可以影响和改变行为(改变行为是很重要的指标),三是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这一点最厉害。

  •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接下来,从第二章起,我们日常所从事的事务都可以被分成五种时间,它们分别是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

  • 生存时间就是逆境本身,没人可以绕行。识别逆境,稳定情绪,缩短被动生存时间,开启主动生存时间。这大概就是应对生存时间的二十四字方针。

  • 在生存时间之中,当你熬过了大量时间被别人占据或者没有进展、无可奈何的一天,终于获得了几小时的自由时,一定不可以做的是——报复性地躺着,不作为,吃东西,刷手机,看剧,任由时间流逝,以为这就是自己一天中重获的自由。你拥有的不是自由,是时间被捆绑后的情绪反弹,是报复性地挥霍时间。

  • 这就是为何每当和人讨论选择时,我大部分时候都会建议“能退能进时,选择进”。

  • 亚历克斯要徒手攀岩的成就,桑尼要平淡快乐的生活,他们不是一类人。对于这点,亚历克斯是清楚的。他说:“桑尼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能让你开心的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而人生的意义于我,在于取得成就。任何人都可以过得轻松快乐,可只是轻松快乐,人不会进步。没有人能既过着轻松快乐的生活,还取得伟大的成就。”

  • 我的第一篇“公开写作”的文章是《写在 30 岁到来这一天》,发布在当时流行的博客上,得以正式进入公开视野被评价。

  • “人和人的差异,总是先于思想、经历和教养,呈现于人前,铭写于身体之上。很多时候,试图了解一个人的人生,只需要阅读他的身体,他的身体忠实记载了他的命运。”

  • 养护外貌是播音系的一门重要功课,养护外貌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果想要在这门功课上取得优异成绩,首先要参加七门考试并且都及格,分别是睡眠、饮食、运动、遗传、环境、情绪、保养。而好看的外貌是这七门功课都达到 60 分以上并且综合管理的结果。

  • 无条件吃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脱发,只为这一条也应该认真遵循这点。

  • 有天早晨,我在楼道里扶起一个宿醉的女生,她说:“就是要过如酒般的人生,或许有利,或许有害,但我的体验远超利害,我的作品就是要让你们的价值观下起大雨,你们这些人不好玩,你们不懂。”

  • 米哈里教授也解释说:“快乐还不足以让人生卓越,重点是在做提升技能、有助于我们成长、能发挥潜能的事情时获得快乐。”

  • 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确立能专心创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是同某些特定的人物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不才是第一优先事项吗?[2]

Q: 五种时间的作者是? A: 王潇

Q: 五种时间是哪五种? A: 我们日常所从事的事务都可以被分成五种时间,它们分别是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看的时候就为那么多的当事人视角感到惊奇,没想到真的是虚构作品。用虚构的方式写科学史实在令人惊奇。豆瓣

Highlights🔗

  • 在弗里茨·哈伯去世时随身带着的少数几样东西里,人们发现了一封他写给妻子的信。在信中他坦言,他感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内疚,但并不是因为他在这么多人的死亡中直接或间接地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而是说,他从空气中提取氮气的做法改变了地球的自然平衡,他担心世界的未来将不再属于人类,而是属于植物,因为,只要世界人口缩减到前现代的水平,哪怕只有几十年,这些植物就会刹不住地疯长,借着人类遗留给它们的过剩的养分,到那时,它们就会在地球表面蔓延开来,直到将它彻底填满,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淹死在一片可怕的绿色里。

  • 他死后,爱因斯坦为他撰写了悼词,并在葬礼上宣读。“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问题,他与之战斗。他热衷于发现自然界各个方面的联系,可他之所以寻找,驱动他的是享受,是艺术家式的快乐,是辨认出织成未来之路的线索的幻想家式的眩晕感。”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Highlights🔗

  • 有时他甚至心想,倘若一无所知该有多好!但他的基本想法和人生姿态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知都胜于无知。不管带来多么剧烈的痛苦,都必须知道那个。人只有通过知道才能坚强起来。

  • 若让家福说,世间饮酒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给自己追加什么而不得不饮酒的人;一类是为了从自己身上消除什么而不得不饮酒的人。高槻的饮酒方式明显属于后者

  • “极为简单的理由。因为过分迷恋,心情就会变调,痛苦得难以忍受。这种负担不是内心所能承受的,所以努力尽可能地不喜欢她。”

  • 即便后来能遇上新的女性,无论她是多么出色的女性(不对,越是出色的女性越会这样),你从那个瞬间起就已开始考虑失去她们。水手们故弄玄虚的影子(希腊语?爱沙尼亚语?他加禄语?)让你不安。

  • 借用普林斯顿大学授予村上荣誉博士的评语:村上春树“以文学形式就日常生活的细节做出了不可思议的描写,准确地把握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孤独感和不确定性”。

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行系

史军的书写的简单易读,很多内容之前也有了解过,读起来比较快。作者对于植物/中草药的态度有点暧昧,对于明确有问题或者显然无稽之谈的草药抨击也是比较温和的,对于暂无明确证据也无显然伤害的偏方是本着无所谓的态度,也许这才是不会引起太多反感的处理方式?毕竟中国传统食补的迷思流毒甚广。书的名字最初我以为是黑锅或者责任的含义,看到一半才意识到是做饭用的锅,这个名字取得有点莫名奇妙。书中重复主题不同重点的处理和强行分的篇章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书中有大量的文字错误,实属不应该。

→  继续阅读需要: 2 min

蔬菜史话

  • 覆盖的很广,但是编年体的设置让一个话题不具有连续性,某一科的介绍也比较简略,毕竟篇幅放在这里。不过可以作为植物学爱好者的索引读物。
  • Outline
    • 夏商周:井田种粮 山间野菜
      • 井田制下无菜园
      • 韭菜:上得庙堂,下得厅堂
      • 葫芦:不仅当水瓢,还可变蔬菜
      • 茭白:从粮食处“下岗”,在菜摊儿上“复工”
      • 专题——腌菜和泡菜:散发着智慧香气的生存之道
    • 春秋战国:公田变私田 野蔬进菜园
      • 中国传统农业的出现
      • 薇:寄托哀思,身份含糊
      • 荠菜:只能当野菜,进不了菜园
      • 专题——野菜和园蔬的差别在哪里?
      • 芹菜:此芹非彼芹,彼芹从何来
      • 芥菜:摇摆在蔬菜和香料之间
    • 秦汉:自耕农出现 蔬菜观形成
      • 自耕农与蔬菜需求
      • 葵:为何一家独大?锦葵科,又名冬苋菜或滑菜
      • 专题——张骞带回了胡萝卜?
      • 蔓菁:像萝卜一样的白菜
    • 魏晋南北朝:粮食大衰退 蔬菜大发展
      • 战乱时期的农业情况
      • 专题——《齐民要术》中的种菜手艺
      • 莼菜:让人辞官归乡的“美味”
    • 唐宋元:地黄求长生 白菜成霸主
      • 唐代的粮食与蔬菜
      • 地黄:退出菜园的野菜
      • 专题——中国烹饪方式的演变
      • 大白菜:接替葵的“百菜之主”
      • 甘蓝家族:从吃叶子到吃花
      • 菠菜和甜菜:藜科兄弟的中土之旅
      • 专题——蔬菜中的药味儿和泥土味儿
    • 明清:世界大变革 蔬菜大融合
      • 辣椒:从美洲漂洋过海,到中国风靡四方
      • 专题——《救荒本草》中的“野菜”
      • 苋菜:曾经的救荒本草
      • 油菜:中国油料作物大变革
      • 四季豆:从吃豆子到吃豆荚
      • 菊芋:被本土化的外来蔬菜
    • 现代:牛蒡归来 松茸金贵
      • 番茄:口味变差谁的错
      • 专题——反季节蔬菜,是否是你的菜?
      • 牛蒡:熟悉又陌生的“东洋菜”
      • 松茸:从臭鸡枞到软黄金2
      • 芦笋:从创汇商品到家常食材6
      • 洋蓟:中西接轨的趋势
      • 专题——仙人掌和芦荟:特殊饮食留下的记忆

可能性的艺术

  • 进一步加深了对民主的理解,评论中说对中国避而不谈的,这不是很好理解么。
  • 委内瑞拉和智利的对比令人感慨,民主只是决策手段,不能指望民主后就一切完美了。
  • 世界观念极化的趋势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作者对此比较乐观,倒是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highlights🔗

  •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但是,当它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帮助无数人脱离贫困,激发人的创造性和奋斗精神,它或许又代表了另一种人道主义,一种更深的人道主义。

  • 这次我输了?不可能,这不是真的,我要二次革命。这就是国民党的做法。

  • 为什么?因为以捍卫王权的名义打压自由已经失去道德魅惑力,但是民主理念中所包含的平等激情、集体激情、动员激情却可能为碾压自由提供道德合法性。

  •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对于民主转型,推翻威权政府只是民主革命的上半场,克服社会撕裂则是民主转型的下半场。

  • 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我想它是对的,它说:自由从不降临于人类,人类必须上升至其高度。

  • 所以,每次听到人们大义凛然地批判新自由主义,我都觉得非常吃惊,因为中国和印度,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但都通过自由化改革使数亿人摆脱贫穷,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上固然有种种可以改善之处,但是总体而言,这场改革的正面效应难以辩驳。

  • 讲到这里,我想起一个苏联笑话,它说:未来如何确定无疑,但是过去怎样,却难以预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未来早就写进了政治纲领,它不容置疑,但是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却不好说了,因为人们不仅仅是在回忆过去,而且往往也根据当下的政治需要去想象过去。

  • 当然,历史是历史,生活在资源越来越丰富、文明越来越进步的当代,我们仍然希望,对于抵达政治秩序,人类能找到比相互杀戮更聪明的方式。

  • 同样,庞大而细密的官僚系统虽然对东亚国家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这种几千年前积累下来的“扩展秩序”很难复制。而且,从中国历史上反反复复“官逼民反”的故事也可以看出,缺乏民意约束的巨型官僚体系未必是好事。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之频繁、之浩大、之惨烈,在世界历史上都非常罕见。每到改朝换代,动辄数百万人口甚至上千万人口灭绝,不得不说与官民力量极其不对称所积累的社会矛盾紧密相关。

  • 这两种极端看似南辕北辙,在一点上却彼此相似,那就是它们“改造世界”的狂热,那种用理性、用纯净的道德理想、用原教旨主义去重新书写历史的热情。

  • 所以,阿富汗缺的不是温和的力量,缺的只是愿意为温和而战的力量。历史或许有投影,但并没有宿命,既然它曾经转向,就有可能再次转向。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命运指向何方,常常取决于“沉默的大多数”是否继续沉默下去。

  • 某种意义上,也只有经由观念变迁推动的制度变迁才是牢靠的、坚固的。因为如果是经济利益驱动的制度变革,有可能经济危机一到来就制度动摇了;如果是政治精英推动的变革,有可能换了一任领导人后制度就坍塌了;如果是国际格局变动引起的变革,也可能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倒退。只有制度变革是建立在观念变革的基础上的,它才是扎实的、可持续的,因为观念一旦形成,往往具有相当的韧性。

  • 她说,你以为你这样做,世界就会改变吗?别做白日梦了,醒醒吧。那个大学生说:“我也想啊,但是不行,因为心太痛了。”心太痛了,可以说,一语道破了启蒙观念的真正起源。那个小女孩当然说不过他,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我会想到1000个理由去反驳他:你没想到民主运行的经济条件吗?你没想过转型后的裂痕动员吗?你没想过革命的时机和策略吗?你没想过国家能力和社会权力的平衡吗?……但是,到最后,我发现,这种源于道德直觉的正义感有种令人敬畏的天真。你会发现,当所有政治的泥沙沉淀、所有理论的波涛平息、所有流行的趋势过去,最终,这种无与伦比的天真还是会从水底浮现。它熠熠的光芒,还是会诱惑你向它伸出手去。

  • 政治学中有一个词汇,叫作“理性的无知”,通常用于分析选民的投票行为,但是,用在这种极端恐惧下的思想自我屏蔽,同样恰如其分。什么叫“理性的无知”?意思就是,无知其实并非一种偶然的状态,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特定情境下,人们可能会选择对自己无法承受、无法改变、无法超越的东西保持无知,因为“知道”会唤醒良知,而恐惧让你只能无所作为,与其让你的无所作为拷问你的良知,不如什么都不知道。

  • 因此,面对恶的蔓延,面对高压,面对诱惑,尤其是面对那种不容置疑的政治话语,一旦你了解人之为人的脆弱,一旦你认出自己在极权主义当中的倒影,作为个体去思考,去看看不到的,去听听不到的,去寻找更大的图景,就不仅仅是一种兴趣,而且是一种义务。

  • 老实说,我觉得“普世价值”这个词有点偷懒。显然,全世界的人都热爱自由。用秦晖老师的话来说,如果自由不是“普世价值”,为什么全世界的监狱都要上锁?全世界的监狱都要上锁,说明全世界人都渴望自由。

  • 成功的“多元文化主义”需要所有文化群体同时恪守自由、宽容、民主的底线,而这是一个极高的底线。

  • 我们中国其实也并没有绕开这场斗争,只不过在中国,因为种种原因,这场斗争不像很多其他国家那样剧烈而已。

  • 无论是智利还是其他国家,恐怕都不能忘记一个历史教训:在现实世界中,选择往往不是在“更好”和“最好”之间,而是在“更糟”和“不那么糟糕”之间。

  • 不但在国内深受爱戴,查韦斯在国际上也“粉丝”无数。美国政治家桑德斯曾表示:“现在是委内瑞拉更可能实现美国梦。”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则认为,查韦斯“展示了一种不同的、更好的道路,它叫作社会主义、叫作社会正义”。查韦斯去世时,好莱坞演员西恩·潘写道:“全世界的穷人失去了他们的领路人。”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则表示:“我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哀悼。”

  • 可以说,委内瑞拉走到今天,不是源自“坏人”的贪婪腐败,而恰恰是源自“好人”的道德激情。当正义感变得不容置疑,当平等成为唯一的宗教,恶的大门也可以被善的手指敲开。历史上,无数通往悲剧的道路由斩钉截铁的道德激情所铺陈,恶只是意外的结果,而不是最初的动因。

  • 历史如果真的带来什么教训,这个教训并非仅仅是“要有与邪恶作斗争的勇气”,而且是“要有与狂热作斗争的自我警醒”。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 Outline
    • Introduction
      • 介绍写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困难:写不出来
      • 当下的写作指导书籍从两个方面入手:1. 技术细节 2. 心理辅导
      • 提出观点:写作不是研究、学习等的产出,而是研究的媒介
      • 解决写作难题的重点是在正式写作前做的笔记(功夫在前面),Smart Notes 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以及需要的纪律和自控
      • 1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 Good Structure, different from making plans
          1. 1 Good Solutions are Simple – and Unexpected
          • 使用 slip-box,改变日常 routine
          • 类比 [[GTD]]
        • 1.2 The Slip-box
          • [[Niklas Luhmann]]
        • 1.3 The slip-box manual
          • 2 types
            • bibliographical one, which contained the references and brief not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literature
            • and the main one in which he collected and generated his ideas, mainly in response to what he read
      • 2 Everything You Need to Do
        • 将写作的任务分解为,笔记,组织初稿,修改初稿
        • 2.1 Writing a paper step by step
            1. Making fleeting notes
            1. Make literature notes
            1. Make permanent notes
            1. add your new permanent notes to the slip-box
            1. Develop your topics, questions and research projects bottom up from within the system.
            1. After a while, you will have developed ideas far enough to decide on a topic to write about.
            1. Turn your notes into a rough draft.
            1. Edit and proofread your manuscript.
      • 3 Everything You Need to Have
        • To have an undistracted brain to think with and a reliable collection of notes to think in is pretty much all we need
        • 3.1 The Tool Box
            1. You need something to capture ideas whenever and wherever they pop into your head.
            1. reference system
            1. The slip-box
            1. The editor
      • 4 A Few Things to Keep in Mind
        • 正确地使用工具
    • The Four Underlying Principles
      • 5 Writing Is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 强调写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可以忽略,只是明白写的重要性,可以改变我们做其他事情的方式
      • 6 Simplicity Is Paramount
        • 集装箱的发展历史
        • old way taking notes similar as shipping before container
        • slip-box like container
        • 三类笔记
          • Fleeting notes, which are only reminders of information, can be written in any kind of way and will end up in the trash within a day or two
          • Permanent notes
          • Project notes, which are only relevant to one particular project. They are kept within a project-specific folder and can be discarded or archived after the project is finished
      • 7 Nobody Ever Starts From Scratch
      • 8 Let the Work Carry You Forward
    • The Six Steps to Successful Writing
      • 9 Separate and Interlocking Tasks
        • 9.1 Give each task your undivided attention
          • 媒介让我们的注意力长度不断降低
        • 9.2 Multitasking is not a good idea
          • 没有人可以多任务工作
          • 长期多任务工作反而会损害多任务的能力
          • 心流,专注一件事情
        • 9.3 Give each task the right kind of attention
        • 9.4 Become an expert instead of a planner
        • 9.5 Get closure
        • 9.6 Reduce the number of decisions
      • 10 Read for Understanding
        • 10.1 Read with a pen in hand
        • 10.2 Keep an open mind
        • 10.3 Get the gist
        • 10.4 Learn to read
        • 10.5 Learn by reading
      • 11 Take Smart Notes
        • 11.1 Make a career one note at a time
        • 11.2 Think outside the brain
        • 11.3 learn by not trying
        • 11.4 Adding permanent notes to the slip-box
      • 12 Develop Ideas
        • 12.1 Develop topics
        • 12.2 Make smart connections
        • 12.3 Compare, Correct and differentiate
        • 12.4 Assemble a toolbox for thinking
        • 12.5 Use the Slip-Box as a creativity machine
        • 12.6 Think inside the box
        • 12.7 Facilitate creativity through restrictions
      • 13 Share Your Insight
        • 13.1 From brainstorming to Slip-Box-Storming
        • 13.2 From top down to bottom up
        • 13.3 Getting things done by following your interests
        • 13.4 Finishing and review
        • 13.5 Becoming an expert by giving up planning
        • 13.6 The actual writing
      • 14 Make It a Habit
    • Afterword
    • Bibliography
    • Index
  • Related
    • https://twitter.com/coolXiao/status/1254328245048078338?s=20
    •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A Step-by-Step Guide]]
    • 《会记笔记就会写作》完全版-上 https://mp.weixin.qq.com/s/eNpb7fOLk0ULamV-DYCZTQ (感觉就是中文翻译版本了)

红楼梦

高中的时候看的,买的盲文出版社的精装版本,部分片段看了很多次。但是诗词歌赋的部分都跳过了,以及后期的段落看起来有恐怖之感。

欧洲新燃点

匆匆翻完,最开始翻看俄乌相关的章节还觉得挺有意思,后来从头到尾翻看感觉不太能找到重点,可能所谈过于全面,我对欧洲历史又所知甚少,很难把握。

今年教育选择书籍的时候刚好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俄罗斯由于其大国地位,大部分人都可以称得上熟悉,但是乌克兰作为毗邻俄罗斯、领土面积并不小(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我对其却了解甚少。这个国家给我的印象来自CSGO这个游戏,目前世界排名前列的CSGO战队NAVI即是来自乌克兰。因此,本着对俄乌冲突的历史背景有更多了解,选择了这本书。

弗里德曼是走商业路线的国际政治分析家,其著述不乏耸人听闻之语,但这本分析欧洲地缘政治的作品却相对中肯扎实,融历史、时事与见闻于一炉,用精当的笔法呈现了欧盟的结构性矛盾与内外安全风险。书中对俄德关系与乌克兰危机的推演在今日看来格外精准。当然这本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拿到手第一时间读的是俄乌相关的部分,已经颇有收获。其余部分的历史更是让我大涨见识。

  • 当年随着欧盟的崛起,人们普遍认为欧洲将迎来新的辉煌时代,庞大的经济体和人口,相比美国更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然而,正如作者所言,欧洲有其自身的弱点,进而导致其在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之后陷入困境。
  • 在本书中,作者先是讲述了自己家庭从欧洲逃向美国的遭遇,并引出欧洲的历史问题。然后,用简要的篇幅,作者给读者勾勒出了欧洲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作者简要总结了启蒙主义,个人主义和共和政体、民主政体的兴起。格林童话和黑森林反映了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诞生,但也延伸出了大规模的战争的可能。人们愿意为了国家出生入死,而这一行为也被国家视作正义之举。假如没有士兵愿意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并将其视作道德的化身,即便世界上的技术再先进,也不会导致大屠杀。
  • 之后,作者论述了一战和二战的影响。一战则让欧洲人为了更伟大的事业对死亡和苦难变得麻木不仁,从而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二战让人们不禁发问,文明的德国人何以堕落至此,沦为一头丑恶的怪兽。其答案是,这头怪兽是欧洲卓越成就、庞大帝国和启蒙运动顺理成章的结果。这其实从另一面论证了美国人依靠常识来控制社会方向的合理性。
  • 战后,戴高乐大力推动欧洲一体化。戴高乐认为,一是发展欧洲自己的核力量,首先是法国的。二是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尤其是法德两国的密切合作。三是法国将成为欧洲的主导力量,而欧洲也将跻身于世界超级强权之列。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冷战过之后,欧盟终于在世纪之交成型。
  • 然而,在作者眼中,目前的欧洲四处隐藏着危机。作者分析了欧洲各个主要国家的特点和弱点,用令人信服的论据说明,目前欧洲四处都是潜在的裂缝,中东的乱局引发的移民问题、巴尔干地区问题、俄罗斯问题等等仍然十分严峻。2022年的今天。俄罗斯问题已经爆发,欧洲大地战火重燃,随着芬兰瑞典要求加入北约,北约与俄罗斯的对峙更加激烈。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已经爆发接近5个月了,目前仍看不到和平的可能。
  •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下行,战争进一步恶化了能源和粮食供给,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势还能持续多久?

Outline🔗

  • 序言 下一场欧洲战争将在哪里爆发
  • 第一部分 欧洲卓异论
    • 第1章 豺狼横行,战祸不断的欧洲
      • 作者回顾自己一家的逃亡史,重点是父亲在那样的年代如何委曲求全保全一家
    • 第2章 大航海时代 欧洲人的征服之旅
    • 第三章 思维的裂变 神学与科学的死磕
  • 第二部分 三十一年腥风血雨
    • 第四章 大屠杀 启蒙运动的罪与罚
    • 第五章 霸业成空 从权倾天下到仰人鼻息
    • 第六章 欧洲一体化 美国抗苏的卫星国?
    • 第七章 从天堂到地狱 欧债危机撕裂欧盟
  • 第三部分 一触即发
    • 第八章 巴尔干与高加索 永不磨灭的宿怨
    • 第九章进退维谷 欧债危机阴影下的德国
    • 第十章 生死界限 处于俄欧边缘的夹缝国家
    • 第十一章西进 俄罗斯中兴背后的困境与宿命
    • 第十二章 双轴终局 德法从兵戎相见到分道扬镳
    • 第十三章 欧洲地中海 繁荣正在消失
    • 第十四章土耳其 从动荡中重塑奥斯曼帝国
    • 第十五章日暮黄昏 风光不再的英国狮
    • 第十六章 欧洲危机 俄欧关系——未来冲突爆发点
  • 后 记 德国——又将成为欧洲新燃点?

Highlights🔗

  • 📌 实际上,“乌克兰”一词在俄语中意为“边区”,也即边地。 ^37477437-7-3191-3218

    • ⏱ 2022-04-09 14:49:13
  • 📌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曾经表示,俄国人虽然普遍贫困,但是作为个人,他们在精神上要比欧洲居民更加富足。也许的确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人的生活十分艰难。 ^37477437-20-2768-2844

    • ⏱ 2022-03-27 10:40:57
  • 📌 事实上,在过去的数百年中,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已经丧失了这种能量。苏格兰也许会离开英国,如果它真的希望离开,那么英国将面临分裂。但是,两者之间不会有爱尔兰从英国独立时或北爱尔兰发生危机时的那种愤怒和痛苦。无论苏格兰离开联合王国,还是英国对其加以阻挠,都不会令人觉得奇怪。当然,如果双方没有爆发战争,也不会出人意料。正如奥威尔所言:“英国人乏味而又正直。”苏格兰人也曾深受影响。但即使双方没有冲突之虞,苏格兰人也有可能证明,欧洲的民族主义仍然十分活跃。此外,他们还有可能证明,不是所有民族主义都会受到对他人仇恨和对自身热爱的驱使。(1) 天鹅绒革命狭义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的民主化革命。 ^37477437-25-11895

    • ⏱ 2022-06-02 17:00:55
  • 📌 随着俄罗斯的日益强大,与欧盟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增多…… ^37477437-26-692-718

    • ⏱ 2022-05-06 08:17:46
  • 📌 但问题是,是否进行军事干预,并不完全取决于德国人。如果俄罗斯对东欧的弱点加以利用,那么德国必须作出战略决策。德国可以选择与俄罗斯结盟,但如果德国仍然缺乏军事实力,这个联盟就可能成为一个陷阱。相反,德国也可以对俄罗斯进行制衡,支持东欧国家结盟,或者做好准备,将俄罗斯人逼退。 ^37477437-26-4354-4490

    • ⏱ 2022-05-08 11:06:56
  • 📌 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专场,他把中国经济比作日本当年,会不断走下坡路,原因是政治不民主——称中国是左一句“dictatorship”,右一句“dictatorship”,遭到我的几连问:“你会中文吗?对中国历史文化读过几本书?中共有多少党员?美国政治由1%的有钱人操盘,中共是以9 000万党员为基础的执政党,谁是dictatorship?” ^10100589-7y460BiVb

    • 💭 Whataboutism
    • ⏱ 2022-03-27 10:32:22
  • 📌 乌克兰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但美国人并未察觉俄罗斯人将其视为一种严重的干涉行为。更加关键的是,俄罗斯人不相信,西方国家真的动机单纯。 ^10100589-7y48eDF1H

    • 💭 自己龌龊看什么人都龌龊
    • ⏱ 2022-03-27 11:06:22
  • 📌 他关心的不是欧盟,而是匈牙利以及个人仕途。显然,他对匈牙利债务人的保护让他在国内备受拥戴。令人惊讶的是,欧盟并没有对匈牙利的做法表示质疑。 ^10100589-7y48TABrf

    • 💭 欧盟和北约并不是铁板一块,如果有一天这两个组织覆灭,欧洲恐怕又要战火纷飞了。
    • ⏱ 2022-03-27 11:16:27
  • 📌 德国再次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强国,但从未试图成为哪怕最低限度的军事强国。然而,随着局势发生变化,这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因为德国正在决定着欧盟未来的走向,同时也正是德国施压导致欧盟采取经济紧缩政策。不可否认,在就削减债务的条款进行谈判时,德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外,欧元的价值由中央银行掌控,因此德国对欧盟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10100589-7y49jpQuE

    • 💭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逼迫德国提高军事实力了。
    • ⏱ 2022-03-27 11:22:48
  • 📌 尽管俄罗斯唯一可以想到的威胁就是德国,但德国丝毫无意重新进行大规模武装,更不用说对俄罗斯发动袭击。 ^10100589-7y49wEU3P

    • 💭 俄罗斯真的害怕德国么?并不。俄罗斯真的害怕北约么?也令人怀疑。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导致了扩张。而这反过来倒是会刺激德国和北约。北风悖论。
    • ⏱ 2022-03-27 11:26:04
  • 📌 斯大林本应清楚希特勒的阴谋,因为两人的想法十分相近。 ^10100589-7y49OVcsb

    • 💭 233
    • ⏱ 2022-03-27 11:30:34
  • 📌 虽然这种合作态度无论对社会还是政治来说都事关重大,但该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希望继续留在欧盟,他们的兴趣才是重中之重。 ^10100589-7z1yn7uis

    • 💭 Their interest ? 真是不让人看翻译版本啊。。
    • ⏱ 2022-05-05 12:39:00

史蒂夫·乔布斯传

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喜欢用类比的人应该是没有脑子的,我喜欢在某些事情上身处封闭花园,在另一些事情上自由摆弄。重要的是选择的权利,所以我誓死捍卫多样性,即使是我不会选择的。

Highlights🔗

前言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 📌 “我做过很多并不值得自豪的事情,比如23岁时让我的女友怀了孕,以及我处理此事的方式,”他说,“但我没有什么不能对外袒露的。” ^217327-4-3076-3138
    • ⏱ 2022-03-12 11:25:02

第一章 童年🔗

  • 📌 1955年2月24日这一天,乔安妮生下了一个男孩。而安排好的那对夫妇希望领养的是女孩,所以他们退出了。因此,这个男孩没能成为律师的儿子,而是成为了一个高中退学生的儿子,这个人对机械有着极高的热情,还有一个身为记账员的谦逊的妻子。保罗和克拉拉给孩子取名为史蒂文·保罗·乔布斯(Steven Paul Jobs)[插图]。 ^217327-5-2668-2897

    • ⏱ 2022-03-12 11:31:23
  • 📌 老乔布斯说,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十分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是看不到的。“他喜欢追求完美,即使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也会很关心。” ^217327-5-5310-5375

    • ⏱ 2022-03-12 11:37:21
  • 📌 国防工业的复苏,引发了一场依托科技的经济急速发展。 ^217327-5-8057-8082

    • ⏱ 2022-03-12 11:40:41

第四章 雅达利与印度🔗

  • 📌 “我想史蒂夫需要那笔钱,他只是没有告诉我事实而已。”沃兹如今这样说道。当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停顿了很长时间,他也承认这事让他很痛苦。“我希望他当时能对我实话实说。如果他告诉我他需要那笔钱,他应该知道我肯定会把钱给他的。他是我的朋友,帮助朋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沃兹尼亚克来说,这件事展现了他们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对我来说道德总是很重要的,我直到现在都不明白,他明明收到了那笔奖金却告诉我他没有拿到,”他说,“但你也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10年之后,这个故事被报道了出来,乔布斯给沃兹尼亚克打电话否认。 ^217327-8-10898-11180

    • ⏱ 2022-03-12 23:04:52
  • 📌 布什内尔也同意这一说法。“企业家身上有一种很难描述的气质,我在乔布斯身上看到了那种气质,”他说,“他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工程,还包括商业方面的一些东西。我教他,如果你表现得好像你能做某件事,那就能起到作用。我告诉他,装得好像你掌控了一切,别人就会以为你真的掌控了一切。” ^217327-8-12065-12198

    • ⏱ 2022-03-12 23:09:00

第五章 Apple I🔗

  • 📌 如果当初他留在了苹果公司并继续持有这10%的股份,那么到2010年底这些股票的价值是大约26亿美元。然而,现在他住在内华达州帕朗市的一座小房子里,玩玩老虎机,靠社会保险金度日。他宣称自己毫不后悔。“我作了当时对我最有利的选择,”他说,“他们两个都是疯狂的家伙,我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我不准备冒那样的险。” ^217327-9-10373-10525
    • ⏱ 2022-03-13 09:18:31

第六章 Apple II🔗

  • 📌 马库拉成为了拥有公司1/3股权的合伙人,作为回报,他主动提出为公司提供高达25万美元的信用贷款。苹果成为了股份有限公司,马库拉、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三人各持26%的股份,剩下的股份保留,用以吸引未来投资者。他们三个在马库拉家游泳池边的小屋会面,签订了协议。“我当时想,迈克也许再也见不到自己那25万美元了,我很钦佩他敢于承受这种风险。”乔布斯回忆道。 ^217327-10-6116-6290
    • ⏱ 2022-03-13 09:29:30

第七章 克里斯安和丽萨🔗

  • 📌 即使在他刚刚开始的居家生活中,他也表现出一些怪癖。他在洛斯加托斯山区买下了一间不错的房子,在家中布置了一幅马克斯菲尔德·帕里什(Maxfield Parrish)的画、一台博朗(Braun)咖啡机和双立人刀具。但由于他在挑选家具的时候太过挑剔,家中大多数地方还是空的,没有床,没有椅子,也没有沙发。在他的卧室里,中间放着一张床垫,旁边有镶在相框中的爱因斯坦和马哈拉杰-吉的照片,地上还有一台Apple II。 ^217327-11-5378-5582
    • ⏱ 2022-03-13 09:43:36

第八章 施乐和丽萨🔗

  • 📌 工作在这里的诸多梦想家中,有一位叫做艾伦·凯(Alan Kay)的科学家,他的两句格言深得乔布斯认同:“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创造未来”以及“对待软件严肃认真的人,应该制造自己专属的硬件”。 ^217327-12-2994-3091

    • ⏱ 2022-03-13 09:46:31
  • 📌 以上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概念与造物之间,如同T·S·艾略特(T. S. Eliot)所说的“落下影子”。在创新的过程中,新颖的想法只是一部分,具体执行也同样重要。 ^217327-12-6178-6269

    • ⏱ 2022-03-13 09:49:18

第九章 上市🔗

  • 📌 在苹果公司上市30年后,他回顾了当年一夜暴富的感受:我从来没有为钱担心过。我成长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所以我从没担心过会挨饿;我在雅达利公司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是个还不错的工程师,所以我知道自己肯定可以维持生计;我读大学和在印度的时候,自己选择了过苦日子,后来尽管我开始工作了,但我还是过着十分简单的生活。我经历过极度贫穷,那种感觉很美好,因为我不用为钱担忧,后来我变得特别有钱了,还是不用为钱担心。我看到苹果公司的一些人,大赚一笔后就觉得自己要过不同的生活。他们买 ^217327-13-3459-3752

    • ⏱ 2022-03-13 09:55:52
  • 📌 下劳斯莱斯汽车和许多房子,每所房子都有管家,然后再雇一个人管理所有的管家。他们的妻子去做整形手术,把自己变得稀奇古怪。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这太疯狂了。我答应过自己,不会让钱毁了我的生活。 ^217327-13-3752-3847

    • ⏱ 2022-03-13 09:56:02

第十四章 斯卡利来了🔗

  • 📌 他们需要的是一位懂得广告宣传和市场研究的消费产品营销专家,得有大企业人士的风范,能在华尔街吃得开。 ^217327-18-1592-1641

    • ⏱ 2022-03-13 10:43:11
  • 📌 他的建议里有这样一条:“投资店内营销,让顾客知道苹果公司的产品有丰富他们生活的潜力,从而吸引顾客。”(他喜欢使用下划线。 ^217327-18-2531-2687

    • ⏱ 2022-03-13 10:44:17
  • 📌 斯卡利后来讲述了接下来那个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史蒂夫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在一段沉重的、不舒服的沉默之后,他向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让我几天都无法释怀,‘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 ^217327-18-6222-6324

