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ll Categories  >  Books  >  学习究竟是什么

学习究竟是什么

图书作者:万维钢   我的评分: /5

  • Outline
    • https://mubu.com/doc/explore/37474#m
    • 总序 写给天下通才
    • 前言 介绍本书架构
    • 学精第一
      • 刻意练习(强调练习的同时绝对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 “一万小时”这个说法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异类]]》一书 [[Malcolm Gladwell]]
        •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
        • 只在“学习区”练习
          •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 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套路
        • 随时获得反馈
          •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老师的作用
        • 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 先天因素的作用非常大,需要寻找合适的环境
      • 最高学习效率=15.87%
        • 熟悉→已知+未知、简单+困难、熟悉+意外
          • 学习区
          • 心流
          • 喜欢=熟悉+意外
        • 意外
          • 最佳意外率=学习甜蜜点
        • 最快而且最爽
        • 量化你的学习曲线
      • 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风格
        • 1、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 2、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 3、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的相关的知识
        • 4、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 提高学习成绩的最简单的心法
        • 1、思维模式理论
          • 成长型思维有利于人的成长
        • 2、心理学实验
        • 3、思维模式在现实中的体现
        • 4、埋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种子
      • 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住
        • 人的记忆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提取强度
        • 提取的时候越困难,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 慢慢学才是好办法
        • 交叉着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几门课程,比学完一门再学另一门的效果好得多
      • 反脆弱式学习养生法
        • 不但学习内容应该随机安排,学习的地点、学习时的环境,最好也能随机化
    • 学广第二
      • 自由技艺
        • 1、统治者七艺
          • 文法(交流)、逻辑(理解)、修辞(影响)、算数(理财)、几何(推理)、音乐(人世法则)、天文学(自然法则)
          • 中国大学学科分成文科和理科,隐含的目的都是培养专业的人才
          • 自由技艺不为任何具体的职业做准备,而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 2、三大技能
          • 批判性思维:能不能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认识
          • 交流:避免机械化,要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让别人接受你的认识
          • 解决问题:模式识别,定性→可以解决复杂问题
        • 3、文艺的意义
          • 体验难以用实验量化,各不相同,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才叫“艺术”
          • 自由技术教给我们的,是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去做一个工具
          • 最近几年,美国有一种重要思潮:有很多很多问题是不能用算法和大数据解决的
        • 4、趋势
          • 机器越厉害,只会机械化技能的人就越廉价,自由技术就越值钱
      • 屠龙术的日常应用
        • 1、研究国际关系的项目经理
          • 想干好项目经理,你得有批判性思维,有跨学科的见识,还得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 2、IBM的社会学家
          • 讲任何东西都要考虑听众的视角,只有充分理解听众,对谈话背景非常敏感,你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 3、投资界的哲学家
          • 哲学就是看你在混沌不明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下能不能正常行事
          • 哲学让你学会适应矛盾
          • 人文学科学习的三个层次
            • 学事实:记忆理解
            • 学观点:评价
            • 学方法:考察、总结、说服
      • 从‘’刻意练习‘’到“功夫在诗外”
        • 1、外行的洞见
          • 非常遥远的两个东西,通过一个非常规的渠道,连接在一起,把问题解决了
        • 2、什么时候“练习”最有用——荟萃分析
          • 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最大;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非常有限;
          • 环境局面越是可控和可预测的,练习的作用越大;局面如果是复杂多变
        • 3、21世纪什么人才最贵?
