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Book

贫穷的本质

  •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 阿比吉特•班纳吉 / 埃斯特•迪弗洛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966353/
  • 翻译实在太差了,有些词需要对照英文版,期待以后可以尽快无障碍阅读英文。

Outline #

  • 推荐语 #

  • 前言 #

    • 两个作者的自我生活背景介绍,对于贫穷问题的误解,用每天 99 美分这种直观的比较,引入对于穷人生活的好奇,最后一系列问题,大致介绍了本书的内容,这些问题都是将要回答的。
    • 《贫穷的本质》一书揭示了穷人的经济生活,使我们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中的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穷人能实现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需要这些助力。
  • 第一章 再好好想想 #

    • 个人对于援助的热情可能会受到无力感的困扰,经济学家对于是否应该援助贫困地区有争议,双方都有很多事例作为论据。这本书分享了采用实际田野实验的方法,试图去回答这些问题。
    • 与上一代相比,我们拥有两大优势:第一,我们现在可以得到以前没有的、来自很多穷国的可靠信息;第二,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随机对照实验,使研究人员可以在当地人的配合下开展大规模实验,从而验证他们的理论
  • 第一部分 生活案例 #

  • 第二章 饥饿人口已达到 10 亿? #

    • 饥饿人口真的已达到了 10 亿?
    • 穷人真的吃得好、吃得饱吗?
    • 为什么穷人吃得这么少?
    • 为了生活不那么苦,倾向廉价的奢侈品消费
    • 基于营养说的“贫穷陷阱”真的存在吗?
    • 卡路里不是问题,全面的营养元素补充才是
  • 第三章 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 #

    • 健康陷阱
    • 有一些成本不高的方法可以推广,但是实际并没有
    • 为什么不更多地使用这些方法呢?
      1. 没有充分利用的 奇迹 人们不愿意做
      1. 改善健康的愿望 非常强烈
      1. 钱什么也没换来 穷人拒绝便宜有效的医疗,选择购买昂贵无效甚至有害的东西
      1. 政府该受到责备吗?
      1. 免费意味着没用?有这样的猜测,但是实地调查不能证明这一点
      1. 信念?
      1. 脆弱的信念与必要的希望 贿赂穷人接种疫苗很有效
      1. 新年新愿望 助推
    • 我们的看法
    • 穷人和我们的差距其实很小,我们能避免很多贫穷陷阱的原因仅仅在于社会已经添加了无数助推。
  • 第四章 全班最优 #

    • 供求之战
    • 可以得到教育,但是教育的质量很低
    • 需求达人案例 让家长觉得投资教育有利可图
    • 有条件现金转移的奇特历史 无论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的现金援助,都有助于降低辍学率
    • 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有用吗?有用,这是供给侧的措施
    • 私立学校 数据显示教学质量更高
    • 布拉翰与私立学校
    • 期望的诅咒
    • 虚幻的 S 形
    • 实际上,教育应该不存在“贫穷陷阱”: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是有价值的,但家长们认为教育的回报呈“S”形,这在无意识中营造着一个“贫穷陷阱”,进而催生一个真正的“贫穷陷阱”。
    • 精英学校体系 阶层背景的差异会倾向于自我实现,影响学习质量
    • 学校为什么会失败?
    • 发现人才本来就是非常困难,发展中国家的精英教育更是埋没了很多人才
    • 教育重建
    • 降低家长们的期望、注重核心能力的开发、使用技术辅助或在必要时利用教师代替的教学方式
  • 第五章 帕克·苏达诺的大家庭 #

    • 人口问题,印度的计划生育,发展中国家的计划生育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How to read a book
  • 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书,当作工具书吧。豆瓣标记的阅读时间是2016年2月7日 应该是2012年左右赶上英文版便宜,又入手了英文版本。当时是和[[周越]]一起凑单的。

Outline #

  • 序言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1.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1.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1.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 为什么需要做笔记?
        1. 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
        1. 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1.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 做笔记的方法
        1.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1.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1.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1.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1.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
        1.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1.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
      •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1. 结构笔记
        1. 概念笔记
        1. 辩证笔记
      • 培养阅读的习惯
      • 不断地练习
      •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 和滑雪类比
  •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 实用性 vs. 理论性作品
      •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 历史
      • 科学: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 哲学
    •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 发现作者的意图
      • 这第四个规则可以说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 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 单字 vs. 词义
      •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 找出关键字
      • 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 找出字义
      • 首先,一个可以有许多不同意义的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只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把多重意义合起来用。
      • 其次,还有同义字的问题。
    •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就是片语(phrase)的问题。
    •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 句子与主旨
      • *第六个规则**可以说是: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 找出关键句
      • 找出主旨 用不同的字词复述或者用不同的语言翻译来检测是否掌握了主旨
      • 找出论述
      • *第七个规则**可以说是: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段落(或者散落的结构),找出其中的主旨。
      • 找出解答
      •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 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 受教是一种美德
      • 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 修辞的作用
      • 站在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
      • 在读者或听者的立场,修辞的技巧是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反应。
      •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 规则九,除非你听清楚了,也确定自己了解了,否则就不要回话。
      •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 化解争议
      •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 总结
      •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 偏见与公正
      • 理想化的辩论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1. 注意情绪
        1. 意识到自己的前提和假设(偏见)
        1. 尽力不偏不倚
      • 不同意的四种
        1. 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
        1. 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
        1.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1.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 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
      • 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
      • 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
      • 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
      •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 缺乏连贯
        • 前后不一致
      • 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 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

      • 相关经验的角色
      • 一般经验与特殊经验
      •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 尤其是历史与哲学
      •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 需要小心,因为不一定是对的、完整的
      • 阅读完书籍后再读导读
      • 如何运用工具书
      • 如何使用字典
      •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 附录一 建议阅读书目
    • 附录二 四种
    • 阅读的目的
      • 娱乐消遣
      • 获取信息
      • 增进理解力
    • 阅读的层次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 第1阶段——这本书在谈些啥
        • 第2阶段——诠释整本书的内容
        • 第3阶段——评价这本书
      • 主题阅读
          1. 找到这几本书的相关章节
          1.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1. 厘清问题
          1. 界定议题
          1. 分析讨论
    • 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 好书能带来什么帮助?
      • 书籍的金字塔
      • 生命与心智的成长

Highlight #

  •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

明亮的对话

  • 阅读挑战2020,一本关于沟通的书:明亮的对话
  • [[post/明亮的对话短评]]
  • Outline
    • 序言 #

    • 前言 中国需要公共说理教育和公民理性 #

        1. 逻辑、说理和公民素质
        • 书面写作的说理离不开清晰、理性的思维,在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
        1. 公共说理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 用美国的教育举例子
        1. 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
        1. 自说自话不是公共说理
        • 私域和公域
        1. 高调宣传也不是公共说理
    • 第一讲 什么是说理 #

      • 说理是摊开的手掌,不是攥紧的拳头
      • 说理必须要有理由
        • 举了标语的例子
      • 说理的目标不是绝对的“确实”
      • 说理的三个目的
      • 探究
      • 说服
      • 协商:罗杰斯说理
      • “让说理”和“学说理”
      • 从小培养
      • 说理的三个因素
      • 逻辑 logos
      • 信誉 ethos
      • 情绪 pathos
    • 第二讲 说理论证的“主张”和“理由” #

      • 说理的结构:
      • 主张 claims
      • 理由 reasons
      • 保证 warrants (假设)