    • ⏱ 2022-03-13 10:47:31

第十六章 盖茨与乔布斯🔗

  • 📌 而在乔布斯看来,盖茨太狭隘。乔布斯曾说:“如果他年轻的时候服过迷幻药或是进行一下禅修,那整个人的心胸就会更为开阔。” ^217327-20-1956-2014

    • ⏱ 2022-03-13 11:05:55
  • 📌 不过,乔布斯的沮丧之情也可以理解。苹果公司一直以来在执行上更富创新,更有想象力,也更有品位,而且他们的设计也更好。但是,虽然一开始微软只做出了一系列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它最终还是赢得了操作系统之争。这一事实说明世界并非完美:最好最创新的产品并非总是赢家。这也致使乔布斯在此事十年后对微软大肆批判,虽然他说的话多少有点儿夸张,但也有几分道理。“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品位,一点儿都没有,”他说,“并不是狭义上的没有品位,而是广义上的,他们没有独到的见解,也不会在产品中注入多少文化……因此,我想自己之所以感到难过并不是因为微软成功了,我对他们的成功没有异议,大部分都是他们应得的。我难过的是,他们做的确实只是三流产品。 ^217327-20-8943-9252

    • ⏱ 2022-03-13 11:13:16

第十八章 NeXT🔗

  • 📌 据斯卡利回忆,坎贝尔当时大喊道:“我们应该曝光他的欺诈行为,这样苹果公司的人就不会继续把他当做救世主!” ^217327-22-3995-4047
    • ⏱ 2022-03-13 12:25:54

第二十章 凡人🔗

  • 📌 伊丽莎白·霍姆斯是乔布斯在里德学院时的好朋友,她认为乔布斯跟贝兹交往的原因之一——除了她美丽风趣、天生丽质之外——是她曾经是鲍勃·迪伦的情人。“史蒂夫喜欢这种与迪伦的关联。”她后来说。贝兹和迪伦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经相恋,后来他们作为朋友一起演出,包括1975年的滚雷巡演(Rolling Thunder Revue)。(乔布斯还有这些演唱会上非法录制的唱片。) ^217327-24-1121-1303

    • ⏱ 2022-03-13 13:01:13
  • 📌 第二天他给她打电话,约她吃晚饭。她拒绝了,说她在跟男朋友一起生活。几天后,他同她在附近的公园散步,再次约她出去,这次她告诉她男朋友,她想去了。她非常诚实坦率。晚饭后,她哭了起来,因为她知道她的人生就此会被打乱了。事实的确如此。没过几个月,她就搬进了乔布斯在伍德赛德那座没装修的大房子。“她是我真正爱的第一个人,”乔布斯后来说,“我们是那么心意相通。我不知道谁还能比她更理解我。” ^217327-24-11627-11816

    • ⏱ 2022-03-13 13:21:26

第二十四章 非同凡想🔗

  • 📌 他的动力源泉之一,就是要打造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12岁那年,他在惠普公司做暑期兼职时就学习到,一家妥善经营的公司能够大量催生创新,远胜于任何一个有创造性的个人。“我发现有时最好的创新就是公司,你组织一家公司的方式,”他回忆说,“如何建设一家公司,这整个概念都让人着迷。当我有机会回到苹果时我意识到,如果没有这家公司我就毫无价值,因此我决定留下来重新建设它。” ^217327-28-7125-7304
    • ⏱ 2022-03-15 11:08:48

第二十五章 设计原则🔗

  • 📌 自从在第一本苹果手册里宣称“至繁归于至简”以来,乔布斯就以追求简洁为目标。追求简洁不是要忽视复杂性,而是要化繁为简。“要把一件东西变得简单,还要真正地认识到潜在的挑战,并找出漂亮的解决方案。”他说,“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217327-29-3000-3111
    • ⏱ 2022-03-15 11:26:21

第二十六章 iMac🔗

  • 📌 乔布斯引用了冰球明星韦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的名言:“要向着冰球运动的方向滑,而不是它现在的位置。”在当时他这个做法非常前卫,但是最终大多数计算机都取消了软盘驱动器。 ^217327-30-1383-1476
    • ⏱ 2022-03-15 11:33:39

第二十七章 CEO🔗

  • 📌 在苹果公司,他成了贯彻乔布斯直觉的角色。他默默耕耘,全心投入工作,至今未娶。大多数日子里,他都在凌晨4点半起床,收发邮件,然后去健身房运动一个小时,6点刚过就到达办公室;他在每周日的晚上都要安排电话会议,为下一周的工作作准备。在一个易怒、暴躁的老板手下,库克总是用冷静的态度以及亚拉巴马州人特有的那种镇静的口音和沉着的目光来控制局面。 ^217327-31-2802-2969

    • ⏱ 2022-03-15 11:46:04
  • 📌 当我们招聘时,即使那个人是要去营销部门的,我也会让他和设计部的人以及工程师们聊聊。我一直把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视为榜样。我知道他在建立原子弹项目小组时的招聘要求。我没有他那么优秀,但这是我渴望达到的目标。 ^217327-31-5098-5221

    • ⏱ 2022-03-15 11:48:59

第二十八章 苹果零售店🔗

  • 📌 乔布斯喜欢向人们讲述,他所做的每件漂亮事都曾有过返工的时候。当他觉得不够完美时,就会重来。那天,他对团队也讲了这些故事。他讲到了在制作《玩具总动员》的时候,胡迪这个角色原本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还有麦金塔的制造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他说:“如果你发现有些事做得不对,你不能只是忽略它,然后说‘以后再处理’,这是其他公司的做法。” ^217327-32-5125-5290
    • ⏱ 2022-03-15 11:59:15

第二十九章 数字中枢🔗

  • 📌 他说:“人们被卡在这些固有的形式中,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出来。当然,有些人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可惜这样的人太稀少了。”45岁时,乔布斯准备从他的凹槽中跳出来。 ^217327-33-1841-1944
    • ⏱ 2022-03-15 12:04:07

第三十章 iTunes商店🔗

  • 📌 从苹果公司创立之初,我就意识到,我们的成功是来自知识产权。如果人们可以任意复制或偷取我们的软件,我们早就破产了。如果知识产权不受到保护,我们也没有动力再去制作新软件或设计新产品了。如果没有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很多创意公司就会消失,或者根本不会出现。其实说到底,道理很简单:偷窃是不道德的。这样做会伤害其他人,也有损自己的名誉。 ^217327-34-2361-2526

    • ⏱ 2022-03-15 17:30:04
  • 📌 但事实上,iTunes商店在6天内就卖掉了100万首。乔布斯宣告:“这将作为音乐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被载入史册。” ^217327-34-10078-10133

    • ⏱ 2022-03-15 17:41:19
  • 📌 随着年纪增长,我越发懂得“动机”的重要性。Zune是一个败笔,因为微软公司的人并不像我们这样热爱音乐和艺术。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我们做iPod是为了自己。当你真正为自己、为好朋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如果你不热爱这件事,那么你就不会多走一步,也不情愿在周末加班,只会安于现状。 ^217327-34-13591-13747

    • ⏱ 2022-03-15 17:44:13
  • 📌 乔布斯的一个商业原则就是:永远不要害怕内部相残。他说:“与其被别人取代,不如自己取代自己。”所以,即使iPhone的出现会蚕食iPod的销售,或者iPad影响了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都没有阻碍他的想法。 ^217327-34-14624-14723

    • ⏱ 2022-03-15 17:45:41
  • 📌 2004年1月,苹果宣布了第一项重大的改革——推出iPod Mini,比最初的iPod小很多,和一张名片差不多大,但是容量也更小,价格不变。有一段时间,乔布斯曾想过放弃这个想法,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花同样的价钱买更小的容量。法德尔说:“他平时不怎么运动,所以他也不知道iPod Mini在跑步或去健身时有多方便。”事实上,iPod Mini真正使iPod站稳了市场,消灭了其他经营小体积闪存播放器的竞争者。在iPod Mini发布18个月之后,苹果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中的份额从31%增加到了74%。 ^217327-34-15976-16229

    • ⏱ 2022-03-15 17:47:16

第三十一章 爱音乐的人🔗

  • 📌 最终,乔布斯作了一些妥协。波诺可以照自己的意思设计广告,但是苹果的任何一款产品、任何一家零售店都不能出现把“苹果”放进括号里的标示。新款iPod被标示为(PRODUCT)RED,而不是(APPLE)RED。 ^217327-35-14722-14847
    • ⏱ 2022-03-15 22:26:34

第三十二章 皮克斯的朋友🔗

  • 📌 乔布斯之后说:“在商业界有个很经典的理论,叫做‘第二个产品综合征’。”症结在于对第一个产品的成功缺乏理解。“我在苹果就对此深有体会。我的感觉是,如果做成了第二部电影,我们就成功了。” ^217327-36-4216-4307
    • ⏱ 2022-03-15 22:32:20

第三十三章 21世纪的Mac🔗

  • 📌 比尔·盖茨对此感到惊奇。他对于设计色彩花哨的电脑机箱并无兴趣,但是秘密换掉电脑内部的CPU,并能按时无缝完成,这是他真正钦佩的壮举。多年后我采访盖茨,提起乔布斯的成就,他告诉我:“如果你说,好,我们现在要换掉微处理器芯片,但是一拍都不能落下,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基本做到了。” ^217327-37-3795-3936
    • ⏱ 2022-03-15 22:48:23

第三十四章 第一回合🔗

  • 📌 手术带来的一个影响对乔布斯来说很成问题,原因在于他近乎强迫的饮食习惯,以及从十几岁起就一直坚持的节食和禁食的怪异实践。胰脏会分泌出一种酶,让胃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部分胰脏被切除后,人体就难以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因此,患者应该多餐,并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食用各种肉类、鱼类蛋白质,以及全脂牛奶。但乔布斯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也永远不会这样做。 ^217327-38-3452-3619

    • ⏱ 2022-03-15 22:54:31
  • 📌 美国作家亚历克斯·黑利(Alex Haley)曾说过,演讲最好的开场是“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没人愿意听别人说教,但是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而这正是乔布斯选择的演讲方式。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人生中的三个故事,就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三个故事而已。” ^217327-38-4594-4730

    • ⏱ 2022-03-15 22:55:27
  • 📌 记住自己很快就要死了,这是我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一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骄傲,所有对于困窘和失败的恐惧——这些东西都在死亡面前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自己终会死去,是我所知最好的方式,避免陷入认为自己会失去什么的陷阱。你已是一无所有,没理由不追随内心。 ^217327-38-4989-5134

    • ⏱ 2022-03-15 22:56:00
  • 📌 “我是个谈判高手,但他可能比我更好,因为他大胆又冷静。”乔布斯后来表示。又夸赞了库克几句之后,乔布斯不动声色地说出了自己的保留意见,“但蒂姆本身不是搞产品的人。”他是认真的,但很少这么说。 ^217327-38-6149-6243

    • ⏱ 2022-03-15 22:57:23
  • 📌 在与乔布斯的一次伦敦之行中,艾弗负责挑选酒店,这是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使。他最终选择了亨佩尔酒店(The Hempel),这是一家静谧的五星级精品酒店,有着精致的极简主义风格,艾弗觉得乔布斯会喜欢。然而刚一登记入住,艾弗就打起精神,准备迎接乔布斯的责难。果然,一分钟后电话响了。“我讨厌这房间,”乔布斯说道,“狗屎一样。我们走。”于是,艾弗拿上自己的行李,来到前台。面对一脸惊愕的服务员,乔布斯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艾弗意识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如果觉得某样东西很拙劣,通常不会直接说出来,因为不愿招人厌恶,“这其实是一种虚荣的性格。”这种解释过于宽容。不管怎么说,乔布斯没有这种特质。 ^217327-38-9065-9363

    • ⏱ 2022-03-15 23:00:53

第三十六章 第二回合🔗

  • 📌 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彭博社(Bloomberg News)误发了提前准备好的乔布斯的讣告,最后上了Gawker网。几天后,乔布斯在他的年度音乐活动上引用了马克·吐温的名句:“关于我死亡的报道是严重的夸大。”他在发布新的iPod产品系列时说。但是他那消瘦的外形还是让人无法安心,到10月初,股价跌到了97美元。 ^217327-40-2798-2961
    • ⏱ 2022-03-15 23:16:43

第三十七章 iPad🔗

  • 📌 作为在新闻集团集思会上讲话的回报,默多克得洗耳恭听乔布斯对福克斯新闻网的看法。乔布斯认为福克斯新闻具有破坏性,对整个国家都有危害,并且会是默多克的一个名誉污点。“福克斯新闻搞砸了,”乔布斯在晚餐时对默多克说,“现在的核心问题不再是自由派和保守派,而是破坏性和建设性,而你们却和具有破坏性的人同流合污。福克斯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一个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力量。你们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再不注意,就会遗臭万年。”乔布斯认为默多克对福克斯的发展并不满意。“鲁珀特是一个建设者,而非破坏者,”乔布斯说,“我和詹姆斯见过几面,我认为他也同意我的看法。我看得出来。” ^217327-41-17521-17793
    • ⏱ 2022-03-15 23:56:47

第三十八章 新的战斗🔗

  • 📌 我们的诉讼是这样说的,“谷歌,你他妈的抄袭了iPhone,完全抄袭了我们。”这是偷窃。如果有必要,就算用尽最后一口气,花光苹果账户上的400亿美元,我也要纠正这个错误。我要摧毁安卓,因为它是偷来的产品。我愿意为此发动核战争。他们怕得要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罪。除了搜索引擎,谷歌的产品,包括安卓和Google Docs,都是狗屎。 ^217327-42-1460-1625

    • ⏱ 2022-03-16 00:00:02
  • 📌 当一个以马克·菲奥里(Mark Fiore)的政治漫画为蓝本开发的应用程序被拒时,苹果试图扮演保姆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该应用因攻击布什政府的虐囚政策而被认为违反了不许诋毁他人的禁令。2010年4月,菲奥里赢得了普利策社论漫画奖,苹果的决定也被公之于众,并遭到嘲笑。苹果不得不收回成命,乔布斯也公开致歉。“我们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他说,“我们尽可能做到最好,也尽可能快地学习——但我们的确曾以为这条规定是有道理的。” ^217327-42-4704-4913

    • ⏱ 2022-03-16 00:03:21
  • 📌 乔布斯回复道:“等你有了孩子,可能就会关心色情的问题了。这与自由无关,苹果是在为用户做正确的事情。”末了,他反驳道:“顺便问一句,你又干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你创造过什么东西没有?还是说你只会批评其他人的工作、贬低他人的动机?” ^217327-42-5879-5992

    • ⏱ 2022-03-16 00:04:19
  • 📌 乔布斯还决定把儿子里德也带回公司一同参加会议;里德当时在读高中四年级,刚和他从夏威夷回来。“我接下来两天会全天不停地开会,希望你也能来,这两天你能学到的东西比在商学院两年还多。”他对里德说,“你将会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共处一室,看看一切是如何运作的。”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乔布斯有些热泪盈眶。“我愿意再经历一次这样的事件,只要让他有机会看看我工作时的样子。”他说,“他应该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做什么。 ^217327-42-9798-9995

    • ⏱ 2022-03-16 00:07:34

第三十九章 飞向太空🔗

  • 📌 20年前我们相知不多。我们跟着感觉走,你让我着迷得飞上了天。当我们在阿瓦尼举行婚礼时天在下雪。很多年过去了,有了孩子们,有美好的时候,有艰难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过糟糕的时候。我们的爱和尊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与日俱增。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回到20年前开始的地方——老了,也更有智慧了——我们的脸上和心上都有了皱纹。我们现在了解了很多生活的欢乐、痛苦、秘密和奇迹,我们依然在一起。我的双脚从未落回地面 ^217327-43-4621-4824

    • ⏱ 2022-03-16 00:14:39
  • 📌 “我们思考了是否要为安卓做一个音乐应用,”第二天吃早餐时他告诉我,“我们把iTunes装到Windows上以便能销售更多iPod。但是我没看到把我们的音乐应用装到安卓系统上有什么好处,除了让安卓的用户高兴之外。而我不想让安卓的用户高兴。” ^217327-43-8192-8311

    • ⏱ 2022-03-16 00:17:40

第四十章 第三回合🔗

  • 📌 当我们的讨论转移到当前经济和政治的糟糕局面时,他提出了一些尖锐的观点,说全世界都缺少强有力的领导。“我对奥巴马感到失望。”他说,“他的领导力出现问题是因为,他不愿意得罪别人或让那些人滚蛋。”他猜到了我在想什么,会心地笑着说:“是的,我就从来没有这种问题。” ^217327-44-15812-15940
    • ⏱ 2022-03-16 00:38:25

第四十一章 遗产🔗

  • 📌 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217327-45-6784-6890
    • ⏱ 2022-03-16 00:47:00

读书笔记🔗

前言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划线评论🔗

  • 📌 以全新的方式思考:他们开发的并非是针对目标人群的普通产品改进,而是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其需求的全新设备和服务。 ^10100589-7xHkW5uEG
    • 💭 From Zero to One
    • ⏱ 2022-03-12 11:26:52

第一章 童年🔗

划线评论🔗

  • 📌 然而碳精话筒这件事,乔布斯说,让他的想法开始动摇,他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比父母更聪明、更敏捷。“这种想法出现在脑海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时刻。当我意识到自己比父母更聪明时,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念头而感到异常羞愧。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瞬间。”他后来告诉朋友,这个发现,再加上自己是被领养的这个事实,让他觉得自己有些孤立——与世隔绝一般——脱离了父母,也脱离了世界。 ^10100589-7xHm0AwIY
    • 💭 能记下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刻真不容易。
    • ⏱ 2022-03-12 11:43:14

第十七章 伊卡洛斯🔗

划线评论🔗

  • 📌 1984年底,丽萨电脑销量几乎为零,麦金塔的销量跌至每月10000台以下,乔布斯在绝望之下作出了一个低劣、不合规矩的决定。他决定在库存的丽萨电脑上安装麦金塔仿真程序,并作为新产品出售,命名为“Mac XL”。由于丽萨电脑已停产,且不会再投入生产,因此乔布斯这次要做自己都不看好的东西,就有点反常。“我很愤怒,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什么Mac XL。”霍夫曼说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剩下的丽萨电脑都卖出去。它卖得很好,但接下来我们不得不停止这个可怕的骗局,我也因此辞职了。” ^10100589-7xISiWzrD
    • 💭 原来那么多年前,苹果就有去库存的传统😂
    • ⏱ 2022-03-13 11:43:02

第三十五章 iPhone🔗

划线评论🔗

  • 📌 2005年初,苹果公司悄悄收购了该公司及其全部专利,两位创始人也受雇于苹果。FingerWorks不再将其产品销售给他人,并将新专利归入苹果公司名下。 ^10100589-7xMDO4hdE
    • 💭 关注大公司的收购是有意义的?只是噪音估计很多。
    • ⏱ 2022-03-15 23:08:21

第四十章 第三回合🔗

划线评论🔗

  • 📌 关于专注,我们谈了很多。还有人的选择。如何知道应该信任谁,以及他如何打造一支可以依赖的团队。我给他讲了必须采用什么样的拦截战术去防止公司变得松散或充斥着二流选手。我强调的主要事项就是专注。要想清楚,谷歌成熟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现在摊子铺得到处都是,你想专注去做的5个产品是什么?把其他的都扔掉,因为会拖你的后腿,会把你变成微软,导致你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但不伟大。我尽量做了我能做的。我会继续与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我余生的一部分时间会用来做这个。我可以帮助下一代记住当下伟大企业的血统,以及如何把这些传统发扬光大。硅谷一直非常支持我。我应该尽我所能作出回报。 ^10100589-7xMJtT8IR
    • 💭 所以这就是你2012年砍掉了 Google Reader 是吧
    • ⏱ 2022-03-16 00:35:00

Related🔗

https://skeleton1991.typlog.io/shi-di-fu-qiao-bu-si-chuan-6a235c35

从0到1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喜欢这本书,至少语言简单,篇幅不长,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框架,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举太多例子(大部分其他书)。当观点复杂时,叙述者会更倾向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里的反例可以是《反脆弱》《[[book/思考,快与慢]]》。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创业,但是看看创业者应如何思考,显然有助于理解当下世界。

Outline🔗

  • 序1 改变世界的逆行者 [[徐小平]]
  • 序2 “道生一”的商业智慧 [[余晨]]
    • 从0到1的重要性也不见得被所有思想大师所重视。如最近非常热门的《21世纪资本论》,在我看来,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论述非常精彩,但其中却有一个不足,就是他忽略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 前言
    • 此书源于2012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所教授的一门关于创业的课程。
  •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 第2章 像1999年那样狂欢
  • 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 第4章 竞争意识
  • 第5章 后发优势
    •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 占领小市场
      • 扩大规模
      • 不要搞破坏
  • 第6章 成功不是中彩票
  • 第7章 向钱看
  • 第8章 秘密
  • 第9章 基础决定命运
  • 第10章 打造帮派文化
  • 第11章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 第12章 人类和机器
  • 第13章 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 第14章 创始人的悖论
  • 结语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Highlights🔗

  • 在该项目的网站首页,彼得·蒂尔引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来标明他的哲学:Ihave never let my schooling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我从来没有让上学这件事干扰我的教育。) —— 序1 改变世界的逆行者
  • 事实上,我注意到一个最为重要的模式: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 前言
  • 每当我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 Note: 准备面试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什么?关于审查制度?关于数字货币?
  • 没有人能精准地预测未来,但我们知道两件事:世界必然会变得不同,但变化必须基于当今的世界。针对这个反主流问题的多数回答都是对现在的不同看法,而好的回答应该尽可能地使我们看到未来。 ——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 从积极的角度说,一个初创公司就是说服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 —— 创业思维
  • 尼采曾在精神错乱前写道:“个人发生精神错乱很少见,但对群体、政党、国家、时代而言,精神错乱却很普遍。” —— 第2章 像1999年那样狂欢
  • 美国人神话了竞争,赞颂竞争使他们免于排队领面包的窘境。事实上,资本主义和竞争的概念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基于资本的累积,而如果处于完全竞争之下,利润就会消失。企业家们从中获得的教训很清楚: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 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 创意产业也遵循同样的原则。没有一个编剧愿意承认他的新电影剧本只是新瓶装旧酒。相反,他们更乐于听到:“这部电影用一种崭新的手法将各种激动人心的要素融合在一起。”这或许是真话。假设他的想法是让说唱歌手杰斯在糅合了电影《黑客》和《大白鲨》的一部影片中担任角色:一个说唱歌手加入了黑客精英组织,然后去捉一头杀害了他朋友的鲨鱼。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但就像帕洛阿尔托缺少英式餐厅一样,那可能是有原因的。 —— 企业的谎言
    • Note: 伪创新。
  • 法国大厨贝尔纳·卢瓦索是米其林三星得主,他曾这样说:“如果失掉一颗星,我就会去自杀。”卢瓦索保持着他的等级,但是2003年他还是自杀了,因为一家法国餐饮指南调低了其餐厅等级。 —— 冷酷无情的市场
  •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 垄断资本主义
  • 一家在未来具有大额现金流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呢?每个垄断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 垄断企业的特征
  • 从小市场起步并不意味着去找一个不存在的市场,我们在经营PayPal的早期就犯过这种错误。 ——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 1912年,罗尔德·阿蒙森成为第一个探索南极的人,他说:“胜利只等待那些有准备的人,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运气吧!”没有人会假装坏运气不存在,但是前辈们相信努力会换来好运气。 —— 第6章 成功不是中彩票
  • 你可能期望未来清晰可见,你也可能只把未来视作一团迷雾。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明确的,那么提前了解未来,并且努力打造未来就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脑海里的未来只是一团迷雾,无法预测,那你就会萌生放弃掌控它的念头。 —— 你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吗?
  • 在这样的循环中,人们都不知道拿钱在实体经济中做什么。但是在一个未来不明确的世界中,人们就是喜欢无限的可选择性;钱比其他任何用钱能得到的东西更有价值。只有在一个明确的未来中,钱才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 当今的世界——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
  • 大多数企业根本不需要和风险投资基金打交道,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明确一件事,一件甚至是风险投资家也在努力去明确的事: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 —— 第7章 向钱看
  • 回忆一下商业版的反主流问题:哪些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人创建?每个正确回答都必定是个秘密:有些事很重要却无人知晓,有些事困难却可为。如果世界上还有很多秘密,那就还可能出现很多有望改变世界的企业。 —— 第8章 秘密
  • 1999年末,惠普发起了一项新的品牌活动,强调它是重视“发明”的公司,但从那时开始,惠普却没再发明过新东西。2001年,惠普成立了惠普专业与支持服务集团,辉煌的咨询服务业从此开启。2002年,惠普与康柏电脑公司合并,想必是它已经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到2005年,惠普的市值跌落至700亿美元,大约是5年前的一半。 —— 恪守常规的世界
  • 秘密分为两种:关于自然的和关于人的。自然界的秘密无处不在,想要发现,你必须探索物质世界的未知部分。关于人的秘密是不同的:是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空白或者是人们以防他人知道而隐藏的事情。思考要创建哪种公司时,需要问自己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然没有告诉你的秘密是什么?人类没有告诉你的秘密是什么? —— 如何发现秘密
  • 实际上,选择谁也不告诉和选择人人都告诉之间有一个黄金平衡——那就是公司存在的秘密。最好的企业家深谙此理: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鲜为人知的秘密创立的。好企业是改变世界的密谋者,当你与人分享秘密时,听众就成为了你的谋士。 —— 秘密的作用
  • 在这方面,公司就像国家。早先的错误决定一旦做出(比如选错合伙人、挑错员工),之后就很难改正。而要纠正这些错误,公司可能面临几近破产的危险。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 第9章 基础决定命运
  • 如果你希望摆脱董事会的控制,那就尽可能扩大其规模。如果你希望它高效运作,那就缩小其规模。 —— 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
  • 如果有人愿意拥有你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是现金工资,表明他愿意长期致力于增加公司的价值。股票虽然不是激励员工的最佳方法,却是创始人使公司保持团结一致的最好方法。 —— 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上建立持久的关系,那么你就浪费了时间——即使纯粹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 “PayPal黑帮”
  • 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显著差别意味着,和计算机合作得到的成果远高于与人交易得到的成果。正如我们不和家畜、灯具做交易一样,我们也不和计算机做交易。重点是:计算机是工具,不是竞争对手。 —— 全球化vs. 科技
  • 每个失败者都运用被普遍认可的观念来描述自己的璀璨未来。但是伟大企业是构筑在秘密之上,这是它们取得成功的独特原因,而别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 秘密问题
  • 相反,乔布斯推出了iPod音乐播放器(2001年)、iPhone手机(2007年)、iPad平板电脑(2010年)。2011年,他因身体状况不得不辞职。2012年,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 王者归来
  • 相信自己具有不依赖他人的神圣能力并不能表明个体的强大,而是表明你把人们的崇拜或嘲弄错认为事实。创始人最大的危险是对自己的神话过于肯定,因而迷失了方向。同样,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 王者归来
  • 以上忽略了第四种情景。在这一情景中,我们创造新技术,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此结果最为戏剧化的版本被称为“奇点”,这是尝试设想有个强大到超越我们理解范畴的新技术。雷·库兹韦尔,最负盛名的奇点理论家,从摩尔定律开始,在众多领域追求指数级增长,坚信能够建立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未来。根据库兹韦尔的说法,“奇点已经临近”,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接受的准备。 —— 结语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 Note: 冰临神下在《星谍传说》中提到的原点理论和雷·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有点相似。
  • 以上忽略了第四种情景。在这一情景中,我们创造新技术,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此结果最为戏剧化的版本被称为“奇点”,这是尝试设想有个强大到超越我们理解范畴的新技术。雷·库兹韦尔,最负盛名的奇点理论家,从摩尔定律开始,在众多领域追求指数级增长,坚信能够建立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未来。根据库兹韦尔的说法,“奇点已经临近”,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接受的准备。 —— 结语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English Exposed Common Mistakes Made by Chinese Speakers

  • Amazon https://www.amazon.com/English-Exposed-Mistakes-Chinese-Speakers/dp/9888390759
  • Outline
    • Part A: Classes … to recognize
    • Part B: Choices … to remember
        1. NOUN-ADJECTIVE-VERB CONFUSION
        • 11.1 How to distinguish the noun from its adjective form
          • 常见的名词和形容词后缀
        • 11.2 When to use the noun and adjective forms for gender
          • man woman / male female / males females
          • And when writing generally, the terms should be either singular or plural (plural is usually appropriate for a general reference).
          • ‘Male’ and ‘female’ can be adjectives or nouns, but as nouns (‘a male’, ‘a female’) they usually refer to animals; ‘man’ and ‘woman’ are preferred for humans in a study.
        • Noun and verb forms that attract errors
        1. Selecting the correct word
        • 12.1 commonly confused words
          • about/regarding
          • affect/effect
          • apart from/except for
          • as well/also
            • ‘as well’ normally goes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It can only go at the beginning in the form of ‘As well as . . . ’.
            • ‘Also’ is often used before a verb.
          • casual/causal
          • called/known as
            • Only ‘known’ can be followed by ‘as’
            • The same rule applies to ‘named’ and ‘termed’. They should not be followed by ‘as’
          • concern/consider
            • 2 meanings: to relate to; to trouble or worry
            • overused
          • contrary to/in contrast
            •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but ‘in contrast’ is normally used as a mere comparison. The other two (‘on the contrary’/’contrary to’) clearly state the opposite and show disagreement.
            • ‘On the contrary’ can only be used as a response to something just mentioned.
          • follow(ing)/as follows
            • examples
              • An estimation of the cost will also follow.
              • … will be explained in the following parts:
              • The advantages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 The three recommendations follow a brief analysis.
              • The following are some suggestions.
          • lack/fail
          • rarely/merely
          • remain/keep
            • to remain verb: to continue to be; to be left; to stay there
            • to keep verb: to hold or retain; to maintain
          • remark/remind
          • rest/remaining
            • ‘Rest’ is a noun, and ‘remaining’ is an adjective.
            • The noun ‘rest’ cannot be used as a plural.
            • Whatever ‘rest’ is referring to will determine whether the verb is singular or plural.
          • rise/raise
          • same/similar
          • trend/tend
          • try/attempt
            • As a noun, ‘try’ cannot be used with the verb ‘to make’. Instead, ‘attempt’ should be employed.
          • underlying/underlining
            • Underlining’ relates to emphasis or actually drawing a line under something.
            • ‘Underlying’ is an adjective and relates to something that is fundamental or something that is present but not obvious
          • well/good
        • 12.2 prefix definitions and use
  • de: take something away; do the opposite of; reduce
  • dis: reverse; opposite
  • dys: difficult; bad; abnormal
  • hetero: different
  • homo: same; alike
  • hyper: excessive; above
  • in: not, negative; into
  • iso: equal; same
  • mal: bad; abnormal
  • mis: bad, badly; wrong
  • non: not; absence of
  • poly: many
  • re: again; repeatedly
  • un: not; opposite (not always a negative meaning)``` - If there is an appropriate prefi x that can be attached to a particular word, then it should be used. It is always preferable to adding ‘not’ ‘or ‘again’. - 和句子的语气保持一致 - This makes it not a suitable case study to use. X - This makes it an unsuitable case study to use. V - 13. Selecting the correct style - 13.1 contractions - 不用缩写 - 13.2 phrases to avoid - Use ‘however’ or ‘regardless’, not ‘anyway’. - Use ‘essentially’ or ‘ultimately’, not ‘basically’. - Use ‘last’, not ‘at last’. - Use ‘last’, not ‘last but not least’. - Use ‘largely’ / ‘greatly’, not ‘majorly’. - Use ‘withdraw’, not ‘quit’. - Opt for ‘imagine’, ‘consider’ or ‘suppose’ instead of ‘reckon’. - Use ‘in total’, not ‘totally’. - 13.3 excessive adjectives - mistake of using strong adjectives or inserting adverbs - incredible -> key - magnificent -> marked - massive -> large/great - Some adjectives already have a strong meaning and therefore do not require any assistance from adverbs to add emphasis. These include ‘crucial’, ‘critical’, and ‘necessary’ - 13.4 clarity and redundancy in writing - 13.5 verbs in sequence - When listing a sequence of points, it is desirable to keep the format consistent. If the list begins with a verb, it is advisable to retain a parallel structure with all the verbs in the same form; mixing verbs and nouns in a list should also be avoided. - 13.6 nominalization - 13.7 Exercises
    • Part C: Components … to review
        1. REGIONS AND COUNTRIES
        • Although most proper nouns do not require an article, the names of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the’ as part of their name.
          • the United Kingdom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the Netherlands
          • the United States
        • 14.1 countries as adjectives
          • Note the use of article
        • 14.2 noun and adjective confusion
          • Germany German
          • India Indian
          • Malaysia Malaysian
          • France Franch
          • Japan Japanese
          • Taiwan Taiwanese
          • Switzerland Swiss
          • Thailand Thai
          • Brazil Brazilian
        • 14.3 order of adjectives
          • The adjective for nationality should come after other modifiers (and therefore be nearest the noun)
        1. Dates and Time Expressions
        • 15.1 correct format for dates
        • 15.2 prepositions and dates
          • in Month/Year
          • on day
        • 15.3 tense
        • 15.4 time phrases
        • 15.5 adjective time phrases
          • When time phrases represent an adjective modifying a noun, the unit of time needs to be in the singular form and the term hyphenated.
          • example: This three-year cycle was confirmed by the research group in 1967
        • 15.6 ‘today’ and ‘nowadays’
          • The mistake occurs when writers try to give ‘nowadays’ possession. Nowadays can only be used as an adverb and therefore cannot take a possessive form like ‘today’ can.
        1. Numbers and Percentages
        • 16.1 using numbers
          • Numbers should only be spelled out using letters if they are under 11
          • If a number begins the sentence, then it must be spelled out regardless of its value
          • Numbers, not words, should always be used with units
          • Numbers and letters should not be mixed when writing out a number. This is commonly seen with hundreds and thousands
        • 16.2 order of adjectives
          • after sequence adjectives, before any other adjectives
        • 16.3 ordinal numbers: 1st, 2nd,3rd
        • 16.4 rank and article use: the 1st
        • 16.5 fractions: two-thirds, Three-quarters
        • 16.6 prepositional choice
          • divided by, not “divided into”
          • equal to/ equals
        • 16.7 working with percentages
          • The percentage sign % is prefered to words when using percentages in the main text
          • But if the sentence begins with a percentage, then the terms should be written without numbers or signs
          • if there are no numbers attached to the term, then the phrase to use is ‘percentage’ not ‘percent’.
        • 16.8 Exercises
          • A. forth->fourth, 19->Nineteen, seven->seventh
          • B. percentage, percent, %, percentage
        1. Figures and Tables
        • 17.1 numbered figures
          • Figure 4 or the table
          • When sequence words are used (next, previous, following, etc), a number should not be added
          • ‘in’ should be used for tables and figures, no ‘on’
        • 17.2 using above and below
          •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figure below
          • Below is a table..
          • The above diagram does not…
          • As argued above
        • 17.3 verb choice
          • typical verbs: to show, to depict, to display, to see, to present
          • One error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is the use of ‘exhibit’
          • As shown in Table 2…
          • According to Table 2, the number…
        • 17.4 Exercises
          • A. 3, 3
          • B
            • The follow table presents… or Table 6.3 presents…
        1. Spellings and Typos
        • 18.1 misspelled terms
        • 18.2 issues with double consonants
        • 18.3 Exercises
          • through, phases, identifies, management, form, previously, aligned, customer, where, learn
        1. Punctuation
        • 19.1 commas and clauses
        • 19.2 commas, conjunctions, and references
        • 19.3 semicolons, clauses, and lists
        • 19.4 distinguishing dashes
          • hyphen -
          • en dash –
          • em dash —
        • 19.5 capital letter use
        • 19.6 Exercises
        1. Referencing
        • 20.1 Harvard and APA style
        • 20.2 names
        • 20.3 verb agreement
        • 20.4 phrases and reporting verbs
        • 20.5 using quotes
        • 20.6 Exercises
    • Appendix: Irregular Verbs

