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Book

费马大定理

highlights #

  • 因而,他的工作似乎证明了自费马问题提出以来数学所经历的多元化过程是合理的。
  • 这个定理归属于毕达哥拉斯的理由是他第一个证明了它的普遍正确。
  • 学科。通货膨胀率是价格的变化率,称为价格的导数;
  • 数学家雨果·罗西(Hugo Rossi)曾注意到下列事实:“在1972年秋天,尼克松总统宣布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正在下降。这是第一次一个当任总统使用一个三阶导数来推进他的连任
  • 欧几里得如此深爱的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妙的武器之一。它是比任何弈法更为精妙的弃子取胜法:棋手可能牺牲一只卒子甚至更大的棋子以取胜,而数学家则牺牲整个棋局。”
  • 他的专长是解答要求整数解的问题,在现今,这一类问题被称为丢番图问题。
  • 任何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其交流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后者则又借助于足够细致和灵活的语言。
  • 最少需要多少个砝码,可以在一台天平上称出从1千克到40千克之间的任何整数千克的重量?
  • 法国科学院院士弗朗索瓦·阿拉戈(François Arago)说,“欧拉计算时就像人呼吸或者鹰乘风飞翔一样无需明显的努力”。
  • 伯努利家族可以轻松地宣称自己是最数学化的家族,他们仅仅三代中就出了八位欧洲最优秀的数学家——有人曾说过,伯努利家族之于数学就如同巴赫(Bach)家族之于音乐一样。
  • 虚数是非凡思想的美好而奇妙的源泉,近乎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两栖物。”
  • 虽然康托尔是以形式化的方法处理无穷的第一个人,但是他的这个激进的定义从一开始就遭到来自数学界的严厉批评。到他生命的后期,这种攻击越来越成为人身攻击,这导致康托尔精神失常,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 质数理论是纯粹数学中已经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直接应用的少数领域之一,它在密码学中有直接应用。
  • 在昆虫中十七年蝉的生命周期是最长的。
  • 高斯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E. T.贝尔称费马为“业余数学家之王”,而将高斯称为“数学家之王”。
  • 判断一个数学问题是否是好的,其标准就是看它能否产生新的数学,而不是问题本身。”
  • 我认为研究生导师能为学生做的一切就是设法把他推向一个富有成果的方向。当然,不能保证它一定是一个富有成果的研究方向,但是也许年长的数学家在这过程中能做的一件事是使用他的实用的常识,他的对何为好的领域的直觉,然后,学生能在这个方向上有多大成绩就确实是他自己的事了。”
  • 无论如何,我不能否认这是一种背叛的行为,但是请原谅我这最后一次按自己的方式采取的行动,因为我在整个一生中一直是以自己的方式行事的。”
  • 但无论是哪一种,一位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在他20岁时被杀死了,他研究数学才只有5年。
  • 值得解决的问题会以反击来证明它自己的价值。