      • 对“理由”批评审视
      • 事实 还是 看法?
      • 有时候,将什么认定为事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看法
      • 意识形态无法用科学事实证伪
      • 如何识别不同的“主张”
      • 主张的多种分类
      • 绝对的和限定的
      • 评价是说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价值、原则、伦理、选择的评价因此是一个常见的“争议点”或“主张”。评价性的主张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三类,它们分别关乎实用目的、趣味选择和伦理价值。
      • 理由的“证据”与“呼吁”
      • 主张应该明确,定义清晰
      • 主题陈述不同于主题,多了
        1. 说理者对主题的立场
        1. 讨论这个主题的目的
      • 理由 或者 支持,两种
        1. 证据
        1. 呼吁:诉诸读者自己的价值、信仰或者观念。在有关公共生活的价值说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 说理中的“事实证据”
      • 事实证据也要小心评估
      • 个人经历作为事实证据的特点
      • 个人经历不是逻辑上的归纳,而是修辞意义上的举例证明
      • 理由与“常识”和“知识”
      • 知识性常识常识不一定都是对的,会随着环境变化
      • 逻辑性常识
      • 有结构缺陷的“理由”
        1. 程度
        1. 类比
        1. 先例
      • 理由与解释
      • 理由与解释的区别有时候也被视为“说理”(argument)与“解释”(explanation)的区别
      • 说理者越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暧昧和模糊,自然也就越能够把理说得清楚明了。
    • 第三讲 可靠论证的中介保证 #

      • 中介保证中的玄机
      • 常见的几种中介保证
        1. 普遍规律 例子能充分支持它吗?有没有例外或反面例子?考虑进去了吗?
        1. 权威 可靠吗?与议题相关吗?其他权威是否与他有不同的看法?
        1. 表现 提出的表现恰当、合适吗?有没有反面或不同的表现呢?
        1. 因果 确切或确实吗?对此因果关系是否有别的不同解释或看法?
        1. 类比 是解释性的,还是描述性的?类比对象间是否有充分的相似之处?
        1. 价值 此价值对读者重要吗?有没有与此不合或冲突的其他价值?
      • 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 说理特性的非形式逻辑论证模式
      • 主张 保证 论据 支持 语气 反驳
      • 用图尔敏模式检查中介保证
      • 中介保证的共同价值与“逆向说理”
    • 第四讲 概念和定义 #

      • “事实”与“看法”
      • 两种辨认方式
        1. 第一,人们可以共同确认“事实”是否确切
        1. 第二,事实陈述使用那些比较可以共同认可词义的字词,如圆形、欧洲、木头、有毒物质等等
      • 说理从定义开始
      • 古典修辞学争议点理论(stasis theory)中有四个争议点:事实(coniectura)、定义(definitiva)、品质(generalis or qualitas)、程序(translatio)
      • 事实主张:是事物的类属和属性的名称,或者是“名称即实质”意义上的那种实质,但并非客观实质。“事实主张”包含的定义往往是以命题陈述或其他类似形式出现的,用来修饰、说明、确定主语的性质或类属。
      • 定义主张:如果那个“是什么”的“什么”本身并不清楚,本身就有争议,那么就需要对那个“什么”进行说明和定义,于是也就成为以定义为争议点的说理。说理的“定义主张”就是对某种观念、价值、原则或重要概念提出看法,进行说理
      • 定义主张一般有两个部分
        1. 第一个部分是设立标准
        1. 第二个部分是用这些标准来衡量“定义主张”的对象(某某公司是不是一个好公司)
      • 五种常用的定义方式
        1. 第一种是词典或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的定义
        1. 第二种定义法是“特指”,英语中称stipulation,这个字的拉丁文原义是“讨价还价”,也就是由说理者根据具体的议题范围、内容而特别规定一个词的意思,将它限定在某一个特定的使用范围内。
        1. 第三种定义是反面定义,或否定性定义,如“民主不是专制,不是独裁”。反面定义只能告知一个事物不是什么,但不能说明它是什么,因此,否定定义之后还必须要有正面的具体定义。否定定义的主要作用是排除
        1. 第四种是举例定义,例如“水果”的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可以吃的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如梨、桃、苹果等”,就是使用了举例
        1. 第五种是词源或历史定义法。有时候,词源或词义变化的历史可以帮助定义
      • 类别概念与先入为主
      • 准确概念与有效比较
      • 说理中是否有真正有效的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概念是否准确,在进行比较前应该仔细检查比较所涉及的概念之间在逻辑上是否有对等的关系。在说理教学中,确定这种关系一般是用简便的“亚里士多德定义”(Aristotelian definition)来进行的。词典里的定义往往就是亚里士多德定义
    • 第五讲 说理的信誉与形象 #

      • 说理的信誉
      • 包括两个方面:在行,可信
      •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说理要令人信服,需要具备三种品质:见识、美德和好意,“任何一个显然具有这三种品质的人,必然能使听众信服”。
      • 可信度需要展现善意
      • 丧失信誉的权威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曾经总结过这个教训,人们称之为“塔西佗陷阱”,那就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 诚实和诚信是信誉与形象之本
      • 说错话或做错事以后的认错和纠正方式,不良的有三种:最常见的是抵赖、推诿和避重就轻。
        1. 抵赖
        1. 推诿
        • 第一种是声称“出于无奈”
        • 第二种是“我当时不了解情况”,出了错事,最高负责人一般总能以此法推卸责任。
        • 第三种是“我原先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许多错误都可以用“执行时出了偏差”的解释来顺利化解。
        • 第四种是“我的动机是好的”,它可以把坏事转变为出于好心但可惜没有办成的好事。
        1. 避重就轻就是大事化小
        • “托垫法”,把犯错转变为自我宣传的机会。你说我犯错误,我说这是百密一疏,一疏变成了百密的铺垫。
        • 第二种是“缩小法”,问题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你是以偏概全、存心不良。
        • 第三种是“区分法”,它强调错误的特殊性,不能与其他类似错误相提并论。
        • 第四种是“超脱法”,它强调大局的需要和历史的眼光,譬如,你批评腐败,他说应当向前看,腐败只是前进道路上的暂时现象。
        • 第五种是“反击法”,你说我有人权问题,我就说你想充当世界人权警察,说你自己的人权问题比我还多。
        • 第六种是“补偿法”,我以前打你成右派,弄得你家破人亡,现在给你平反,落实政策,再补发一点工资,你看我多么宽大为怀,你岂能再说我有什么错误?
    • 第六讲 说理的情绪与措辞 #

      • 委婉语和情感用词
      • 抽象与陈套
      • 政治妖魔化的“戈德温法则”
      • 这个法则是由美国知名律师迈克·戈德温(Mike Godwin)在1990年提出的,先是用于网上的在线辩论,现在也用于一般的政治辩论,指的是,当一个对立的讨论不断延展时,参与者用纳粹或希特勒来类比对方的概率会趋于1,也就是100%,简直没有例外。
      • 审美化的情绪
      • 冲动和煽情
    • 第七讲 逻辑谬误 #

      • 形式的和非形式的逻辑说理谬误
      • 非形式的逻辑难以发现,主要分为三类和其他,接下来叙述
      • 情绪性谬误
      • 第一类可称之为“情绪性谬误”,主要与古典修辞学所讨论的pathos有关,特征是在说理时有意无意地利用听众的情绪、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弱点。
        1. 大家都这么说
        1. 诉诸无知和非理性的害怕:这是一种以未知的可怕将来作为恫吓手段的宣传。
        1. 历来如此
        1. 转移论题
        1. 诉诸偏见、愚昧和无知
        1. 以我为中心、随我需要的“辩证”
        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借用好名目
        1. 扯开本题
        1. 所谓的“某国特色”
        1. 利用联想转换
      • 形象性谬误
      • 第二类谬误可称之为“形象性谬误”,与古典修辞学所讨论的ethos有关,这在说理时故意造就有关人物的或好或坏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会造成听众非理性的信任、喜欢或厌恶、害怕和不信任,因此影响他们对说理的接受方式和意愿。
        1. 因人废言
        1. 动机论
        1. 误用权威
        1. 我错你也错
        1. 稻草人
        1. 极度简单化(往往为此制造一个绝对的权威)
        1. 豪言壮语式泛论
        1. 耍横
        1. 替罪羊
        1. 自我吹嘘
      • 逻辑性以及其他谬误
      • 第三类可称之为“逻辑性谬误”,与古典修辞学所讨论的logos有关,这些是非形式逻辑谬误中最为狭义的逻辑谬误。
        1. 草率概括与以偏概全
        1. 推不出
        1. 不可靠的因果关系
        1. 错误类比
        1. 非此即彼
        1. 滑坡推论
        1. 乞求问题
        1. 隐藏不可靠的假定
        1. 笼统泛论
        1. 循环论证
        1. 偶然和逆偶然
        1. 常见就是必然
        1. 半真话,全假话
      • 其他谬误
        1. 叫你两头不讨好
        1. 更改真相
        1. 大胆说谎
        1. 推诿、抵赖不认账
        1. 利用证词、反正都有理
        1. 文化绝对相对论
        1. 数字简化
      • “雄辩症”和“厚皮逻辑”
      • 首先,雄辩症混淆了说理和辩论的目的。
      • 其次,雄辩症使人思想阻滞,变得看不到也不愿服从明白的道理和清晰的论据,“不管别人已经给出了多么完善和令人满意的答复,只要能找出些含糊的语言,他便继续与人争辩,一方面挑起口角,另一方面一定要争出个高下来”。
      • 再者,雄辩症的结果是越善辩越不文明,善辩成为一种对别人进行刁难和伤害的手段,成为“最不真诚、最不适当的行为”。
    • 第八讲 伦理说理和价值观 #