我的“微言小义”

《我的“微言小义”(二集)》是一本时下流行的“微博体”作品,是《我的“微言小义”》一书的续编。  《我的“微言小义”(二集)》汇集了作者2017-2020年间所发表的微博文字之中的精华部分,包括人生感悟、生活点滴、读书心得、百字科普、微科学史、科学人物等部分。该书的内容文理兼具,无论喜爱文科还是理科的读者都可阅读。该书“微博体”的体例不仅使得信息浓度较高,而且使读者在各种零碎时间都可以阅读,适合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作者继续精炼而极富文采的语言,对人生历练、世事沧桑的感慨,处处凸显人生的智慧、从容和豁达。对生活点滴的记录和思考于普通中见奇景。融汇文学史和科学史上的事件及人物展示了作者的独特视角。或考证、或记述、获八卦历史上大师们的“奇闻异事”,信手拈来,趣味十足。

适合闲暇翻翻,大师总是重复自己,一个人的观点大部分也是可以预测的。

Highlights🔗

  • 玩扑克牌时,如果你能算出自己的牌相对于对手牌的好坏概率,并按比例下注,一开始你也许会赢。但如果你总是这么下注,而对手是行家,那他(她)就会逐渐摸清你的路子,从你的下注中反推你的牌,继而逆转你的优势。你的手法叫作概率论,他(她)的手法叫作博弈论。
  • 费曼说,阿琳去世的一刹那,发香依旧,他很受震动,“something enormous had just happened—and yet nothing had happened.”(某种剧变刚刚发生了——却又什么都没发生。)//Sigh
  • 在美国有一种无知崇拜,一直就有。反智主义的张力时刻缠绕着我们的政治和文化生活,滋生它的是一个错误观念,即民主意味着“我的无知就跟你的知识同样好。” //无知者言之凿凿。
  • 家里那位说微信上有些友人天天晒美食,看了好羡慕。我说那样的生活确实比较高端了,如果狮子老虎有微信,估计每天晒的也是吃了什么……//属实毒舌了

置身事内

  • 虽然一直关注中国相关的各类新闻,但是对于政治经济这块并没有系统了解,连政府如何运行都不了解,谈和看懂新闻事件背后的脉络?作者这本书语言通俗,难得能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说清楚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以及几次大的财税改革及其带来的影响。
  • 作者一直在强调中国的特殊性,以及研究经济问题不能忽视针对特性的分析,依我愚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性是多于差异的,只是很多时候确实是这些差异带来了“反常”的结果,如何将理论考虑这些差异,而不是单纯强调我们不一样是更有价值的。虽然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看衰中国的人很多,看好中国的人也不少,如桥水的老板、芒格与巴菲特。作为一名中国人,作者看好中国并不意外,而且从过去的发展来看,中央政府的行为是有迹可循且合乎道理的,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在未来经济发展道路上犯下愚蠢的低级错误。
  • 在经济建设这个领域,错误已然不少,在更广阔的领域,我看到了更多错误。又让我不得不悲观。
  • 正如作者所说,过好自己的生活。
  • 谨慎看好中国。

Outline🔗

  • 上篇 微观机制:介绍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 第一章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 第一章介绍决定地方事务范围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不会经常变化,所以地方政府要办的事、要花的钱也不会有巨大变动。一旦收入发生大幅变动,收支矛盾就会改变政府行为。
    • 本章将介绍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逻辑。第一节简要介绍行政体系的几个特点。第二节至第四节结合实际情况,详述事权划分三原则:外部性和受益范围原则、信息复杂性原则、激励相容原则。(2)第五节介绍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
    • 第一节 政府治理的特点
      • 中央与地方政府
      • 党和政府
      • 条块分割,多重领导
      • 上级领导与协调
      • 官僚体系
    • 第二节 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边界
      • 人口密度、地理与文化差异
      • 行政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
    • 第三节 复杂信息
      • 信息与权力:实际权威来自信息优势
      • 信息获取与隐瞒
        • 因为信息复杂,不可信的信息比比皆是,而权力和责任又高度个人化,所以体制内的规章制度无法完全取代个人信任。上级在提拔下级时,除考虑工作能力外,关键岗位上都要尽量安排信得过的人。
    • 第四节 激励相容
      • 如果一方想做的事,另一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就叫激励相容
      • 垂直管理
      • 地方管理
    • 小结:事权划分三大原则: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信息复杂性、激励相容。这三种视角从不同角度出发,揭示现象的不同侧面,但现象仍然是同一个现象,所以这三种视角并不冲突。
    • 第五节 招商引资
      • 地方政府深度参与/主导地方经济,不止提供公共服务
    • 结语
    • 扩展阅读
      •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专家李侃如的著作《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2010)
      • 清华大学景跃进、复旦大学陈明明、中山大学肖滨合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016)是同类教材中可读性较强的一部,内容比较全面,对党政关系、政法系统、宣传系统、军事系统都有介绍。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的著作《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2013)深入浅出地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的现象,是很好的普及读物。
      • 已故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的杰作《叫魂》(2014)也与本章内容相关。
  • 第二章 财税与政府行为
    • 第二章介绍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前因后果。这次改革对地方政府影响深远,改变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催生了“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资金来源。
    •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
      • 本章第一节介绍这次改革的背景和过程,加深我们对央地关系的理解。
      • “财政包干”及后果:1985—1993年
        • 财政包干造成了“两个比重”不断降低: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而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低(图2-2)。不仅中央变得越来越穷,财政整体也越来越穷。
      • 分税制改革与央地博弈
        • 分税制是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根本性改革之一,也是最为成功的改革之一。改革扭转了“两个比重”不断下滑的趋势
    • 第二节 土地财政
      • 第二节分析改革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介绍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财政压力而发展出的“土地财政”,这是理解城市化和债务问题的基础。
      • 招商引资与税收
        • 总的来看,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手中能用来发展经济的资源受到了几方面的挤压。
          • 首先,预算内财政支出从重点支持生产建设转向了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和民生。
          • 其次,分税制改革前,企业不仅缴税,还要向地方政府缴纳很多费(行政收费、集资、摊派、赞助等),这部分预算外收入在改革后大大减少。
          • 最后,2001年的税改中,中央政府又拿走了所得税收入的60%,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
        • 这些导致了土地财政
      • 初探土地财政
        • 1998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城市土地的真正价值才开始显现。第一是单位停止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房和房地产时代的大幕拉开。1997—2002年,城镇住宅新开工面积年均增速为26%,五年增长了近4倍。第二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基本上锁死了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农建设通道,规定了农地要想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后变成国有土地,这也就确立了城市政府对土地建设的垄断权力。(19)
      • 税收、地租与地方政府竞争
    • 第三节 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
      • 第三节讨论分税制造成的基层财政压力与地区间不平衡,并介绍相关改革。
      • 基层财政困难
        • 2000年初,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信中的一句话轰动全国:“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个“三农问题”,就成了21世纪初政策和改革的焦点之一。
        • “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改革,实质上把我国五级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央—省—市—区县—乡镇)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拉平”了,变成了三级体制(中央—省—市县)。
      • 地区间不平等
        •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2009年之后改称“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 结语
    • 扩展阅读
  • 第三章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 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介绍其中的逻辑、机制、案例,同时解释地方政府的债务和风险,以及相关改革。
    • 第一节 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
      • 本章第一节用实例来解释这种“土地金融”与政府投资模式。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成都“宽窄巷子”说起
      • 工业园区开发:苏州工业园区vs华夏幸福
        • 政府付费使用私营企业开发建设的基础设施(如产业园区),不算什么新鲜事。这种模式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源于海外,不是中国的发明。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
      • 第二节介绍这种模式的弊端之一,即地方政府不断加重的债务负担。与政府债务相关的各项改革中也涉及对官员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改革,
      • 地方债的爆发始于2008—2009年。为应对从美国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当时迅速出台“4万亿”计划:中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包括汶川地震重建的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投资2.82万亿元。为配合政策落地、帮助地方政府融资,中央也放宽了对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信贷的限制。
      • 为政府开发融资:国家开发银行与城投债
        • 城投公司诞生: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和安徽芜湖市合作,把8个城市建设项目捆绑在一起,放入专门创立的城投公司芜湖建投,以该公司为单一借款人向国开行借款10.8亿元。
      • 地方债务与风险
      • 地方债的治理与改革
        • 第一项就是债务置换,从2015年新版《预算法》生效后开始,到2019年基本完成。简单来说,债务置换就是用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替换一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和城投债。
        • 第二项改革是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厘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剥离其为政府融资的功能,同时破除政府对其形成的“隐性”担保。
        • 第三项改革是约束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避免大量资金流入融资平台
        • 第四项改革就是问责官员,对过度负债的行为终身追责。
    • 第三节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 因此第三节将展开分析地方官员在政府投融资过程中的角色和行为。
      • 官员政绩与激励机制
        • 此外,出于政绩考虑,地方官员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常常偏重“看得见”的工程建设,比如城市道路、桥梁、地铁、绿地等,相对忽视“看不见”的工程,比如地下管网。所以每逢暴雨,“看海”的城市就很多。(27)
      • 腐败与反腐败
        • 中管干部,也就是在中组部备案的干部,其任免权在中共中央,中组部在“中管干部”任命上有建议权,一般“中管干部”为副部级以上。
        • 两类腐败
        • 第一类是“掠夺式”腐败,比如对私营企业敲诈勒索、向老百姓索贿、盗用挪用公款等,这类腐败对经济增长和产权保护极其有害。
        • 第二类腐败是“官商勾连共同发财式”腐败。比如官员利用职权把项目批给关系户企业,而企业不仅要完成项目、为官员贡献政绩,也要在私下给官员很多好处。这类腐败发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而相关投资和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短期增长,所以腐败在一段时期内可以和经济增长并存。
          • 其一,长期偏重投资导致经济结构扭曲,资本收入占比高而劳动收入占比低,老百姓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偏慢。第七章会讨论这种扭曲
          • 其二,扭曲投资和信贷资源配置,把大量资金浪费在效益不高的关系户项目上,推升债务负担和风险。第六章会讨论这种风险。
          • 其三,权钱交易扩大了贫富差距。第五章会分析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其四,地方上可能形成利益集团,不仅可能限制市场竞争,也可能破坏政治生态,出现大面积的“塌方式腐败”。
    • 结语
    • 扩展阅读
  • 第四章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 本章前两节是两个行业案例:液晶显示和光伏。叙述的切入点依然是地方政府投融资。读者可以再次看到地方融资平台或城投公司、招商引资竞争、土地金融等,只不过这一次的投资对象不是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而是具体的工业企业。
    • 第三节介绍近些年兴起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这种基金不仅是一种新的招商引资方式和产业政策工具,也是一种以市场化方式使用财政资金的探索。
    • 第一节 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 京东方和政府投资的故事
      • 经济启示
      • 地方政府竞争
    • 第二节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 光伏产业的故事
      • 经济启示
      • 地方政府竞争与重复建设
    • 第三节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既是一种招商引资的新方式和新的产业政策工具,也是一种以市场化方式使用财政资金的探索。
      • 私募基金与政府引导基金
        • 私募基金的基本运作方式。出钱的人叫“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以下简称LP),管钱和投资的人叫“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以下简称GP)。LP把钱交给GP投资和运作,同时付给GP两种费用:一种是基本管理费。一般是投资总额的2%,无论亏赚,每年都要交。另一种是绩效提成,行话叫“carry”。若投资赚了钱,GP要先偿还LP的本金和事先约定的基本收益(一般为8%),若还有多余利润,GP可从中提成,一般为20%。
        • 与地方政府投资企业的传统方式相比,产业引导基金或投资基金有三个特点。
          • 第一,大多数引导基金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做LP,把钱交给市场化的私募基金的GP去投资企业。
          • 第二,把政府引导基金交给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运作,实质上是借用市场力量去使用财政资金,
          • 第三,大多数引导基金的最终投向都是“战略新兴产业”,比如芯片和新能源汽车,而不允许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这有别于基础设施投资中常见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 政府引导基金兴起的制度条件
      • 政府引导基金兴起的金融和产业条件
      • 引导基金的成绩与困难
        • 第一类是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目标与风险投资可能亏钱之间的矛盾。
        • 第二类困难源自财政资金的地域属性与资本无边界之间的矛盾。
        • 第三类困难源于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对市场和资金变化非常敏感,尤其在私募基金领域。
        • 第四类困难是激励机制。私募基金行业收入高,对人才要求也高。
    • 结语
  • 下篇 宏观现象
  • 第五章 城市化与不平衡
    • 这种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城市化过程中“重土地、轻人”,优点是可以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缺点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推高了房价和居民债务负担,拉大了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第五章分析这些内容,并介绍土地流转和户籍改革等要素市场的改革。
    • 第一节 房价与居民债务
      • 第一节分析房价和土地供需间的关系,讨论高房价带来的日益沉重的居民债务负担。
    • 第二节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 第二节分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其根源之一在于土地和人口等生产要素流动受限,所以近年来在土地流转和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非常重要。
    •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 第三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这一现象也和房价以及要素市场改革有关。
    • 结语
    • 扩展阅读
  • 第六章 债务与风险
    • 第二个特点是招商引资竞争中“重规模、重扩张”,优点是推动了企业成长和快速工业化,缺点是加重了债务负担。企业、地方政府、居民三部门债务互相作用,加大了经济整体的债务和金融风险。第六章分析这些内容,并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详述“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及“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 第一节 债务与经济衰退
    • 第二节 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 资金供给与银行管制
        • 金融风险的核心是银行,历次金融危机几乎都伴随着银行危机。简单说来原因有四。(9)
          • )第一,银行规模大、杠杆高。
          • 第二,银行借进来的钱很多是短期的(比如活期存款),但贷出去的钱却大都是长期的(比如企业贷款),这种负债和资产的期限不匹配会带来流动性风险。
          • 第三,银行信贷大都和房地产有关,常常与土地和房产价值一同起落,放大经济波动。
          • 第四,银行风险会传导到其他金融部门。
      • 国际不平衡与国内不平等
      • 实体企业投资需求不足
    • 第三节 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 债务累积过程简述:2008—2018年
      • 企业债务
      • 银行风险
        • 影子银行:所谓“影子银行”,就是类似银行的信贷业务,却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不受银行监管规则的约束。
          • 若某房地产企业愿意用10%的利息借钱,银行想借,但我国严格限制银行给房企的贷款量,怎么办?银行可以卖给老百姓一个理财产品,利息5%,再把筹来的钱委托给信托公司,让信托公司把钱借给房企。在这笔“银信合作”业务中,发行的理财产品不算银行储蓄,委托给信托公司的投资不算银行贷款,所以这笔“表外业务”就绕开了对银行的监管,是一种“影子银行”业务。
          • 有借钱需求的公司很多,愿意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老百姓也很多,所以“影子银行”风生水起。相关的监管措施效果有限,往往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限制了“银信合作”业务,“银证信合作”业务又兴起:银行把钱委托给券商的资管计划,再让券商委托给信托公司把钱借给企业。
    • 第四节 化解债务风险
      • 偿还已有债务
        • 增发货币的方式大概有三类。
          • 第一类是以增发货币来降低利率,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主流做法。
          • 第二类方式是“量化宽松”,即央行增发货币来买入各类资产,把货币注入经济,这是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主流做法。
          • 第三类增加货币供给的做法是把债务货币化。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去刺激经济,由财政部发债融资,央行直接印钱买过来,无需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也无需支付利息,这便是所谓“赤字货币化”。
      • 遏制新增债务
        • 遏制土地财政
        • 限制债务增长的另一项根本性措施是资本市场改革,改变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既降低债务负担,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结语
      • 限制债务增长的另一项根本性措施是资本市场改革,改变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既降低债务负担,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产能过剩
        • 第一是生产效率下降。宏观上表现为GDP增速放缓,低于债务增速,所以宏观债务负担加重。微观上表现为地方政府过度投资、不断为一些“僵尸企业”输血,扭曲了资源配置,加重了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
        • 第二个角度是国际失衡。地方政府重视投资、生产和企业税收,相对忽视消费、民生和居民收入,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分配体制偏向资本,劳动收入偏低,所以消费不足,必须向国外输出剩余产能。
        • 第三个角度是产业升级。因为产能过剩,我国制造业竞争激烈,价格和成本不断降低,不仅冲击了外国的中低端制造业,也冲击了本国同行。
    • 扩展阅读
      • 最近10年,从债务角度反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好书很多。普林斯顿大学迈恩和芝加哥大学苏非的著作《房债:为什么会出现大衰退,如何避免重蹈覆辙》(2015)是一本关于美国房地产及债务的通俗作品。对一般读者来说,该书可能关注面有些狭窄,细节也过于详尽;但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该书值得细读,可以学习如何从微观数据中清楚地解答重要的宏观问题。英国经济学家特纳的著作《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2016)是针对债务问题更加全面的通俗作品,思路清楚,文笔流畅,可以结合英国央行前行长金关于银行和金融系统的杰作《金融炼金术的终结:货币、银行与全球经济的未来》(2016)一起阅读,会大有收获。经济史专家图兹的著作Crashed: How a Decade of FinancialCrises Changed the World(2018)全面而细致地记录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非常精彩。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Dalio)对债务问题有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其著作《债务危机:我的应对原则》(2019)不受经济学理论框框的限制,更加简简练直接。
      • 关于中国债务问题有很多讨论和研究,但大多是学术文献或行业报告,全面系统的普及性读物较少。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包尔泰(Armstrong-Taylor)就中国的金融体制和债务写过一本简明通俗的书Debt and Distortion: Risks and Reforms in the ChineseFinancial System(2016),是很好的入门读物。彭博的经济学家欧乐鹰(Orlik)最近出版了一本小书China:theBubble that Never Pops(2020),标题很有趣,“中国,永不破裂的泡沫”。该书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债务危机的前因后果和化解办法。作者坦言,中国经济发展史也是各种“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史。在别人忙着讥讽“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手忙脚乱时,作者问:馒头为什么越蒸越大?
      • 银行是金融系统的核心,也是金融危机的风暴眼。理解银行的风险需要深入了解其具体业务,这是近些年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中最有意思的部分。虽然从宏观角度分析危机也很有意思,但只有深入了解具体业务细节,才能真正对现实的复杂性和吊诡之处产生敬畏之心,避免夸夸其谈。虽然业务内容比较专业,但有两本书写的相对简明,是很好的入门读物。一本是耶鲁大学戈顿的《银行的秘密:现代金融生存启示录》(2011),另一本是英国经济学家米尔恩(Milne)的TheFall of the House of Credit: What Went Wrong inBanking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Repair the Damage?(2009)。获过奥斯卡奖的电影《大空头》中也有很多金融业务细节,很精彩。本片虽然取材自真人真事,但主人公们其实不是真正从做空金融危机中赚到大钱的人,还差得远。如果想听听这次危机中“大钱”交易的故事,祖克曼的《史上最伟大的交易》(2018)是一部可以当小说看的杰作。
      • 关于我国银行系统的风险和改革,两位参与其中的投行经济学家沃尔特和豪伊写了一本很专业但不难理解的书,《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和脆弱的金融基础》(2013),值得一读。高盛前总裁、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也参与和见证了我国金融改革,他的回忆录《与中国打交道:亲历一个新经济大国的崛起》(2016)中有很多轶事。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的著作《大行蝶变: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复兴之路》(2012)则从中国银行家的角度回顾和分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也值得一读。
  • 第七章 国内国际失衡
    • 第三个特点是发展战略“重投资、重生产、轻消费”,优点是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扩大了对外贸易,使我国迅速成为制造业强国,缺点是经济结构不平衡。对内,资源向企业部门转移,居民收入和消费占比偏低,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对外,国内无法消纳的产能向国外输出,加剧了贸易冲突。第七章分析这些内容,并介绍党的十九大重新定义“主要矛盾”后的相关改革,详述“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所需要的改革。
    • 第一节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 本章第一节分析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问题,这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模式直接相关,也影响了对外贸易失衡。
      • 居民高储蓄
        • 目前主流的解释是计划生育、政府民生支出不足、房价上涨三者的共同作用。
      • 居民收入份额低
        • 2020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文章,其中就提到“要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 具体改革措施
          • 第二章介绍了公共支出方面的改革,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民生支出。
          • 第三章介绍了官员评价体系的改革,要求地方官员重视民生支出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 第五章介绍了要素市场改革,试图提高劳动力收入,降低房价和居民债务负担,以增加消费。
          • 这里再举一例,即国有企业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改革。
      • 产能过剩、债务风险、外部失衡
    • 第二节 中美贸易冲突
      • 第二节以中美贸易战为例,讨论中国经济对外国形成的冲击和反弹。在这些大背景下,2020年中央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就业与政治冲击
      • 技术冲击
    • 第三节 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 第三节分析这一格局所需要的条件和相关改革。
      • 改革的关键是转变地方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遏制其投资冲动,降低其生产性支出,加大民生支出。这会带来四个方面的重要影响。
        • 其一,加大民生支出,能改变“重土地、轻人”的城市化模式,让城市“以人为本”,让居民安居乐业,才能降低储蓄和扩大消费。
        • 其二,加大民生支出,可以限制地方政府用于投资的生产性支出。
        • 其三,推进国内大循环要求提升技术,攻克各类“卡脖子”的关键环节。而科技进步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因此地方政府加大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民生支出,正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长远看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 其四,加大民生支出,遏制投资冲动,还可能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发展模式的依赖,限制其利用土地加大杠杆,撬动信贷资源,降低对土地价格的依赖,有利于稳定房价,防止居民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而侵蚀消费
    • 结语
    • 扩展阅读
      • 2019年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美国工厂]]》,讲述了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开工厂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制造对美国的冲击,也能体会到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难度。
  • 第八章 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 第一节 地区间竞争
      • 本章第一节总结和提炼本书的主题之一,即地方政府间招商引资的竞争。
    • 第二节 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 第二节讨论政府能力的建设和角色的转变,总结本书介绍的“生产型政府”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也解释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必要性。
    • 第三节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 第三节总结本书的关键视角:要区分经济发展过程和发展目标。既不要高估发达国家经验的普适性,也不要高估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未来的适用性。老话说回来,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继续推进改革。
    • 结语
    • 扩展阅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highlights🔗

  • 📌 再比如有名的苏南、苏北之分:苏州、无锡、常州本和浙江一样同属吴语区,却与讲江淮官话的苏北一道被划进了江苏省。 ^40055543-9-5029-5083

    • ⏱ 2022-02-08 10:35:32
  • 📌 另一方面,地方可以增加预算外收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围绕土地出让和开发所产生的“土地财政”。 ^40055543-17-580-625

    • ⏱ 2022-02-09 09:43:31
  • 📌 2000年初,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信中的一句话轰动全国:“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个“三农问题”,就成了21世纪初政策和改革的焦点之一。 ^40055543-18-1379-1472

    • ⏱ 2022-02-09 10:01:45
  • 📌 此外,出于政绩考虑,地方官员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常常偏重“看得见”的工程建设,比如城市道路、桥梁、地铁、绿地等,相对忽视“看不见”的工程,比如地下管网。所以每逢暴雨,“看海”的城市就很多。(27) ^40055543-24-3036-3202

    • ⏱ 2022-02-09 15:08:41
  • 📌 改革之道在于简政放权,从生产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逐步转型。 ^40055543-25-598-628

    • ⏱ 2022-02-09 15:20:14
  • 📌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每年的报告,从2016年到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全球十大公司中,每年都有京东方(还有华为) ^40055543-28-9041-9108

    • ⏱ 2022-02-09 15:40:31
  • 📌 已如前文所述,这一产业使用的很多技术又与其他产业直接相关,比如芯片和半导体,所以合肥政府利用和京东方合作的经验和产业基础,后来又吸引了兆易创新等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设立了合肥长鑫,成为我国内存(DRAM)制造产业的中心之一。2008年至2019年,合肥的实际GDP(扣除物价因素)上涨了3.4倍,高于全国GDP同期上涨幅度(2.3倍)。2020年,合肥GDP总量破万亿,新晋“万亿GDP城市”(2020年末共有23个城市)。 ^40055543-28-12063-12275

    • ⏱ 2022-02-09 15:45:49
  • 📌 这一时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马丁·格林(Martin Green)教授发展了很多新技术,极大提升了光伏发电的效率,被誉为“光伏之父”。他的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了我国光伏产业的中坚,其中就包括施正荣博士。(31) ^40055543-29-1192-1367

    • ⏱ 2022-02-09 15:47:36
  • 📌 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来,中央首次重新定义“主要矛盾”,说明经济政策的根本导向发生了变化。 ^40055543-36-437-589

    • ⏱ 2022-02-12 01:09:17
  • 📌 我家门口有一片商业办公楼宇,离地铁站很近,有不少餐厅。前几年很多服务业人员离开,餐厅成本急升,一些餐厅倒闭了,剩下的也都涨了价,于是带饭上班的白领就多了起来。如果一个城市只想要高技能人才,结果多半会事与愿违:服务业价格会越来越高,收入会被生活成本侵蚀,各种不便利也会让生活质量下降,“高端人才”最终可能也不得不离开。 ^40055543-36-2956-3114

    • ⏱ 2022-02-12 01:12:47
  • 📌 一国之内,产品的流动和市场化最终会带来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市场化。农产品可以自由买卖,农民可以进城打工,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最终也该自主转让。人为限定城市土地可以转让而集体土地不能转让,用户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除非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否则难以持久。就算不谈权利和价值观,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些限定性的制度所带来的扭曲也会越来越严重,代价会高到不可维持,比如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所带来的巨大社会问题。 ^40055543-36-6836-7037

    • ⏱ 2022-02-12 01:20:01
  • 📌 影响不平等容忍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速,因为经济增速下降首先冲击的是穷人收入。不妨想象正在排队的两队人,富人队伍前进得比穷人快,但穷人队伍也在不停前进,所以排队的穷人相对来说比较有耐心。但如果穷人的队伍完全静止不动,哪怕富人队伍的前进速度也减慢了,困在原地的穷人也会很快失去耐心而骚动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隧道效应”(tunnel effect),形容隧道中两条车道一动一静时,静的那条的焦虑和难耐。(40) ^40055543-37-3724-4006

    • ⏱ 2022-02-12 01:25:53
  • 📌 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始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40055543-42-962-992

    • ⏱ 2022-02-12 20:12:09
  • 📌 1980年至2010年,全球发生了153次银行危机,平均每年5次。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1945年至1970年,全球总共才发生了2次银行危机。纵观整个19世纪和“二战”之前,全球银行危机的频率都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高度相关。(8) ^40055543-42-1344-1528

    • ⏱ 2022-02-12 20:13:09
  • 📌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在缺乏增长点的情况下,央行给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但商业银行资金贷不出去,容易流向资产市场。放松货币条件总体上有利于资产持有者,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固化结构扭曲,使危机调整的过程更长。”(26) ^40055543-42-8126-8319

    • ⏱ 2022-02-12 20:25:50
  • 📌 2018年末,企业债务总额约140万亿元,但在境内的股票融资余额不过区区7万亿元。(29) ^40055543-43-3355-3470

    • ⏱ 2022-02-12 20:34:00
  • 📌 以2013年为例,房地产及其直接相关行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且增速极快,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接近30%。(34) ^40055543-43-4986-5121

    • ⏱ 2022-02-12 20:37:20
  • 📌 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固然离不开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也同样离不开信贷需求的扩张,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金融和房地产繁荣,此所谓“银根连着地根”。 ^40055543-43-7282-7353

    • ⏱ 2022-02-12 20:41:24
  • 📌 所谓“影子银行”,就是类似银行的信贷业务,却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不受银行监管规则的约束。 ^40055543-43-7420-7466

    • ⏱ 2022-02-12 20:41:38
  • 📌 21世纪初,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约在4%左右,而2015—2019年平均达到了8%,相当于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40055543-43-7886-7949

    • ⏱ 2022-02-12 20:43:11
  • 📌 “量化宽松”的主要问题是难以把增发的货币转到穷人手中,因此难以刺激消费支出,还会拉大贫富差距。 ^40055543-44-1897-1944

    • ⏱ 2022-02-12 20:48:14
  • 📌 第三类增加货币供给的做法是把债务货币化。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去刺激经济,由财政部发债融资,央行直接印钱买过来,无需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也无需支付利息,这便是所谓“赤字货币化”。 ^40055543-44-2242-2326

    • ⏱ 2022-02-12 20:50:05
  • 📌 理解了各类债务的成因之后,也就不难理解遏制新增债务的一些基本原则:限制房价上涨,限制“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限制政府担保和国有企业过度借贷,等等。 ^40055543-44-3738-3813

    • ⏱ 2022-02-12 20:55:46
  • 📌 限制债务增长的另一项根本性措施是资本市场改革,改变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既降低债务负担,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0055543-44-4786-4853

    • ⏱ 2022-02-12 20:53:59
  • 📌 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2010年,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到全球的28%(图7-1)。我国出口的产品不仅数量巨大,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2019年出口产品中的三成可以归类为“高技术产品”,而在这类高技术产品的全球总出口中,我国约占四分之一。 ^40055543-47-937-1092

    • ⏱ 2022-02-12 21:02:35
  • 📌 在2018年GDP中,居民最终消费占比只有44%,而美国这一比率将近70%,欧盟和日本也在55%左右。 ^40055543-48-454-505

    • ⏱ 2022-02-12 21:04:10
  • 📌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方式就不可持续了,会导致四个问题。第一,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投资什么都有用的时代过去了,投资难度加大,因此投资决策和调配资源的体制需要改变,地方政府主导投资的局面需要改变。这方面前文已说过多次(第三章和第六章),不再赘述。第二,由于老百姓收入和消费不足,无法消化投资形成的产能,很多投资不能变成有效的收入,都浪费掉了,所以债务负担越积越重,带来了一系列风险(第六章),这种局面也必须改变。第三,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资本收入份额上升,会扩大贫富差距。因为与劳动相比,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会带来很多问题,社会对此的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五章)。第四,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过剩,过剩产能必须向国外输出,而由于我国体量巨大,输出产能会加重全球贸易失衡,引发贸易冲突(见下节)。 ^40055543-48-6806-7166

    • ⏱ 2022-02-12 21:15:33
  • 📌 要落实十九大提出的这些原则,需要很多具体改革。第二章介绍了公共支出方面的改革,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民生支出。第三章介绍了官员评价体系的改革,要求地方官员重视民生支出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第五章介绍了要素市场改革,试图提高劳动力收入,降低房价和居民债务负担,以增加消费。这里再举一例,即国有企业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改革。 ^40055543-48-8017-8175

    • ⏱ 2022-02-12 21:19:18
  • 📌 因此,贸易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贸易冲突的根源也往往不在贸易本身。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内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会直接影响到贸易总量。资源在居民、企业、政府间的不同分配格局,也会造成生产和投资相对消费的比重变化,进而影响经济的内外平衡。人们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从宏观角度看,对外贸易失衡也是内部结构失衡的延续。 ^40055543-48-10942-11102

    • ⏱ 2022-02-12 21:21:50
  • 📌 虽然制造业占美国就业的比重已是个位数,但制造业依旧是科技创新之本,美国研发支出和公司专利数量的六七成均来自制造业企业。(25) ^40055543-49-3921-4054

    • ⏱ 2022-02-12 21:35:18
  • 📌 但过去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经济结构内外失衡严重,而国际局势也日趋复杂,中央于是在2020年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个发展战略上的转型。 ^40055543-50-523-618

    • ⏱ 2022-02-12 21:39:59
  • 📌 所以解决就业和提高收入必须依靠服务业的大发展,而这只能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不仅传统的商铺和餐馆需要人流支撑,新兴的网约车、快递、外卖等都离不开密集的人口。 ^40055543-50-1144-1223

    • ⏱ 2022-02-12 21:41:15
  • 📌 正如在本书开篇引用的哈佛大学经济史家格申克龙的话:“一套严格的概念框架无疑有助于厘清问题,但也经常让人错把问题当成答案。社会科学总渴望发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和规律,但这种心态需要成熟起来。不要低估经济现实的复杂性,也不要高估科学工具的质量。” ^40055543-53-1184-1310

    • ⏱ 2022-02-12 21:49:17
  • 📌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工业体系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分散,为改革开放之初各地的工业发展和竞争奠定了基础。而导致这种分散分布的重要原因,是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 ^40055543-54-1567-1646

    • ⏱ 2022-02-12 21:59:15
  • 📌 本书阐述的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有三大必要组件:掌握大量资源并可以自主行动的地方政府,协调和控制能力强的中央政府,以及人力资本雄厚和组织完善的官僚体系。这三大“制度禀赋”源自我国特殊的历史,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 ^40055543-56-1595-1698

    • ⏱ 2022-02-13 10:28:17
  • 📌 有经济史学家在研究美国崛起的过程时曾言:“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40055543-56-4310-4371

    • ⏱ 2022-02-13 10:32:08
  • 📌 2009年后,财政供养人员的数据不再公布。 ^10100589-7wW5YoExs

    • 💭 不公布问题就不存在
    • ⏱ 2022-02-09 10:04:53
  • 📌 2015年末,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美元开始加息,再加上一系列内外因素,导致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大量资本流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贬值,接近破七。 ^10100589-7x1jMUbsN

    • 💭 ?
    • ⏱ 2022-02-12 20:29:10
  • 📌 举个例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国,2016年就已占到了世界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三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工成本上升。 ^10100589-7x1myLGQr

    • 💭 美国工厂的最后一幕,机器人替代工人。
    • ⏱ 2022-02-12 21:11:30
  • 📌 我国疆域广阔、各地风俗文化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之初,基础设施不发达,经济落后而分散,只能走各地区独自发展再逐步整合的道路。 ^10100589-7x1pM7sor

    • 💭 农村包围城市
    • ⏱ 2022-02-12 22:00:35

风之影

值班的一天看完的,前面节奏缓慢,进入了故事后就开始手不释卷,主角追寻的故事主角和主角自身间或重叠。可惜的是我在作者揭晓最大谜底前几十个字才想出了这一点,所幸的是没有懵懂到答案揭晓。让我困惑的是克拉拉这个角色,最后收尾还黑了一下,难道是我没看懂前面的暗示吗?