          • 多面手,斜杠青年
          • 今天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很多专才,教育系统培养的也是专才,可是真正值钱的却是通才。
          • 真正的斜杠青年追求的应该是培养广泛的兴趣,把知识本身当成回报。
      • 深度对广度
        • 1、遥远的链接
          • 需要更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 2、什么人最有创造力
          • 全才的特点是,他有一个自己的核心领域,能够把核心领域中的技能运用到领近的领域中去。
        • 3、任天堂的故事
          • 创新并不仅仅来自更快、更高、更强的硬件,更是来自人的思想。
    • 创造第三
      • 到底什么是发散思维
        • 1、集中思维
          • 一个外部信息进来,你立即在大脑中给这个信息定位,专注思考,快速处理。
          • 集中思维需要专注(大脑的基本功),但有个很大的局限性(定势效应),需要用发散思维来弥补。
          • 集中思维是脑力工作者的本钱。只有集中思维才能掌握套路和抽象概念,才能让你的脑子里事先有一个“答案区”。
          • 发散思维,不应该指望在学校学,而应该自己主动实践。
        • 2、什么都不想
          • 发散思维有个重大特点:可以在后台无意识地运行——好的灵感离不开长期思考的积淀
        • 3、给点时间
          • 发散思维就是给大脑时间去建立新连接的过程
          • 平台期就是大脑内部正忙着建立新连接的时期,不是没有进步,是后台正在重组。
        • 4、两种工作记忆
          • 短期工作记忆、长期工作记忆
          • 学习,就是把进入到大脑的短期工作记忆的内容强化吸收,写进长期工作记忆之中的过程;而创新,就是把长期工作记忆之中的相关内容调出来,放在短期工作记忆里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过程。
          • 集中思维,就是在此时此刻的短期工作记忆里强化这个新信息;而发散思维,就是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之间的通道。
          • 主动切换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对普通人来说难在怎么专注于集中思维,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难在学会暂时不思考。
      • 怎样“不”集中注意力
        • 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养”。
        • 集中注意力相当于出去做事,而默认模式网络则相当于回来盘点、反思,二者显然都是必须的。
        • 养神的三个方法
          • 方法1:积极的建设性的白日梦
            • 找个不需要费力的事情做
            • 主动想点好的事情
          • 方法2:小睡片刻
          • 方法3:假装自己是别人
        • 善于用脑的人,状态切换会更主动、更自由,还能达到的状态比别人多
      • 创造的脚手架
        • 直接借鉴同行作品,但是不直接使用。
        • 创造就是把东西连接起来。
      • 秘密项目
        • 疏离感能激发创造性。
        • 孤立,能让你更大胆地思考。
        • 孤独,但是我坚持如此。
        • 疏离的本质是自己另有一套东西在玩。
      • 创作者的悖论
        • 你要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反而得不到市场;你要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就做自己,反而可能引领市场。
        • 外部驱动会让你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而内部驱动的创作才值得赞美。
      • 修炼你的文化自觉
        • 品位是你自己喜欢什么东西,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文化自觉,是你知道现在别人都喜欢什么东西,能允许你从事一门创造性的事业。
        • 文化自觉的两个用处
          • 模式识别
            • 第一境界:提取原型
            • 第二境界:范例
          • 给你发挥创造力积累资源
        • 拥有了文化自觉,你才能对熟悉和意外有更高的敏感度。
    • 策略第四
      • “自学”的学问
        • 1、自学是大势所趋
          • 只要获取信息足够方便,学生本人足,自学就是最根本的学习方法。
        • 2、自学的好处
          • 课堂教学是没有快进键、不允许跳跃的视频播放。
          • 只要是跟着体制走就一定是要我学,只有自学才是我要学。
          • 课堂教学就不应该是这个时代学校的主要作用了。
        • 3、自学的准备条件
          • “成功教育金字塔”理论的两个基座: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 自信心来自文本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意志力、自控力、时间管理能力、组织、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行动的能力
        • 4、自学的方法
          • 自学于文本
            • 自学成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处理文本信息
              • 第一级:阅读一段文本或听一节课,能不能抓住要点
              • 第二级:有一个问题,能不能从一堆书里找到答案
              • 第三级:建立自己的系统
          • 自学于操作
            • 在实践中得到反馈
          • 从自学到精通
      • 学习的快功和慢功
        • 凋零效应
          • 如果你快速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的确能让他们迅速获得一个成绩优势——但是,这个优势总是保持不了多久就凋零了。
        • 1、哪种老师好?