      • “买活鸡”的伦理说理
      • 价值概念和价值原则
      • 三种基本的伦理概念:德性、责任和权利
        1. 第一种是宗教或传统伦理所最普遍使用的概念。它们区分“德性”和“恶”,如“仁”、“义”、“德”和它们的反面“不仁”、“不义”、“无德”。
        1. 第二类伦理概念是“责任”,尽责任的就符合“德”的规范,就是“好”。
        1. 第三类伦理概念是责任和权利。
    • 第九讲 学生作文中的说理 #

      • 作文从“描红”开始
      • 大学一年级的作文
      • 大学生作文的要求
    • 第十讲 书面说理的演变与人文传承 #

      • “我写作”和“我说理”
      • 16世纪,蒙田,培根 [[Francis Bacon]]
      • 说理:普通民众的理性思考与表达
      • 让随笔真正成为公共说理文字的是英国18世纪时论作家艾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艾迪生对自己的随笔有社会启蒙的意识
      • 说理谈论的是“人的事务”
    • 第十一讲 说理是一种公民教养 #

      • 从小学习说理的教养
      • 有教养的王子和有教养的中学生
      • 有教养的说理和有教养的听众
      • 个人教养与公共规范
    • 第十二讲 歪理巧言不是说理 #

      • 引子
      • 在三个方面坚持真实和合理的原则
        1. 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1. 用可靠嗯证据和理由来清楚说明结论
        1. 对听众的福祉抱有真诚的关怀
      • 作为权力工具的“说服”
      • 中国特色的“修辞学”
      • 察言观色,合时宜,目的是“使你备受别人喜欢”
      • “屁话”比谎言更有害
      • Bullshit
      • “刀笔者”和“发言人”
      • 学校“非道义说理”教学是一个错误
      • 为不道义的主张辩论
    • 第十三讲 “歪理”如何利用人的自身弱点 #

      • 大众文化的宣传机制
      • 第一,它发送信息不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而是只提供对宣传者有利的信息;
      • 第二,它是代表某种商业、政治性组织、机构、利益来传播信息的,它所代表的必然是局部的利益,但却总是以整体的名义来进行;
      • 第三,信息接受者一定是广大的社会人群,现代宣传本身就是大众社会的产物,依赖于大众传媒。
      • “要解释”、“求痛快”和“行动热情”
      • 焦虑、害怕和奉承
      • “大胆说谎”和“认知失调”
      • 说大慌而不是小谎
    • 第十四讲 说理的伦理层面 #

      • 说理的“理”与“善”
      • 说理的“诚”与“信”
      • 说理的“诚恳”与“诚实”
    • 第十五讲 说理的目的与环境 #

      • 真实是说理之本
      • 历史材料的真实性评估
      • 说理的价值与宽容
      • 从反面理解的宽容,不因说理而遭受迫害。而不是对罪恶宽容。
      • 理在哪里和说理环境
    • 第十六讲 公民听众与政治说理 #

      • 以公民听众为依归的说理
      • 专制的雄辩与宣传
      •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
      • 今天专制改换成“民主爱好者”的面目
      • 公民教育抵制宣传
      • 他所分析的宣传话语有四种惯用伎俩:一、排斥对立意见;二、无视不同看法;三、取消合理判断;四、运用谬误逻辑。
      • 宣传的十个方面
      • 第一是宣传背后的意识形态或目的 (如维护一党专制);第二是宣传的环境(迎合、利用的是何种民众需要,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仇外恐外);第三是宣传者(谁是宣传者,谁控制着宣传机器,为谁的利益服务,什么样的利益);第四是宣传的组织结构 (各级宣传机构、政治辅导员制度);第五是宣传的对象(对国内和国外宣传有所区别);第六是宣传的媒体技术条件(网络、开会、电视、报刊等等);第七是宣传所动用的特殊手段(领袖和政党崇拜、政治迷信、游行、庆典、政治节日、纪念仪式等等);第八是受众的反应(盲信、怀疑主义、犬儒主义、假面、全信或半信半疑);第九是宣传所要攻击或压制的对象是谁(国外传媒、“自由派”报纸、帝国主义、异议人士、独立教会);第十是如何评估宣传的有效性。
    • 第十七讲 非说理宣传的四种危害 #

      • 宣传是与说服、说理对立的话语
      • 宣传运用的是非理性的影响力
      • 宣传利用群众的非理性、好冲动而起到蛊惑的作用
      • 有必要分辨感情冲动的两种不同情况:一是过度,以致丧失理智和对他人暴力残害;二是对象有误,恨不该恨的,爱不该爱的,如“文革”中的盲目个人崇拜和红卫兵的暴力行凶。过度和对象有误的感情还会让人不能分辨不同对象间的区别,例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本身并不坏,但一经误导,变得过度和对象有误,就会变得分辨不清国家与政权的区别,也分辨不清民族和政党的不同,更有可能因此而变成一种仇外、排外、盲目自大的集体性歇斯底里。
      • 宣传是欺骗和谎言
      • 极权宣传和后极权宣传(故意说谎)
      • 宣传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和认知缺陷
    • 第十八讲 说理与民主 #

      • 哲学民主的理念
      • 施特劳斯
      • 施特劳斯还认为,“现代民主离普遍优秀还差得很远。现代民主并不是由大众在统治,因为大众事实上不会统治”。
      • 从哲学民主到实践民主
      • 不同的候选人:愿意当官和一心当官
      • 实践民主中,选民的进化
      • 民主制度中的演说与辩论
      • 民主的说理与法治
      • 民主与言论
      • 一民主自治与真实知识
      • 二专制和多数人暴政都是自由言论的敌人
      • 三宪法如何保护言论自由
      • 四公共说理与民主讨论
      • 五自由言论是公民教育,也是人文教育
    • 后记 #