如何创造可信的AI

Ernest Davis

  • Rebooting AI: Buil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 Can Trust
  • AI 太火,媒体功不可没。过火了自然也有人挑出来泼冷水,这本书就是。勉强作为业内人士,基本认可这本书关于当下的AI无法通往强人工智能。
  • 作者认为AI的出路在于自己定义的可信AI:基于推理、常识性价值和良好工程实践的人工智能。对此,我的态度是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 talk 当然也有价值,只是对作者的观点我有质疑。作者的诸多列举并非创见,业内很多人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试图做出贡献。但是很难,这些人人都知道的问题,为什么至今没人解决?因为太难而无从下手。甚至有没有实际推进都令人怀疑。
  • 现在深度学习被认为是低垂的果实,我不同意。如果我们不对强人工智能有偏执的追求,现有的这些技术迭代不是也很激动人心?这些贡献之所以被低估,还是在于人们过早地期待了强人工智能,这点整个行业也有过错,有意或者无意地传递了错误的认知
  • 我其实很难想象强人工智能来临的时代,那时候任何一个工人可以被金属零件加上软件所替代,金融资本可以无限制地转化为人力,这不恐怖吗?不过我们这一代人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可预见的未来这都不会发生。
  • 与其关心强人工智能毁灭人类,不如关心气候问题,关心能源问题,探索星辰大海,探索人心幽秘。

Outline🔗

  • 第1章 AI 该往何处走
    • 真的有可信的AI么
    • 狭义AI与广义AI
      • 领域专精的AI与通用AI
    •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Chasm
      • 轻信坑
      • 虚幻进步坑
      • 鲁棒坑
    • 如何跨越AI鸿沟:搞清楚AI技术的利害关系,为什么当前的系统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找到新策略
  • 第2章 当下 AI 的9个风险
    • 机器人有暴力倾向吗
    • 机器也会犯错
    • 当下AI的9个风险
      • [[book/算法霸权]]
  • 第3章 深度学习的好与坏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 什么是深度学习:分层模式识别+学习
    • 深度学习的三个核心问题
      • 贪婪的:需要大量数据
      • 不透明的:可解释性问题
      • 脆弱的:
    • 深度学习是一个“美好”的悲剧
      • 爬上再高的大树,也无法抵达地球 [[quote]]
  • 第4章 计算机若真有那么聪明,为什么还不会阅读
    • Talk to Books 无法回答一切问题
    • 人是怎样阅读的
    • 搜索引擎和语音虚拟助手的困惑
    • 计算机不会阅读的三大原因
    • 常识很重要
  • 第5章 哪里有真正的机器人管家
    • 从扫地机器人到机器人管家
    • 机器人管家必备的四个能力
      • 定位
      • 运动控制
      • 态势感知
      • 复杂场景采取行动的能力
    • 认知模型和深度理解才是关键
  • 第6章 从认知科学中获得的11个启示
    • 11个启示
      • 没有银弹
      • 认识大量利用内部表征
      • 抽象和概括在认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认知系统是高度结构化的
      • 即便是看似简单的认知,有时也需要多种工具
      • 人类思想和语言是由成分组成的
      • 对世界的鲁棒理解,既需要自上而下的信息,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信息
      • 概念嵌于理论之中
      • 因果关系是理解世界的基础
      • 我们针对逐个的人和事件进行跟进
      • 复杂的认知生物体并非白板一块
    • 为机器赋予常识
  • 第7章 常识,实现深度理解的关键
    • 建立常识库的三种方法
    • 知识表征
    • 通用人工智能应具备的常识
    • 推理能力
      • 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不确定、不精确和不完整的 [[quote]] [[Bertrand Russell]]
    • 常识,深度理解的关键
  • 第8章 创造可信的AI
    • 优秀的工程实践
    • 用深度理解取代深度学习
    • 赋予机器道德价值观
    • 重启AI
  • 后记

图解HTTP

  • 适合想简单了解的,真想搞清楚细节,还是老老实实去阅读 [[HTTP权威指南]]
  • Outline
    • 第1章 了解Web及网络基础
    • 第2章 简单的HTTP协议
    • 第3章 HTTP报文内的HTTP信息
    • 第4章 返回结果的HTTP状态码
      • 4.1 状态码告知从服务端返回的请求结果
      • 4.2 2XX成功
      • 4.3 3XX重定向
      • 4.4 4XX客户端错误
      • 4.5 5XX服务器错误
    • 第5章 与HTTP协作的WEB服务器
      • 5.1 用单台虚拟主机实现多个域名
      • 5.2 通信数据转发程序:代理、网关、隧道
        • 5.2.1 代理
          • 透明代理:转发请求或响应时,不对报文做任何加工的代理类型
      • 5.3 保存资源的缓存
    • 第6章 HTTP首部
      • HTTP报文首部
      • 字段
      • HTTP/1.1 通用首部字段
      • 请求首部字段
      • 响应首部字段
      • 实体首部字段
      • 为Cookie服务的首部字段
      • 其他首部字段
    • 第7章 确保WEB安全的HTTPS
      • HTTP 的缺点
      • HTTP + 加密 + 认证 + 完整性保护 = HTTPS
    • 第8章 确认访问用户身份的认证
      • 何为认证
      • BASIC 认证
      • DIGEST 认证
      • SSL 客户端认证
      • 基于表单认证
    • 第9章 基于HTTP的功能追加协议
      • 基于HTTP的协议
      • 消除HTTP瓶颈的SPDY
      • 使用浏览器进行券双工通信的 WebSocket
      • 期盼已久的HTTP/2.0
      • Web服务器管理文件的 WedDAV
    • 第10章 构建WEB内容的技术
      • HTML
      • 动态HTML
      • Web应用
      • 数据发布的格式及语言
    • 第11章 WEB的攻击技术
      • 针对Web的攻击技术
      • 因输出值转义不完全引发的安全漏洞
      • 因设置或设计上的缺陷引发的安全漏洞
      • 因会话管理疏忽引发的安全漏洞
      • 其他安全漏洞

反脆弱

  •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 纳西姆·塔勒布所写的“不确定性三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这是三个大部头的著作。作者从“不确定性”这个主题进行展开,讨论了非常多的内涵。
  • 自认为不算愚笨冥顽不灵之人,这但是这本书要么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观点:书高出读者太多;要么是我实在不喜作者风格,这本书看得我十分辛苦,作者的观点我大致理解(也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看别人的书评与总结都能理解且同意。但是正文很多行文和例子让我觉得实在过于冗余加牵强,放在书架好几年,勉强算读完这本书。日后有机会再重新翻翻看。
  • Outline
    • 章节概要与阅读导图
    • 前言
    • 第一卷 反脆弱性:介绍
      •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 生活中的一半事物未被命名
        • 请砍我的头
        • 反脆弱性的原型
        • 领域独立就是领域依赖
        • 三元结构: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
      •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 如何在跑马比赛中取胜
        • 论暴乱、爱和其他意料之外压力受益者的反脆弱性
      •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 压力源即信息
        • 针对儿童的犯罪
      •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 反脆弱性的层级
        • 错误,谢谢你
        • 为何整体厌恶个体
        • 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
    • 第二卷 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 两种职业
        • 稳定和随机的两种职业;
        • 瑞士的小政府
        • 自下而上的变动
        • 远离极端斯坦
        • 12000年
        • 黎巴嫩北部地区
      •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 饥饿的驴
        • 一枚名叫“稳定性”的定时炸弹
        • 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性
        • 在这里,我们把什么叫作现代化?
        • 压制波动
      •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 干预和 医源性损伤
        • 大规模的神经过敏
        • 国家无能的时候反而大有益
        • 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
      •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 布雷女士有了竞争对手
        • 预测
    • 第三卷 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 懒惰的朋友
        • 愚蠢的人和不愚蠢的人
      •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 斯多葛主义 stoicism
        • 斯多葛学派的情绪强韧法
        • 预先思考极端损失,塞内加用以对抗这种脆弱性的实用性方法就是,通过心理练习来弱化财产在心目中的地位。
        • 驯化情绪
        • 如何成为主人
        • 基础的不对称性
        • 脆弱性等于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于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不对称性。
        • 反脆弱性等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
      •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 破损的包裹无法恢复原状
        • 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
        • 塞内加的杠铃
        • 杠铃策略可以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
        • 比如大王的10:1数字货币投资策略
        • 远离黄金地带
        • 职业规划也是可以参考杠铃策略
        • 正如斯多葛主义是关乎情绪的驯化而非消除,杠铃策略也力求驯化而非消除不确定性。
    • 第四卷 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 期权就是反脆弱的代表
        • 选择权与不对称性
      •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 再谈少即是多
        • 简单跟难给人戴上桂冠(王垠的某些观点类似,人类过去的好东西已经很多,要做的可能是重新发现,而不是折腾复杂的发明)
        • 苏联–哈佛鸟类学系
        • 两种模式
        • 随机自由摸索(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实习(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实习
        • 实践→学术理论→学术理论→学术理论→学术理论
        • 副现象
        • 相关不代表因果
        • 揭穿副现象的真面目:通过观察事件的先后顺序
      • 第14章 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 压力在哪里
          • 阿布扎比政府利用石油赚来的钱投资教育,期望带动知识经济的发展,但是作者认为这是没用的。
          • 教育对个人层面的意义在于稳定家庭收入(不同代际之间),但是在国家层面对经济增长没有意义
          • 谈话越有趣,越有文化的人,越是会以为自己在实际事务中效率较高(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晕轮效应,即人们错误地认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技能,比方说,滑雪的技能一定能转化为管理陶器作坊或银行部门的技能,或者一个优秀的棋手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家)。
        • 绿色木材谬误
          • 外行人认为对该专业重要的知识,在该专业内部人士看来可能并不重要,交易人员可能根本不懂宏观经济
        • 混为一谈
      •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 医疗领域的案例
        • 反“火鸡”问题
        • 江湖郎中、学者和爱出风头的人
      •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 生态与游戏
        • 反脆弱性的(杠铃式)教育
          • 抨击学校教育,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自我教育
      • 第17章 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
        • 《欧蒂弗罗篇》
        • 胖子托尼对话苏格拉底
        • 定义性知识的优越性
        • 愚蠢的人和非愚蠢的人的区别
      • 第四卷小结
        • 抨击现行教育,愤世嫉俗有点 [[王垠]]的感觉了
    • 第五卷 非线性与非线性
      •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 发现脆弱性的简单法则
        • 更多就是不同之处
        • 小的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么脆弱
        • 预估与预测
        • 强调“效率”的地方偏偏缺乏效率
      • 第19章 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 如何识别谁将破产
        • 如何失去了祖母
        • 现在来谈炼金石
      • 第五卷小结
        • 如何发现脆弱性
    • 第六卷 否定法
      •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 从西蒙尼德斯到詹森
        • 学习做减法
        • 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
        • 一些心理偏差
        • 建筑和不可逆转的新事物狂热症
        • 把科学变成新闻
        • 应该会消失的东西
        • 先知与现在
        • 恩培多克勒的狗
      •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 如何在急诊室中辩论 290
        • 医源性损伤的首要原则:经验主义 291
        • 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非线性反应 292
        • 埋藏证据 295
        • 大自然的不透明逻辑 299
      •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 预期寿命和凸性 307
        • 如何吃掉自己 317
    • 第七卷 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 汉谟拉比
          • 如果一个建筑师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倒塌了,并导致屋主死亡,那么造房子的建筑师应被处死。如果导致屋主的儿子死亡,那么建筑师的儿子应该偿命。如果造成屋主的奴隶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该赔偿屋主一个同等价值的奴隶。
        • 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
        • 古人和斯蒂格利茨综合征
          • 斯蒂格利茨综合征=(可能出发点是善意的)脆弱推手+事后过滤式选择
        • 选择权、反脆弱性与社会公平
        • 反脆弱性与大公司的伦理
      • 第24章 给职业套上伦理光环
        • 专业人士和集体
        • 大数据与研究者的选择权
        • 集体的专制
      • 第25章 结语
    • 后 记
  • Related

highlights🔗

前言🔗

  • 📌 而且,我们几乎总能使用一个简单的不对称测试来检测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635942-5-2148-2223

    • ⏱ 2019-12-28 23:40:26
  • 📌 非线性能够帮我们做出有效的和有用的判断:一切做出非线性反应的事物在某个随机性压力下要么是脆弱的,要么是反脆弱性的。 ^635942-5-9486-9543

    • ⏱ 2020-03-07 02:27:39
  • 📌 经验是不会受过滤式选择的影响的,而研究工作却会受影响,尤其是所谓的“观察性”研究,因为存在大量的数据,研究者在观察过去的模型会陷入叙述谬误的陷阱。 ^635942-5-11965-12038

    • ⏱ 2020-03-07 02:37:19
  • 📌 妥协就是纵容。现代格言中我唯一遵循的就是乔治·桑塔耶拿所说的:人只有在以不折不扣的诚意评判世界、评判他人的时候……才能获得切切实实的自由……这不只是一个目的,而是一项义务。 ^635942-5-13331-13417

    • ⏱ 2020-03-07 02:39:40
  • 📌 如果你看到欺诈而不揭露欺诈,那么你就是同谋。 ^10100589-7fEKSWayx

    • 💭 如果你看到政府说谎而不发声,你就是帮凶。
    • ⏱ 2020-03-07 02:38:41
  • 📌 我的经验是,金钱和交易净化了关系;而“认可”和“信用”等概念和抽象的事物则围绕着学者们,导致形成一种没完没了的竞争氛围。 ^10100589-7fEL6YrDN

    • 💭 又黑学术圈 :;
    • ⏱ 2020-03-07 02:42:09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 📌 我们知道的事情其实比我们认为的要多,比我们能说清楚的要更多。 ^635942-7-3723-3753
    • ⏱ 2020-03-08 09:57:56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 📌 巴尔扎克曾讲述女星如何贿赂记者(常用实物贿赂)来撰写吹捧她们的评论,但聪明的女星往往让记者写些负面评论,因为这会让观众对她们更有兴趣。 ^10100589-7fGMQUaN3

    • 💭 炒作的基础
    • ⏱ 2020-03-08 10:42:04
  • 📌 过度补偿机制往往隐藏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长途飞行后最好去健身房锻炼以消除疲劳,而不是坐下来休息。 ^635942-8-2509-2556

    • ⏱ 2020-03-08 10:10:29
  • 📌 让我们回到创新的驱动力上:从挫折中产生的强于常人的动力和意志力也是额外的能力,与储备的额外食物无异 ^635942-8-4358-4407

    • ⏱ 2020-03-08 10:18:37
  • 📌 我们常看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即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曾试图帮助我们(比如提供“建议”)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635942-8-12399-12471

    • ⏱ 2020-03-08 10:47:10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 📌 然而,全球化经济体系却是以一个整体在运作:错误会快速传播,并愈加复杂。 ^635942-10-7760-7795

    • ⏱ 2020-03-13 04:03:16
  • 📌 幸存的种群显然比最初的种群更强壮—但这不是从个体层面上来说的,因为弱者都死亡了。 ^635942-10-11667-11707

    • ⏱ 2020-03-13 04:08:55
  • 📌 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我反对建立在个体牺牲基础上的反脆弱性系统,因为如果你遵循这些理论,那么个人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635942-10-12716-12772

    • ⏱ 2020-03-13 04:10:09
  • 📌 一切生物或者本质上类似于有机体的事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终都会死亡—玛土撒拉虽活了1 000年也难逃一死。 ^10100589-7fNXKuQc2

    • 💭 副本中 meth 的由来,这一点待确认。
    • ⏱ 2020-03-13 03:55:08
  • 📌 如果随机性突变的发生频率过高,那么最适合生存的基因也可能无法延续 ^10100589-7fNY1jlQI

    • 💭 所以其实不用太担心一种病毒可以完全毁灭人类。
    • ⏱ 2020-03-13 03:59:17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 📌 从火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有害性错误的根源:将证明有(危害)的证据较匮乏视为有证据证明不存在危害。我们将会看到,这种错误在知识界极为普遍,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根深蒂固。 ^635942-12-10734-10819
    • ⏱ 2020-03-15 02:56:05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 📌 医学领域,医源性损伤会因人口基数大而分散(因而是平均斯坦),而社会科学和政策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则不同,由于权力的集中,其产生的伤害可以一举摧毁我们所有人(也就是极端斯坦)。 ^635942-14-6336-6422

    • ⏱ 2020-03-15 03:29:39
  • 📌 在美国,医疗失误所导致的死亡率仍是车祸死亡率的3倍(医生所接受的数据)到10倍。 ^10100589-7fQXWtql4

    • 💭 排第三。
    • ⏱ 2020-03-15 03:18:06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 📌 他身体力行,专注于斯多葛主义的实践,甚至细化到如何旅游、在自杀时(他曾奉命自杀)如何控制自己,或者如何面对逆境和贫困,甚至更关键的是如何理财。 ^635942-18-1073-1144

    • ⏱ 2020-04-10 23:19:21
  • 📌 塞内加用以对抗这种脆弱性的实用性方法就是,通过心理练习来弱化财产在心目中的地位 ^635942-18-4249-4288

    • ⏱ 2020-04-10 23:24:28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 📌 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 ^635942-19-778-806

    • ⏱ 2020-04-10 23:31:48
  • 📌 这些商人忽略的是:较之于成功,生存的逻辑优先级别更高。要赚钱,最好先考虑生存问题 ^635942-19-1312-1352

    • ⏱ 2020-04-10 23:31:55

第四卷 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 📌 第四卷将根据这一思路自然地得出结论,并将用证据证明(从中世纪的建筑、医学到工程和创新),也许我们最大的资产就是我们最不信任的东西:某些风险承受系统的内置反脆弱性。 ^635942-20-2808-2889
    • ⏱ 2020-04-10 23:56:06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 📌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接下来要探讨的随机性即可。 ^635942-21-7703-7763

    • ⏱ 2020-04-11 00:19:02
  • 📌 承担风险不是赌博,可选择性也不是买彩票。 ^635942-21-11420-11440

    • ⏱ 2020-04-11 22:32:11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 📌 正所谓伟大的天才只是找寻到了前辈的足迹,实用性的创新只是践行了祖辈的理论。 ^635942-22-2095-2132

    • ⏱ 2020-04-11 22:35:24
  • 📌 现在,作为一个怀疑经验主义者,我不认为抵制新技术必然是非理性的行为:如果你认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完整,那么静待时间的验证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就是自然主义的风险管理法。 ^635942-22-4547-4632

    • ⏱ 2020-04-11 22:49:32
  • 📌 人们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独裁者—就像一国政府—会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其他的替代方案我们不容易看见,或者被特殊利益集团隐藏起来了。 ^635942-22-10301-10393

    • ⏱ 2020-04-11 22:59:48
  • 📌 消灭贪欲不过是一个类似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方法;我们很难改变人类,所以应该建立一个抗贪婪的系统,但却没有人想到这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635942-22-10987-11052

    • ⏱ 2020-04-11 23:17:32
  • 📌 缺乏警惕不是一个黑手党头目死亡的原因,他死亡的原因是树敌太多,而解决方案就是多交朋友。 ^10100589-7gxj4yBO2

    • 💭 这里其实显然和前面的例子有矛盾,贪婪是人类的本性,所以解决措施是建立抗贪婪的系统。黑手党的本质就是犯罪,不可避免地树敌,所以解决措施只能是提高警惕,指望黑手党不要树敌而去多交朋友,不正类似于指望人类不贪婪?
    • ⏱ 2020-04-11 23:20:54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 📌 这为我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除非努力进取,否则尊严将一文不值;除非你愿意为它付出代价。 ^635942-35-4335-4377
    • ⏱ 2020-12-06 19:55:26

江城

  • River Town
  • 英文版本2001年出版
  • 中文版本2012年出版,李雪顺翻译
  • 好几年前就知道这本书,当时看了一半,后面不知何故没有看下去。搜索了邮箱,发现2015年便在亚马逊购买了此书的 Kindle 版本。最近有空,刚好又看到何伟从四川大学离职回美国的一些消息,昨天把本书的后半部读完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没有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但是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绪,在文字中缓慢而坚定地流动。可能好的文笔就是这样,不会炫技让你注意到,却又润无细无声。
  • 我也很想学习这样的文字功力。
  • 回到主题,这本书是上个世纪末,中国偏僻一隅的故事。透过外国人的视角来记录自己慢慢融入涪陵这个江边小城的一些故事。虽然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故事发生的很多地点已经不在。但是那些人事却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永生。
  • 这就是文字记录的魅力。
  • 何伟对中国的态度甚至值得我这样的中国人学习,很多时候确实距离太近,导致看不清。无论是热切的爱国者,还是像书中的异类。都需要一个初见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感谢何伟。

Outline🔗

  • 中文版序
    • 1996年至1998年间以“和平队”志愿者的身份在 [[涪陵]]
    • 2012年1月写于埃及开罗
  • 作者说明
  • 第一部
    • 第一章 顺江而下
      • 1996年8月底
      • 城市
    • 第二章 有中国特色的莎士比亚 35
      • 插旗山
    • 第三章 跑步
      • 白鹤梁
    • 第四章 大坝
      • 乌江
    • 第五章 鸦片战争
      • [[1997-02-19]] [[邓小平]]去世
      • 白山坪
    • 第六章 暴风雨
      • [[1997-07-01]] 香港回归
  • 第二部
    • 第七章 暑假 1997
      • [[延安]] [[榆林]]
      • 50个小时的无座火车,哈哈哈哈
      • 神甫 关于文革
    • 第八章 中国生活
      • 妓女 法轮功
      • 老板
    • 第九章 钱
      • 性别差异
      • 老师
    • 第十章 农历新年
      • 土地 日记形式记录了农田景色
    • 第十一章 又一春
      • 长江
    • 第十二章 溯江而上
      • 1998年5月
      • 关于五四运动,堂·吉诃德话剧
    • 致谢
    • 回到涪陵
  • 译后记
    • 2011年12月写于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校区,李雪顺

中文删减部分🔗

  • 江城中文删减部分 https://www.peterhessler.net/%E6%B1%9F%E5%9F%8E/
    • 中国大陆出版的 “江城” 一书,由于政治原因,有些节段被检查删除。以下是全部被删除的字句。每一单元均列出其原属某章的章名及第几页,同时也列出它在英语原著书中的章名及页数,以供参照。为便于读者查阅,先列出紧在其前的字句,随后以 “ 粗体印刷 ” 蓝色的 字体印出被删除的部分。
    • 第一部
      • 第一章: “顺江而下”
        • 16 [page 15 in US edition] . . . . 军队是国力的象征,对军队有所了解是很有必要的。1989年,北京有一个学潮. [在大陆的书, 这个句子变成了: 1989年,北京爆发了学潮.]
      • 第五章: “鸦片战争”
        • 144 [page 132 in US edition] . . . . 但是,正如中国人所说,他能“吃苦”,而且头脑冷静,极为务实,因此才能够把中国从计划经济的灾难中拯救出来。他也很铁腕,1989年争取民主的学生运动遭到武力镇压,这是原因之一。
        • 146 [page 134 in US edition] . . . . 我对毛泽东不太欣赏。对外国人而言,这算不上与众不同。作为一名外来者,也找不到多少理由来喜欢他。毛泽东的许多魅力,来自于他激发了中国人对于自身和他们国家的自豪感。而对外国人来说,这种自豪感似乎有些空洞——无知、自大、好战而已。在涪陵,我越来越不喜欢看到那张微胖的脸上挂着自满的神情,也越来越不喜欢那些易于记忆的简短话语和简洁理论。[在原本, 第一个句子是 “我特别不喜欢毛泽东.”]
        • . . . . 为了让中国的工业产量超英赶美,农民们要在自己的后院大炼钢铁,结果酿为了让中国的工业产量超英赶美,农民们要在自己的后院大炼钢铁,结果酿成了大规模的林木砍伐以及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饥荒. 饿死的人口约在三千万至四千五百万之间。
        • 147 [page 135 in US edition] 不过,我对邓小平式的实用主义更具同情。他有他的缺点——在1950年代,毛泽东发起反右运动,邓小平在其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当然,邓小平也同意对1989年的学生运动进行武力镇压.
        • 160 [page 147 in US edition] 十有八九都会奏效的是,我们无心地提及香港在英国统治之下是多么的富裕。**我们还知道,只要我们提及李鹏总理,准会令她大为光火。这个人在中国并不吃香——尤其有很多知识分子不喜欢他,因为他属于老式的保守派,还因为他支持使用武力镇压天安门的学生抗议活动。国外媒体对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一天,在上课的间歇,我提起了这个话题,纯粹只是为了看看廖老师会作何反应。
  • “中国人怎么看待李鹏这个人?”我问道。
  • “我们都很喜欢他呀,”她立马回答道。无一例外,她的回答总是这样——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定,非此即彼。
  • 我点点头继续问道:“他跟周恩来有点关系,对吗?”
  • “什么意思?”
  •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在一本历史书上读到过,李鹏没有父母。”我本想说他是个孤儿,但我绕了个弯子,为的是扯到裙带这个话题上。“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父母,你们把他叫什么?”我问道。
  • “私生子?”她回答道。
  • “对,”我说,“书上说李鹏是私生子,是周恩来把他养大的。”
  • 她立马进行了反驳。
  • “不对!”她很生气地说道,“那是外国在乱说!那是外国在瞎扯!不对!我知道你是在你们外国报纸上看到的,但完全说错了!”
  •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公然发怒,而我也从没想到过李鹏被领养这件事有这么敏感。我让她把“私生子”这几个字写给我看,她则涨红着脸在我的笔记本上重重地涂写了那几个字。这三个字的字面意思是“私自生育的孩子”。我拿起字典翻阅起来:“非婚生子,杂种。”我一直在说李鹏是周恩来的非婚生子。
  • “嗯,”我说道,“我用错了词,对不起。”
  • 我又抓起字典翻找着,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词语:孤儿。我又作了道歉,她似乎才得以释怀。对,她说道,周恩来收养过李鹏。我就此打住了——把她逼到那个地步,我也很难堪,哪怕我不是完全有意而为之。** - 第六章: “暴风雨” - 187 [page 174 in US edition] 这样的精力难道不应该用来干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吗?我寻思, 其中的目的一定带有恐吓性质— 行为极其拙劣, 明摆着是想让我知道,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篡改给我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例证,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具有的毫无意义的偏执。
    • 第二部
      • 第七章: “暑假”
        • 220 [page 203 in US edition] 当地的报纸对此大加颂扬,说这是一种发展,是在向公众报告真相方面迈出的一大步,甚至还有这种可能:今天如实播报气温,明天全面报道天安门大屠杀.
        • 232 [page 214 in US edition] . . . . 我觉得是自由和文化的东西,他们却当成了悲惨和无知。

新疆和西藏看上去大同小异。我在新疆遇到的汉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维吾尔人对中国政府的付出不太感冒。他们指出,这个地方在解放前是如何的落后,尤其强调政府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毫无疑问,这都是事实——政府修好了道路,铺通了铁道,还建起了学校。但汉人在逻辑上一直还缺少关键的一步:他们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尝试理解和尊重维吾尔文化,来此定居的人也很少学习当地的语言。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大量的资金和工作投到了沙漠地区,但从改善关系来看,这些资金和工作大都打了水漂。 - 第十一章: “又一春” - 372 [page 344 in US edition] 我的摄影师朋友柯贤龙是个罕见的例外,他认认真真地听了“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从而知道外媒估计的死亡人数至少有好几百人。 - 第十二章: “溯江而上” - 401 [page 372 in US edition] 这是一场民族主义的抗议活动,同时也向西方学习,他们喊出的口号是“科学”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宣称,五四运动是它自身得以崛起的先驱动力,这真是最厚颜无耻的篡改历史的例证之一。诚然,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有一些是共产主义者,或者后来改信了共产主义,但如果把他们当初的理想和共产党当今时代的观念硬扯在一起,还是有点牵强附会。这样一来,电视上播放的专题文艺节目就变成了各种矛盾体的超现实主义大杂烩:共产党的官员对学生活动家们有关当时事件的回忆赞赏不已,盛赞“科学”和“民主”的演讲活动层出不穷,北京大学在它的校园里隆重庆祝1919年那一场运动,同时对1989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巧妙地避而不谈。大山把他惯常讲的几个笑话又讲了一遍。奇怪的是,这件事情竟然充斥了整个荧屏。

highlights🔗

  • 偶尔我的一些较出色的学生写到中国时,会混杂着冷静的精确感和盲目的乐观感

  • 在涪陵这儿,和四川东部的所有江城一样,这些搬运工被称作“棒棒军”。

  • 清廷的将领耐心倾听了他的请求,然后把太平军悉数屠戮,将翼王凌迟处死。

  • 如果我去到城里,擤个鼻子,纸巾上会有缕缕的黑色油腻。这叫我想到空气会如何怎样影响到我的肺部,有一阵我想着该怎么办。最后,我决定在擤完鼻子后不去看纸巾了。

  • 十五分钟的车程,司机揿了566次按钮。每分钟37次。

  • 这种声明总是在最后一分钟给到,而它意味着今晚被有效终止了,因为去到宴会,不醉到不可救药是不可能的。

  • 偶尔他们尝试聚焦在我身上,察觉到我功力较低,当这时亚当会插入来保护我。这在四川是允许的——一个朋友可替你干杯。四川人喝酒很像打仗。

  • 我生活中的所有麻烦都已经够公开的了;没有理由再去寻找更多观众来围观。

  • 七十岁的首席工程师魏庭成把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花在了发展大坝上,他对那些考古学家建议中的“宫殿”很是不屑。“告诉你实话”,他在1996年对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说,“中国普通人的教育水平很低,他们才不会去欣赏那些文物古迹,只有专家才会去那些博物馆。”

  • 然而,就和全世界大多数的爱国主义一样,其更多是为恐惧与无知驱动,而非一个和祖国真实的情感联系

  • 我的公寓里只有电力取暖,而停电有时持续数小时———绵长,寒冷的数小时,黑暗的公寓里,不舒服的感觉在滋长,直到我的呼吸在烛光中泛出白汽。我发现,在这种时间里,我不会考虑涪陵的新堤坝建不建得起来,或者新移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或者白鹤梁是否被有效保护。我想到的只有取暖。寒冷就好似饥饿;它将所有事情简化。

  • 但另一种历史是河南的那种,当1975年时,暴雨导致了62座现代的大坝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一座接着一座,有两万三千人死亡。虽然那次灾难的规模很独特,但糟糕的工程技术却不算那么异常:自从1949年以来,中国有3200座大坝溃决过。在这个世纪里,中国大坝的失败率为3.7%,而世界其他地方则是0.6%。

  • 📌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作家在完成了高强度的写作之后,都有过类似的崩溃体验,就好似十月怀胎的妈妈们一朝分娩,接着遭受产后抑郁的折磨。 ^925029-3-3768-3831

    • ⏱ 2021-07-02 21:57:33
  • 📌 时至今日,我会永远感谢所有在1998年回绝了我的编辑们——回头看看,那是发生在我身上最棒的事情之一。 ^925029-3-4530-4580

    • ⏱ 2021-07-02 21:58:25
  • 📌 每个人,尤其是大学生,都应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的国家花了许多钱来培养他们,他们应该忠于祖国。军队是国力的象征,对军队有所了解是很有必要的。1989年,北京爆发了学潮。作为年轻人,他们的思想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无法明辨是非。哪儿热闹,他们就往哪儿凑。学潮之后,我们国家决定在大学开展军训活动,让他们明白现实生活来之不易。 ^925029-5-11865-12049

    • ⏱ 2021-07-03 12:17:29
  • 📌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在想:你们古代的中国修筑这道城墙,就是想把你们挡在外面啊。 ^925029-11-7697-7735

    • ⏱ 2021-07-01 16:37:10
  • 📌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对于进步和现代化的看法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就算我给学生讲过一些东西,那也应该是我对于印第安平原生活的理想看法,可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丝毫不感兴趣。不过,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们大都是上一代才脱离了极度贫困的状态。我觉得是自由和文化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是苦难和无知。 ^925029-11-28560-28710

    • ⏱ 2021-07-01 17:38:28
  • 📌 就我而言,法轮功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每天早上五点钟就把我给吵醒了。 ^925029-12-18996-19027

    • ⏱ 2021-07-01 20:12:53
  • 📌 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也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只不过让她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苦境而已。跟中国人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一样,女性的独立问题已经走到了转折点,但这个过程似乎尤其艰难。 ^925029-13-25980-26078

    • ⏱ 2021-07-01 20:41:51
  • 📌 集体思维有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你个人的身份认同来自某个群体,即便它发了疯,这个群体依旧受到大家的尊重,而你个人的自我认识却可能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中国人缺乏这样的传统,即将个人的身份认同建立在既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 ^925029-13-26704-26821

    • ⏱ 2021-07-02 19:29:58
  • 📌 这个节日的历史远远超过圣诞节,但它的庆祝方式已经被简化成了对着电视观看舞台表演,读着这样的作业,真是令我沮丧至极。 ^925029-14-4666-4723

    • ⏱ 2021-07-02 19:46:11
  • 📌 孩子对我的恐惧,恰好反映了我在涪陵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人们对新奇事物的不确定感,我对此只字未提。这样的态度自然而然、无能为力、符合人性——完全如同孩子的本能反应,无需受到任何责备。面对这样的情景,需要的是时间、努力,以及耐心。我现在终于明白,我所面对的那些人们也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925029-14-10206-10346

    • ⏱ 2021-07-02 19:50:46
  • 📌 还有,实话实说,我对他家的大人确实没有什么好感。他们表面看起来好像非常和善,但从来没有请我进去坐一下。还有,每次在楼道里碰到我的时候,他们跟我说话总是很慢很简单,好像我是个傻子或是一条狗。我知道,他们的心肠不坏。再说,用玩具枪武装一个孩子也说不过去。我在涪陵无法忍受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地人拿我不当人看。霍伟是有点笨,但也没有笨到那个地步。 ^925029-14-13889-14058

    • ⏱ 2021-07-02 19:55:25
  • 📌 我终于明白,他们害怕的不是被别人听见。这其实是个自在与否的问题,因为拿不太准的话题用母语更容易表达清楚。不过,我也感觉到,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他们自己:所有的限制其实早就植入了他们的头脑。英语是上了学才学到的,它因此和教育制度、政治条规难解难分。当他们说起这种语言的时候,头脑里会不由自主地敲响警钟——这是在学校学到的语言,也是外国人的语言——在这两种背景下,他们早就被训练成了谨言慎行的人。 ^925029-15-13267-13461