断舍离

  • 断舍离这本书下载了好久,一直没看,刚快速翻了一遍,作者真的有点玄学。不过观念还是可以借鉴
  • 旧版本
    • 9787807639817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749465/
    •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7329840
    • outline
      • 推荐序 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 前言 什么是断舍离
      • 第一章 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 为了维持好心情而收拾
        • 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 筛减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 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 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
        • 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
        • 筛减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 由实践到意识的转变过程
        • 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 磨砺内在的感应力
        •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 断舍离专栏1 蒙古人与断舍离的生活法
      •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 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 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 入口是“断”的闸门,出口是“舍”的闸门
        • 香鱼变成鲶鱼了吗
        •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 “总之我就是不想待在家里!”——逃避现实型
        • “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执着过去型
        • “没有了就会很不安”——担忧未来型
        • 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
        • 扔不掉就是不想扔
        • 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
        • 代表停滞和腐朽运的灰尘与杂物
        • 破烂儿还可以分三类
        • 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 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 找回对自己的信任
  • 2019年新版
  • Outline
    • 推荐序一: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陈数(演员)
    • 推荐序二:断舍离帮我们实现对家的美好想象——孙志勇(志邦家居联合创始人)
    •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
    • 第1章 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 被困在水槽淤泥口的鲇鱼 002
      • 我们生活在“事物随意渗入生活空间”的年代 007
      • “不收拾”的深层原因是顽固的“物质轴”思维 009
      • 因过度焦虑而郁闷的我们 011
      • 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 018
      • 家里家外·情绪反差的痛苦 021
      • “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 025
      • “舍”与“弃”的不同 028
      •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 031
      • 体验谈1 自身觉醒·启动“整理开关” 014
      • 体验谈2 整理乱七八糟的家后,
      • 我遇见了灵魂伴侣 023
    • 第2章 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036
      • 观念上的断舍离1 认识现状 040
      • 观念上的断舍离2 停止自我否定 045
      • 观念上的断舍离3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047
      • 杂物上的断舍离1 拿出杂物,俯瞰 049
      • 杂物上的断舍离2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051
      • 杂物上的断舍离3 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
      • 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055
      • 杂物上的断舍离4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063
      • 杂物上的断舍离5 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071
      • 收纳指南1 “三分法” 075
      • 收纳指南2 “7·5·1 法” 081
      • 收纳指南3 “1 out 1 in 法” 084
      • 收纳指南4 “one touch 法” 088
      • 收纳指南5 “自立·自由·自在法” 090
      • 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 094
      • 有心无力时,先找“出口” 099
      • 居所整体进行断舍离的要点 103
      • 衣柜的断舍离 103
      • 壁橱的断舍离 104
      • 厨房的断舍离 105
      • 餐具柜的断舍离 107
      • 冰箱的断舍离 108
      • 书架的断舍离 110
      • 厕所的断舍离 112
      • 玄关的断舍离 112
      • 客厅·餐厅的断舍离 114
      • 再利用的断舍离 115
      • 找回“自我轴”,处理大量餐具 061
      • 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断舍离,形成良性循环 067
      • 实践过“1 out”之后,出现了“1 in”大惊喜 086
      • 扔掉的筷子给了我直面命运的勇气 097
    • 第3章 断舍离改变人生
      • 一阵莫名的清爽感抚过心头 118
      • 摆脱过剩执念,减轻心灵负重 122
      • 获得深刻的智慧 126
      • 提高选择·决断的精度和行动速度 129
      • 清除闭塞感,疏通人生路 133
      • 引导现在的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与决断 138
      • “身体、心灵、生命”机制的回归 144
      • 沟通力显著提升 149
      • 比想象更怡然的人生就在不远处 155
      • 扔掉前夫的家具后,重获7 年不见的痛快感 124
      • 放手风水开运的摆件后,人际关系得以改善 135
    • 第4章 断舍离,怡然生活
      • 没有“出”,则难获自在 158
      • 获得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162
      • 抛开家庭关系的烦恼 165
      • 遵守三大原则,收获怡然人生 170
      • 断舍离,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 178
      • “信息”与自在人生 180
      • “时间”与自在人生 182
      • “烦恼”与自在人生 184
      • “节约”与自在人生 187
      • “结婚”与自在人生 188
      • “家务”与自在人生 192
      • “终活”与自在人生 193
      • “搬”家,遇见新的自己 195
      • 在必要的时刻,能获得必要的东西 198
      • 恢复“呼吸空间”,获得自在人生 200
      • 用心珍惜当下的人·事·物 205
      • 不断地追寻“出”之美学 208
      • 体验谈9 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才不会被他人的观念所左右 160
      • 体验谈10 当我抛开对他的期待后,他也开始改变了 168
      • 体验谈11 断舍离后,我竟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家 175
      • 体验谈12 反复地“出”,获得自在人生的实际感受 203
    • 后记
  • Related
    • 斷捨離:你越捨就越富有,少即使多【好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5Dk7-kYms
      • 三层筛子:选择出对自己重要的东西
        • 筛掉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
        • 利用自我轴和时间轴做筛选
        •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主
      • 751收纳法
        • 看不见的占70%
        • 看得见的占50%
        • 展示性的占10%