  • Highlights
    • 第1条
    • 高亮文本:保护文明而有教养的言论更能体现对言论自由的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这样的言论不仅对于民主自治是必须的,对于培养个人的人格、智识和精神素质也是可贵的。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13:51
    • 第2条
    • 高亮文本:因此,自由言论辩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政府的作用和职能。正反两方都是依据宪法修正案的第一条: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尽管没有一方赞同政府钳制公民言论,但各方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却有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是直接引用第一修正案,坚持政府或他人无权干涉任何个人的言论自由。第二种是全面理解第一修正案,强调个人言论自由是一种建立在与他人关系上的自由,因此不能排斥他人的批评自由。以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美国人同意后一种看法。一方面,由于言论的重要,必须坚持言论自由,不得压制;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言论重要,所以对言论不能不加理会,听之任之。所以,言论自由坚持的不是言论不容批评,而恰恰是言论必须认真对待批评。政府在运用批评权力时尤其应该特别小心,政府不能用“禁令”(censorship,书报审查)去管制公民自由,但应该以“督导”(censure,指责批评)去引导社会价值观,让公民社会自己发挥应有的道德判断和舆论作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10:54
    • 第3条
    • 高亮文本:他拍摄《性书大亨》是为了让观众知道,被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定下来的这个至高无上的“自由”权利,是有代价的,必须因此容忍一些坏的东西混进来。允许这些东西存在,是在保护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福曼表现的自由言论观初看似乎极端,甚至荒谬无稽,但却包含着深意,正如莱里·弗林特自己所说,我是最低俗的,连我的自由都能尊重,你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08:59
    • 第4条
    • 高亮文本:公共说理的自由言论应该成为一种目的,它的意义在于民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讨论(deliberation),这种讨论是它本身的目的,那就是保持社会不同观念的思想活力与相互之间的激励和多元张力。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08:04
    • 第5条
    • 高亮文本:霍姆斯对言论与真理关系的著名解释是:“真理的最佳测试是思想本身在市场竞争中被接受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宪法的理论……必须永远警戒对于意见表达加以检查的企图。”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07:18
    • 第6条
    • 高亮文本:作为保护自由言论的理由,民主自治和追求真理(真实)这两条都受到最优先的强调。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05:03
    • 第7条
    • 高亮文本:但这一原则只针对普通人(private figure)有效。1988年的“《皮条客》杂志诉福尔韦尔案”(Hustler v. Falwell)中,最高法院便指出,对于“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的冒犯性的讽刺是完全受到保障的。这样的政治讽刺言论,包括用漫画讽刺、挖苦上至总统的政治人物,都是受到保护的自由言论。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04:23
    • 第8条
    • 高亮文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由言论的限度问题又增添了新的内容。1942年的“查普林斯基诉新罕布什尔州案”(Chaplinsky v. New Hampshire)中,最高法院认为含“挑衅字眼”(fighting word)的言论不受宪法保护。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5:04:20
    • 第9条
    • 高亮文本:第一个领域是“良心自由”,这还包括个人意见的表达与发表。它包括人们所说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宗教自由。第二是“趣味和志趣的自由”,包括选择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第三是“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就是容许社会中存在多样化的独立团体。所有这些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他说:“任何一个社会,若是上述这些自由整个说来在那里不受尊重,那就不算自由。不论其政府形式怎样,任何一个社会,若是上述这些自由在那里的存在不是绝对的和没有规限的,那就不算是完全自由。”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59:49
    • 第10条
    • 高亮文本: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价值,捍卫民主是因为民主是人类认可的价值,同样,捍卫言论自由也是因为它是这样一种价值。自由的言论可能帮助我们通往真理,但却并不一定以通往真理为目的。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58:11
    • 第11条
    • 高亮文本: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说理的权利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威胁:政府的权力(专权)和大多数人的压制(多数人的暴政)。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56:33
    • 第12条
    • 高亮文本:只有民主的制度才能让人展现自由、理性的天性,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能够生活在这样一种制度之中。这样的制度必须建立在理性、公正的说理原则之上,而不是凭借武力强制来维持。在公共生活中运用理性说服而非武力强制,这使得民主成为一种与专制迥然有别,因此也是比较优秀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55:05
    • 第13条
    • 高亮文本:这个补充立场的要义是,尽管视频游戏的暴力是个问题,但宪法对自由言论的规定使得政府没有充分理由来管制视频游戏,这就像对待“低俗”一样,低俗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低俗,而在于政府有没有管制低俗言论的充分理由。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53:45
    • 第14条
    • 高亮文本:在完美主义者的眼里,这样的陪审团运作也许会显得太业余,与刻板的司法形象相比,陪审团成员的自由自在也似乎缺乏专业精神。所有理解并赞同这个制度的人,从来不认为陪审团是一个完美的制度,只是找不到一个比它更好的制度罢了。但重要的是陪审团代表的法律程序权威。作为一个解决争端、得出双方必须接受结果的机制,这个程序本身就是权威的保证。难怪杰弗逊会认为,陪审团制度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要重要。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50:55
    • 第15条
    • 高亮文本:17世纪英国牧师和历史学家富勒(Thomas Fuller)就说过:“辩论从来不能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20世纪美国作家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更是说:“辩论会使人们更坚定地只是相信他们自己的想法。”说理的局限似乎与人类自以为是的弱点有关,固执和偏见也似乎比理性更近于人的天性。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49:36
    • 第16条
    • 高亮文本:民主选举的程序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上的:尽管参选者们嘴上都说自己的动机是为人民服务,他们的真实动机却未必如此高尚。民主政治中竞争权力位置的那些人,他们有可能出于一些不那么高尚但很符合人性的动机。民主制度是建立在承认人性弱点的基础上的。民主说理的机制也给人性弱点留有余地,这在民主选举的竞选说理中就可以看出来。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44:49
    • 第17条
    • 高亮文本:这使他对地上人间的大众民主充满了失望,他所怀有的唯一希望是,“自由教育是一架阶梯,凭借这阶梯,我们可以努力从大众民主上升到原初意义上的民主”。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43:26
    • 第18条
    • 高亮文本:直到今天,“平等”和“自由”(特别是言论自由)仍然是民主的两大基石,也是说理的两个要素。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41:53
    • 第19条
    • 高亮文本:一个东欧作家说,知识分子的爱国心使他们有了接受政府宣传的理由,在这些知识分子眼里,他们那个积弊丛生的国家就像是自己的残疾儿,“听到别人提到这孩子的残疾,他们就会生气,并出于本能地加以袒护”。人们由于抵制和不满外来的批评,感情用事地袒护他们本来并不满意的国内制度。看到这一类心理弱点和认知缺陷的危害,就不应当过分强调感情之害,感情与理智之间并不像人们常想的那样泾渭分明,在宣传面前上当受骗,往往是由于感情和理智的双重原因,而其中特别应该引起重视的便是认知缺陷。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38:48
    • 第20条
    • 高亮文本:东德的共产党刊物《青年世界》编辑舒特(HansDieter Schutt)说:“我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就像扣外套的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但要扣到最后一颗,才知道错了。即便如此,有外套还是比没外套来得暖和。”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38:18
    • 第21条
    • 高亮文本:在极权垮台前的东欧,宣传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手法,大多数人彻底认识到这种政权的邪恶和外强中干都是在它已经垮台以后。一直到1989年东德政权垮台前不久,东德还呈现出一片全体拥护政府的景象。据1989年春“国安部”的统计,全东德只有2500名异见者和60个“死硬分子”。这么高度的全民统一,使得心存怀疑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一定是我自己错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37:55
    • 第22条
    • 高亮文本:自己不相信的事,还照样像真的似地拿来作宣传。在甚至不指望别人真的受骗的情况下继续行骗,这是一种非常犬儒、非常无赖的蓄意说谎。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33:03
    • 第23条
    • 高亮文本:宣传利用群众的非理性、好冲动而起到蛊惑的作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31:09
    • 第24条
    • 高亮文本:有必要分辨感情冲动的两种不同情况:一是过度,以致丧失理智和对他人暴力残害;二是对象有误,恨不该恨的,爱不该爱的,如“文革”中的盲目个人崇拜和红卫兵的暴力行凶。过度和对象有误的感情还会让人不能分辨不同对象间的区别,例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本身并不坏,但一经误导,变得过度和对象有误,就会变得分辨不清国家与政权的区别,也分辨不清民族和政党的不同,更有可能因此而变成一种仇外、排外、盲目自大的集体性歇斯底里。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30:47
    • 第25条
    • 高亮文本: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就曾问道:“为什么宣传挑动仇恨要远比激发友谊来得成功?”希特勒期盼的就是这样的群众,他感叹道:“那些统治不会思考的人民的政府是多么幸运啊。”正是由于希特勒充分掌握了群众的心理弱点,他相信,“只要巧妙而持久地运用宣传,就能让民众把天堂当成地狱,而把地狱当成天堂”。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28:04
    • 第26条
    • 高亮文本:宣传的令人厌恶在于,你可以正当地迷惑和欺骗敌人,因为他们是你的敌人,但你不可以这样对待你的朋友,你的人民。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27:35
    • 第27条
    • 高亮文本:他所分析的宣传话语有四种惯用伎俩:一、排斥对立意见;二、无视不同看法;三、取消合理判断;四、运用谬误逻辑。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24:37
    • 第28条
    • 高亮文本:宣传所依赖的就是一种缺乏积极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被动接受,而宣传所损害的也正是人的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24:01
    • 第29条
    • 高亮文本:第一是宣传背后的意识形态或目的 (如维护一党专制);第二是宣传的环境(迎合、利用的是何种民众需要,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仇外恐外);第三是宣传者(谁是宣传者,谁控制着宣传机器,为谁的利益服务,什么样的利益);第四是宣传的组织结构 (各级宣传机构、政治辅导员制度);第五是宣传的对象(对国内和国外宣传有所区别);第六是宣传的媒体技术条件(网络、开会、电视、报刊等等);第七是宣传所动用的特殊手段(领袖和政党崇拜、政治迷信、游行、庆典、政治节日、纪念仪式等等);第八是受众的反应(盲信、怀疑主义、犬儒主义、假面、全信或半信半疑);第九是宣传所要攻击或压制的对象是谁(国外传媒、“自由派”报纸、帝国主义、异议人士、独立教会);第十是如何评估宣传的有效性。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22:37