    • ⏱ 2021-07-02 20:35:44
  • 📌 她们就这样不停地翻着词汇手册,还是服务员想了起来,问我可不可以帮着翻译一下。看到我坐在那里,那两个丹麦人做出很是惊讶的样子来。她们说,她们并不想要什么辣椒。我当时真想告诉服务员,这两个丹麦人要吃辣椒,而且对四川的辣椒根本没放在眼里,因为她们说在伟大的丹麦王国,这样不够劲的辣椒不过是小孩子的糖果而已。但我还是做了如实的翻译。我明白,她们的做法跟其他游客没什么两样,和我自己在彼时彼地的做法如出一辙。 ^925029-15-21775-21974

    • ⏱ 2021-07-02 20:45:41
  • 📌 我逐渐地认识到,这也许是当地人身上最令我敬重的一种品质:他们对教育充满了无限的尊重,在这样的地方教书,感觉真的很好。 ^925029-15-25115-25173

    • ⏱ 2021-07-02 20:48:30
  • 📌 我逐渐明白,尽管政治说教依旧令我心烦,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标语口号不会永远持续——在中国没什么东西会永远持续——但那些受过教育的孩子们却会从中持续受益,不管这个国家会有怎样的改变。 ^925029-15-25343-25434

    • ⏱ 2021-07-02 20:48:55
  • 📌 我希望他们会把这一点点东西藏在记忆的深处,并从那质朴的美感中找寻到一点永恒的真实。这就是我对文学的信念:真实是永恒的,不受日常生活所累。当然,现实相关性的问题永远存在,在涪陵这样的地方,面对着种种严峻的现实困境,《美景易逝》这样的诗歌有时候也许会显得毫无用处。 ^925029-16-32931-33061

    • ⏱ 2021-07-02 21:26:13
  • 📌 “也许在将来看待现在发生的事情也是如此。自从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越来越好,而且我们也知道,‘文革’中发生的那些事情再也不会重演。但在今后看起来肯定又会不一样。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文化大革命’,会觉得那个时候非常的荒唐可笑。也许今后的人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看法。” ^10100589-7rv0ZPssX

    • 💭 真的不会重演么?现在的很多行为如果后面能看到,会觉得荒诞么?
    • ⏱ 2021-07-02 19:40:54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 一般看书跳过序言,可能读完后回头看一看,但是这本书的序言第一篇是[[郑也夫]]所作,很久之前读过他关于消费的文字。读完序言确实激起了我阅读本书的兴趣。
  • 全书篇幅不长,阅读的难度可能刚好适合我,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幸感受到了心流状态。一直对冥想和瑜伽很有兴趣但是没有规律坚持,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专注当下的意义。
  • 人人都希望追求幸福,少一点工作,多一点闲暇时光。这本书告诉我们,幸福不是一个终极结果,而是专注当下的副产品。相信每个人都体验过,长假中沉迷电视酒精游戏带来的虚无感。这本书告诉我们,有意义的闲暇也是需要专注。更高复杂性的休闲才是真正的休闲。
  • 每个人都可以在各种情境下刻意创造自己的心流体验,去追求专注当下的幸福。

Outline🔗

  • 序一 自造内心秩序之途 20170730 [[郑也夫]]
    • 幸福源自内心的秩序
    • 负熵与精神熵
    • 自寻目标的时代
    • 心流与庖丁解牛
    • 机器人驱赶我们去游戏
    • 书名回归原著
      • [[刘苏里]]
  • 序二 心流人生:一曲冰与火之歌
  • 序三 胜利者一无所获 [[阳志平]]
  • 序四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万维钢]]
  • 序五 听见喜悦的声音 余德慧
  • 序六 快乐需要用心学习
  • 第一章 心流,快乐的源泉
    • 何时最幸福?
      •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的序言里说得好:“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 最优体验
      • 幸福的代名词
        •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 领航幸福之旅:介绍了本书的结构
    • 人类不满的根源
      • 宇宙的混沌
        • 霍姆斯说:“宇宙既不敌视我们,也不友善。它只是全然漠不关心。”
        •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当然,我们还得为求生而学习掌控外在环境,但这一点也不能提升个人的快乐,或减少世界给我们的混沌感。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着手。
      • 无止境的欲望
    • 文化编织的神话
      • 反思生命真义
      • 因应之道
    • 善用自己的体验
      • 做自己的主人
      • 放任的争议
      • 不以社会赏罚为念
        •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曾说:“人害怕的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也曾写道:“外界事物令你痛苦并不是因为它们打扰你,而是肇因于你对它们的判断,而你有能力立刻消弭那种判断。”
    • 释放内在的生命
      • [[弗洛伊德]]曾指出,“本我”与“超我”是争夺心灵控制权的两大暴君,前者是基因的奴隶,后者则与社会沆瀣一气,两者都算是“外界”。与它们相对的是“自我”,代表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真正的需要。
      • 东方的智慧
        • 印度瑜伽、中国道教及佛教禅宗,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以从生物或社会的命定论下解脱意识为宗旨。
        • 为什么毫无进展:首先,解放意识的知识或智慧不能累积,不能浓缩成一个秘诀,也不能背诵下来重复使用。其次,控制意识的知识在文化背景改变时,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 培养独立意识
        •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指出:如果基督在中世纪重回人间,宣扬他那套自由的论调,他一定会被那帮打着他的旗号而在俗世掌权的教会领袖再度送上十字架。
        • 控制意识才能控制体验的品质,任何在这方面最起码的进步都足以提升生活的品质,使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在设法改善体验品质之前,有必要对意识的运作方式以及体验的真正意义做个回顾。
  • 第二章 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
    • 意识的内涵
      • 反映人生的镜子
        • 建构于资讯理论之上的现象学模式
        • 简单地说,它是某些我们能感觉到,而且有能力引导其方向的事件,诸如情绪、感觉、思想、企图等。
      • 资讯的转换站
        • 我们通常将意识化资讯为秩序的那股力量称为“意图”。当一个人自觉想要某件东西,或想要完成某件事时,意图就会浮现出来
        • 意识可以遵循不同的目标与意图发展,每个人都拥有控制主观现实的自由。
    • 意识的极限
      • 意识处理资讯的能力相当惊人
      • 意识使用率决定生活品质
        • 无论如何,每个人能经历的事情就这么多,所以准许哪些资讯进入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这就决定了生活的内涵与品质。
    • 注意力:无价的资源
      • 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若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

      • 不同的成功人生
      • 注意力的探照灯
        • 由于注意力除了决定某些事物能否进入意识外,还要带动其他心灵活动——回忆、思考、感觉、做决定,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视为一种“精神能量”。它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在工作中会耗损。我们通过这种能量的应用,创造自我;也通过应用的方式,塑造记忆、思想和感觉。注意力是一种受我们控制、随我们使用的能量变化而改变,也是改善体验品质的最重要的工具。
    • 关于自我
      • 注意力与自我的相互塑造
    • 内在失序
      • 内在失序——也就是资讯跟既定的意图发生冲突,或使我们分心,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是对意识极为不利的影响力。
      • 胡里欧的破轮胎
      • 要命的精神熵
        • 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之为“精神熵”(psychicentropy),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状况若持续过久,对自我将造成严重的损害,使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 撞球理论
        • 外在事件进入意识时纯属资讯,不一定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必须由自我根据本身的利害关系,对这些素材加以阐释,才能决定它是否有害。
    • 意识井然有序
      •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当发觉收到的资讯与目标亲和,精神能量就会源源不断,没有担心的必要,也无须猜疑自己的能力。
      • 流动的最优体验
    • 自我的成长
      • 独特性与复杂性的完美整合
      • 全情投入的乐趣
        • 自我在体验心流后会变得复杂。有趣的是,我们只有在不掺杂其他动机,只为行动而行动时,才能学会做一个比原来的自己更复杂的人。选定一个目标,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不论做什么事都会觉得乐趣无穷。
  • 第三章 心流的构成要素
    • 改善生活品质的主要策略有两种:一是使外在条件符合我们的目标;二是改变我们体验外在条件的方式,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
    • 幸福的假象
      • 有钱一定快乐吗?与其为如何赚100万或结交有权有势的朋友而烦恼,不如把心思放在使日常生活更和谐充实上,这才是一条比追求象征物更直接的道路。
    • 享乐与乐趣
      • 享乐虽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

      • 享乐转瞬即逝,乐趣回味无穷
        • 享乐无须耗费精神能量,但乐趣必须运用高度的注意力
      • 在体验中享受乐趣
    •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 8个要素:首先,这种体验出现在我们面临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时。其次,我们必须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第三和第四,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第五,我们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都因此一扫而空。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得强烈。第八,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这些元素结合成一种深刻的愉悦感,带来无比的报偿,并扩展成极大的能量,仅是感觉它的存在就已值回“票价”了。
      • 具挑战性的活动
        • “活动”不一定是指体能方面,而所谓“技巧”也不一定与体能无关。
        • 敌人也是好帮手
          • 在健全的文化中,生产性的工作与日常生活必需的例行公事同样能令人满足。实际上,本书的一大目标就是发掘各种方法,以便把例行的细节转变成具有个人意义的游戏,导向最优体验。诸如修剪草坪或在牙医诊所候诊,只要能赋予它新的目标、规则及其他乐趣元素,它们也可以变得乐趣盎然。
        • 化无聊为乐趣
        •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
      • 知行合一
      • 明确目标与即时回馈
        • 目标主导回馈:除非一个人学着去确立目标,辨认与评估回馈,否则无法从任何活动中发掘乐趣。
        • 回馈因人而异
      • 全神贯注
      • 掌控自如
        • 冒险专家的乐趣并非来自危险本身,而是来自他们使危险降至最低的能力。真正令他们乐此不疲的,不是追逐危险的病态悚栗,而是一种有办法控制潜在危险的感觉。
        • 危险是心流的契机
          • 真正给人带来乐趣的并不是控制本身,而是在艰难状况下行使控制权的感觉。除非放弃生活常规所提供的保护,否则不可能体会到控制的感觉。只有在个人力量能左右结果时,才能确知自己握有控制权。
        • 心流会上瘾
          • 产生心流的活动就有可能导致负面的效果:虽然它还能创造心灵的秩序,提升生活的品质,但由于上瘾,自我便沦为某种特定秩序的俘虏,不愿再去适应生活中的暧昧和模糊。
      • 浑然忘我
        • 与大我合一:自我意识消失,并不代表自我随之消失,甚至意识依然存在,只不过它不再感觉到自我而已
        • 超越自我
    • 目标不假外求
      • 从被迫的体验中顿悟
      • 没有绝对的好
        • 心流体验跟世间所有的事一样,不可能绝对的好。它的好在于它具有使人生更丰富、更紧凑、更有意义的潜力,在于它能加强自我的力量与复杂性。但心流的结果是好是坏,必须应用较广泛的社会标准加以讨论与评估。
  • 第四章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 心流活动
      • 从事心理研究的法国人类学家凯洛瓦把游戏(他把这个词广义地界定为任何形式不拘,只要能带来乐趣的活动)按照体验效果,分为四大类。“竞争”包括以比赛争雄为主的一切游戏,体育活动大多属于这个范畴;“投机”即赌博,掷色子与宾果游戏均属此类;“眩晕”类活动会搅乱正常的知觉,使意识发生改变,例如骑旋转木马或高空跳水等;“模仿”则创造另一种现实,舞蹈、戏剧及一般艺术皆属此类。
      •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心流活动,不论涉及竞争、投机还是其他形式的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简单地说,它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这就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 心流体验图
      • 成长的源泉
      • 宗教的幽远乐趣
    • 心流与社会文化
      • 文化相对论
        • 如果我们肯定最优体验是每个人的最终目标,每个社会体系都可以对精神熵加以评估;衡量失序现象时,凭借的不是其他信念体系的理想秩序,而是根据社会成员自行确定的目标。首先,我们可以说,一个社会比另一个社会“好”,因为有较多的社会成员能拥有与他们的目标相契合的体验;其次,则强调这些体验应该尽可能帮助更多人培养更复杂的技巧,使他们实现自我的成长。
      • 原始部落的文化差异
      • 重建新意义
        • 美国杰斐逊总统和中国毛泽东主席都相信,每一代人为了主动参与控制他们生活的政治体系,都必须发起一场革命。
      • 文化无所不包
      • 乐趣未必止于至善
      • 盖洛普民意调查
      • 闲暇不等于乐趣
        • 这个事实向我们揭示了最优体验的第二个条件:一个人重组意识达到心流的能力。有些人不论到哪里,都能自得其乐;有些人即使美景当前,仍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除了外在条件(亦即心流活动本身的构造),我们也应该把促成心流的内在状况列入考虑之内
    • 自得其乐的性格
      • 享受快乐的心理障碍
      • 追求乐趣的阻力
        • “失范”原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特指行为规范被扰乱的社会状况。当什么可以或不可以做已混淆不清时,人的行为举止就变得反复无常、没有意义,靠社会规则建立意识秩序的人就会感到焦虑。失范的现象会在经济崩溃或本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摧毁时出现;当经济急速繁荣、注重勤俭的旧的价值观被推翻时,也可能发生。
        • 疏离在很多方面恰巧相反,它是一种人们被社会体制逼迫而采取与本来目标相悖行动的状况。一名工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在生产线上重复千百遍单调无聊的动作,这时就很可能产生疏离感。当社会陷于失范状态时,一件事情是否值得投注精神能量就变得不清不楚,很难产生心流;当社会为疏离所苦时,问题则出在个人没有办法把精神能量投注于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上。
      • 快乐是遗传的还是习得的?
      • 家庭环境的影响
        • 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具有五个特点:第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第二是“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第三是“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第四是“投入”,亦即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最后是“挑战”,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 做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 第五章 感官之乐
    • 人值多少钱
    • ”动“的乐趣
      • 有些学者创造了一种心理疾病的名称——“伊卡洛斯情结”,用来描述这种摆脱地心引力的欲望。其实,所有企图把乐趣解释为“对抗受抑焦虑的防卫机制”的论调,同样造成误导。当然,所有具有意义的行动,都可视为对抗混沌的一种自卫。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把能带来乐趣的行动当作健康的迹象,而非病态。
      • 步行可以乐无穷:乐趣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 舞蹈,身体的表达
    • 爱到最高点
    • 控制的最高境界
    • 视觉之乐
    • 聆听喜乐的乐音
    • 美食之乐
  • 第六章 思维之乐
    • 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 记忆:科学之母
    • 思维游戏
    • 文字的游戏
    • 挖掘历史宝藏
    • 科学的兴味
    • 哲学的乐趣
      • 业余、专精存乎一心
    • 业余与专业
  • 第七章 工作之乐
    • 工作的乐趣
    • 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 工作与休闲
    • 如何有效使用闲暇时间
  • 第八章 人际之乐
    • 微妙的人际关系
    • 寂寞之苦
      • 独处的体验为何如此受到否定?最根本的答案是: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十分困难。我们往往需要外在的目标、外来的刺激、外来的回馈,帮助我们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如果缺乏外来的力量,注意力就开始游荡,思路也变得混乱——也就是第二章谈到的“精神熵”的状态。
      • 孤独的解药
        • 解除孤单痛苦的极端手段包括:服药或一些无法自制的行为,例如不断打扫房屋或强迫性行为等。
        • 性也常是用外在秩序控制思想的手段,一种逃避孤单的消磨时间的方法。
        • 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乍看似乎与愉悦背道而驰的活动:如自虐行为、冒险、赌博。这些一般人用来伤害或恐吓自己的方法,并不需要太多技巧,但它们能给人一种控制的快感,因为痛苦往往比茫然无依、被混沌蚕食心灵好过。不论在肉体还是情绪上伤害自己,都可以确保注意力集中在一件虽然痛苦,但至少控制得住的事情上——因为造成痛苦的是我们自己。
      • 人生的考验
      • 学习独处
        • 在成长的同时享受人生,就是从人生必然会出现的精神熵现象中,创造更高的秩序形式。换言之,不要把新挑战看成需要压抑或逃避的东西,而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肉体的精力随年龄渐长而衰退,这代表我们应该把精力从操控外在世界的野心,转向对内心的真相做更深入的探讨;这也代表我们终于有时间读普鲁斯特的小说、学下棋、种兰花、帮助邻居——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事情值得追求的话。除非早已养成善用独处光阴的习惯,否则这些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
    • 驯服孤独
      • 现代“梭罗”
      • 甲板上的鸡蛋:独自航行的水手排遣孤独的例子
    • 天伦之乐
      • 很多成功的人都同意艾柯卡的话:“我有成功的事业,但跟我的家庭比起来,事业实在是无足轻重。”
      • 婚姻是妥协的开始
      • 为情感而厮守
      • 环境决定婚姻制度
      • 忠于最初的承诺
      • 共享目标
      • 发掘新挑战
      • 青少年问题多多
      • 家是感情的避风港
    • 朋友之乐
      • 培根写道:“最可怕的孤独就是没有真诚的友谊。”
      • 寻求同侪认同
        • 与同侪为伴的经验跟所有其他活动一样,可分成不同的层次:最低的层次最简单,但只是暂时摒除混沌、制造快乐的一种方法;最高层次则能带来高度的乐趣与成长。
      • 真友谊
        • 要说明一般人所用的技巧,最好先把它分成两类:实用性和表达性。实用性技巧适用于有效地适应环境,它是基本的求生工具,读书、写字以及科技社会的专业知识都属于此类。不懂得如何达到心流的人,通常都把实用性的事务当作一种外在的体验——因为这种事不能反映他们自己的抉择,而是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要求。表达性技巧指的是,试图把主观体验呈现在外的行动,例如唱一首能表达心情的歌曲,把情绪转变成舞蹈,画成一幅画,或说一则喜欢的笑话,打几局保龄球等。表达性的活动使我们觉得触及真正的自我。一个只活在实用性行动之中,不能体验表达性心流的人,最后就变得跟科幻小说里只会模仿人类行为的外星机器人一样呆板。
        • 但人生到了后期,友谊就很少出于偶然:它跟工作或家庭一样,必须努力培养。
      • 神秘的冒险
    • 胸怀大我
      • 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
      • 个人意识必须先改变,社会改革才会产生。一个年轻人问历史学家卡莱尔,他将如何改变这世界,卡莱尔答道:“改变你自己,这样世上就少了一个恶棍。”他的忠告至今仍然适用。企图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却不先学习控制自己生活的人,到头来往往把世界搞得更糟。
  • 第九章 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 扭转悲剧
      • 苦难是人生的契机
      • 目盲心不盲
      • 流浪汉的告白
    • 纾解压力
      • 在分析压力下的适应能力之前,先要谈谈三种不同的支持来源。第一种是外来的助力,尤其是社会给予的支持。例如,罹患重病时,若有完善的社会保险和挚爱的家人在旁照顾,情况就会缓和许多。第二种是个人的心理资源,包括智能、教育水准以及其他相关的人格因素。比方说,对于内向的人而言,搬家到另一个城市、结交新朋友构成的压力,比外向的人更大。最后一种资源则是一个人对付压力的策略。
      • 40岁失业
      • 勇气是应变的开始
    • 化腐朽为神奇
      • 有的进化观认为,复杂的生命形式依靠从精神熵中汲取能量而生存——把废物重新加以利用,改造成有结构的秩序。曾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家普利高津,把控制随机运动中,原来会散失掉能量的物理系统,称作“耗散结构”。
      • 不如意事常八九
      • 适应技巧随年龄增长
      • 化危机为转机
        • 第一,不自觉的自我肯定。
        • 第二,注意力集中于外界。
        • 第三,找寻新出路。
      • 俯拾皆是的契机
    • 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 确立目标
      • 全神贯注
      • 避免过于自我
      • 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
  • 第十章 追寻生命的意义
    • 何谓意义?
      • 目标本身通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由目标,集中注意力,投入一种实际可行而充满乐趣的活动。
      • 拿破仑与特蕾莎修女
    • 培养方向感
      • 文化三阶段
        • 按照定义来说,每种文化都自有一套意义体系,帮助个人规划目标的方向。比方说,索罗金把西方文明分为三大类型。他认为,2500年来,这三种类型不断交替出现,有时能持续数百年,有时仅数十年。他称之为文化的“知觉”、“观念”与“理想”三个阶段,他试图演绎,每个阶段都用不同的优先顺序,证明一套存在的目标。
      • 知觉、观念文化的差异
      • 三者各有利弊
      • 建立复杂意义
    • 下定决心
      • 目标决定努力方向
      • 认识你自己
      • 剔除旁枝目标
      • 行动、反省相辅相成
        • 对经验进行独立反省,实际评估各种选择机会及其效果,一直被视为追求美好人生的最佳途径。
    • 重获内心和谐
      • 但动物中除了人以外,都不会自作自受,它们的进化程度还不足以感受沮丧和绝望,只要没有外来的冲突干扰,它们就能保持和谐,体验到人类称为心流的那种圆满。
      • 快乐的野蛮人?
        • 我们的灵魂骚动不已,正是被无限的机会和臻至完美的可能性永远开放所赐。在德国文学家歌德笔下,象征现代人原型的浮士德与魔鬼的交易,充分呈现了这种两难境地:浮士德得到了知识与权力,付出的代价却是灵魂的纷扰难安。
      • 重获清明之心
    • 一贯的人生主题
      • 撰写人生的脚本
        • 人生主题也有类似的区分:“发现性”人生主题是一个人基于个人经验和选择的自觉,自行撰写行动的脚本;“接受性”人生主题则是按照别人写就的脚本,扮演分配在自己头上的角色,照本宣科。
      • 从另一个角度切入
      • 对痛苦的阐释
      • 绝处逢生
      • 超越前人智慧
      • 从书中获得启发
        •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有秩序的资讯,包括各种行为模式、目标模式如何成功运用于有意义的目标,规范人生的典范等。很多生活陷入混乱的人,得知在他们之前也有人面临类似的问题,就能重燃希望,克服困境。
      • 《神曲》中的中年危机
      • 信仰的力量
      • 进化掌握在我们手中
        • 然而复杂性除了独特化,还要整合。未来一代的任务就是开发心灵的这个层面。过去我们学习把自己跟别人及环境区分开来,现在我们要学习在不丧失辛苦得来的独特性前提下,跟周遭其他个体重新结合。未来最大的希望就寄托在宇宙体系是靠共同法则结合的认知之上,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和欲望加诸自然,若不把这个认知列入考虑,一切就没有意义可言。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而非统治宇宙的角色,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觉得无比轻松。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highlights🔗

  • 📌 米哈里在本书中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921826-3-2712-2785

    • ⏱ 2021-06-17 14:03:17
  • 📌 米哈里这样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第三,有即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921826-3-4212-4362

    • ⏱ 2021-06-17 14:05:29
  • 📌 外界向你提供目标时,往往以某种奖励吸引你追随它。世上大多数奖励的动机是控制你。不做外部目标的奴隶,就要拒绝它们的奖励。拒绝外部奖励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内奖”,即选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这就是内奖,就是自我奖励。 ^921826-3-7658-7783

    • ⏱ 2021-06-17 14:10:34
  • 📌 球类运动常常更吸引人,因为比分此起彼伏,那是即时的、高度刺激的回馈。相比之下,游泳似乎显得沉闷,如果每天一次能不枯燥吗?这其实和有些工作相似,必须在过程中为自己设定新的挑战及目标,在迎接挑战中获得成长的乐趣。我本人差不多一天游一次泳。我排遣枯燥、保持兴趣的方法是学习、完善和创造多种泳姿。我会十种游泳姿势:光是仰泳就会反自由泳式、反蛙泳式、反蝶泳式。我游海豚泳双手并拢只用两腿,那才真正像海豚。学习乐器也一样。不持续练习不会提高,持续下去主要不是靠耐心,而是靠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靠持续存在的关注点。 ^921826-3-13017-13270

    • ⏱ 2021-06-17 14:25:15
  • 📌 闲暇必须与游戏结合,复杂的游戏必须经过学习,所以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如何应对更多的闲暇。 ^921826-3-14198-14240

    • ⏱ 2021-06-17 14:26:50
  • 📌 精神熵暂时消失的感觉,是产生心流的活动会令人上瘾的一大原因 ^921826-3-14463-14492

    • ⏱ 2021-06-17 14:29:06
  • 📌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921826-10-2798-2854

    • ⏱ 2021-06-17 15:18:19
  • 📌 在这方面,罗曼史跟体育很类似:多数人光说不练,只听人谈论,或旁观谈情高手的高明手法就心满意足。 ^921826-36-1847-1894

    • ⏱ 2021-06-19 23:35:56
  • 📌 凡夫俗子年轻时难免坠入爱河,初次约会、初吻、第一次性经验,都是非同小可的挑战,足够一个年轻人好几周都沉浸于心流之中。但是对很多人而言,这种狂喜的状态一生只有一次,初恋以后所有的感情可能都不再刺激。 ^921826-36-2095-2193

    • ⏱ 2021-06-19 23:36:58
  • 📌 培根就说过,好奇心(所有知识的种子)乃是愉悦的最纯粹形式的反映。 ^921826-41-562-594

    • ⏱ 2021-06-20 00:07:48
  • 📌 这个自相矛盾的模式有什么意义呢?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但结论似乎只有一个:谈起工作,一般人就忽略了理性的证据。他们无视当下的体验品质,一味坚持传统文化对工作根深蒂固的成见。他们认为工作是强加的限制,妨碍他们的自由,必须尽可能地逃避。 ^921826-53-2484-2598

    • ⏱ 2021-06-20 11:51:29
  • 📌 除非一个人能自行控制工作与闲暇,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大多数的工作与休闲活动——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都不是为使人变得更快乐、更强有力而设计的,它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一方面,如果我们听任它们得逞,它们就会吸干我们的生命精髓,只剩下一副空壳。另一方面,工作与闲暇正如同人生,可以应我们的需求发挥作用。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布莱特比尔写道:“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921826-54-1247-1468

    • ⏱ 2021-06-20 12:06:52
  • 📌 心流研究一再证实,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921826-55-490-535

    • ⏱ 2021-06-20 12:07:21
  • 📌 这时独来独往的人就变成了“呆子”——英文中“idiot”(呆子)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来的意思就是“独处的人”——一个不能向别人学习的人。 ^921826-56-1532-1599

    • ⏱ 2021-06-20 12:13:33
  • 📌 在分析压力下的适应能力之前,先要谈谈三种不同的支持来源。第一种是外来的助力,尤其是社会给予的支持。例如,罹患重病时,若有完善的社会保险和挚爱的家人在旁照顾,情况就会缓和许多。第二种是个人的心理资源,包括智能、教育水准以及其他相关的人格因素。比方说,对于内向的人而言,搬家到另一个城市、结交新朋友构成的压力,比外向的人更大。最后一种资源则是一个人对付压力的策略。 ^921826-64-928-1108

    • ⏱ 2021-06-20 17:59:41
  • 📌 以个人的观点来看,最终目标只要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 ^921826-67-1443-1483

    • ⏱ 2021-06-20 18:39:38
  • 📌 同样是降熵过程,把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合成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不上把12个水分子和6个二氧化碳分子合成为一个葡萄糖分子,前者只要一把山火就能做到,后者却需要植物来进行。 ^10100589-7rcRusNgi

    • 💭 氧化反应是降熵?
    • ⏱ 2021-06-20 21:15:41
  • 📌 在这方面,罗曼史跟体育很类似:多数人光说不练,只听人谈论,或旁观谈情高手的高明手法就心满意足。 ^10100589-7rbunc9Q6

    • 💭 云玩家
    • ⏱ 2021-06-19 23:36:03
  • 📌 一方面,独处是建立自己的内心系统的必要经历。另一方面,有了自己内心的系统,更能够适应因偶然原因陷入的孤独的处境中。葛兰西、索尔仁尼琴、曼德拉等人的经历就是证明。米哈里说:“一个能记住故事、诗词歌赋、球赛统计数字、化学方程式、数学运算、历史日期、《圣经》章节、名人格言的人,比不懂得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占了更大的便宜。前者的意识不受环境产生的秩序限制,他总有办法自娱,从自己的心灵内涵中寻求意义。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 ^10100589-7r7QS9fPB

    • 💭 无聊军训,看新闻时如何从自得其乐?背诵诗词是我采用过的办法。
    • ⏱ 2021-06-17 14:12:54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 Outline
    • 前 言 请你一起来体会整理的魔法
    • 第1章 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
      • 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噩梦
      • 千万别被“一口气整理完就又会变乱”给骗了!
      • 每天整理一点,一辈子都整理不完
      • “不追求完美”的大陷阱
      • 从开始整理那一刻起,人生就再次启动
      • 越是擅长收纳的人,越容易堆东西
      • 不能按“场所”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
      • 按个性改变整理方法,毫无意义
      • 整理是节日工作,不必每日进行
    • 第2章 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其他统统“丢掉”!
      • 一口气在短时间内“彻底”丢掉!
      • 在丢东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 碰触到的瞬间,是否感觉“怦然心动”?
      • 把同类的物品集中起来,进行一次性判断
      • 从“纪念品”开始整理,必然失败
      • 别让家人看见丢弃的物品
      • 让家人也变得会整理的妙方
      • 别把自己不要的物品送给家人
      • 整理就是“通过物品与自己对话”
      • 对丢不出手的物品说谢谢
    • 第3章 按“物品类别”整理,竟如此顺利!
      • 一定要按“物品类别”的正确顺序整理
      • 衣服 先把家里所有的衣服都放在地上
        • 顺序
          • 上装(衬衫,毛衣等)
          • 下装
          • 外套
          • 袜子
          • 内衣
          • 包包
          • 配件(围巾,腰带,帽子等)
          • 季节性衣服(浴衣,游泳衣)
          • 鞋子
      • 家居服 不要因为“扔了可惜”,就当家居服
      • 衣服的收纳 “折叠收纳法”,一举解决收纳空间的问题
      • 衣服的折法 完全刚好、最正确的折叠方法
      • 衣服的摆法 把心动的感觉带进衣橱的绝招
      • 袜子类的收纳 袜子和丝袜都不能团起来
      • 换季 从此不需再换季的收纳法
      • 书籍的整理方法 把所有的书摆在地上,一一触摸
      • 未读的书 觉得总有一天会读,“那一天”永远不会来
      • 应该留存的书籍 把“进入殿堂”的书籍毫不犹豫地留在自己身边
      • 文件整理 “把文件全部丢弃”也没问题
      • 各种文件 麻烦的文件应这样整理
      • 小件物品 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留下“可能会用到的”
      • 零钱 赶快拯救四散的零钱吧!
      • 种种小件物品 莫名其妙的物品,全部退散!
      • 纪念品 千万别把娘家作为纪念品的避难所
      • 照片 比起收藏回忆,不如爱惜现在的自己!
      • 现场直击!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存货”
      • “适量的感悟点”来临之前,不断地减少物品
      • 相信心动的感觉,人生将会有戏剧性的变化
    • 第4章 让人生闪闪发亮的“心动收纳课”
      • 设定家中“所有物品的位置”
      • 丢弃物品前,不可偏信“收纳的绝招”
      • 收纳要“简化至极限为止”
      • 不要分散收纳场所
      • 不必理会“行动路线”和“使用频率”
      • 不堆叠,“竖着收纳”才是王道!
      • 不要使用“市售的收纳用具”
      • “包中有包”的绝妙收纳术
      • 手提包要“每日清空”
      • 大件物品全部收进壁橱里
      • “浴室”和“厨房水槽”什么都不放
      • 把书柜的最上层设为“我的神龛”
      • “不想被人看到的物品”就摆在衣柜里
      • 衣服一买回来就马上拆掉包装和吊牌
      • 别小看包装贴纸所制造的“过剩信息”
      • 越爱惜物品,物品就越能成为“你的好伙伴”
    • 第5章 让人生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整理魔法
      • 整理房间之后,才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
      • 使人生戏剧变化的“整理魔法”的效果
      • 在“整理魔法”中,孕育出人生的自信
      • 是“对过去的执着”还是“对未来的不安”?
      • 丢掉杂物,找回人生决断力
      • 你对自己的家打过招呼吗?
      • 你拥有的物品,想帮助你更幸福
      • 房间洁净,身体也跟着清爽起来
      • “整理之后运气就会变好”,是真的吗?
      • 如何分辨“真正重要的东西”?
      • 在心动物品围绕下,幸福人生就此展开
      • 真正的人生始于“整理之后”
    • 结束语 整理魔法,让你的每一天闪耀光芒
  • 实践解惑篇
    • 第1章 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感觉
    • 第2章 打造心动之家的方法
    • 第3章 按物品类别整理的心动收纳法
      • 整理过程中,物品可放暂存区,最后再决定收纳场所
      • 区分材质是做好收纳工作的关键
      • 把抽屉收纳做得像便当盒一样精美
      • 收纳四原则:折叠 直立 集中 四方形摆放
      • 折叠奇装异服时不要害啊,多试几次就好啦
      • 图解心动折衣法
      • 减少家具,让房间更宽敞更舒适
    • 第4章 厨房应该这样整理
    • 第5章 整理对于人生的意义
    • 结束语 整理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 Related
    • https://yihui.org/cn/2015/10/tidy/ 整理魔法

漫步华尔街

原书第11版

目录🔗

  • 前言
  • 致谢
  • 第一部分 股票及其价值
    • 第1章 坚实基础与空中楼阁
      • 本书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个人投资指南,涵盖了从保险到个人所得税的所有内容。本书会告诉你如何购买人寿保险,如何避免被银行和经纪人敲竹杠,甚至还会告诉你如何进行黄金和钻石投资。但是,本书谈论的主要还是普通股投资。普通股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不仅在过去提供了丰厚的长期回报,而且在今后的岁月里,仍可能是很好的投资选择。本书第四部分阐述的生命周期投资指南,为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投资组合建议,这些建议既具体明确又符合理财目标,其中包括退休后应如何进行投资。

      • 何为随机漫步
        • 随机漫步(random walk),是指将来的步骤或方向无法根据过去的历史进行预测。
      • 如今投资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不过,最重要的是投资实际上非常有趣。与投资界的芸芸众生进行智慧较量,并因此获得资产增值的回报,岂不快哉?仔细打量自己的投资回报,看到回报以高于薪酬增长的速度不断积累,不亦乐乎?了解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新理念以及金融投资方面的创新,也一定颇为刺激。成功的投资者通常都是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将天生的好奇心和对运用智慧的兴趣融入赚钱的努力之中。