何为良好生活

  • 这本书下载了 PDF 很久,一直放在书库,最近刚好看到加入的读书群这期读这本书,趁着机会赶紧找来看完了,书篇幅不长,每一节都很简单,虽然是伦理学的哲学著作,但是可读性还可以。当然确实有很多地方没有跟上作者的论证思路,不过本着不求甚解的原则就跳过了。
  • 书的名字过于通俗,何为良好生活,大抵看到这个书名都会以为这是一本手册类的鸡汤读物,好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介绍了伦理学相关概念。作者没有告诉你什么是良好的生活,而是围绕良好生活的很多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哲学层面的讨论。例如功效主义,事实与价值,知行合一中的知行关系,快乐和幸福的概念,性善还是性恶,以及特殊性与普遍性。
  • 每一章的每一小节论述,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跟上思路大部分地方还是能够明白。也有不少的论述是之前的我从未想过的,比如知行之间的关系,知行合一丰富多样的含义。论述举的例子,不少地方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腹诽。
  • 但是我们能怎么办呢,努力去过一种有反思的良好生活吧,这本书不能保证你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但是有助于你去思考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以及开始找寻适合自己的良好生活。
  • Outline
    • 序言
    • 第一章 伦理与伦理学
      • 1 伦理学这个名称
      • 2 伦理与道德
      • 3 伦理学与语言
      • 4 人该怎样生活:我该怎样生活与人该怎样生活
      • 5 亚里士多德学科分类中的伦理学:伦理学之知是何种知?伦理学能否教人为善?
      • 6 伦理学内的分科
      • 7 伦理学之为伦理领域的穷理:杀人与杀青蛙
      • 8.说理与劝求
    • 第二章 功效主义与自私的基因
      • 1 功效主义简介
      • 2 幸福计算
      • 3 经济学帝国主义
      • 4 利益最大化
      • 5 利己即利他?
      • 6 看不见的手
      • 7“自私的基因”
      • 8 自利与自私
    • 第三章 事实与价值
      • 1“是”与“应当”
      • 2 从借钱这个事实能够推出应当还钱吗?
      • 3 自然而然的存在是实然与应然未分之处
      • 4 简论社会研究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 5 人文/社会研究的科学化
      • 6 伦理学是有我之知
      • 7 评价与“主观”
      • 8 伦理学重在论理
      • 9 伦理道德方面的实证研究
    • 第四章 实践中的目的
      • 1 目的—手段
      • 2 下棋不是好玩的手段
      • 3 目的与用途
      • 4 绘画既非单纯取效也非单纯游戏
      • 5 创造性与自主性
      • 6 行医也并非尽于取效
      • 7 德与才
      • 8 内向效用
      • 9 学医是为了悬壶济世吗?
      • 10 实践传统的式微
    • 第五章 知行关系
      • 1 知行合一
      • 2 贺麟论知行合一
      • 3.知行合一说的困难
      • 4 深知而与行合一
      • 5 心理与心性
      • 6 屈原需要心理治疗吗?
      • 7“理论指导实践”
      • 8 示范
    • 第六章 快乐、幸福、良好生活
      • 1 快乐是不是好的
      • 2 目的与欲望
      • 3 快乐内融在活动中
      • 4 求乐
      • 5 苦乐交织与以苦为乐
      • 6 快乐的天然位置
      • 7 幸福
      • 8.自我实现
      • 9.良好生活
    • 第七章 性善与向善
      • 1 善(好)这个词
      • 2 孟子的性善论
      • 3 荀孟异同
      • 4 性有善有恶论与性无善无恶论
      • 5 善“不与恶做对”
      • 6 成心输棋与有意为恶
      • 7“一体之心”
      • 8 德性与本能
      • 9“道德考量”
      • 10 向善与虚伪
    • 第八章 个殊者与普遍性
      • 1 不同的立身之本
      • 2 相对主义
      • 3 底线伦理
      • 4 汉斯•昆的“真正的宗教”
      • 5 家族相似与重叠共识
      • 6 环境之为内在制约
      • 7 普遍与会通
      • 8 个殊者实现自身
  • 摘抄
    • (前期看的 PDF 版本,所以没有摘录,以下是第五章开始的摘录)
    • 吊诡之处在于,在德与才分离的漫长历史中,一方面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道德在意识形态中获得越来越显赫的地位
    • 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希望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莱维描述他在法西斯集中营中的苦难经历时说道:“‘做好工作’的雄心壮志如此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内心,从而迫使我们甚至要把敌人的工作‘做好’。”
    • 只不过,过去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劳动结果,那种因此可以直接感知的意义,转变成笼笼统统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社会合理性的信念。现代人所谓意义流失的感觉,多多少少跟这种变化有关——前近代的人们,可能缺衣少食,但不大缺意义,相反,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却常感到意义在流失。
    • 在不健康的社会环境里,内向效用甚至根本得不到外在收益,久而久之,绝大多数从业者会放弃为提升自己的业行而努力,一味追求外向效用,当今中国的“学术界”为此提供了极佳的脚注。