    • 第30条
    • 高亮文本:宣传不仅是一种公共话语,而且更是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联系关系,一种以统治权力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方式。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19:08
    • 第31条
    • 高亮文本:1513年,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主张一种实用的、政治功利的、可以用欺骗加暴力为手段的话语观。他告诉君主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使用话语欺骗的手段来对付民众,公众很轻信,极易腐蚀,只要能说服公众,使用任何手段都是正当的。他写道:“老百姓善变无常,要让他们相信什么事情并不难,但要他们一直这样相信却又很难。因此,必须有所安排,在他们不再相信时,就强迫他们继续相信。”这也就是后来纳粹宣传头子戈培尔所说的,宣传背后必须有利剑,极权话语后面必须要有暴力手段作支撑。戈培尔主张的不只是一种强权说理的方式,而且更是一种与之一致的极权统治。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17:15
    • 第32条
    • 高亮文本:公民说理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暴力趋势,而促进形成这一趋势的一个主要因素便是公民的普选权,对此托克维尔写道:“在美国,促使政治结社暴力趋于缓和的最强有力因素,也许是普选权。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14:14
    • 第33条
    • 高亮文本:同样,在中国也缺乏一种具有终结价值和普遍道德规范作用的宗教信仰。这给人们在说理时造成了“理在哪里”的困扰。在一个有崇拜无信仰的社会里,即使看起来有一些类似于宗教的活动,绝大部分也都与价值共识无关,因此也无法为公共说理提供理的权威。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4:00:37
    • 第34条
    • 高亮文本:对于公共说理,宽容的价值往往是从反面来理解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宽容,个人便可能会因为他所说的理而遇到不幸,或者仅仅因为说理这一行为而遭受危害。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57:26
    • 第35条
    • 高亮文本:除了大多数主张都可能涉及的“定义主张”(参见第四讲),还有五种最常见的主张,它们的争议点分别是事实(发生了什么)、原因(原因与后果的关系如何)、意义(如何阐释一件事、一部作品、一席话的意义)、价值(什么是好的、有用的、美的)和行动(该怎么办)。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49:51
    • 第36条
    • 高亮文本:亚里士多德把演说分为三种:议事演说(未来之事)、法庭演说(过去之事)、公民大会的展示性演说(当下之事)。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42:50
    • 第37条
    • 高亮文本:他们认为,要使人们接受一个虚假的预言,有几个条件。第一,预言要符合人们原来的信念;其次,需要使接受预言者卷入预言的相关活动(个人卷入的程度越高,为这项活动牺牲得越多,就越相信预言的真实性);第三,要维持信仰,还必须要有社会的支持,或团体内部成员的相互支持,这样才能相互强化无法证实的信念。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36:10
    • 第38条
    • 高亮文本:相晓冬迎合和利用读者的民族主义心理,用讨好他们的办法来迷惑和削弱他们对歪理的识别。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34:04
    • 第39条
    • 高亮文本:他把“断言、重复和传染”这三种手段确认为是给群众洗脑,并彻底控制群众的宣传良方。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28:57
    • 第40条
    • 高亮文本:使得宣传成为一种特殊传媒形式的是:第一,它发送信息不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而是只提供对宣传者有利的信息;第二,它是代表某种商业、政治性组织、机构、利益来传播信息的,它所代表的必然是局部的利益,但却总是以整体的名义来进行;第三,信息接受者一定是广大的社会人群,现代宣传本身就是大众社会的产物,依赖于大众传媒。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26:23
    • 第41条
    • 高亮文本:辩论训练和其他学习项目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培养学生们成为能独立思考、坚持道义和有知识的公民,脱离这个目标传授知识,只会将学生陷入一种比无知更可怕的境地。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3:25:17
    • 第42条
    • 高亮文本: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戴维斯对政治家演说保持着一种戒备性的怀疑主义,也就是说,在政治人物能够证明自己是出于无私动机之前,不应该排除他自私和功利的动机,这是一种对权力的必要戒备和对权力欺骗的应有警惕。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2:57:56
    • 第43条
    • 高亮文本:第一是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第二是用可靠的证据和理由来清楚说明结论;第三是对听众的福祉抱有真诚的关怀。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7 02:54:59
    • 第44条
    • 高亮文本:洛克在谈到教养与能力和天赋的关系时说:“勇气于一个教养不好的人,更添一种粗野之气,也抵消了勇气的好处,学问于他便成了迂腐,才智成了滑稽,朴素成了粗俗,温良成了奉承。缺乏教养任何一种好的品质都将被扭曲,反倒成为他的缺点。”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7:22:16
    • 第45条
    • 高亮文本:洛克还说:“倘若您从(孩子)的借口当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找出其间有虚假的成分,那就把它认作是真实吧,切不可表现出点点的怀疑。让他在您面前保持一种尽可能好的声誉,因为他一旦发现自己丧失了这一声誉,您也就丧失了一种重要的、最好的支配他的方式。”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6:02:32
    • 第46条
    • 高亮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说真话而不说谎,并不一定是受道德律令的驱策,而是出于实际的考量,聪明的政客或商人大多明白这个道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6:01:45
    • 第47条
    • 高亮文本:亚里士多德说:“演说者不仅必须考虑如何使他的演说能证明论点,使人信服,还必须显示他具有某种品质,懂得怎样使判断者处于某种心情。”做到这些不只是一个能力问题,而且也是一种教养。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6:00:03
    • 第48条
    • 高亮文本:这个传统包括一种不脱离个人经验、自由思想、独立判断的知识观;坚信“理”来自每个人自己的理性,而不是外力灌输或强迫;说理必须自制、温和稳健、不走极端、顾及公众利益;说理不只是技能,而且更是教养,因此深入、平和、令他人愉悦的说话方式应该成为文明说理的规范;说理的权利与把理说清的责任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说理者应该有明确的看法、清晰的条理、准确的措辞。更重要的是,说理是就多种多样的“人的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因此是对普通人和广大公众说理,而不只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政党、教派、小专业等)的同声相求和互相吸引。公共说理的先决条件不是先成为某个专业问题的专家,而是对公众共同面临的问题有所关心,并对之形成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是否合理,需要由说理者自己先行评估,并且要有他人的认可。说理因此成为一种不断在与他人互动中“寻求合理”的社会行为和话语伦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5:57:24
    • 第49条
    • 高亮文本:随笔与论文之间是有区别的,随笔与论文之间的区别往往也就是“说理”与“专业论述”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说,说理的修辞,它涉及的是“那种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人都能认识的事理,而且不属于任何一种科学”。这正是随笔与论文的主要不同之处。随笔探讨的是人人都能认识的事理,不是专业人士的知识。一个人写专业论文,需要在有了相当的专门研究和新的发现后才能开始。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5:55:27
    • 第50条
    • 高亮文本:沉思、阅读、回忆、旅游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5:54:17
    • 第51条
    • 高亮文本:18世纪是随笔在英国兴盛的时期,有一些偶然但又必然的原因。1695年英国政府放松了对出版的管制(在这之前政府绝对控制着出版许可),涌现出众多的期刊,刊登短小生动的文章。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5:49:02
    • 第52条
    • 高亮文本:哲学家凡维克(Robert V. Wyk)说:“一个好生活必须至少包含两个部分,幸福以及不在寻找幸福中上当受骗。”越容易上当受骗,也就越不容易确保那是真正的幸福。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1:25:53
    • 第53条
    • 高亮文本:作文说理都有四个方面的具体标准:一、目的(内容);二、结构(组织和发展);三、语言;四、技术性细节(拼法、句法、正确引述法等等)。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1:24:15
    • 第54条
    • 高亮文本:学生学习的essay是一种虽短小但结构相对完整的写作形式,可以用来描述、叙述、比较,也可以用来分析和论述,可以称之为“短文”,更确切地可以称之为“格式化随笔”或“应用随笔”。“随笔”是指它的由来(详见第十讲),“格式化”是指它的章法结构要求,“应用”是指它的用途(如描写、比较和对比、原因与后果、辩论等等)。作为格式化随笔的作文是一种并不随便的随笔。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1:08:29
    • 第55条
    • 高亮文本:第二种运用权利概念的方式则形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伦理原则。它从所有人的一些基本而普遍的权利和人权出发,在讨论公共问题时,它强调,真正具有社会价值(或国际社会价值)的权利应当建立在普遍性伦理原则之上,应当促进和增强与这些权利本身相一致的体制(民主)和社会结构(公民社会)。它兼顾不同个体权利和利益,它是一种集体性的,而不是极端个体性的伦理原则。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1:05:01
    • 第56条
    • 高亮文本:第一种是将具体的个人权利等同为道德行为标准,凡是个人权利范围之内的,都是道义上可以接受的。这是一种伦理最低限度论。它允许“可以不管的事,我都不管”,对旁观者,它要求“不关你的事,不要你管”。一切从普遍道德规范对个别行为者的批评都因此被视为干涉他的权利、私事或者内政,都被视为不道德的举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1:04:54
    • 第57条
    • 高亮文本:涉及伦理的公共说理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社会环境。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0:58:14
    • 第58条
    • 高亮文本:其次,价值判断并不都是“非事实”的。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0:56:08
    • 第59条
    • 高亮文本:首先,我们不管做什么,说什么,总是会试图用某种伦理理由去说服别人。尽管有许多人认为,“对”与“不对”这样的伦理观点仅仅是一种个人的看法,但事实上,在与他人相处和需要说服对方时,他们并不只是把伦理当作个人的看法。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0:54:05
    • 第60条
    • 高亮文本:康德就曾指出,价值是相对的,因为价值与人的局部判断有关,而那些“不相对的”,高于相对价值的,那些成为其自身目的的,便获得了道德的属性。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0:25:46
    • 第61条
    • 高亮文本:洛克在《教育片论》中提出,对于儿童的教育来说,专门学习辩论并没有好处,他建议将与说理有关的“修辞和逻辑这两门学科”随着增进语言思考能力来学习。这是因为,“真理是需要经由成熟的、适宜的思考才能发现,并获得支持,而不是经过人为的激烈措词和辩论的方法得到的”。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0:24:12
    • 第62条
    • 高亮文本:洛克说: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10:23:14
    • 第63条
    • 高亮文本:借用众人(“多数人”)的偏见(ad populum),如果许多人都这么认为,那一定是对的;又可以称之为“老百姓的话”,用无名无姓、没有面孔、无法核实的“老百姓”来做主语,造成一种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一定正确的假象。这种假象就是谎言的诱骗效果。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6 02:21:07
    • 第64条