      • 投资理论
        • 坚实基础理论(firm-foundation theory)与空中楼阁理论(castle-in-the-air theory)
      • 坚实基础理论
        • [[证券分析]]
      • 空中楼阁理论
        • [[非理性繁荣]]
      • 随机漫步如何进行
    • 第2章 大众疯狂
      • 郁金香球茎热
        • 从1634年到1637年年初,也就是在郁金香热的最后几年,人们开始以物易物,拿土地、珠宝、家具之类个人财产换取郁金香球茎,因为球茎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富有。球茎价格变成了天文数字。
      • 南海泡沫
        • 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于1711年宣告成立,同时这也满足了大众对投资工具的热切需求。
        • [[牛顿]] > 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却算不出人们的疯狂程度。
      • 华尔街溃败
        • 1929 经济危机
        • 1929 10月24日即后来所谓的“黑色星期四”
      • 小结
    • 第3章 20世纪60~90年代的投机泡沫
      • 机构心智健全
      • 20世纪60年代狂飙突进
        • 新“新时代”:增长型股票热及新股发行热 电子热
        • 集团企业浪潮:协同效应产生巨大能量
        • 业绩为王:概念股泡沫
      • 20世纪70年代“漂亮50”
        • “漂亮50”热潮像其他一切投机狂潮一样终结了。正是那些对“漂亮50”顶礼膜拜的机构投资经理认清这些股票已然定价过高,所以又一次做出了抉择——卖出股票。在接下来的股市崩盘中,这些极品成长股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宠幸。

      • 20世纪80年代喧嚣扰攘
        • 新股发行热再度甚嚣尘上
        • 概念股再次征服市场:生物技术股泡沫
        • ZZZZ Best公司泡沫
          • Barry Minkow
      • 历史的教训
    • 第4章 21世纪初的超级泡沫
      • 互联网泡沫
      • 21世纪初美国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 [[The Big Short]]
      • 泡沫与经济活动
  • 第二部分 专业人士如何参与城里这种很大的游戏
    • 第5章 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
      • 本书第二部分将集中阐述专业投资经理会使用怎样的投资分析方法,还将阐述学术界如何分析专业投资经理所获得的投资成果,以及如何得出结论认为这些专业人士的价值并没有他们所获得的报酬那样高。第二部分接下来还将介绍有效市场假说及其实际意义。用一句话概括,其实际意义就是:如果股票投资者只是购买并持有一只指数基金,而这只基金拥有的投资组合包括股市内所有的股票,那么股票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便能做到最好,除此之外,无法做到更好。

      • 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本质区别
        • 技术分析是预测股票买卖合适时机所使用的方法,信奉空中楼阁理论的人会使用这种方法。基本面分析则是应用坚实基础理论的思想来挑选个股
      • 图表能告诉我们什么
      • 图表法的基本依据
        • 第一,大众心理中的从众本能使趋势得以自我延续。
        • 第二,关于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可能存在着不平等的获取途径。
        • 第三,对于新信息,投资者最初常常反应不足。
      • 为何图表法可能并不管用
      • 从图表师到技术分析师
      • 基本面分析技法
        • [[聪明的投资者]]
        • 有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可以帮助基本面分析师估测任何证券的恰当价值。
          • 决定因素1:预期增长率
            • 规则1:一只股票的股利增长率和盈利增长率越高,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其支付越高的价格。
            • 规则1推论:一只股票的超常增长率预期持续时间越长,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其支付越高的价格。
          • 决定因素2:预期股利支付率
            • 规则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公司支付的股利占其盈利的比例越高,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其股票支付越高的价格。
          • 决定因素3:风险程度
            • 规则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家公司的股票风险越低,理性投资者(以及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应愿意为其股票支付越高的价格。
          • 决定因素4:市场利率水平
            • 规则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利率越低,理性投资者应愿意为股票支付越高的价格。
      • 三条重要警示
        • 警示1:对将来的预期目前无法加以证明
        • 警示2:运用不确定的信息进行估值不可能得到精确值
        • 警示3:对雌鹅来说是增长,对雄鹅来说并非总是增长
      • 为何基本面分析可能不管用
        • 第一,分析师获得的信息和所做的分析可能不正确;第二,分析师对“内在价值”的估计值可能不正确;第三,市场可能不会矫正自身的“错误”,因而股票价格可能不会向内在价值的估计值收敛。
      • 综合使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 规则1:只买入盈利增长预期能连续五年以上超过平均水平的公司。
        • 规则2:千万不能为一只股票付出超过其坚实基础价值的价格。
        • 规则3:寻找投资者可在其预期增长故事之上建立空中楼阁的股票。
    • 第6章 技术分析与随机漫步理论
      • 鞋上有破洞,预测中有朦胧
      • 股市存在趋势吗
      • 究竟何为随机漫步
        • 无法战胜买入-持有策略
      • 一些更为精细复杂的技术分析方法
      • 其他几个帮你赔钱的技术理论
      • 为何技术分析师仍能安居乐业
      • 评价技术分析师的反击
      • 对投资者的启示
    • 第7章 基本面分析究竟有多出色及有效市场理论
      • 来自华尔街和学术界的观点
      • 证券分析师果真是天眼通吗
      • 水晶球为何浑浊不清
        • 我认为有五个因素可以帮助解释证券分析师为何在预测未来时困难非常大。这五个因素是:①随机事件的影响;②公司利用“寻机性会计处理方法”制造出靠不住的财报盈利;③分析师自身出了错;④最佳分析师流向销售部门或转而管理投资组合;⑤研究部门与投资银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 证券分析师选出好股票了吗——考察共同基金的投资业绩
        • [[战胜华尔街]]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 有效市场假说的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形式
      • 高频交易(HFT)略记
  • 第三部分 新投资技术
    • 第8章 新款漫步鞋: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 风险扮演的角色
      • 风险的定义:收益率的离散度
      • 风险纪实:一项针对长期跨度的研究
      • 降低风险: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 投资组合理论是由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
      • 投资实践中的多样化
    • 第9章 不冒风险 焉得财富
      • 创造测量风险的分析工具并运用相关知识获取更大的回报。

      • β与系统风险
        • 系统风险,也被称为市场风险,记录了单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整体波动的反应。
        • 非系统风险,是由特定公司的特有因素所引起的股票价格(进而引起股票收益)的变动性。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说的是,任何股票(或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溢价)总是与β相关,即与多样化无法分散掉的系统风险相关。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 实际上,从本质上说,任何证券的β值与根据历史数据测算的该证券与市场指数之间的协方差,完全是一回事儿。
        • 一般而言,投资组合的β值就是组合内各项资产β值的加权平均数。
      • 让我们看一下记录
      • 对证据的评价
      • 量化分析师寻求更优风险测量方法:套利定价理论
        • 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是风险测量领域的先驱者之一,他发展了一套关于资本市场定价的理论,该理论被称为套利定价理论。要理解套利定价理论所蕴含的道理,我们必须记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一个最重要的正确观点:在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中,只有多样化不能消除掉的风险才应获得补偿。只有系统风险才要求得到风险溢价。
      • 法玛—弗伦奇三因素模型 [[Eugene Fama]]
      • 小结
    • 第10章 行为金融学
      • [[Daniel Kahneman]]
      • 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 过度自信
        • 判断偏差
        • 羊群效应
        • 损失厌恶
        • 自豪与悔恨
      • 行为金融学与储蓄
      • 套利限制
      • 行为金融学给投资者的教训
        • 有一个古老的谚语与玩扑克牌有关,说的是:如果你在牌桌边落座辨不出谁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傻瓜,那就起身离开牌桌吧,因为你就是那个傻瓜。
        • 避免跟风行为
        • 避免过度交易
        • 如果一定要交易,就卖出赔钱的股票,而非赚钱的股票
        • 避免其他愚蠢的投资技巧
          • 1.要提防新股
          • 2.对热门建议保持冷静
          • 3.不要相信万无一失的策略
      • 行为金融学教给我们战胜市场的方法了吗
    • 第11章 “聪明的β”果真聪明吗
      • 本章将阐释何为“聪明的β”,何种类型的基金追求使用这种策略,以及为何如此多的人对之兴奋不已。本章内容会说明为何“聪明的β”通过不了安全测试,为何这种策略并非其所声称的那样聪明。本章将得出结论认为,“聪明的β”对于个人投资者并非一条应该走的聪明之路,并将论证,经过检验且真正有用的投资之道(即投资于成本低廉、以市值确定权重、涉及面广泛的指数基金)仍是构建投资组合的最佳方法。

      • 何为“聪明的β”
      • 四种特色各自的优缺点
      • 混合特色和投资策略
      • “聪明的β”基金通不过风险测试
      • 实践中因素倾斜型投资组合的表现如何
      • 混合投资策略
      • 其他因素倾斜型投资组合
      • 对投资者有何意义
      • 对有效市场理论信奉者有何意义
      • 以市值确定权重的指数化投资仍是佳策略
  • 第四部分 随机漫步者及其他投资者实务指南
    • 本书第四部分是为你在华尔街进行随机漫步而提供的实务指南。

    • 第12章 随机漫步者及其他投资者健身手册
      • 练习1:收集漫步必需品
        • 强调储蓄的重要
        • [[股市长线法宝]]
      • 练习2:不要在急需用钱时发现囊中空空:用现金储备和保险来保护自己
        • 现金储备:假设你的雇主给你投了医疗和残疾保险,那么可以建立一笔能够支付三个月生活费用的储备金。年龄越大,储备的现金应该越多,但你若从事一个热门职业并且/或者持有大量可投资资产,那么储备的现金不妨可以更少点。
        • 保险 [[insurance]]
          • 房屋保险和汽车保险必不可少
          • 我的建议是购买可续保的定期保险,你可以不断续保而无须接受体检。
          • 要货比三家,寻找对你最为有利的保险费率。
      • 练习3:保持竞争力,让现金储备收益率跟上通胀步伐
        •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或称货币基金)诸如此类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
      • 练习4:学会避税
        • 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的情况,国内目前的税收体系尚不完善
        • 个人退休金账户
        • 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
        • 养老金计划
          • 1.401(k)和403(b)养老金计划
          • 2.自雇养老金计划
        • 为大学教育而储蓄:简单易行的529计划
      • 练习5:确保漫步鞋合脚——认清自己的投资目标
      • 练习6:从自己家里开始漫步:租房会引起投资肌肉松弛
        • 房地产投资信托投资组合
      • 练习7:考察在债券领域的漫步
      • 练习8:临深履薄般穿过黄金、收藏品及其他投资品的原野
        • 但我的建议是:你是因为喜爱那些东西才去买,不要因你期待它们会增值而去买。
      • 练习9:记住,佣金成本并不是随机漫步的,有些更为低廉
      • 练习10:避开塌陷区和绊脚石,让你的投资步伐多样化
      • 最后:体格检查
    • 第13章 金融竞赛的障碍:理解、预测股票和债券的收益
      • 什么因素决定了股票和债券的收益
      • 金融市场收益率的四个时代
      • 舒适安逸的时代
      • 焦虑不安的时代
      • 精神焕发的时代
      • 感到幻灭的时代
      • 2009~2014年的市场
      • 未来收益的障碍
    • 第14章 生命周期投资指南
      • 罗杰·伊伯森(RogerIbbotson)将毕生精力用于测量各种不同投资组合带来的收益,据他研究,在投资者获得的总收益中,有90%以上的收益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资产类别,以及这些资产类别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由投资者选择哪些具体股票或共同基金所决定的投资收益,不到总收益的10%。

      • 资产配置五项原则
        • (1)历史表明,风险与收益相关。
        • (2)投资普通股和债券的风险,取决于持有投资品的期限长短;投资者持有期限越长,投资收益的波动性便会越小。
        • (3)定期等额平均成本投资法虽有争议,但可以作为降低股票和债券投资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定投
        • (4)重新调整投资组合内资产类别的权重,可以降低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提高投资收益。
        • (5)必须将你对风险所持有的态度与你承担风险的能力区分开来。你承担得起的风险取决于你的总体财务状况,包括你的收入类型和收入来源,但不包括投资性收入。
      • 重新调整资产类别权重可以降低风险,还可能提高投资收益
        • 再平衡
      • 根据生命周期制订投资计划的三条一般准则
        • 特定需要必须安排专用资产提供资金支持
        • 认清自己的风险忍受度
        • 在固定账户中坚持不懈地储蓄,无论数目有多小,必有好结果
      • 生命周期投资指南 [[资产配置]]
        • - 生命周期基金
      • 退休之后的投资管理
      • 如何投资退休储蓄金
        • 第一,你可以将自己的退休储蓄金全部或部分年金化。第二,你可以继续持有自己的投资组合,同时确定一个提用资金的比例,这一比例既能为舒适的退休生活提供保障,又能使你活着时储蓄不够用的风险最小化。
        • 年金有四个可能出现的缺点:年金与遗赠动机不相符合;年金会使年金持有人的消费路径不易改变;年金可能会涉及高昂的交易费用;年金避税效率可能较差。
      • 继续持有退休前的投资组合,如何过好退休生活
        • 根据“4%解决方案”,你每年花费的钱不应该超过你已积攒下来的资产总值的4%。
    • 第15章 三种步伐漫步华尔街
      • 省心省力漫步法:投资指数基金
      • 亲力亲为漫步法:可资使用的选股规则
        • 规则1:所购股票限于盈利增长看起来至少能够连续五年超过平均水平的公司。
        • 规则2:绝不能为一只股票支付超过其坚实基础价值所能合理解释的价格。
        • 规则3:买入投资者可以在其预期增长故事之上建立空中楼阁的股票会有帮助。
        • 规则4:尽可能少交易。
      • 使用替身漫步法:雇请华尔街专业漫步者
      • 晨星公司提供的共同基金信息服务
        • 我建议投资者只购买这样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管理费率在50个基点以下(也就是0.5%以下),仓位周转率不到50%。管理费率和仓位周转率统计数据,可以在各个基金的网站上查到,也可以从晨星公司之类的投资信息渠道中获得。
      • 马尔基尔漫步法
      • 悖论
      • 投资顾问
        • 如果你认真听从本书提供的投资建议,你真心不需要什么投资顾问。除非你有种种复杂的税收情况或法律问题,否则你应该能够自己完成所要求的多样化配置,并重新调整资产类别权重。你甚至有可能发现,你完全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投资计划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

      • 对我们这次漫步做一些总结陈词
      • 最后一言
    • 附录A 随机漫步者通讯录及共同基金、ETFs参考指南
  • [[孟岩]]:麦基尔的大作。以史为鉴,证明在有效市场中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可以战胜大多数投资者。有个有趣的故事,我当时把这本书扔给我一个研究“缠论”很深的好友,把他变成了坚定的指数基金投资者 …

空谈:关于人生的七件事

狗子,本名贾新栩,作家。干过摄影,当过编辑,也曾无所事事就那么呆着。人善良,人缘特好,喜欢喝酒(酒量非常好),有流浪情结。著有长篇小说《一个啤酒主义者的独白》。

简宁,军队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简宁的诗》等3种,电影《赵氏孤儿》等5种,电视剧《红衣坊》等5种,翻译小说《女巫》等。

这种谈话文字稿看的难度不高,但是对一个话题的陈述很容易不能尽兴。如果谈话者不是对等的,也很难称得上智性的谈话。喜欢陈嘉映老师的可以翻一翻。民众是否需要关心政治那一章收获最大,毕竟我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身边大部分人是不关心的,或者关心也和我处于不同的位置。

Outline🔗

  • 第1章 序
  • 第2章 两性:我们该如何期待一种新型两性关系?
    • 现代婚姻呢,我们讲这个爱情,就靠这个爱情纽带系在一起,如果没有爱情,或者感情吧,就散了。一方面婚姻从社会的大家庭里脱离开来,另一方面它通过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的或灵魂的什么系在一起。
    • 被解除了的禁忌?
    • 两性关系能否有个新型?
    • 现代的主流爱情观很大部分来自中世纪骑士爱情。
    • 婚姻制度在没落。
    • 为什么哲学家很少论及两性?
  • 第3章 文艺:众声喧哗,文学已死?
    • 这又说到莫言,以前不是经常说到为人民写作吗,莫言说我不是为人民写作,我是作为人民写作,我就是人民嘛。我觉得这是纯正的文学趣味和文学观。为人民写作,为历史写作,为什么什么写作,都是扯淡。
    • 莫言获奖是一剂作用不大的强心针
    • 叙事艺术的需求永远都在
    • 人人都是作者,但没有读者
    • 小说和诗有点儿像地图。
    • 鲁迅带来的毒素大于营养。
    • 文字时代的落幕?
      • 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就是文字开始传播的时代,在那之前也有文字,但那是一小撮人作为秘密保守的。
      • 我个人认为现在是文字时代的落幕。文字时代的一个特点是有精英,有文化分层,因为文字掌握起来不容易,要掌握得好写出好东西更难
      • 今天变成了一个图像的时代、影视的时代、网络的时代
    • 艺术家最早欢呼新世纪的到来。
      • 我觉得拿艺术、文学、哲学三个比的话,相对来说哲学变得小一点儿,文学变得稍微多一点儿,艺术变得最厉害了。比如说现在的小说,可能跟以前的小说有一些不一样,或者很不一样,但基本上你还是把它叫作小说,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障碍;但当代艺术跟我们以前叫作艺术的东西差别就非常大。
      • 这种分裂、裂变也许正是当代的艺术精神吧。在二十世纪,开始有人说艺术领跑世界,领跑精神世界,艺术家最早接受或者欢呼新世纪的到来。
  • 第4章 政治:不关心政治是正常的吗?
    • 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一般不弄在你头上,弄你头上的概率有,但毕竟还不是那么大嘛。你是受点限制,但往往是这样的,你越关心这些限制,你受的限制就越多,你退一步就不那么感到限制了,我说有退路的余地就是这意思。不去关心政治,我的空间好像就变大了。
    • 政治在个人生活中的位置
    • 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会来关心你?
    • 怎样的一种去政治化?
    • 不关心政治应该是正常的吗?
    • 如果说希腊城邦有一千个特点的话,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就是它是一个人数非常有限的政治共同体。
    • “完全的个人生活不能满足任何人”
  • 死亡:当代人有死亡观吗?
    • 生命是一种恩惠,如果你说生命这个恩惠不是上帝给的,是谁给的呢?简单一点说,就是死亡给的。要是人没有死亡这回事,人是不死的,当然也不会去做任何事,时间如果是悠悠无尽,你不可能去爱,你不可能去心疼。
  • 生养:我们如何决定是不是生孩子?
    • 所谓人图快活,你可以说人从古到今都是图快活的,但是他那个快活的来源已经不一样了。以前如果没有一大家子,一个那样的社会关系在那,他就不快活。哪儿像现在,你一个人卷个包去摩洛哥旅游去快活去了,以前的人你让他一个人去摩洛哥他觉得苦得很呢。
  • 信仰:没有信仰的生活是亏欠的吗?
    • 好多人觉得偶然这事儿太玄了,小事儿偶然就算了,但是那么重大的事儿,性命攸关的事儿,你碰上了,就觉得特别不可理解。他有一种理解的要求,因为“不理解”你得扛着,偶然你得扛着,但理解让人舒服。
  • 智性:何为“智性”谈话?
    • 当然,智性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训练失败的,这个更多,那教授、博士蠢得让你他妈的想拔腿就跑,这种场合太多了。就是说智性这个词,它跟知识,跟教养,跟阶层有些关系,但是都不是充要条件。

Highlights🔗

  • 📌 多我们在不经反思的时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东西,实际上都来历不长,当然这个“来历不长”也就暗示了实际上它也不是那么天经地义,就是在人类的绝大多数时代和绝大多数地方,人不是这么想的 ^32368576-2-2112-2199

    • ⏱ 2021-02-17 23:05:00
  • 📌 媒体上说,去年法国的单亲孩子首次超过了双亲的孩子,这算是人类的演变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2368576-2-8332-8374

    • ⏱ 2021-02-17 23:11:58
  • 📌 你想象一下,在清朝,皇帝或者大臣要兴修水利了,这是个政治事件吗?原则上它不是。但是现在它可能会变成一个政治事件,这牵扯到我们现在的政治组织和政治观念。我们觉得老百姓对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这种公共安排有一份发言权,这是一种相当新的观念,以前没有。不抱有这种观念的生活是可能的,这个观念不是那么天然的,是有一种政治立场努力把它变成了通行的观念。 ^32368576-4-8517-8685

    • ⏱ 2021-02-18 00:02:19
  • 📌 周濂:对,老百姓是没有这个bargaining power(讨价还价的能力),我既然无法跟你讨价还价,最后只能寄希望于你是一个开明的仁慈的能够照顾我们利益的君主,诸如此类,但是这事儿显然是不可预期的。所以现在的困境就在于,政府的权力完全不受限制,人民又没有可能组织起来与之讨价还价,结果往往是使得问题激化,从治理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政治结构的问题。 ^32368576-4-11584-11768

    • ⏱ 2021-02-18 00:07:18
  • 📌 再比如歌德,我在这儿再引用一遍歌德的话,那话是——如果你没有科学思想或者艺术思想,那么宗教对你几乎是必须的。当然这里的科学是德国意义上的科学,就是最广义的那种科学或者叫哲学。歌德是说可以在科学或者哲学中或者艺术中达到他的安宁,如果你要是没有这些就需要宗教。 ^32368576-7-13483-13611

    • ⏱ 2021-02-18 15:31:41

深阅读

很快翻完的一本书,讲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一些小技巧。举的例子很多是和日本社会相关的。叙述的道理并不深,说教的意味还是足的,苦口婆心求人读书。问题是,就像拖延症患者拖延阅读客服拖延症的书籍,不读书的人如何去读一本教人读书的书呢?对于真正对读书技巧有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真的是经典。

Outline🔗

  • 序言 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 第 1 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 亦师亦友的读书
    • 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
    • 以培养坚强为目的的读书
    • 不惧孤读的人前路宽广
  • 第 2 章 相遇决定人生
    •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尼采]]

    • 我做不到 是忌语
    • 面向新人的文学指南
      • 脱离“轻松”“浅显”
      • 从日本文学开始
      • 看电影前阅读“原著”
    • 为何要阅读天才的一生
    • 没理由不利用书评
    • 好书的条件,坏书的圈套
  • 第 3 章 阅读经典的魅力
  • 第 4 章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 建议自问自思
    •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推崇有声书
    • 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
    • 一天一本——最简单的读书方法
      • 不是读得快就好,尤其是小说
      • 难懂的部分也可跳读
      • 有意设定“读书时间”
    • 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
      • 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
  • 第 5 章 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 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
  • 后记 读书使人成长

掌控习惯

Outline🔗

  • 版权信息
  • 前言 我的故事
  • 基本原理 点滴变化何以意义重大
    • 第1章 微习惯的惊人力量
    • 第2章 你的习惯如何塑造你的身份(反之亦然)
    • 第3章 培养良好习惯的四步法
      • 你的大脑为何会培养习惯:为了省力,经济考虑
      • 习惯发挥作用的原理:提示,渴求
      • 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
  • 第一定律 让它显而易见
    • 第4章 看着不对劲儿的那个人
      • 习惯力量强大,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其发挥作用
      • 使用习惯记分卡,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习惯
      • 日本高铁和航空机组人员的指差确定
    • 第5章 培养新习惯的最佳方式
      • 执行意图设定,要具体:时间,地点
      • 习惯叠加:颠覆你的习惯的简单计划
        • 狄德罗效应 法国作家狄德罗青年时期退学想成为一名作家,这与其父的意愿相悖,所以其父与之断绝了父子关系,而狄德罗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在贫困的朴素生活里,他在简单的一桌一椅上却非常高产。后来他的贫困和著作引起了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注意,后者向他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支持。于是狄德罗开始换了一件新袍子;过了一阵,为了与新袍子相配,他把嘎吱响的破椅子也换了,再后来就是桌子、镜子、金钟……最终花光了俄皇给他的资助。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还回得去过去的简单生活吗?
        • 借助已有习惯培养新的习惯
    • 第6章 原动力被高估,环境往往更重要
      • 怎样给自己构建志在成功的环境
      • 背景就是提示
    • 第7章 自我控制的秘密
      • 你可以改掉一个习惯,但你不太可能忘记它
      • 不要挑战自己,变更环境,创造更有纪律的环境
  • 第二定律 让它有吸引力
    • 第8章 怎样使习惯不可抗拒
      • 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
      • 怎样利用绑定喜好使你的习惯更有吸引力:类似于习惯蝶叠加
    • 第9章 在习惯形成中亲友所起的作用
      • 社会规范的吸引力
        • 我们尤其注重模仿三个群体的习惯:亲近的人,群体中的多数人,有权势的人
    • 第10章 如何找到并消除你坏习惯的根源
      • 渴望来自哪里
      • 如何让你的大脑程序化来享受高难度的习惯
  • 第三定律 让它简便易行
    • 第11章 慢步前行,但决不后退
      • 酝酿/计划往往是拖延的借口,即使不是也是效率低下的行为
      • 形成新习惯需要多久:需要关注的是频率而不是次数
    • 第12章 最省力法则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大陆的形状和农业发展
      • 怎样做到事半功倍:营造一种阻力最小的环境
      • 为未来的应用最好环境准备
    • 第13章 怎样利用两分钟规则停止拖延
      • 决定性时刻的概念
      • 两分钟规则:当你开始一项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 最佳做法是一定要在你感觉还好时及时收手 [[quote]] [[Hemingway]]
      • 养成习惯的例证
    • 第14章 怎样让好习惯不可避免,坏习惯难以养成
      • 使用技术自动化你的习惯是保持正确行为的最可靠和有效的途径
  • 第四定律 让它令人愉悦
    • 第15章 行为转变的基本准则
      • 即时奖励与延迟奖励之间的脱节
      • 怎样将即时满足转变为对你有利,构造一些即时成就感,比如给自己小的奖励
    • 第16章 怎样天天保持好习惯
      • 习惯跟踪法
        • 习惯追踪有助于启动下一个动作
        • 记录过去的努力,会对自己形成鼓励
        • 习惯追踪本身就是坚持习惯的奖励,提供即时满足感
      • 当你的习惯崩溃时候,如何快速恢复:绝不要错过两次
      • 仅仅因为你能测量一些东西并不意味着他们重要
    • 第17章 问责伙伴何以能改变一切
      • 习惯契约:寻找第三方约束
  • 高级战术 怎样从单纯的好转向真正的伟大
    • 第18章 揭秘天才(当基因重要和无关紧要时)
      • 选择合适的竞争领域
      • 你的个性怎样影响你的习惯
      • 如何找到你能发挥专长的领域
        • 比其他人更能承受该领域的痛苦?
        • 交叉领域
      • 如何充分利用你的基因
    • 第19章 金发女孩准则: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充沛动力
      • Steve Martin
      • 当你厌倦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怎样继续保持专注
    • 第20章 培养好习惯的负面影响
      • 怎样审视你的习惯并做出调整
      • 习惯动作+刻意练习=精通
      • 年终总结
        • 今年什么事做得比较好?
        • 今年什么事做得不太好
        • 我学到了什么
      • 年中诚信报告
      • 如何冲破阻碍你前进的执念
        • 路径依赖
        • [[Paul Graham]] 尽量弱化你的身份
  • 结论 获得持久成果的秘诀
    • 不断进步,永不停歇
  • 附录
    • 接下来你该读什么
    • 从四大定律中吸取的教训
    • 怎样将这些想法应用于商业
    • 怎样将这些想法应用于养育子女
  • 鸣谢
  • 注释

Highlights🔗

  • 📌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所说:“除非你让下意识意识化,否则它将支配你的生活,而你会称之为命运。

    • ⏱ 2021-08-12 09:44:35
  • 📌 这一过程被称为指差确认,是一套安全系统,旨在减少人为失误。它看起来有些傻,但是它的效果极佳。 ^26934843-28-1011-1240

    • ⏱ 2021-08-12 09:45:44
  • 📌 狄德罗效应指出,人们买入新用品后,往往会导致螺旋上升的消费行为,最终买入更多的东西。 ^26934843-31-1841-1883

    • ⏱ 2021-08-12 10:00:06
  • 📌 建立新习惯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确定你已有的习惯,然后把你的新行为叠加在上面。这叫作习惯叠加。 ^26934843-31-2253-2297

    • ⏱ 2021-08-12 10:00:52
  • 📌 极简主义。每当我买一件新物品,我都会送些东西给别人。(“一进一出”) ^26934843-31-4587-4782

    • ⏱ 2021-08-12 10:02:47
  • 📌 但是,具有动态对比特性的食物会一直让你体验到新奇有趣,鼓励你多吃。 ^26934843-40-2809-2842

    • ⏱ 2021-08-12 10:37:58
  • 📌 有趣的是,当你获得奖励时,大脑中激活的奖励系统,与你期待奖励时激活的系统是同一个。这就是对一种体验的期待往往比体验本身,更令人感到愉悦的原因之一。 ^26934843-41-4604-4815

    • ⏱ 2021-08-13 09:17:37
  • 📌 正如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所指出的:“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最终胜出的是那些学会高效协作和即兴发挥的人。” ^26934843-45-711-776

    • ⏱ 2021-08-13 09:22:19

古董局中局

  • 古董局中局
  • 古董局中局2: 清明上河图之谜
    • 事实上很多事情,你不去上心纠结,它才会显出意义来。不是忘记,不是逃避,而是暂时地退开一步,让头脑恢复清明。
    • 看完了也不表示什么,冲老板点个头,背着手出去了。这叫货比三家,从这里离开,不一定是不满意,看过一圈可能还会回头。
    • 从当地老百姓家里收的古董,叫孙家收的;从进店的客人手里买的,叫臧家收的;自己亲自从地里墓里挖的,叫童家收的。
  •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

黎曼猜想漫谈

非常专业的科普了,里面的大部分公式我当然看不懂。不同领域之间令人震惊的联系,数学家的轶事,让这本书可读性好很多。偶然接触卢昌海博士,他的个人网站简直是宝藏。

古董局中局

  • 古董局中局
  • 古董局中局 2: 清明上河图之谜
    • 事实上很多事情,你不去上心纠结,它才会显出意义来。不是忘记,不是逃避,而是暂时地退开一步,让头脑恢复清明。
    • 看完了也不表示什么,冲老板点个头,背着手出去了。这叫货比三家,从这里离开,不一定是不满意,看过一圈可能还会回头。
    • 从当地老百姓家里收的古董,叫孙家收的;从进店的客人手里买的,叫臧家收的;自己亲自从地里墓里挖的,叫童家收的。
  • 古董局中局 3:掠宝清单
    • 朱迪亚·珀尓 ([[Judea Pearl]]),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贝叶斯网络”之父,2011 年因创立因果推理演算法获得图灵奖,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IEEE 智能系统名人堂第一批 10 位入选者之一。
    • 目前已出版 3 本关于因果关系科学的经典著作,分别为《启发法》(1984)、《智能系统中的概率推理》(1988) 和《因果论:模型、论证、推理》(2009)。他还获得过多项顶级科学荣誉,包括认知科学领域的鲁梅哈特奖、物理学及技术领域的富兰克林奖章以及科学哲学领域的拉卡托斯奖。
    • 达纳·麦肯齐 (Dana Mackenzie),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自由科学记者,知名科普作家,著有《无言的宇宙》等作品,其学术论文多次收录于《科学》《新科学家》《科学美国》《探索》等重量级期刊。