    • 人生的道理,我们听说了,也知道了,但可能没有什么体会——这一点人们常常说到。生离死别这话,小学生当作一个新成语学来,朗朗念得起劲,直到他长大,恋人离他而去,直到他的父亲离世,他才深有感悟深有体会地知道。先前的知和后来的知,不在一个知是对的一个知是错的,而在知的深度不同
    • 当然,我们凡庸之人也许宁愿写不出《九歌》,只要每天快快乐乐就好
    • 本章关于知行关系的探究,以及后面章节关于善恶、个殊/普遍的探究等等,主要是形式上的探究,或很多哲学家所称的概念探究。这类探究并不指导我们怎样做到知行合一,怎样从善去恶,甚至并不直接回答哪些品质和做法是善好的这类实质善好问题。指望伦理学来指导伦理生活,指望“道德哲学”来提髙“道德水平”,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因为“理论”做不到这一点而责备它无能则是错置的责备。
    • 伦理学并不指导伦理实践,它以更加曲折的方式与伦理生活相联系。粗略言之,一方面,伦理概念的探究旨在改变人们对伦理概念的流俗理解,从而改变人们思考某些伦理问题的方式,另一方面,实践之成为良好的实践,是由于它包含着 phronesis 这种“真实理性的实践品质”,亦即,获得合理性本身就是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惟明理才能更明慧地实践
    • 权威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没有证据或充分证据的情况下给予保证,反过来,一旦权威人物或权威机构丧失了权威,它将从负面扩大其影响,即使它说的是真的,也会被自动认为是假的。
    • 最出名的快乐主义者是伊壁鸠鲁,后世干脆把吃喝玩乐派称作“伊壁鸠鲁之徒”,但
    • 亚里士多德还着眼于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是何种活动来区分快乐之为善好的品级:理知活动高于视听,视听高于吃喝,据此,视听
    • 的确,在有些国度,人们似乎不像我们天朝人,但凡有一线机会就把欲穿的望眼投向挣大钱当大官,他当个小学老师或社区医生,也过得蛮充实蛮高兴。
    • 善好的确是一种评价,评价总是与评价者连在一起的,但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辨析,这并不意味着评价总是完全主观的。
    • 戴震分别说:“荀子之重学也,无于内而取于外;孟子之重学也,有于内而资于外。”(《孟子字义疏证》)这分别很是精当。与此相应,在孟子那里,后天的努力多为涵养这善端,“养我浩然之气”,荀子则更强调要由圣人来教育。
    • 就此而言,“成心选择失败”还可以隐约带来一种优越感。当然,同时也带来一种危险,因为,一般说来,输棋无须费力,我不用成心,只须不用心,自然而然就输了。以输为目标,久而久之,只怕丧失赢棋的能力,我再输棋就说不上成心输棋了。
    • 更常被人忽视的是,我们并非为变成道德人而学习伦理道德,我们首先是要做点儿什么,为了做点儿什么做成什么而学习伦理道德。就像我们学习语汇语法是为了说话。在这个重要意义上,学习伦理生活不如被视作外化:我们天生有着种种欲望与冲动,然而,在人类社会中,只有进入一个既有的伦理生活系统,这些欲望和冲动才能得到表达和实现。行为、行动一端连结于欲望与冲动,一端连结于伦理系统。
    • 性有品,分成三六九等。与其强努着去做那些自己的天性够不到的事情,不如依你所成之性,解决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成年以后,我们进一步的成长几乎只能以做事的方式实现。
    •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看,文化特殊主义情有可原,然而,这里也有值得警惕之处。一国政府以本国文化特殊为名拒斥某种价值,很少真在为保护文化着想,而多半意在强化其统治,借“保护文化”之名戕害文化传统
    • 对这样的道德普遍主义者来说:道德律虽然是普遍的,但它只适用于“处在相仿环境中的个体”。然而,怎么算是相仿环境?海难和战争是相仿环境吗?侵略战争与卫国战争是相仿环境吗?士兵在战场上和在广场上处境相似吗?遇到海难时,船长和怀抱婴儿的乘客母亲是“处在相仿环境
    • 至普遍者无名,这似乎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终出路了。
    • 中国特色”有什么错呢?除非它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官员滥用权力腐化贪污,我们的社会不讲诚信唯利是图,只要它是我们的,那就改变不得,铁定要坚持下去
    • 因为这种说法常被用来作为一道隔离墙,仿佛不同是终极答案,从此不再有优劣好坏之分,不再有互相比较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并促进改变的余地,仿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也不可能建设共同的人权观。这种相对主义,若非要给个名号,就叫它“绝对的相对主义”吧,它实在像是绝对主义的另一个版本。所要克服的正是这样一种相对主义——把本来相对的生存拔高为一种绝对的主义,一种不可能调整和改善的生存。
    • 在说服这件事上,很多人仍然持有启蒙主义的态度,一则是精英手握真理,居高临下地开启蒙昧者,二则是对理性说服抱有很髙期望
    • 但在一个污浊的社会,谁能够靠品格而不靠钻营取巧有所成就?古人说:有其人,亡其世,虽贤弗行矣。我们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吗?我不敢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说什么我们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只敢说,不管好坏,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里建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毫无疑问,这种建设包括批判与改造。不过,我们仍应留意,不要让批判流于抱怨,尤不要因习于抱怨而放松自己、放纵自己。说到底,并没有谁应许过送给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是有人应许过而你年幼无知相信了,你长这么大了还继续相信就是你自己的不是了。 [[Charles Dickens]]
  • links