    • 高亮文本:学习说理是为了学习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民主公民,而独立思想和判断则必须要有清晰的思维,正如斯泰宾所说:“一个民主的民族极其需要清晰的思维,它没有由于无意识的偏见和茫然的无知而造成的曲解”。民主公民的清晰思维不仅表现为他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也包括他对公共语言普遍状态的关注和警觉。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58:45
    • 第65条
    • 高亮文本:群众的这些特征形成了不会说理的“群众人”,他们没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能力,在认知、心理、感情等方面都有缺陷。不管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每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都有可能变成群众人。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57:34
    • 第66条
    • 高亮文本:群众对事物的看法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特点,这些都与理性说理凿枘不合,“对何为真理何为谬误不容怀疑,另一方面,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57:20
    • 第67条
    • 高亮文本: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易受暗示,而且轻信。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57:13
    • 第68条
    • 高亮文本:这个法则是由美国知名律师迈克·戈德温(Mike Godwin)在1990年提出的,先是用于网上的在线辩论,现在也用于一般的政治辩论,指的是,当一个对立的讨论不断延展时,参与者用纳粹或希特勒来类比对方的概率会趋于1,也就是100%,简直没有例外。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52:31
    • 第69条
    • 高亮文本:奥威尔指出,用抽象的人群概念思考会使人漠视个体人的遭遇。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49:36
    • 第70条
    • 高亮文本:说理的目的与骂截然相反,说理不仅不以伤害为目的,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可能的伤害,这是说理的教养,也是说理的伦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48:32
    • 第71条
    • 高亮文本:网骂中还有一些是很不堪的詈辞秽语,纯粹是有目的的侮辱和伤害。
    • 笔记内容:li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47:56
    • 第72条
    • 高亮文本:当语言被用来遮掩而不是澄清事物真相时,它就成了一种欺骗。这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45:57
    • 第73条
    • 高亮文本: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选择的字词往往已经包含了对它的态度,当有人被拆迁逼得走投无路、拒绝服从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奋起抵抗”,也可以称之为“违法抗拒”,甚至可以称之为“暴力行为”。我们的用词不是中立的,用词也就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44:33
    • 第74条
    • 高亮文本:最常见的是抵赖、推诿和避重就轻。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36:53
    • 第75条
    • 高亮文本: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曾经总结过这个教训,人们称之为“塔西佗陷阱”,那就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34:33
    • 第76条
    • 高亮文本:说理并不表示一个人懦弱或放弃自己的想法,说理的目的也不一定是要把对方拉到自己这一边来。说理是释放一种理解、尊重、不轻慢对方的善意,让彼此变得温和而有理性。说理可以使双方走到一起,搁置在具体问题上的争议,共同营造一个平和而有教养的公民言论空间。有了这样理性公民言论的中间地带,人们才不至于自我囚禁在一种要么恶言相向要么哑口无言的两难境地之中。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32:44
    • 第77条
    • 高亮文本: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说理要令人信服,需要具备三种品质:见识、美德和好意,“任何一个显然具有这三种品质的人,必然能使听众信服”。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29:12
    • 第78条
    • 高亮文本:逆向选择是一种特殊的选择,将它与一般选择相对照,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比较,而是一个前面说过的“定义主张”说理结构。它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设立标准(应该选出基于某种共识的优秀人才),第二个部分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以个人意志、利益主导的选择,认识到它消极“逆向”的性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24:50
    • 第79条
    • 高亮文本: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绘的,他们只拥有很少私人财产,在选拔下属或后继者时,对具有相似才能者也能一视同仁,毫无私心地从公正的考试和竞争中选出最佳人选,一步一步地将他们培养成政治栋梁。但是,这样的政治理想从来没有真的实现过。因此,现代民主共和摒弃了这种理念,而是认为,与其撞大运似地期待选拔出现奇迹,还不如依靠切实可行的民选制度来挑选虽不算英明但也还不坏的领导者。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21:09
    • 第80条
    • 高亮文本:在说理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用“类别概念”去理解或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类别概念会使他们对相同的事情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10:36
    • 第81条
    • 高亮文本:社会越现代化,直接暴力就越为结构性暴力所代替。结构性暴力是通过现代社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体制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需要直接针对暴力对象的肉体。加尔顿把结构性暴力总结为四种表现:剥削、渗透、分裂和排斥。他对这四种表现的分析和说明都是从压迫着眼的:剥削是一种使一方受惠的“劳动分工的不平等结构”;渗透是指“统治的一方通过控制被统治者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控制,来占据中心位置”;分裂是指“分裂和隔离被统治者,将之分而治之”;排斥则是将被统治者置于边缘地位。尊卑等级、贫富差别、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不平等关系以及恶俗文学都是结构性暴力的主要形式。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08:30
    • 第82条
    • 高亮文本:文化暴力乃是指文化中那些能被用来为直接性的或结构性的暴力辩护、使之合理化的方面。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08:16
    • 第83条
    • 高亮文本:研究和平理论的著名学者约翰·加尔顿(Johan Galtung)把暴力定义为“任何使人无法在肉体或是思想上实现他自身潜力的限制”。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07:27
    • 第84条
    • 高亮文本:古典修辞学争议点理论(stasis theory)中有四个争议点:事实(coniectura)、定义(definitiva)、品质(generalis or qualitas)、程序(translatio)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2:01:08
    • 第85条
    • 高亮文本:此后创造的新说法有一个新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用一些根本不容争辩的“好词”。没有人会说不该改革开放、不该和谐、不该代表。问题是,这些好词中可以塞进与它们应有的意思相违背的东西。如果和谐用来消除来自社会的合理批评,和谐就会变成不和谐;如果改革开放用来辩护社会不公正,开放就会为腐败打开大门;如果代表用来强迫人民被代表,代表就会变得不代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1:49:03
    • 第86条
    • 高亮文本:定义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从论据中排除暧昧含混的成分,明确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正在进行讨论的实际问题上。强调定义对于说理逻辑也是重要的,因为说理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一般定义中得出的推论。具有说服力的说理必须遵守清楚定义和概念准确的原则,否则就会给人造成支吾搪塞、故弄玄虚、耍滑头的不良印象,这当然也就不可能起到说服别人的作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1:46:49
    • 第87条
    • 高亮文本:逆向不逆向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重要的是尊重、提倡、守护怎样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尊重、提出和守护那些价值观,一个社会必须在这些问题有相当的共识,才有可能认真地讨论人们共同认为是重要的问题,也才不会因为持有不同的意见,把彼此视为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1:38:58
    • 第88条
    • 高亮文本:例如在美国,简化报税的理由固然不错,但由于大多数人认为它有碍于社会公正,并不会因为怕麻烦而接受单一税制。一件事麻烦,不是不去做它的理由。如果只是为了方便,那么不纳税岂不是更加方便?同样,美国人不会因为民主选举麻烦、费钱,而停止实行民主制度。但是,在一些别的国家里,就会有人以民主选举效率低和耗费钱财为理由,反对实行这样的政治制度。他们是否只是用这些理由当借口,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 笔记内容:继续暗示中国 XD
    • 更新时间:2020-04-15 01:37:11
    • 第89条
    • 高亮文本:现实生活中的说理与形式逻辑有关,但不能简单归结于形式逻辑,更不能等同为形式逻辑。否则,说理就会很死板,甚至变成一种刻板教条的逻辑推理,而这与说理要求独立、全面思考以及灵活、具体判断是背道而驰的。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1:30:11
    • 第90条
    • 高亮文本:图尔敏(Stephen Edelston Toulmin)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种可以用来说明说理特性的非形式逻辑论证模式。图尔敏模式包括主张(claim)、保证(warrant)、论据(grounds)、支持(backing)、语气(modality)和反驳(rebuttal)六个部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5 01:16:19
    • 第91条
    • 高亮文本:但对于人类的共同价值,包括人的基本自由、平等、尊严和权利,则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共识,不然,人类就会失去整体性,也难以形成建立在共同价值基础上的相互平等联系。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18:54:28
    • 第92条
    • 高亮文本:但是,你作为一个说话者,则应该避免这种暧昧不明,应该尽量在自己头脑里先想清楚,然后在说话时向听者表明你到底是在提出一个理由,还是提出一个解释。清晰的说理需要有这种辨析意识,这是因为,就算是再暧昧不明的“因为”,顶多既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解释,而不可能既是理由又是解释。理由与解释的暧昧和模糊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说理者越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暧昧和模糊,自然也就越能够把理说得清楚明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4:20:34
    • 第93条
    • 高亮文本:再看下面这样一句话:“统计数字显示英国人口正在增长。因为营养和医疗条件好了,人们的平均死亡年龄增高了。”在这句话中,“因为”后面的部分是对人口增长结论的解释说明,而不是支持它的理由,直接支持结论的是统计数字。但是,由于统计数字只是确定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没有提供任何解释或说明,所以才添加了一个解释说明。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4:18:31
    • 第94条
    • 高亮文本:理由与解释的区别有时候也被视为“说理”(argument)与“解释”(explanation)的区别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4:16:00
    • 第95条
    • 高亮文本:先例说理容易造成的一种叫“滑坡论证”(slippy slop)的逻辑谬误。滑坡谬论是不合理地使用连串的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上纲上线的批判经常运用这种谬误逻辑,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4:13:39