Outline🔗

  • 推荐序
  • 前言
  • 导 言:思维胜于数据
    • 介绍因果模型能够解决的具体问题,发展历史,重大意义
    • 现实的蓝图:介绍因果推断引擎,因果图
    • 展望本书的内容
  • 第一章:因果关系之梯
    • 本书的第一章将观察、干预和反事实这三个台阶组合成因果关系之梯(ladder of causation),这是本书的核心隐喻。它将向你揭示利用因果图(我们主要的建模工具)进行推理的基本原理,同时引导你一步步成为一名精通因果推理的专家。事实上,在读过本书后,你将远远超过几代数据科学家,因为他们曾试图通过一个模型盲(model-blind)(https://www.neat-reader.cn/part0005.html#note4n) 的透镜解释数据,完全忽略了因果关系之梯所阐明的特质。
      • 因果关系的三个层级:观察能力(seeing)、行动能力(doing)和想象能力(imagining)
      • 迷你图灵测试:我称之为“迷你图灵测试”,其主要思路是选择一个简单的故事,用某种方式将其编码并输入机器,测试机器能否正确回答人类能够回答的与之相关的因果问题。
      • 论概率与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不能被简化为概率
  • 第二章:从海盗到豚鼠:因果推断的起源
    • 本书的第二章将讲述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统计学科是如何让自己陷入了因果蒙昧的黑暗,以及这对所有依赖数据的科学产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我会在这一章讲述遗传学家休厄尔·赖特的故事,他是本书中的一位大英雄,他在 20 世纪 20 年代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因果图,多年来他是少数几个敢于认真对待因果论的科学家之一。
      • 引:高尔顿身高遗传模型,向均值回归
      • 高尔顿和被丢弃的探索:相关性
      • 皮尔逊:狂热者的愤怒:统计学摒除因果
      • 休厄尔·赖特、豚鼠和路径图
      • “但它仍在动!”
        • 不受欢迎的两个原因
            1. 路径分析“不适合解决包含‘固定程序’的问题。其使用者必须先有一个假设,并设计出一张恰当的、包含多重因果序列的结构图”。
            1. 但赖特的传记作者威廉姆·普罗文指出了另一个可能造成路径分析不受欢迎的因素。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来,费舍尔一直将赖特视为自己的敌人。
        • 其他领域的发展
          • 社会学家将路径分析改名为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 SEM)
          • 在经济学领域,路径分析的代数部分演变为联立方程模型(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s,没有简称)
      • 从客观性到主观性——贝叶斯连接
  • 第三章:从证据到因:当贝叶斯牧师遇见福尔摩斯先生
    • 本书的第三章讲述的是一个同样奇妙的故事:我是如何通过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特别是对贝叶斯网络的研究,皈依了因果论。贝叶斯网络是让计算机得以在“灰色地带”进行思考的第一个工具,有段时期,我曾坚信它掌握着开启人工智能大门的钥匙。而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终于确信自己错了,本章讲述的正是我从贝叶斯倡导者变身为“叛教者”的整段旅程。不过,贝叶斯网络仍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其涵盖了因果图的大部分数学基础。除了对贝叶斯法则和贝叶斯推理方法所做的浅显的、以因果关系为梳理逻辑的介绍外,第三章还将为读者提供一些贝叶斯网络的应用实例。
      • 电脑侦探波拿巴:举例子说明贝叶斯网络的应用
      • 贝叶斯牧师与逆概率问题:贝叶斯法则
      • 从贝叶斯法则到贝叶斯网络:
        • 大卫·鲁梅哈特的神经网络草图,表明了我们大脑的信息传递网络是如何学会识别短语“THE CAR”
      • 贝叶斯网络:应如何看待数据
        • 三种接合形式,链接合、叉接合和对撞接合
          • 1.A→B→C。这种接合形式是被称为“链”接合或中介接合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 2.A←B→C。这种接合形式被称为“叉”接合,B通常被视作A和C的共因(common cause)或混杂因子(confounder)。
          • 3.A→B←C。这是最让人着迷的一种接合形式,被称作“对撞”(collider)接合。
      • 我的行李箱在哪里?从亚琛到桑给巴尔
      • 真实世界中的贝叶斯网络
      • 从贝叶斯网络到因果图
  • 第四章:混杂和去混杂:或者,消灭潜伏变量
    • 本书的第四章讲述的是统计学对因果推断的主要贡献: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简称 RCT)。从因果的角度来看,随机对照试验是一个进行人为干预的工具,用以解答 P(L|do(D))问题,可以说这就是该工具的本质特征。随机对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将目标变量(比如 D 和 L)与其他变量(Z)分离,因为如果不进行分离,则变量(Z)就会对二者产生影响。如何消除这种潜在变量带来的扭曲或“混杂”在近百年来一直未曾得到妥善解决。而本章将引导读者使用一种极其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常见的混杂问题。这种方法就是在因果图中进行路径跟踪,你在 10 分钟之内便能掌握这种方法。
      • 对混杂的长期恐惧
      • 混杂的新范式
      • do 算子和后门标准
  • 第五章:烟雾缭绕的争论:消除迷雾,澄清事实
    • 本书的第五章将讲述因果论发展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当时,统计学家纠结于“吸烟是否会导致肺癌”这一问题。由于无法使用他们最喜欢的工具——随机对照试验,他们在是否接受某一方的结论上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甚至对于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也一直存在分歧。关于吸烟的争论将因果论的重要性推到了风口浪尖。可以说,数百万人因吸烟而丧生或折寿,正是因为科学家没有适当的语言或方法论来回答这个因果问题。
      • 烟草:一种人为的流行病:因为缺乏因果框架,这个如今显而易见的结论在当年有着巨大的争论
      • 美国卫生局局长委员会和希尔标准
      • 吸烟对新生儿的影响 使用对撞偏倚解释
      • 激烈的辩论:科学与文化
        • 科学家因阐明了可能导致不良社会后果的真理而受到道德斥责,类似的事件在历史中屡见不鲜。罗马教廷对伽利略思想的批判无疑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秩序的真诚的关注和维护。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弗朗西斯·高尔顿的优生学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
  • 第六章:大量的悖论!
    • 在第五章的严肃话题之后,我希望本书的第六章会让读者享受一些轻松时刻。这章的主题是悖论,包括蒙提·霍尔悖论、辛普森悖论、伯克森悖论等。此类经典悖论的确可以当作脑筋急转弯来消遣,但它们也有严肃的一面,尤其是当你从因果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时候。事实上,几乎所有这些悖论都体现了某种与因果直觉有关的冲突,从而也揭示出了这种因果直觉的内在构造。这些悖论是一种警示,用以提醒科学家们人类的直觉是根植于因果的,而不是根植于统计和逻辑的。我相信读者会从这些有趣的古老悖论中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
      • 令人费解的蒙提·霍尔悖论 三门问题
      • 更多的对撞偏倚:伯克森悖论 选择数据的问题,大部分是无意识的选择导致了奇怪的结论
      • 辛普森悖论 如何解决混杂变量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什么时候应该分割数据,什么时候应该聚合数据,在于先验的因果关系
      • 图示中的辛普森悖论 因果图确实是利器,这里考虑了连续变量
  • 第七章:超越调整:征服干预之峰
    • 终于,本书的第七章到第九章将带领读者踏上因果关系之梯激动人心的攀登之旅。我们会从第七章的干预问题入手,讲述我和我的学生们如何历经 20 年的努力,实现 do 类型问题解答的自动化。我们成功了。我还将在本章解释“因果推断引擎”的本质,以及它如何能够产生“是/否”问题的答案及图 0.1 中的被估量。对该引擎的深入分析将让读者学会如何在因果图中发现某些模式,这些模式将生成因果问题的直接答案。我将这些模式称为后门调整、前门调整和工具变量,它们是研究者在科学实践中进行因果推断的主要工具。
  • 第八章:反事实:挖掘关于假如的世界
    • 本书的第八章将通过讨论反事实把你带到因果关系之梯的顶端。反事实被视为因果论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一认识至少要追溯到 1748 年,当时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这样一个多少有些别扭的因果定义:“我们可以给一个原因下定义说,它是先行于、接近于另一个对象的一个对象,而且在这里,凡与前一个对象类似的一切对象都和与后一个对象类似的那些对象处在类似的先行关系和接近关系中。或者,换言之,假如没有前一个对象,那么后一个对象就不可能存在。”大卫·刘易斯,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家(于 2001 年去世),曾指出休谟实际上给出的是两个而非一个定义。第一个是规则性定义(因后面通常跟着果),第二个是反事实定义(“假如没有前一个对象……”)。尽管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往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规则性定义,但刘易斯指出,反事实定义与人类直觉的联系更为紧密:“我们认为因是起重要作用的事物,并且它所引起的差异必然就是有它和没它所发生结果之不同。”
    • 读者将在本章结尾兴奋地发现,我们现在可以越过学术争辩,估算出任何反事实问题答案的实际值(或概率),无论这个问题有多复杂。其中最有趣的问题就是某个观察到的事件的必要因(necessary cause)和充分因(sufficient cause)问题。例如,被告的行为有多大可能是原告受伤的必要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有多大可能是异常气候事件的充分因?
      • 最简单的路线:后门调整公式
      • 提到了 [[Ronald Fisher]] [[Jerzy Neyman]] 两人之间的斗争,和 [[漫谈现代统计 “四大天王”]] 相呼应了,这大概就是 RR 的魅力,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建立 links
  • 第九章:中介:寻找隐藏的作用机制
    • 最后,本书的第九章讨论的主题是中介。在因果图中谈论箭头绘制时,你可能会想,如果药物 D 只是单纯地通过影响血压 Z(中介物)来影响病人的生存期,那么我们是否仍然要从药物 D 画一个直接指向生存期 L 的箭头?换言之,D 对 L 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如果两者都有,那么我们如何评估它们的相对重要性?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实际影响:如果我们了解了药物的作用机理,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开发出其他效果相同,但价格更低廉或副作用更少的药物。同样,读者将在本章结尾愉快地了解到,这一古老的中介机制问题将被简化为一道代数题,而科学家将通过使用因果工具包中的一些新工具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 mediation 中介 作用的机制
    • 坏血病:错误的中介物
      • 英国 北极探险队 悲剧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bert_Szent-Gy%C3%B6rgyi Albert Szent-Györgyi 圣捷尔吉 维生素 C 发现者 1937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巴巴拉·伯克斯的悲剧
      • 当时正是优生学运动的全盛时期,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明确知道这个观点是错的,但在那时,像弗朗西斯·高尔顿、卡尔·皮尔逊和特曼这些学界权威都积极地试图用研究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优生运动]]
      • 1926 年独立提出路径图,休厄尔·赖特 6 年前提出
      • 1943 年 5 月 25 日,她从纽约的乔治·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 40 岁。
    • 寻找一种语言(伯克利大学招生悖论)
      • 招生是否存在性别歧视?
        • 比如,UC Berkeley 的著名统计学家 Peter Bickel 教授 1975 年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报告了 Berkeley 研究生院男女录取率的差异。他发现,总体上,男性的录取率高于女性,然而按照专业分层后,女性的录取率却高于男性 (Bickel 等 1975)。在流行病学的教科书 (如 Rothman 等 2008) 中,都会讲到“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其实就是 Yule-Simpson’s Paradox,书中列举了很多流行病学的实际例子。
      • 再次提到了辛普森悖论
      • 中介谬误 Mediation Fallacy
      • 在卡尔森诉伯利恒钢铁公司案(1996)中,第七巡回法院在判决词中写道:“任何就业歧视案件的中心问题都是,假如雇员除属于不同的种族(或有不同的年龄、性别、宗教、出身国等)外,在其他的一切方面都一样,那么雇主是否会采取同样的行动。”这个定义清楚地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必须先关闭或“冻结”所有以其他变量(如录取资格、院系选择等)为介导的从性别到录取的因果路径。换言之,歧视是性别对录取结果的直接效应。
      • CZ 重点是小心混杂因子的存在
    • 黛西、小猫和间接效应
      • 定义直接效应,间接效应
    • 线性“仙境”中的中介
      • CZ 没看太懂
    • 拥抱“假如”世界
      • 中介公式的意义
    • 中介个案研究
      • “全民学代数”:一套方案和它的副作用
      • 吸烟基因:中介与干预
        • [[Ronald Fisher]] 这位大神当初的假设居然被一定程度地确认了
      • 止血带:隐藏的谬误
        • 收集到的数据不够全面,只能报告无效的结果,不过加上了自己科学的直觉猜想
  • 第十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问题
    • 本书的第十章将通过追溯我本人转向因果研究领域的起始地带领读者走向尾声。正是这个问题,即人类智能的自动化(有时也被称为“强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引导我开始研究因果关系的。我相信因果推理对智能机器至关重要,它可以让智能机器使用我们的语言与我们交流策略、实验、解释、理论乃至遗憾、责任、自由意志和义务,并最终让智能机器做出自己的道德决策。
    • All the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of deep learning amount to just curve fitting.
    • 因果模型与“大数据”
      • 可迁移性
    • 强人工智能和自由意志
      • 但我至少可以说,我个人不喜欢模糊的系统,这就是我不研究此类系统的原因。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如果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你比你的数据更聪明”。数据不了解因果,而人类了解。我希望因果推断这门新科学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件事的,因为除了自我模拟,我们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了解人类自身了。与此同时,在计算机时代,这种新的理解也有望被应用于增强人类自身的因果直觉,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读懂数据,无论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Reference🔗

  • [[重读The Book of Why]]
  • 关于因果的文章,统计之都还有系列文章 [[因果推断系列文章-COSX]]
  • [[孙嘉龙]]的读后感
  • 图灵奖得主 Judea Pearl:机器学习是有局限的,AI 已经分化了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5/7Afa6yJ7gvwGGKRS.html

学习究竟是什么

  • Outline
    • https://mubu.com/doc/explore/37474#m
    • 总序 写给天下通才
    • 前言 介绍本书架构
    • 学精第一
      • 刻意练习(强调练习的同时绝对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 “一万小时”这个说法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异类]]》一书 [[Malcolm Gladwell]]
        •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
        • 只在“学习区”练习
          •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 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套路
        • 随时获得反馈
          •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老师的作用
        • 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 先天因素的作用非常大,需要寻找合适的环境
      • 最高学习效率=15.87%
        • 熟悉→已知+未知、简单+困难、熟悉+意外
          • 学习区
          • 心流
          • 喜欢=熟悉+意外
        • 意外
          • 最佳意外率=学习甜蜜点
        • 最快而且最爽
        • 量化你的学习曲线
      • 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风格
        • 1、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 2、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 3、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的相关的知识
        • 4、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 提高学习成绩的最简单的心法
        • 1、思维模式理论
          • 成长型思维有利于人的成长
        • 2、心理学实验
        • 3、思维模式在现实中的体现
        • 4、埋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种子
      • 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住
        • 人的记忆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提取强度
        • 提取的时候越困难,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 慢慢学才是好办法
        • 交叉着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几门课程,比学完一门再学另一门的效果好得多
      • 反脆弱式学习养生法
        • 不但学习内容应该随机安排,学习的地点、学习时的环境,最好也能随机化
    • 学广第二
      • 自由技艺
        • 1、统治者七艺
          • 文法(交流)、逻辑(理解)、修辞(影响)、算数(理财)、几何(推理)、音乐(人世法则)、天文学(自然法则)
          • 中国大学学科分成文科和理科,隐含的目的都是培养专业的人才
          • 自由技艺不为任何具体的职业做准备,而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 2、三大技能
          • 批判性思维:能不能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认识
          • 交流:避免机械化,要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让别人接受你的认识
          • 解决问题:模式识别,定性→可以解决复杂问题
        • 3、文艺的意义
          • 体验难以用实验量化,各不相同,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才叫“艺术”
          • 自由技术教给我们的,是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去做一个工具
          • 最近几年,美国有一种重要思潮:有很多很多问题是不能用算法和大数据解决的
        • 4、趋势
          • 机器越厉害,只会机械化技能的人就越廉价,自由技术就越值钱
      • 屠龙术的日常应用
        • 1、研究国际关系的项目经理
          • 想干好项目经理,你得有批判性思维,有跨学科的见识,还得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 2、IBM的社会学家
          • 讲任何东西都要考虑听众的视角,只有充分理解听众,对谈话背景非常敏感,你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 3、投资界的哲学家
          • 哲学就是看你在混沌不明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下能不能正常行事
          • 哲学让你学会适应矛盾
          • 人文学科学习的三个层次
            • 学事实:记忆理解
            • 学观点:评价
            • 学方法:考察、总结、说服
      • 从‘’刻意练习‘’到“功夫在诗外”
        • 1、外行的洞见
          • 非常遥远的两个东西,通过一个非常规的渠道,连接在一起,把问题解决了
        • 2、什么时候“练习”最有用——荟萃分析
          • 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最大;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非常有限;
          • 环境局面越是可控和可预测的,练习的作用越大;局面如果是复杂多变
        • 3、21世纪什么人才最贵?
          • 多面手,斜杠青年
          • 今天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很多专才,教育系统培养的也是专才,可是真正值钱的却是通才。
          • 真正的斜杠青年追求的应该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
      • 深度对广度
        • 1、遥远的链接
          • 需要更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 2、什么人最有创造力
          • 全才的特点是,他有一个自己的核心领域,能够把核心领域中的技能运用到领近的领域中去。
        • 3、任天堂的故事
          • 创新并不仅仅来自更快、更高、更强的硬件,更是来自人的思想。
    • 创造第三
      • 到底什么是发散思维
        • 1、集中思维
          • 一个外部信息进来,你立即在大脑中给这个信息定位,专注思考,快速处理。
          • 集中思维需要专注(大脑的基本功),但有个很大的局限性(定势效应),需要用发散思维来弥补。
          • 集中思维是脑力工作者的本钱。只有集中思维才能掌握套路和抽象概念,才能让你的脑子里事先有一个“答案区”。
          • 发散思维,不应该指望在学校学,而应该自己主动实践。
        • 2、什么都不想
          • 发散思维有个重大特点:可以在后台无意识地运行——好的灵感离不开长期思考的积淀
        • 3、给点时间
          • 发散思维就是给大脑时间去建立新连接的过程
          • 平台期就是大脑内部正忙着建立新连接的时期,不是没有进步,是后台正在重组。
        • 4、两种工作记忆
          • 短期工作记忆、长期工作记忆
          • 学习,就是把进入到大脑的短期工作记忆的内容强化吸收,写进长期工作记忆之中的过程;而创新,就是把长期工作记忆之中的相关内容调出来,放在短期工作记忆里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过程。
          • 集中思维,就是在此时此刻的短期工作记忆里强化这个新信息;而发散思维,就是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之间的通道。
          • 主动切换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对普通人来说难在怎么专注于集中思维,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难在学会暂时不思考。
      • 怎样“不”集中注意力
        • 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养”。
        • 集中注意力相当于出去做事,而默认模式网络则相当于回来盘点、反思,二者显然都是必须的。
        • 养神的三个方法
          • 方法1:积极的建设性的白日梦
            • 找个不需要费力的事情做
            • 主动想点好的事情
          • 方法2:小睡片刻
          • 方法3:假装自己是别人
        • 善于用脑的人,状态切换会更主动、更自由,还能达到的状态比别人多
      • 创造的脚手架
        • 直接借鉴同行作品,但是不直接使用。
        • 创造就是把东西连接起来。
      • 秘密项目
        • 疏离感能激发创造性。
        • 孤立,能让你更大胆地思考。
        • 孤独,但是我坚持如此。
        • 疏离的本质是自己另有一套东西在玩。
      • 创作者的悖论
        • 你要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反而得不到市场;你要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就做自己,反而可能引领市场。
        • 外部驱动会让你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而内部驱动的创作才值得赞美。
      • 修炼你的文化自觉
        • 品位是你自己喜欢什么东西,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文化自觉,是你知道现在别人都喜欢什么东西,能允许你从事一门创造性的事业。
        • 文化自觉的两个用处
          • 模式识别
            • 第一境界:提取原型
            • 第二境界:范例
          • 给你发挥创造力积累资源
        • 拥有了文化自觉,你才能对熟悉和意外有更高的敏感度。
    • 策略第四
      • “自学”的学问
        • 1、自学是大势所趋
          • 只要获取信息足够方便,学生本人足,自学就是最根本的学习方法。
        • 2、自学的好处
          • 课堂教学是没有快进键、不允许跳跃的视频播放。
          • 只要是跟着体制走就一定是要我学,只有自学才是我要学。
          • 课堂教学就不应该是这个时代学校的主要作用了。
        • 3、自学的准备条件
          • “成功教育金字塔”理论的两个基座: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 自信心来自文本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意志力、自控力、时间管理能力、组织、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行动的能力
        • 4、自学的方法
          • 自学于文本
            • 自学成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处理文本信息
              • 第一级:阅读一段文本或听一节课,能不能抓住要点
              • 第二级:有一个问题,能不能从一堆书里找到答案
              • 第三级:建立自己的系统
          • 自学于操作
            • 在实践中得到反馈
          • 从自学到精通
      • 学习的快功和慢功
        • 凋零效应
          • 如果你快速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的确能让他们迅速获得一个成绩优势——但是,这个优势总是保持不了多久就凋零了。
        • 1、哪种老师好?
          •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 2、直接练和交替练——教你如何活学活用
          • 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混合练习
        • 3、测验和间隔——如何加深记忆
          • 要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一个办法是先测验后学——犯错能让你的印象更深,另一个方法是有意识地设置时间间隔
      • 有关学校教育的大实话
        • 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强弱、焦虑感的大小、是否享受学习过程)
        • 任何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老师再厉害也不能代替每个学生思考问题。
        • 学校对学习的作用是安排学习内容、监督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水平、交流学习心得。
      • 每条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
        • 学习的快慢并不是一种“特性”,而与“情境”相关。
        • 学习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并不存在一种所谓“正常”的学习轨道。
        • 不同的人走同样的路线,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批量生产,或者互相模仿的结果,这个现象并不正常。
      • 两种技能增长曲线
        • 1、对数增长
          • 初期进步速度非常快,到后面越来越慢,最后几乎是一个平台期
          • 想要从对数增长的诅咒里突破出来,你必须学会主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
        • 2、指数增长
          • 从你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能让外人看出来的进步。一直到某个时候,你就好像突破了一个什么障碍一样,水平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然后还越增长越快。
          • 指数增长最大的风险是中途退出
        • 建议
          • 在选择任何技能之前,先考虑好它的增长模式,以及你能不能承受这个模式
          • 错误1:一旦遇到进展迅速或者缓慢的情况,总想从个人或者环境上找原因,希望能找到功臣或者替罪羊
          • 错误2:个人对成败的反应过分情绪化
    • 兵器第五
      • 谈谈写作和研究
        • 1、当前科学理解
          • 我们现在已经有充分的条件可以给求知设定一个有使用价值的标准
          • 当前科学理解,就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什么
          • 你不要了解所有的技术细节,但是起码可以知道科学理解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 2、学会做研究
          • 正确的态度:不是在“找答案”,而是在“做研究”
          • 凡是用靠谱的方法寻找答案的过程,都叫做研究
          • 做研究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然后以我为主,做出自己的判断
          • 可信共识的来源:专家的书、学术期刊的论文、主流媒体的报道
          • 想出类拔萃,就要长期积累,形成符合当前科学理解的世界观,收获高级的视角和认知工具
          • 做研究就是让自己成为“聪明的外行”
        • 3、专栏作家应该干什么
          • 把当前的科学理解,交付给读者——写读者想知道、读者应该知道的事情
      • 好思想都在哪里
        • 通过大量阅读,找到有趣有用的好思想,用自己的方式交付给读者
        • 专栏文章的选题比写法更重要
          • 选题标准
            • 新:平时习以为常的观念,都在不断地被刷新;用不同的视角看经典
            • 过硬:思想背后最后要有学术研究支持
            • 让读者“得到”:读者看了以后最好能有用
        • 找书的三个方法
          • 看推荐
          • 跟踪主流媒体的书评
          • 跟踪作者
      • 厚道的人应该怎么使用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不是整理和记忆的工具,而是思考的工具,就是给大脑扩充内存
        • 思维导图本质上是思维的草稿图
        • 高级用法:用思维导图做决策和判断(从众人的发散思维到集体的集中思维)
          • 第1阶段:畅所欲言,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树状图)
          • 第2阶段:评估想法,发现不同想法之间的联系
          • 第3阶段:形成决议,淘汰划掉,分出主次和执行顺序
      • 我怎样管理信息
        • 吸收大量外界信息,让这些信息在你头脑中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创造新信息
        • 信息管理的两种错误思想
          • 想要用大脑记住信息,强调记忆力
          • 强调搜索
        • 正确做法:使用一个外部系统,专门存储个人化的信息
        • 以印象笔记为例
          • 采集:专注于识别,让计算机帮着提取——搜索
          • 合作:共享目录
          • 创造:在一个笔记中插入另一个笔记的链接;自动发现笔记的相关内容
      • 强力研读笔记法
        • 1、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 读书笔记的第一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
          • 看清楚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脉络写出来
        •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 笔记,是听说了一个想法后很激动,必须把这个想法记下来据为己有的行为。
          • 读书,就是寻找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需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 3、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 高水平读书人看我的书上写满了批注
          • 批注:理解,质疑或肯定,灵感
        •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 5、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
          • 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
          • 第一遍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是为了跳出来
    • 无为第六
      • 庄子“无为”的一种科学解释
        • 无为首先是个人状态,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
        • 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特别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
        • 不生硬不刻意,还要有灵气,才是无为
        • 无为是意识和潜意识、冷认知和热认知的完美合作
        • 无为和熟练、无为和刻意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值得一个高手用一生去追求
      • 主动操作大脑
        • 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要把头脑中的几个声音关掉
        • 步骤(从初级到高级):忘我、去除时间感、获得丰富信息、做事毫不费力
      • 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隔
        • 天才和疯子的共同点:认知抑制解除——专门注意到被一般人忽略掉的信息,并从中发现东西,是非理性的行为
        • 要想当天才,就是要在具备认知抑制解除的同时,还能保持清醒
        • 创造力=大胆尝试新想法×智能
      •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 外显学习适合规则明确的简单领域,而内隐学习适合没有明确规则的复杂领域

智识分子

  • 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 https://library.bz/main/uploads/0D9323E64EAD001135E696967060BA26
  • 万维钢这真的喜欢出书,但是他的思想,或者说他看到的思想只有那么多,不可避免地要重复自己。部分内容是在万万没想到上出现的,所以如果看他的书,推荐万万没想到大概就够了。后面出的基本都可以看作是增订版本。
  • 请万老师读书没有问题,却不可尽信。全文充满着理工科学生洞察一切的洋洋自得。
  •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杂烩。万老师读了这么多书,什么时候能有一个自己的体系?或者将其整合在一起,更加合理的体系呢?
  • Outline
    • 引言: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1. 三个趋势
        • 第一个趋势是世界越来越复杂。
        • 第二个趋势是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人的工作。
        • 第三个趋势是尽管所有人的物质生活都在改善,整个社会阶级分层却正在扩大。
          • [[超越智商]] 智商跟理性是两码事,二者几乎不相关。理性能力——充分认识当前局面,做好最佳决策的能力——得另外学习。
        1. 如何听取理工科专家的意见
        • 喷理工科专家的缺陷,偏科
        1. 理念与算数
        • 喷文科专家,只有理念
        1. 狐狸与刺猬
        • 狐狸乐于接受新的信息;
        • 狐狸对自己决策的信心远小于刺猬;
        • 即使做过决定之后,狐狸仍然想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再思考;
        • 狐狸总爱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 狐狸也许并不像刺猬一样对某个特定领域无比内行,但是他的知识面宽得多,了解很多事;
        • 狐狸对很多事情持怀疑态度;当考虑冲突的时候,狐狸能看到双方可能正确的方面;
        • 狐狸喜欢与观点不同的人打交道;
        • 狐狸在工作中并不追求明确的规则和秩序;
        • 狐狸喜欢有多个答案的问题,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能发现多个选择……
        1. 十八般武艺
        • “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意义
        1. 本书
    • PART I - 世界观祛魅
      • SUM 试图向读者介绍一个跟传统看法不太一样的世界。网上的青年经常说什么东西能“改变我的三观”,而学者们对此有个格调稍微高一点的说法,叫作“budge mypriors”——直译差不多是“使我心目中对世界的基本假设稍微移动了一下”。 常识是我们的敌人。社会上人们对一些常见问题的主流看法,很可能是错的。我期待这部分的内容能让你对世界的基本假设稍微移动一下。
      •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
      • 模仿的雪崩效应
      • 最简单经济学的五个智慧
        • 国家不是家庭
        • 没有免费的午餐
        • 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 [[魔鬼经济学]]
        • 市场是一种激励信号的传递方式
        • 结果可能出乎意料
          • Complicated是说这个东西很繁杂,难以描述清楚,乱糟糟的头绪和数量众多。Complex则是说这个东西内部各个部分之间有各种联系和反馈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简单地用各个部分加在一起来解释它的整体。所以complex是比complicated更高级的复杂。科学家说的“复杂性理论”,就是指complex,这也是我们说的这个复杂。
      • 选民的大脑想要什么
      • 高效能任性
        • 高效能人士的一个习惯 从原则出发
        • 谁更自私?富人更自私。
        • 公平世界假设
        • 康德式任性
      • 有一种歧视叫自利
        • 恶意歧视和经济歧视
      • 人的正义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有一定的先天因素 CZ 有点扯淡?
      •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 The Dictator’s Handbook(《独裁者手册》)[插图] [[独裁者手册]]
        • 名义选民 实际选民 胜利联盟
    • PART II - 流水线时代的英雄 [[education]]
      • SUM 重点谈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国教育。我认为当前人们讨论教育根本没说到点子上——现代教育制度的本质不是什么培养有用人才,而是把人分类,让阶级分层。对这个问题你想得越明白,内心就会越难受。但是最后我会给一个光明结局,说说英雄是怎么突破教育和阶层的局限的。我还会提出一个基于大数据、自由意志、人工智能、信息论和供给派经济学的英雄定义。英雄的存在,可能是复杂世界的一大好处。
      • 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 能把穷人变成正常人的教学法
      • 美国人说的圣贤之道
      • 说英雄,谁是英雄
    • PART III - 智识分子的十八般武艺
      • SUM 讲几个当前学界流行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解释世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心理学的也有物理学的,有软的也有硬的,有大的也有小的,绝对不带门户之见。将来遇到一些一般人对付不了的问题,把这些武艺啪啪啪抖落出来,也许真能破解一二。
      • 为什么高考作文题目是可预测的?
        • 简单系统
        • 不是 [[反脆弱]] 中提到的复杂系统
      • 大数据带来的主题军备竞赛
        • 主题模型
          • 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allocation,LDA)2003 提出
      • 大尺度和硬条件:四万年来谁著史
        • 尺度问题,在[[万万没想到]]中也提到了,作者真的是热衷出书骗钱
      • 技术左右天下大势
      • 一点实用主义的学英语心得
      • 信息极客的三个功夫
        • 阅读学术论文
        • 直接阅读原始数据
        • 主动采集和分析数据
          • [[quantified]]
      • “舌战群儒“的技术分析
      • 贝叶斯定理的胆识
        • 这就是冤假错案产生的数学原理,这也是为什么卡尔·萨根说“超乎寻常的论断需要超乎寻常的证据”。[[Carl Sagan]]
      • 生猛的进化心理学
      • 哪种知识最可靠?
      • 时间简史和时间简史刻奇
      • 宇航时代为何还未到来
      • 数字如潮人如水
    • PART IV – 未来,已经到来
      • SUM 展望未来,而且是迫在眉睫的未来。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人的创造性优势,我们需要新的工作策略,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新的社会形态。这些策略、方式和形态,并不是什么科幻推理,而是早就已经发生了,甚至已经发生了好多年,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
      • 把工作输给机器人
      • 你比机器强在哪儿?
      • 带着机器竞赛
      • 怎样杀死海星
      • 合弄制: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 该死就死的市场经济
      • 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
        • 鼓吹消费文化

走出唯一真理观

2022 年甚至更早就读的一本书,一直没有记录,今天重新翻了大半,发现有熟悉感,也有陌生感。一时无法分辨究竟是否读过。重读漫谈人工智能这一篇,非常有启发,人工智能不会统治人,需要警惕的是人工智能会让人变成什么。

  • Outline
    • 辑一:没有什么主题的漫谈
      •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 辑二:围绕这些年出的几本书 [[哲学科学常识]] [[简明语言哲学]] [[说理]] [[价值的理由]] [[何为良好生活]]
      • 就哲学不离心性而言,人各有心性,哲学思考总是孤独的;就哲学是贯通之学而言,高山流水,自有知音
    • 辑三:关于读书的漫谈和书评
      • 读书从来不只是为了吸收信息,读书把我们领进作者的心智世界,我们通过阅读与作者交谈,培育自己的心智,而不只是搜寻信息

Highlights🔗

  • 📌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那一年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一时高涨,一时沮丧,但我尽量把握住自己,不间断自己手头的事情。我有个想法: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32887802-5-8102-8237

    • ⏱ 2021-01-04 01:31:12
  • 📌 他们——或者说,我们——我也是“文化:中国与世界”的主要编委之一,反正,大家看到,中国引进西学,整个架构是扭曲的。整个脉络好像是从马克思倒述,倒述到黑格尔、费尔巴哈,然后是康德和费希特、谢林他们。我们都知道费尔巴哈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可是在这样的框架里他成了重要的一环。 ^32887802-5-13511-13646

    • ⏱ 2021-01-04 01:38:31
  • 📌 我从普遍主义转开,这可能跟我的政治思想也有点儿联系,在政治观上,我也不再信从唯一真理。我年轻时候对专制政体深恶痛绝,对民主宪政无限憧憬,认为民主宪政就是人类的目标——无论要经历多少艰难困苦、挫折和倒退,人类社会最后要归于民主宪政。但八十年代之后,我不再认为历史有一个必然的目标。我个人始终向往民主宪政,进入近代以来,我看不到什么别的政治体制能够比民主宪政制度更优越,想不出如果没有民主宪政,近代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民主宪政带来的远远不止于经济增长上的成就,还有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还有人与人的关系的成就。就此而言,我的想法没什么改变。但我不再认为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处境如何,都应该采纳这种制度。民主宪政是不是人类政治制度的最后归宿,我也不那么肯定了。民主宪政制度是十六七世纪以来在西方生长起来的,那时候,西方开始主导整个世界的走向,二战之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大致和平繁荣。但这个格局我个人认为正在扭转当中,由西方主导世界的局面将一去不再复返。这个转折是全方位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一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一半。苏联解体的时候,自由主义似乎完胜,福山甚至认为历史已经终结。这简直成了笑话,看看这二三十年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变化吧,民主宪政制度还说不上在衰败,但它的生命力远不像从前那么强大了。会不会有另外的制度更适合新的社会状况?会不会有一种新的政治形式或多种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宪政,成为将来的主流,或者干脆就没有主流,这些可能性我现在觉得都是有的。这些可能性也许来,也许不来,我不知道。我说代替,并不是说新的可能性一定更好。我不是进步论者。适应性不一定是好的,适应性在一个意义上当然是好的,但在另一个意义上不一定是好的,蟑螂比熊猫更适应地球的环境。你要是站在公元前后的罗马展望此后的一千年,你不见得会为将来欢欣鼓舞,你倒可能感到挺焦虑的。 ^32887802-5-18232-19042

    • ⏱ 2021-01-04 01:47:16
  • 📌 我想说,不管你的政治立场是什么,你的历史观点是什么,更多的从那种大的历史观拉回来,拉到一个你比较有把握的认知中,以此来塑造和调节你个人的生活和事业。 ^32887802-5-20375-20449

    • ⏱ 2021-01-04 01:52:24
  • 📌 我们读历史,因为历史拓宽了我们看待现实的视野。我们读千年的历史,并不是为了看清历史的总体走向。在人类的整体发展中给自己找个位置,这只能是幻觉。历史教给我们更具体而微的东西,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处境。 ^32887802-5-20530-20633

    • ⏱ 2021-01-04 01:52:56

安德的游戏

先电影,再原文。原文开始显得有点乏味,后来渐入佳境。电影和文本的区别还是有一点的。更能理解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不做让自己感到羞愧的事情。

highlights🔗

  • 第三章 格拉夫
  • 2014-01-13 14:47:49 “把他打倒只赢了一场,我想一次性打赢以后所有各场,好让他们吓得从此不敢再惹我。”
  • 第五章 游戏
  • 2014-01-18 20:31:20 和以前彼得欺负他时一样,安德开始心算二阶乘法:
  • 2014-01-18 20:31:30 痛苦消失了,泪水止住了,他不会再哭了。
  • 第九章 洛克和德摩斯梯尼
  • 2014-01-21 08:14:30 安德从来不做让自已感到羞愧的事。
  • 2014-01-21 08:18:40 绝望的情绪又涌了上来。现在他知道原因了。现在他知道他最恨的是什么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 第十三章 华伦蒂
  • 2014-01-21 09:29:07 “不,不,我关心的并不是我们是怎么杀死他们的。我关心的是虫族本身。某一天我要和它们作战,但我却对它们一无所知。在我的生命中,我经历了许多战斗,有时是游戏,有时——不是。每一次我都打赢了,因为我了解我的敌人的思考方式。从他们的行为中,我能知道他们对我的判断,他们希望战斗怎样发展,而我应该怎么利用他们的想法。这方面我很擅长。我能看穿别人的思想。”
  • 2014-01-21 11:02:33 。入口处留意的是那个真正拥有权力的人,但到了人人都有权力的地方,大家所关心的是他的货物。
  • 2014-01-21 11:09:56 。个体可能会做出自我牺牲,但作为整体的种族永远不可能做出停止生存的决定。因此,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会将虫族杀得一个不留,同样,如果它们有这个本事,它们也会把我们杀个一干二净。”
  • 第十四章 安德的老师
  • 2014-01-21 11:14:27 他很早就学会,当某些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时,等待比询问会让他得到更多信息。大人们常常比他更快失去耐心。
  • 2014-01-21 11:26:52 我不是个开心的人,安德。人类的天性并不追求开心,它只追求灿烂辉煌。生存是第一位的,在此之后才能考虑开心不开心的问题。因此,安德,我希望你不要因为训练中缺乏乐趣抱怨我。你可以在训练之后的闲暇时间尽情娱乐自己,但你必须将训练摆在首位。胜利就是一切,因为没有它一切都不复存在。如果你能把我死去的妻子还给我,安德,你才有资格向我抱怨这个训练让你付出多大的代价。”
  • 第十五章 死者的代言人
  • 2014-01-21 12:51:16 我从它们手中夺走了它们的未来,我所能补偿的就是从它们的过去中学习。”