韭菜的自我修养

  • 知易行难,不断的痛苦和不断的反思,前面请继续孤独前行。

万万没想到

11/24/2015 购买签名版于 JD,送给徐军。

买了送人,自己却只看过博客汇编,买电子书再看一遍吧。也是支持作者。

outline #

  • Part One 反常识思维
    • “反常识”思维 2
    • 别想说服我!10
    • 真理追求者 19
    • 坏比好重要 23
    •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27
    • 一颗阴谋论的心 40
    • 桥段会毁了你的生活 50
    • 健康的经济学 55
    • 核电站能出什么大事 59
  • Part Two 成功学的解药
    • 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66
    • 匹夫怎样逆袭 73
    •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82
    •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128
    • 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 133
    • 上网能避免浅薄吗?136
    • 高效“冲浪”的办法 141
    • 笔记本就是力量 145
    • 用强力研读书 151
    •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三个竞争故事 165
    •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172
    • 夺魁者本色 177
    •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186
    • 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190
  • Part Three 霍金的答案
    • 亚里士多德为何不数数妻子有几颗牙 200
    • 物理学的逻辑和霍金的答案 205
    • 怎样用统计实验检验灵魂转世假说 210
    • 一个关于转世的流行病学研究 214
    • 摆脱童稚状态 224
    • 怎样才算主流科学?232
    • 科研的格调 240
    • 喝一口的心理学与喝一瓶的心理学 244
    • 医学研究能当真吗?248
    • 真空农场中的球形鸡 254