          •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 2、直接练和交替练——教你如何活学活用
          • 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混合练习
        • 3、测验和间隔——如何加深记忆
          • 要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一个办法是先测验后学——犯错能让你的印象更深,另一个方法是有意识地设置时间间隔
      • 有关学校教育的大实话
        • 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强弱、焦虑感的大小、是否享受学习过程)
        • 任何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老师再厉害也不能代替每个学生思考问题。
        • 学校对学习的作用是安排学习内容、监督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水平、交流学习心得。
      • 每条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
        • 学习的快慢并不是一种“特性”,而与“情境”相关。
        • 学习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并不存在一种所谓“正常”的学习轨道。
        • 不同的人走同样的路线,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批量生产,或者互相模仿的结果,这个现象并不正常。
      • 两种技能增长曲线
        • 1、对数增长
          • 初期进步速度非常快,到后面越来越慢,最后几乎是一个平台期
          • 想要从对数增长的诅咒里突破出来,你必须学会主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
        • 2、指数增长
          • 从你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能让外人看出来的进步。一直到某个时候,你就好像突破了一个什么障碍一样,水平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然后还越增长越快。
          • 指数增长最大的风险是中途退出
        • 建议
          • 在选择任何技能之前,先考虑好它的增长模式,以及你能不能承受这个模式
          • 错误1:一旦遇到进展迅速或者缓慢的情况,总想从个人或者环境上找原因,希望能找到功臣或者替罪羊
          • 错误2:个人对成败的反应过分情绪化
    • 兵器第五
      • 谈谈写作和研究
        • 1、当前科学理解
          • 我们现在已经有充分的条件可以给求知设定一个有使用价值的标准
          • 当前科学理解,就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什么
          • 你不要了解所有的技术细节,但是起码可以知道科学理解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 2、学会做研究
          • 正确的态度:不是在“找答案”,而是在“做研究”
          • 凡是用靠谱的方法寻找答案的过程,都叫做研究
          • 做研究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然后以我为主,做出自己的判断
          • 可信共识的来源:专家的书、学术期刊的论文、主流媒体的报道
          • 想出类拔萃,就要长期积累,形成符合当前科学理解的世界观,收获高级的视角和认知工具
          • 做研究就是让自己成为“聪明的外行”
        • 3、专栏作家应该干什么
          • 把当前的科学理解,交付给读者——写读者想知道、读者应该知道的事情
      • 好思想都在哪里
        • 通过大量阅读,找到有趣有用的好思想,用自己的方式交付给读者
        • 专栏文章的选题比写法更重要
          • 选题标准
            • 新:平时习以为常的观念,都在不断地被刷新;用不同的视角看经典
            • 过硬:思想背后最后要有学术研究支持
            • 让读者“得到”:读者看了以后最好能有用
        • 找书的三个方法
          • 看推荐
          • 跟踪主流媒体的书评
          • 跟踪作者
      • 厚道的人应该怎么使用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不是整理和记忆的工具,而是思考的工具,就是给大脑扩充内存
        • 思维导图本质上是思维的草稿图
        • 高级用法:用思维导图做决策和判断(从众人的发散思维到集体的集中思维)
          • 第1阶段:畅所欲言,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树状图)
          • 第2阶段:评估想法,发现不同想法之间的联系
          • 第3阶段:形成决议,淘汰划掉,分出主次和执行顺序
      • 我怎样管理信息
        • 吸收大量外界信息,让这些信息在你头脑中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创造新信息
        • 信息管理的两种错误思想
          • 想要用大脑记住信息,强调记忆力
          • 强调搜索
        • 正确做法:使用一个外部系统,专门存储个人化的信息
        • 以印象笔记为例
          • 采集:专注于识别,让计算机帮着提取——搜索
          • 合作:共享目录
          • 创造:在一个笔记中插入另一个笔记的链接;自动发现笔记的相关内容
      • 强力研读笔记法
        • 1、清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 读书笔记的第一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
          • 看清楚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脉络写出来
        •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 笔记,是听说了一个想法后很激动,必须把这个想法记下来据为己有的行为。
          • 读书,就是寻找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需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 3、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 高水平读书人看我的书上写满了批注
          • 批注:理解,质疑或肯定,灵感
        •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 5、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
          • 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
          • 第一遍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是为了跳出来
    • 无为第六
      • 庄子“无为”的一种科学解释
        • 无为首先是个人状态,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
        • 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特别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
        • 不生硬不刻意,还要有灵气,才是无为
        • 无为是意识和潜意识、冷认知和热认知的完美合作
        • 无为和熟练、无为和刻意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值得一个高手用一生去追求
      • 主动操作大脑
        • 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要把头脑中的几个声音关掉
        • 步骤(从初级到高级):忘我、去除时间感、获得丰富信息、做事毫不费力
      • 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隔
        • 天才和疯子的共同点:认知抑制解除——专门注意到被一般人忽略掉的信息,并从中发现东西,是非理性的行为
        • 要想当天才,就是要在具备认知抑制解除的同时,还能保持清醒
        • 创造力=大胆尝试新想法×智能
      •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 外显学习适合规则明确的简单领域,而内隐学习适合没有明确规则的复杂领域
分类: Books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