简单的逻辑学

简短明快,适合随手翻翻,想要记住还得多结合事例。

摘抄🔗

  •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为之欢呼雀跃。
  • 要始终牢记这一点: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寻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 论证是理性的探讨,不要将它和争吵混为一谈。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击败你的对手。有许多人,虽然他们愿意和你争吵,但却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和你进行论证。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和这种人进行争论。
  • 或许你绝对真诚,但同时也绝对错误。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人要真诚,然而人更要正确。

REF🔗

  • 生活中常犯的逻辑错误 每个人都应该懂点逻辑学,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更多的信息和评论发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来辨别里面的真伪。 这篇文章主要摘录《简单的逻辑学》一书里的第五章,弥缝选出了最常见的20种逻辑思维错误(非逻辑思维形式,Informal Fallacies)。通过阅读本文,我相信你可以把这些理论与很多网络上“五毛”的非理性评论,一些事件中产生的错误逻辑观点或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对上号(弥缝也在一些思维模式的最后添加了实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看这几种网络上流行的“五毛党”惯用的伎俩: 对人不对事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如果一个人忽略论证本身而故意去攻击论证者,那么他们就违反了这个原则。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就是在他人辩论时,通过向公众传达关于对手的与论证无关的信息,例如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以此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这种谬误制造者的目的是转移听众对论证的注意力,这种情形通常是由于论证者本人处于劣势。 如果论证的目的仅仅是获胜,对人不对事谬误将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它可以使听众以同论证毫不相关的理由来反对你的对手,而你则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取悦听众。它造成的后果是,你可以庆祝你战胜了对手,但恰恰是你所没有做到的的——至少在逻辑上。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听众视听的能力。
  • 以出身论英雄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声誉斐然的公司的从事经验。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你对全国著名的大学和学院知之甚多,并且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尤其,你知道X学院在这个领域内声名狼藉。目前,你的公司正在招聘一个重要的职位。在浏览候选人资料时,你扫到一个X学院的毕业生,彼得,于是你立刻决定拒绝他们进入下一轮,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毕业的学校。这个时刻,你已经产生了谬误。 不是说你的决定完全不合理。毕竟,以你对X学院的了解,彼得或许确实不是一名合格的人选。但是,这不是必然的。一颗闪亮的新星是可能出于类似X学院之类的学校的。你所犯的谬误的根源如下: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这并不必然成立。 考虑我们所考察的人或事的出身肯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走得更远。首先我们要问:彼得从哪里来?紧接着,更关键的问题是:他的品质如何? 【弥缝注】这两种逻辑错误主要在于辩论方向不在论题上而是参与论证的人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雄中吴国儒士的问话:“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和“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其中都是对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人身攻击——一个织席的和一个没写过经典著作的两个人如何能登大雅之堂,论国家大事。另外一些例子,如“他父亲是个罪犯,所以他的儿子也不是一个好人”等。 稻草人谬误论证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要紧扣论证中给定的论点。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中,如果你为了消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在我们误解某个论证时,或是当一些论证非常复杂,我们在理解上犯了一些无意的错误时,我们犯的并不是这种谬误。稻草人谬误不是无心之过,因为它是在有意地歪曲别人的论点。 【弥缝注】常见的稻草人谬误,如对论点进行断章取义和偷换概念。比如说这篇新华网文章(随机搜索到的),倒数第二段中提到“美国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过滤软件生产国,世界各国封堵信息使用的过滤软件大多数都是美国公司生产的”和前面那一句是对“网络自由”论点的偷换概念。 接着看一些看起来容易识别的,现实中却容易犯的逻辑形式错误: 否定前项在讨论条件论证时(形式A->B),我们知道有两种有效的式:肯定前项和否定前项。 与此相对应,无效形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否定前项。这种论证的形式如下: 如果A,那么B 不是A 所以不是B 举例如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们在移动。 路易斯没有跑步。 所以,他们没有移动。 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路易斯没有跑步不是他们没有移动的充分条件。大前提告诉我们的是,如果A实现,则B必然实现(路易斯没有移动则必然没有跑步)。但是这不意味着A是可以导致B的惟一条件(路易斯在移动可以是因为他们在走路,或者在睡梦中翻身,或者是在跳舞机上跳舞)。就是这样,仅仅是A的缺席并不能得出B一定缺席的结论。记住,这是一个无效论证,因为结论并不具备必然性。那么结论可能是正确吗?可能,但是不能确定。 肯定后项条件论证的另一种无效形式称为肯定后项。形式如下: 如果A,那么B B 所以,A 举例如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们在移动。 路易斯在移动 所以,他们在跑步。 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出结论不成立。为什么不成立?让我们回头来看大前提。它告诉我们,为了某个随之而来的特定结论(路易斯移动),某个特定的条件(路易斯跑步)必须要满足。依据原来所讲过的论证,这个命题并不是说惟有这个条件成立,才能得到所要的结论。因此,如果结论已经成立(路易斯移动),我们不能得出特定条件(路易斯跑步)就是惟一解释的结论。除了跑步,还有其它许多途径可以使路易斯移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不是必然正确的。 中项不周延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应付产生中项不周延谬误。通俗一些,可以称之为牵连犯罪。针对后一点,我们来看而下面的例子: 几个纳粹党人是凯撒俱乐部的成员。 汉斯是凯撒俱乐部的成员。 所以,汉斯是纳粹党人。 分析:这是个错误推理,并不能因为汉斯是俱乐部的成员,而俱乐部里有几个纳粹党人,就能得出汉斯也是纳粹党人的结论。这种情况下,汉斯是有嫌疑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猜测作为真相来宣布。 循环论证有时也称为恶性循环。这一谬误的要点如下:首先,命题A被作为另一个命题B的前提条件;然后,过程被反过来,最初的前提A现在变为结论,而最初的结论B则变为前提。我们来看下面的论证: 因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 他们缺乏自由的愿望。 然后,几页之后,我们又读到: 根据人类缺乏自由愿望的事实, 所以他们的行为是被注定的。 如果这两个论证前后相连地放在一起,它们的循环性就会很容易被看出来。所以夹在它们中间的很多内容是故意放进去的,以便将其岔开很远,以期读者在读到第二个论证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论证的内容。 【弥缝注】循环论证,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另外一个常引用的例子则是《圣经》与上帝。 问:《圣经》是否是可信的? 答:是。因为那是上帝的语言被人记录下来的。 问:上帝是否存在? 答:《圣经》中说上帝是存在的,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在参与辩证时,我们还容易受到自身对事物理解的影响,比如以下三种: 情感误导当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所讨论问题的严重扭曲。 假设我在写一部关于我的母校X大学的历史的书籍。我热爱我的母校,将在校园的日子视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想在我的书中向人们证明我的母校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但是,研究得越深入,我越发现母校过去的历史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可是我不改初衷,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决定剔除所有母校历史上的负面新闻,只反映它光辉的一面。于是,我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我在书中所描绘的X大学的面目已经被严重扭曲了。 功利误导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仅仅看到目标是不够的,但那经常是我们所关注的全部。问题是:我们是如何达到目标的? 当我们利欲熏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操纵这种谬误的态度是: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 【弥缝注】在唐骏学历门上的网友辩论上,就常常出现这样的功利误导。 简化主义如前所述,一个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总和。例如,人的身体可以根据化学元素被分解,但是如果声称人的身体等同于一堆化学元素,那将是对最简单的推理的盲从,是向简化主义谬误屈服。 这种谬误发生于当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时。例如,当我们只把精神放在一个人的缺点上,并因此认为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这个人的本质时,这个谬误就正在发生作用。 在一下篇文章中弥缝将介绍另外十种容易出现的逻辑思维错误。
  • 每个人都应该懂点逻辑学,在上一篇《20种应该避免的逻辑思维错误(上)》中,弥缝已经介绍了常见的10种逻辑思维错误(非逻辑思维形式,Informal Fallacies),这篇文章将介绍余下的10种常见错误。 有时候,辩证方试图通过各种外在压力或事情来证明一件观点,比如说:“如果你还想在公司里干活,不管公司制度对不对,你都得认同。” 以下就是类似的三种: 误用传统传统是业已建立的处理事情的一种方式。好的传统是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如果它与当下的条件相符合的话。传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可以被视为一套日积月累的先例总和。“以前事情都是这样处理”的事实并不能成为强制后来者遵循老方法的充分理由。到底采取什么方法完全取决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习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在评价给定的实践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实践本身,而不是它的历史。 但是,对于传统,我们还可能犯一种相反的错误。 如果将历史悠久作为坚持传统的惟一原因是不合逻辑的,那么将历史悠久作为拒绝传统的惟一理由同样也不合逻辑。这种错误背后所反映的态度是某些新新人类所坚 持的,他们认为只有新的才是有价值的,只有变化才是惟一永恒的。经验不会因为它背后的历史而变得一无是处。实际上,传统的生命力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 滥用专家意见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在论证中,去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是在向专家请教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我们来看以下论证: 史密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琼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约翰教授说项目A很好。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让我们假设这三个教授才是项目A相关领域内真正的专家,即他们的资质和项目是相关的。可是我们更深入地来想一下,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认为项目A是好的。教授们没有论证。这个项目会被接受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么说。 但是,应该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专家的话占据主导地位。上例中的论证远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除了专家的话之外,它什么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本质上说是说:“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们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都不仅仅是他的意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无需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做出的主张,才是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显而易见的观点仍要被提及,是因为很多时候它会被忽略。一个仅仅因为音乐而就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就经济或是全球变暖问题所提的观点没有权威力量。 以暴易暴直观上,我们认为两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事实上,两个错误带来的仍旧是两个错误的命题而已。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谬误,可以用如下最简单的方式表示:“因为……已经完成,所以现在应该做……。”这些空格的选项可以是人类的任何行为,从善意举止到丑恶罪行。 这个论证的推理有赖于如下假设:先例独立决定未来的行为。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在决定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事物酸本身的性质。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然而一旦谬误出现,接下来人们都将拜倒在非理性之下,以至于非理性的推理和行为是如此显而易见。历史的篇章写满了这种谬误的例子,而且常常以最宏伟的规模出现。 “他们先做了,所以我们应该以牙还牙。”但是,如果他们所做的是错的,我们的行为就成了一种报复,双方都是错的也不能使这种行为立刻变成对的。 错误推理通常很有迷惑性,有时甚至比较正确推理听起来更合理。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以下四种就是最为常见的以情感来破坏推理的逻辑错误: 以笑饰非当不能对某个论证做出合理反应时,我们会用这种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强有力的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如果辩论者不能使听众嘲笑论证本身,他可能会试图将他们的对手作为笑料,将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无关主题的事情上,例如,演讲中对手的口吃,等等,以此来回避他们所不能胜任的辩论。 以泪掩过除了可以运用嘲笑策略外,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博取听众同情的方式来达到同一个目的。这种谬误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感爆炸来模糊论题。 论证经常遭遇情感方面的问题。当遇到这种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出比平常更多的努力来控制情感。强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维是成反比的,一旦情感超过一定界限,引导论证正确进行的机会就随之归零。 这种谬误发生的表现为,故意忽略或低估手头上的问题,只是把焦点放在论证的外围问题,或者无关的问题上,通过这样来直接影响听众的情感,试图赢得他 们的同情。假设我受邀出席一个镇上的集会,要发表对教育业税收增加问题的意见。我本身是非常反对的。一旦站在演讲台上,我就罔顾大会的首要目的,把所有时 间都花在向听众展示在学生时代,本地教育系统给我们造成多少无法挽回的悲哀与悔恨。通过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我成功地赢得了听众情感上的支持,赢得了大 家对增加税收无形的反对。 民主谬误在一个给定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对某个给定的事物秉持同一个观点是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但是没有必要将事物的真实与否考虑进去。大多数也不代表着正确。当然,也可能是正确的。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白就是黑,黑就是白,这个社会就是黑白不分的。虽然事物是黑还是白不是主观的看法,而是客观的事实。如前面所说,我们必须承认,在情感方面,民主谬误是很有说服力的。如许多历史事件所证明的,当民众黑白不分的时候,为坚持真理而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是件很艰难的事。 【弥缝注】当一个人对你说:“人人都同意这个观点,那还会有错?”,你就要思考一下了。拓展阅读:《羊群效应》 混淆视听我们讨论几种目的使我们遗漏真正论点的谬误形式,它们通常以转移我们对目前事物注意力的 方式发生作用。正如我们对人不对事谬误中所看到的,通过提供与论证毫无关系的爆炸性情感信息来攻击对手。混淆视听提供了这种策略的另一种样本。它是故意提 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于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路易斯和劳伦斯是化学家,他们正因为是否应该将一种新型化肥投向市场的问题在公司的一个部门内争论,而最近这个部门的员工加薪已被管理层内部否决。 路易斯,新型化肥的开发者,强烈主张这种产品应该尽快投入市场。但是他感觉在辩论中的表现并不尽人意。事实上,看起来反方劳伦斯将取得胜利。绝望中,他们 宣布了最近拒绝加薪的消息。结果,混乱出现了,辩论立刻被终止。在此,加薪被拒这个消息无疑是用来混淆视听的。 剩下的是三种比较难分类,但最为容易出现的逻辑思维错误: 两难陷阱英语中的进退两难(dilemma)来自于希腊语的两个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两种可能”的意思。生活中确实存在“或者”的情况,就是说,有且仅有两个选项可供我们选择。相对的,也存在很多可供我们选择的情况。 这里我所说的两难陷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这种谬误试图对听众造成情况紧急的假象,强迫他们在假象制造者所给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当两个选项都没有特别的吸引力时,这种紧迫感的制造尤其重要。 假设我给你两个选项A和B。我希望你选择A。于是我说:“A确实不是个令人愉快的选择,但是惟一的可供选项B,将会更加糟糕。你当然更不想那样!” 【弥缝注】同样还有如:“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便是一种过于极端地认为事物只有两种必然形态。 以先后论因果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这个谬误,从拉丁语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发生在其后,故因其所致”。在因果关系中,原因总是等于结果发生,所以大家会有发生在结果 之前的就是原因我错觉。但实际上因果之间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异的。首先,我点燃了炸药包的引线(原因),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最重产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 (结果)。当事件A发生后,紧接着事件B也发生了,所以我们认定,A是引起B的惟一原因,A导致B。这种仅仅以发生的先后来断定因果关系的做法就是以先后论因果谬误。 一个具有哲学思想倾向的原始人,有一天突然注意到,鸟儿总是在太阳升起之前歌唱。由此,他们高兴地得到结论:是鸟儿的歌唱导致每天的日出。他犯的错误是以先后论因果谬误。 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情之前,这并不足心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做判断。如果我们只能得到这么多信息,那么我们能得 出的最好结论是,先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后发生事情的原因。如果我们的原始人的哲学思想可以走得更远一点,他们就会发现:鸟儿歌唱然后太阳升起,并不能得出歌 唱导致升起的结论。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够加以反对的论证,并不能因此而证明其为真。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我们来看如下例子: 威廉博士:我们并不是宇宙中惟一的生物。我坚持认为在广阔的宇宙中有其他生物的存在。 伯德博士:你有证据吗? 威廉博士:我没有。但是你有证据可以证明宇宙中没有其他生物吗? 伯德博士:我也没有。 威廉博士:哈哈,这就证明我是正确的。 虽然双方都没有证据来证明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的生物,但是对方缺乏证据并不能成为乙方观点成立的证据。
  • 逻辑错误
  • 【转载】【编辑】【源地址】
  • 1.以偏概全 解释: 例子: ①“中国哪里都是人排队加塞,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中国人就是素质低”。 ②CCTV新闻不实。③“违法行为造成后果越严重,就应该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酒驾可以导致无辜行人丧命,后果非常严重,因此酒驾可以判死刑。”
  • 2.简单二分、两难陷阱 解释: 英语中的进退两难(dilemma)来自于希腊语的两个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两种可能”的意思。生活中确实存在“或者”的情况,就是说,有且仅有两个选项可供我们选择。相对的,也存在很多可供我们选择的情况。 这里我所说的两难陷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这种谬误试图对听众造成情况紧急的假象,强迫他们在假象制造者所给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当两个选项都没有特别的吸引力时,这种紧迫感的制造尤其重要。 假设我给你两个选项A和B。我希望你选择A。于是我说:“A确实不是个令人愉快的选择,但是惟一的可供选项B,将会更加糟糕。你当然更不想那样!” 例子: ①“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②“卡扎菲是非常邪恶的,所以西方帮助利比亚反对派就是正义的。”
  • 3.以先后论因果 解释: 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这个谬误,从拉丁语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发生在其后,故因其所致”。在因果关系中,原因总是等于结果发生,所以大家会有发生在结果 之前的就是原因我错觉。但实际上因果之间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异的。首先,我点燃了炸药包的引线(原因),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最重产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 (结果)。当事件A发生后,紧接着事件B也发生了,所以我们认定,A是引起B的惟一原因,A导致B。这种仅仅以发生的先后来断定因果关系的做法就是以先后论因果谬误。 一个具有哲学思想倾向的原始人,有一天突然注意到,鸟儿总是在太阳升起之前歌唱。由此,他们高兴地得到结论:是鸟儿的歌唱导致每天的日出。他犯的错误是以先后论因果谬误。 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情之前,这并不足心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做判断。如果我们只能得到这么多信息,那么我们能得 出的最好结论是,先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后发生事情的原因。如果我们的原始人的哲学思想可以走得更远一点,他们就会发现:鸟儿歌唱然后太阳升起,并不能得出歌 唱导致升起的结论。 例子: ①“自从有一本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书出版后, IT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做产品的越来越多,靠谱的产品越来越少, 目前是‘人人都是残品经理’!” ②“上上上次投标我穿这件衣服中了,上上次投标我穿这件衣服又中了,上次投标我换了衣服就丢了,所以这次投标我要穿这件衣服,肯定中!”
  • 4.偷换概念 解释: 例子: ①“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祖国,所以作为中国人也应该要爱国家。”
  • 5.稻草人谬误 解释: 论证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要紧扣论证中给定的论点。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中,如果你为了消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在我们误解某个论证时,或是当一些论证非常复杂,我们在理解上犯了一些无意的错误时,我们犯的并不是这种谬误。稻草人谬误不是无心之过,因为它是在有意地歪曲别人的论点。 例子: ①“我支持在中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自主参选人大代表。你想在中国搞多党制吗?”
  • 6.滑坡推理
  • 解释: 例子: ①“如果没有改革,就不会开放,如果没有开放,就不会搞市场经济,如果不搞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高房价,高物价,还有工人下岗,农民强拆,我们的确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制度。”
  • 7.不当类比 解释: 例子: ①“枪支可以杀人,所以需要管制!菜刀也可以杀人,所以也需要管制,支持实名菜刀购买制。” ②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老人:“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老人:“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多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
  • 8.不当假设 解释: 例子: ①”既然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发善心去扶呢?“
  • 9.转移话题 解释: 例子: ①”一个15岁的孩子打人了,打人都是不对的,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家长去找被打者道歉了,这是必须的。这段话我只对男人们说:作为男人,我们都扪心自问一下,有几个人在18岁成年之前没有打过架?谁没有挨过打或者打过别人,我们自己打架希望株连到家长吗?我不认识打人者及其家长,但我希望不要上纲上线。“ ②“方舟子你说我的论文造假,可你的老婆论文也造假你怎么不说?”
  • 10.人身攻击、对人不对事 解释: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如果一个人忽略论证本身而故意去攻击论证者,那么他们就违反了这个原则。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就是在他人辩论时,通过向公众传达关于对手的与论证无关的信息,例如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以此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这种谬误制造者的目的是转移听众对论证的注意力,这种情形通常是由于论证者本人处于劣势。 如果论证的目的仅仅是获胜,对人不对事谬误将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它可以使听众以同论证毫不相关的理由来反对你的对手,而你则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取悦听众。它造成的后果是,你可以庆祝你战胜了对手,但恰恰是你所没有做到的的——至少在逻辑上。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听众视听的能力。 例子: ①“郭美美就是个婊子,她说的话根本就不值得听。”
  • 11.黑天鹅 解释:只要有一个黑天鹅存在,就可以天鹅不都是白的。 例子: ①“目前市场上不存在大量地沟油,如果地沟油要处理到没有异味,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上是不可能的,一些引起热议的食品安全话题都有杜撰成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曾在8月份提出上述观点”
  • 12.颠倒因果 解释: 例子: ①“央企上缴利税多,为国家财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央企要进一步强化在经济中主导地位,特别是国计民生重要行业保证垄断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利益。”
  • 13.偷换论据 解释: 例子: ①“广电总局以节目延时为由叫停湖南卫视选秀节目有理!航班延误铁路延误只耽误个体,不影响全局,但这种选秀娱乐节目引导不良社会风气,让诸多少男少女误入歧途,支持叫停!”
  • 14.诉诸大众、民主谬误 解释: 在一个给定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对某个给定的事物秉持同一个观点是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但是没有必要将事物的真实与否考虑进去。大多数也不代表着正确。当然,也可能是正确的。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白就是黑,黑就是白,这个社会就是黑白不分的。虽然事物是黑还是白不是主观的看法,而是客观的事实。如前面所说,我们必须承认,在情感方面,民主谬误是很有说服力的。如许多历史事件所证明的,当民众黑白不分的时候,为坚持真理而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是件很艰难的事。 例子:
  • ①“大家都去考研究生公务员,你大学毕业假如照着做,也不会错!”
  • 15.诉诸名人专家 解释: 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在论证中,去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是在向专家请教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我们来看以下论证: 史密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琼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约翰教授说项目A很好。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让我们假设这三个教授才是项目A相关领域内真正的专家,即他们的资质和项目是相关的。可是我们更深入地来想一下,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认为项目A是好的。教授们没有论证。这个项目会被接受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么说。 但是,应该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专家的话占据主导地位。上例中的论证远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除了专家的话之外,它什么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本质上说是说:“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们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都不仅仅是他的意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无需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做出的主张,才是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显而易见的观点仍要被提及,是因为很多时候它会被忽略。一个仅仅因为音乐而就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就经济或是全球变暖问题所提的观点没有权威力量。 例子: ①“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转基因食品,很多知名人士都是公开表示类似的观点。”
  • 16.定义模糊 解释: 例子: ①“这个方案是我们团队加班三天三夜写出来的,天天通宵很辛苦,希望能得到通过。”
  • 17.诉诸情感 解释: 例子:

小家,越住越大

书看完了,就差一套房子让我装修了,不对,我已经有了。 挺好的,有些有同感,有些第一次知道。想读作者这套的下一本了。

  • Outline 1
    • 前言
      • 作为设计师,觉得只关注自己的工作该不够,也应该写书提高居民“住商”
    • 推荐序一 [[近藤典子]]
    • 推荐序二 王石
      1. 关于家的不等式
      • 房子不等于家
      • 设计师不等于居住者
      • 住得更大不等于住得更好
      • 家的面积不等于家的容积
      1. 一起给家减减肥
      1. 收纳“九阴真经“
      • 家的四级容器
        • 一级:房子
        • 二级:房间
        • 三级:大型储物家具
        • 四级: 细分储物件(例如盒子
      • 四条合格标准
        • 各处均布
          • 就近原则
        • 占地12%
          • 类比内存,大内存方便以后
        • 立体集成
        • 二八原则
      1. 小容器,大智慧
      • 统一容器
      • 关键词:方 摞 美 透 通
      1. 手把手教你搞定玄关
      • 一个家最脏的地方
      • 玄关的双重意义
      • 基本功能是第一位
      • 常见布局
      • 如何打鞋柜
      1. 永远不怕乱的客厅
      • 公共空间,公共物品
      • 客厅即是书房
      • 各归其位,有藏有露
      • 藏的容器
  • Outline 2
    • 前言
      • 住商:把房子住出价值 品质 的能力
      • 收纳,让家更平衡
      • 功能,让家更轻松
      • 爱,把房子变成家
    • 1.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餐厅
      • 餐桌覆盖率
      • 餐桌边柜
      • 餐厅边柜
    • 2.小房间大童年
    • 3.想要清爽的卫生间?
    • 4.定制柜子必然遭遇的三大难题
      • 定制柜子的两大优势:严丝合缝,多元利用
      • 找木工还是找品牌:品牌全屋定制,虽然也有坑
      • 什么材料最靠谱
        • 小心“拜实木教”
          • 实木特点:各向异性,生长缓慢,天然缺陷
          • 人造板的优点:各向同性,幅面巨大,功能饰面
          • 人造板的缺点:造型局限,胶与甲醛
          • 生态实木板:人造板中被淘汰的大芯板
        • 小心“人造板环保标准”
          • 强制国标 GB 18580-2017
          • E1 甲醛释放限量值未 0.124 mg/m^3
        • 小心“板材名字迷魂阵”
          • 刨花板=实木颗粒板,胶合板=多层实木板
          • 常见饰面人造板
            • 基材
              • 刨花板:俗称实木颗粒板,强度高,承重侧板,层板,环保好,防潮性一般
              • 中密度纤维板:俗称中密度板,纤维板,强度低,柜门,造型强但防潮性差
              • 胶合板:多层实木板,夹板,防潮性好但环保不佳
            • 饰面
              • 三聚氰胺浸渍胶膜纸:最常见,价格实惠,可做柜身,可做门板,细节看封边
                • 超级名字迷魂阵:三胺板,耐磨板,爱格板(进口),整体板,双饰面板,免漆板
              • PVC胶膜纸
              • 烤漆
                • 工艺复杂,价格较高,定做时间长
              • 实木贴皮
                • 质感最自然,价格最高
              • 新技术:静电粉末喷涂饰面
        • 小心“重板材轻五金”
          • 内容繁多,只说铰链
          • 推荐:快装型,缓冲型,大角度型
      • 怎样设计最合理
        • 三条原则
        • 柜子与户型同步
          • 户型阶段就要设计柜子
          • 如何将凹柜嵌入墙体:一是调整门的位置,一是调整墙的位置
          • 凹柜还可以省钱
        • 形式追随功能
        • 巧用低效空间
    • 5.你的家戴对帽子了吗?
      • 吊顶如同帽子,重要!
      • 功能
        • 藏:藏结构,藏水电,藏新风,藏空调
        • 分:分空间
        • 光:布光 (大平顶价格高昂,普通人还是四边吊顶)
      • 收边非常重要
      • 厨卫吊顶
    • 6.瞬间改变气氛的灯光搭配
      • 中国住宅灯光搭配常见的三大误区
        • 重视灯,忽视光
        • 重视灯泡,忽视色温:除厨卫外所有空间适用3000K,厨卫适用4500K
        • 重视主灯,忽视搭配
          • 客厅灯
            • 主灯:800mm直径起步,推荐吊扇灯
            • 灯槽灯
            • 读书灯
            • 边几灯
          • 餐厅灯
            • 餐台吊灯
              • 高度够低,距离桌面 650mm
              • 位置居中(餐桌正中)
              • 半透光灯罩
            • 餐边柜灯
          • 厨房灯
            • 集成吊顶灯
            • 吊柜底灯
            • 水槽吊灯
          • 卧室灯
            • 无主灯
            • 摇臂床头灯:读书
            • 感应小夜灯
            • 感应衣柜灯:重要
              • 根据效果与成本哦:最佳侧板内嵌灯
          • 卫浴灯
            • 默认主灯
            • 镜箱灯
            • 小夜灯
            • 阅读灯
      1. 1000元折腾出租屋
      • 收纳改造
        • 靠墙,布帘支架,模拟大型柜子
      • 功能改造
        • 优化布局
        • 灯光
      • 颜值改造
    • 8.时光宝盒,光阴故事
      • 每个家里都有一些无法“断舍离”的记忆,
    • 结语
      • 接纳不完美
  • Outline 3
    • 导读
      • 房子+住商=家
      • 颜值功能收纳442
    • Part 1 颜值
      • 选什么风格?
        • 风格是什么:标志要素的固化认知
        • 搭配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关键是重复
        • 3x3要素搭配法:3次重复,3种载体,3重变化
      • 该怎么配色?
        • 基础款不变=家的硬装 小配饰改变=家的软装
        • 1+1 配色法
          • 硬装底色百搭款
          • 黑白大地是经典
          • 软装跳色三乘三
          • 三年一次常更换
        • 巧用画作配色法
      • 要如何装饰?
        • 150 视平线
      • 快问,快答!
        • 6个常见的搭配问题,逐一解析。
    • Part 2 功能
      • 重新定义中国式厨房布局
        • 封闭太孤单,开放又怕油烟?
      • 飘窗利用难题?终极版答疑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鸡肋飘窗……
      • 懒人洗衣,小阳台的大逆袭
        • 一箭双雕,改造中国户型特有的“小阳台”。
      • 卫浴三分离?你先别着急!
        • 网红“三分离卫生间”,切莫跟风追热点。
    • Part 3 收纳
      • 浪费这15厘米,感觉亏了几个亿!超薄柜
        • 巴掌大的缝隙里,藏着惊人的收纳潜力。
      • 寻常文具,居然是收纳神器?双孔夹
        • 孩子的画、发票、说明书,一次搞定!
    • Part 4 爱
      • 在小家里,任性爱自己!
      • 成年人唯一能任性的地方,就是家。
    • 后记
    • 致谢
    •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单位名称对照表

创造时间

  • Make Time: How to Focus on what Matters Every Day
    •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7880811-make-time
  •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53178025
  • 有点像一本老生长谈的书,不过有些策略是之前完全没接触过的,例如建立聚焦歌单。这种保持专注的能力在当下确实非常重要,有些策略自己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没有了他人的支持,个人很难说服自己(除非你有强大的内心),尝试一下书中的策略吧,从昨天晚上关掉微信的通知开始。
  • Outline
    • 前言
    • 大部分时间在惯例中度过
      • “创造时间”这个体系让你选择自己想专注的事情,并为之保持活力,打破惯性循环,从而对生活方式有更多的掌握。即使你对自己的日程没有完全控制权——这几乎没人能做到——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 认识一下“时间控”
        • 背景故事1:杰克的无干扰手机
        • 背景故事2:对“创造时间”的笨拙求索 ;冲刺模式
        • 设计冲刺实验室的四堂课
          • 当你以一个高度优先目标开启这一天时,则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
          • 摒弃设备能完成更多
    • 创造时间如何生效
      • 创造时间仅需四步,每日重复
        • 重点项:挑选重点项,开启每一天
        • 聚焦:打败分心,为重点项创造时间
        • 保持活力:用身体为大脑充电
          • 锻炼 食物 睡眠
        • 反思:调整并改善体系
      • 创造时间技巧:挑选、检验和重复
      • 不必追求完美
      • 日常心态
    • 重点项
      • 丢失的那几个月
      • 今日的重点项是什么?
      • 挑选重点项的三个方法
      • 相信自己选出了最佳重点项
      • 重点项策略
        • 选择重点项
            1. 写下来
            1. 偷天换日(或“昨日重现”)
            1. 分级评定生活
            1. 打包小事件
            1. 或办清单
            1. 火炉清单
            1. 个人冲刺
        • 为重点项创造时间
            1. 安排重点项
            1. 封锁日程表
          • 10 . 推平日程表
            1. 推掉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1. 只需说“不”
            1. 设计你的一天 [[深度工作: 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1. 成为晨型人
            1. 夜间才是重点项时间
            1. 做完就停下
    • 聚焦
      • 邮件“韵事” 关于 Gmail
      • 重新设计YouTube
      • “无底洞”为何如此难以抗拒
      • 不要等科技把时间还给你
      • 给分心物创建屏障
      • 聚焦策略
        • 做你手机的主人
            1. 无干扰手机
            1. 退出登录
            1. 关闭消息推送
            1. 清空主界面
            1. 戴腕表
          • 22.将设备抛与脑后
        • 远离“无底洞”
            1. 跳过早晨签到
            1. 封锁分心氪石
            1. 忽视新闻
            1. 完毕后归位
            1. 不连飞机Wi-Fi
            1. 装置假日定时器
            1. 取消网络服务
            1. 提防时间坑洞
            1. 假赢换成真赢
            1. 化分心为工具
            1. 做个同甘型“伪球迷”
        • 降低收件箱的处理频率
            1. 在一天结束时处理邮件
            1. 安排处理邮件的时间
            1. 每周清空一次收件箱
            1. 把邮件当作信件
            1. 慢些回复
            1. 重设期望值
            1. 设置发送专用邮箱
            1. 假期离线
            1. 自我封锁
        • 把看电视当作“偶尔奖励”
            1. 不要看新闻
            1. 把电视放角落
            1. 把电视换成投影仪
            1. 把“自助”换成“单点”
            1. 爱它就给它自由
        • 找到节奏
            1. 关门
            1. 设定一个截至日期
            1. 爆破你的重点项
            1. 播放聚焦歌单
            1. 设置可视定时器
            1. 回避新兴玩意儿的诱惑
            1. 纸上工作
        • 保持状态
            1. 创建“随机问题”清单
            1. 感受呼吸
            1. 无聊
            1. 卡壳
            1. 放一天假
            1. 全身心 投入
    • 保持活力
      • 你不是一个行走的脑子
      • 在剑齿虎的吼声中醒来
      • 现代生活方式是一场意外 [[人类简史]]
      • 像穴居人那样行动
      • 保持活力策略
        • 动起来
            1. 每天锻炼(但别逞能)20分钟的低强度运动是足够的甚至更好的
            1. 走路
            1. 制造不便
            1. 挤出超短时来锻炼
        • 吃真正的食物
            1. 学习狩猎采集者的吃法
            1. 餐盘中央公园化
            1. 保持饥饿
            1. 像孩童一样吃零食
            1. 吃黑巧克力
        • 善用咖啡因
            1. 摄入咖啡因之前醒来
            1. 崩溃之前摄入咖啡因
            1. 摄入咖啡因后小憩
            1. 喝绿茶保持状态
            1. 为重点项涡轮加速
            1. 找到“最后一刻”
            1. 断糖
        • 离线
            1. 拥抱自然
            1. 巧入冥想
            1. 把耳机放在家里
            1. 真正的休息
        • 注重人际来往
            1. 与部落共度时光
            1. 吃饭不看屏幕
        • 穴居睡眠
            1. 把卧室真正当作睡觉的场所
            1. 伪造日落
            1. 偷闲打盹
            1. 避免作息颠倒
            1. 先戴上自己的氧气罩
    • 反思
      • 用科学的方法精调生活
      • 做笔记追踪结果(对自己诚实)
      • 小改变成就大结果
    • “某日”从今日开始
      • 创造时间快速指南
      • 日程样例
    • 拓展阅读
  • Related Links
    • http://voice.beartalking.com/bt319 狗熊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