highlights #

  • 不过去中心化组织有个关键的弱点:你很难通过这样的组织赚大钱。
  • 国政府目前采取的一些反恐措施,包括在南疆实行免费高中教育,确保每家至少有一人就业之类,有人认为是“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但其实这可以改变恐怖分子的生存环境。
  • 男孩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输。如果输了他也不会去寻求帮助,他会拒绝承认自己输了,实在不行就干脆放弃这个项目。
  • 很多证据显示,一个人爱不爱竞争和冒险,其实是由一种激素 — 睾酮,这个天然的雄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所决定的。
  • 对无名指不够长的人来说这恐怕是个重大打击。但是像这样的打击还没完。
  • 所以决定一个人爱不爱竞争的,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怎么发挥的,是 COMT 基因。
  • 不过鉴于中国男足特别害怕压力,我怀疑也许他们需要女足的训练方法。
  • 女孩是重感情的,一旦你表现出对她很支持,她就会对你感恩戴德。
  • 这就正如有句谚语说“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你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
  • 相信阴谋论很可能是人的一个思维本能。
  • 增加细节也许可以增加合理性,但是一定减少可能性。
  •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说,在儿童成长的某个阶段,他的世界观会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animism”,万物有灵。他认为每个物体都是活的,比如汽车之所以不走是因为它累了需要休息。更重要的是,东西有它自己的意愿,比如“太阳在跟着我们走”。另一个是“artificialism”,人为主义。小孩认为一切东西都是人出于某种目的造出来的。比如为什么会有太阳?太阳是人用火柴造出来照亮用的。
  • 1930 年凯恩斯出版《货币论》,提出导致问题的是那些既没有被用于扩大再生产,也没有用于给个人股东分红的剩余利润。
  • 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 The Bed of Procrustes 这本书里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想赢,一种人想赢得争论 — 他们从来都不是同一种人。
  • 中国传统上常常认为做事的动机比结果重要得多,尤其是大事,讲究“论心不论事”。
  • 最关键的一点,辩论,应该是关于议题的,而不应该是关于人的。两个男人在那比美,实在不是“君子之儒”所为啊。
  •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既然联盟必须拿到回报,而警察又是一个重要的联盟力量,为什么独裁国家的警察工资反而都比较低?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对领导人来说纵容警察腐败是比直接给他们发钱更方便的回报办法。
  • 尺度,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物理学研究非常讲究尺度。计算汽车和火车的运动只要把地球当成平面就可以了,布置国际航线则必须考虑地球的球形形状,而研究行星运动又可以把太阳都当成没有体积的质点。尺度思维的一个要点在于,当你考虑大尺度问题的时候,小尺度的现象常常可以忽略或者简化。
  • 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放大到百万年,把空间尺度放大到整个人类,这个故事和道理又将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戴蒙德二十年前写的《第三种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此书和《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都出自这位 UCLA 地理学教授之手,而由于在逻辑上后两本的内容其实已经包括在第一本中,《第三种猩猩》可以说是代表了戴蒙德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第三种黑猩猩]]
  • 戴蒙德提出,吸烟之类的事情,就像瞪羚的弹跳和雄孔雀实为累赘的大尾巴一样,是一种讯号:我的基因足够优良,乃至于玩得起损害身体。
  • 然而大约在五、六万年前,人类中的某一支出现了一个变化。科学家相信这个变化是基因意义上的,但是并没有在化石骨骼上找到线索。这个变化使人类的发展开始跃进。生活在欧洲的克罗马侬人的工具和打猎武器越来越先进。他们开始进军全球,到五万年前就能乘船经印尼渡过 100 公里的海域踏上澳洲。到四万年前,克罗马侬人的体貌已经与现代人没有任何区别。
  • 人的第二个法宝是合作。有意思的是这一点与性行为很有关系。在动物世界中人的性行为有两个独有的特点:隐性排卵和隐性交媾。
  • 上大学的时候,《天体物理导论》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个道理。他说你们不要困扰于自己生活中那点小事,应该没事多往天上看,想想宇宙之大。考虑大尺度问题的确有利于忽略小尺度的事情,可能这就是戴蒙德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心灵鸡汤吧。

刺杀骑士团长

  • 最后的穿越隐喻世界,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道德观真的是随意呢。阅读刺杀骑士团长,让我的道德观有点动摇。道德毕竟是外加的约束,为何一定要坚持呢? ​​​​
  • highlights
    • 多余的事、不得体的事一概没做。没有拉开柚的写字台抽屉查看里面的东西。虽说知道她在装有连裤袜等物件的衣箱抽屉深处保存着小日记本和重要信件,但我碰都没碰。笔记本电脑的密码我也晓得(当然,如果还没更换的话),但我盖也没开。那一切都已和我无关。
    • 他略一沉吟,然后说道:“你像是理解事物比一般人花时间的那一类型。不过以长远眼光看,时间大约在你那边。”
  •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