    • 第96条
    • 高亮文本:2009年11月30日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温室排放现已居世界第一,预测2020年将接近美国的2倍,
    • 笔记内容:2019年数据,中国>25%,美国13%。看来这个预测非常准确了。
    • 数据来源 https://www.unenvironment.org/interactive/emissions-gap-report/2019/report_zh-hans.php
    • 更新时间:2020-04-14 04:11:25
    • 第97条
    • 高亮文本:美国作家阿瑟·克里斯托(Arthur Krystal)说,“一句说得很巧妙的话可能只是因为巧妙才有说服力。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4:05:25
    • 第98条
    • 高亮文本:但是,正如斯泰宾在《有效思维》中所指出的,“我们必须记住,作为路标,它的可靠性必须经常加以测试。而且,虽然可以用类比做论据,借以触发一种结论……但是,哪怕是一个很好的类比,也总有那么一个点,到了那里,这个类比就垮了下来。”而且,有人会利用类比来进行诡辩或欺骗而不是说理,他们的“目的是劝说我们接受他们的意见,可是并不向我们提出任何可以为一个有理性思维的人所能接受的根据”。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4:04:12
    • 第99条
    • 高亮文本:更有一种特殊的“比上又比下”:如果符合自己的利益,就与别的国家“国际接轨”,相反,则会强调与他国不同的“某国特色”。
    • 笔记内容:作者可以的,某国还不反思。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49:53
    • 第100条
    • 高亮文本:专业人士挑战和对抗常识,缺乏应有的谨慎和自我反思,这是一种知识的傲慢,也是一种对公众的蔑视,他们这样的公共说理是难以成功的。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46:07
    • 第101条
    • 高亮文本:直觉经验的知识经常被称为“常识”,是一种人生来就有的、无须经过解释就能明白的知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37:47
    • 第102条
    • 高亮文本:在说理中出具或接受一个事实证据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有没有与之矛盾或不符的其他事实证据,这叫检查证据,也叫考虑“反方意见”(counterargument),在图尔敏模式中,这被称为“反驳”(rebuttal)。(参见第三讲)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34:53
    • 第103条
    • 高亮文本:当只有一种说法时,我们有时候无从怀疑;但是,如果出现了不同的说法,尽管不一定是更准确的说法,也会使得我们用存疑的态度去看待第一种说法。这就是公共生活中应该允许并鼓励不同看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它使得有助于进一步思考的存疑成为可能。
    • 笔记内容:这里有个悲哀的现象就是。恶意造谣派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试图歪曲事实。虽然悲哀,但是我们依旧要容忍这一点。并做出及时清晰的回应。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34:20
    • 第104条
    • 高亮文本:他们评估多尔夫曼用作事实证据的个人经历,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他们并不随便怀疑叙述细节的真实性(如多尔夫曼是否在二岁半时就记事,或住院以后就只说英语了),个人经历的证据价值并不在于每个细节的确实无疑(这与口述史或关于过去灾难的个人叙述是一样的),而在于可认同性。第二,他们撇开那些可能缺乏真实性的细节,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叙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否具有普遍性。在说理论证中,个人经历在听话人那里是否能起到说话者所期待的论证作用,可认同性是相当重要的,说理评估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30:41
    • 第105条
    • 高亮文本:因此,说理总是可以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07:37
    • 第106条
    • 高亮文本:公共说理的“理”指的是一个由“理由”来充分支持的“结论”。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4 03:06:53
    • 第107条
    • 高亮文本:评价是说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价值、原则、伦理、选择的评价因此是一个常见的“争议点”或“主张”。评价性的主张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三类,它们分别关乎实用目的、趣味选择和伦理价值。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11:05:49
    • 第108条
    • 高亮文本:为了强调主张,有时候限定主张会用绝对陈述来表达,例如,“大多数的官都是贪官”会变成“无官不贪”,这种绝对陈述最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但作为一种修辞性的强调手法,却是经常在被使用的,严谨的说理应当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11:05:11
    • 第109条
    • 高亮文本:古典修辞学有五个组成部分:立意构思(inventio),也就是提出观点和主要看法;布局(dispositio),把观点或要说的话用合适的结构组织起来;文采(elocution),用令人愉悦的文字来表达;记忆(memoria),记住要说的话,不要照本宣科;和陈述(pronuntiatio),现场发布。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11:01:12
    • 第110条
    • 高亮文本:谎话与大谎言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用经验去证伪,意识形态是最不容易证伪的大谎言,因为那本来就是一个与经验不沾边的神话。意识形态的神话建立在一系列由假定和推理关系连接起来的概念和想法之上,构成一个封闭的、自我完足的逻辑秩序结构。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无须、也根本不可能从人的经验得到证明。意识形态所代表的“历史”先进性,顾名思义就是超越任何凡人的现世经验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以一时一地的经验去证明它存在或不存在,可能或不可能。由于它无法证伪,所以它成为当然正确的绝对真理。既然是绝对真理,当然也就绝对不允许质疑或妥协,不允许对之说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11:00:20
    • 第111条
    • 高亮文本:并不是所有的虚假理由都能用这样的方法去证伪的。例如,当某种意识形态被用作理由时,便不能用简单的科学事实去对它证伪。凡是制度性宣传,无不需要有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基础。精明的宣传者都知道,一般的民众不容易相信小谎话,但却很容易相信大谎言。小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11:00:11
    • 第112条
    • 高亮文本:有时候,将什么认定为事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看法。一部分人认定是事实的,因此是不容争议的,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看法,因此是可以争议的。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10:48:15
    • 第113条
    • 高亮文本:说理是一种具有结构特征的陈述。说理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主张(claims,或称结论)、理由(reasons,或称证据)和保证(warrants,或称假设)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10:44:38
    • 第114条
    • 高亮文本:说理有三个目标,分别是探究、说服和协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3 03:23:31
    • 第115条
    • 高亮文本:他说是老黄瓜,你不同意,说不是老黄瓜,看上去是反驳他,但事实上却已经陷入了他的不当比喻之中,因为国家并不能以黄瓜来类比。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3:40:33
    • 第116条
    • 高亮文本:宣传与“说服”是不同的。朱维特和奥多奈尔的《宣传与说服》正是以这一区别来定义“宣传”的:宣传是单向贯彻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和需要;而说服则是双向互动的,兼顾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交流需要。宣传居高临下,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随时可能在交流的某些环节上违背真实原则;而说服则必须平等对待对方,诚实地遵守真实原则。宣传往往不容受众发问,因此依靠某种外部强制力维持信息的传递机制;而说服则必须容许、鼓励对方发问,双方都是自由而不受胁迫的自主主体。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3:38:43
    • 第117条
    • 高亮文本:这首先是因为,人们对公域和私域的话语未能予以清楚的区分。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3:35:21
    • 第118条
    • 高亮文本:日记无论写得多好,多么有文采,有学问,都是一种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话语。因此,没有谁会对没有发表的日记提出公共说理的要求。但是,日记(或其他形式的私人写作)一旦发表出版,并且有了开导、影响别人的企图,那它就已经进入了公共话语的领域,因此也必须接受“说理评估”的检验。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3:28:11
    • 第119条
    • 高亮文本:这种群众性的民意宣泄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既是专横的,又是理想的。它兼有崇高和暴力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因素。它的崇高境界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高尚感情(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爱国主义),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暴力倾向以“道德净化”为理由,排斥一切异端和不同意见,理直气壮地展示和夸耀自己的不宽容和狂热。而这样的群众行为恰恰支持了极权统治惯用的驭民逻辑和合法性:为了高尚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地实行任何对个人的排斥、钳制、压迫、残害。这也是“不高兴”民族主义话语的主要特征。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3:23:30
    • 第120条
    • 高亮文本:为一个著名作家像为初学写文章的学生一样分析逻辑谬误,值当不值当呢?在一个公共说理成为风气,人们普遍具有逻辑、说理习惯的社会里,把常识性的东西当作一个严重的公共话题,当然不值当。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3:20:21
    • 第121条
    • 高亮文本:非理性话语不仅仅是个别人话语的弊病,而且更是整个社会的危害。理性话语是民主社会的特征,而非理性话语则常常伴同专制而生。不讲理的话语可能存在于任何社会,但只会在专制社会中大行其道,甚至成为政府的权力话语。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理性话语能力,从社会作用来说,是一种帮助维护民主公共生活秩序的公民教育。从公民修养、禀性来说,则是一种提高国民素质的人文教育。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3:00:51
    • 第122条
    • 高亮文本:理性话语的价值观是与他人平等、尊重、以说理相待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羞辱他人、不欺骗他人、不歧视他人、不伤害他人、不使用任何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对待他人。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2:58:53
    • 第123条
    • 高亮文本:乔姆斯基(Norm Chomsky)把语言的能力看成是人的思维的基本能力。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2:49:16
    • 第124条
    • 高亮文本:只有说理的社会才是正派、宽容的社会,这就需要尊重与自己不同意见的说理对方。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心平气和,不要一开口,就“我不高兴”、“我生气”。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2:42:33
    • 第125条
    • 高亮文本:实用的修辞学分为五部分:立意构思(inventio),也就是提出立场和主要的观点;布局(dispositio),把观点或要说的话用合适的结构组织起来;文采(elocution),用令人愉悦的文字来表达;记忆(memoria),记住要说的话,不要照章宣读;陈述(pronuntiatio),包括语音、语调、手势、面部表情。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2:36:33
    • 第126条
    • 高亮文本:说理教育不是为了使人论辩获胜,也不仅是单纯技能的传授,而是与人的文化教养和道德素质联系在一起,传承着人类共同文明和自由、平等、理性的说理价值。这才是公民社会要培养的“公共说理教育”和“公共理性”。
    • 笔记内容:
    • 更新时间:2020-04-12 02:23:26

程序员跳槽全攻略

  • 2016 年在推特上看到作者,购买了本书。直到今天还没看。
  • Outline
    • 前言 #

    • 程序员跳槽全攻略,个人经历总结。

    • 原理篇 #

    • 价值论 #

    • 使用价值:为雇主提供多少价值
    • 增加自己的使用价值很简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好。
    • 供需 #

    • 供需也是可以调整的,技巧就在于选择更好的细分市场
    • 信息透明度 #

    • 获取招聘市场的充足信息
    • 跳槽不是什么 #

    • 跳槽不是为了追求价值最大化
    •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 职业的不可逆性: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 跳槽不是找工作:衡量得失,毕竟你要失去现有的工作
    • 跳槽不是加薪的砝码
    • 正确地谈加薪
    • 首先,讲一讲自己最近在工作上的成长,看主管是否认同;
    • 然后,从能力提升角度,向主管要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业务挑战;
    • 最后,问问当你的能力达到这个新的水平时,薪资是否可以同步提升起来。
    • 跳槽到底为什么 #

    • 求职的本质:累积金钱
    • 跳槽的意义:(优化资源配置 hhh
    • 跳槽的原则
    • 永远不要因为「现在很差」而跳槽,要因为「未来更好」而跳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一直往上走。
    • 跳槽的节奏和路线图

    • 准备篇 #

    • 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 #

    •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程序员职业的四大象限 #

    • E 象限(帮别人挣钱)
    • S 象限(为自己挣钱)
    • B 象限(让雇员挣钱)规模化
    • I 象限(让钱挣钱)
    • 职业路线图 #

    • 市场需求的分析 #

    • 定量分析
    • 爬取招聘广告,做词频分析
    • 定性分析
    • 和相关人员聊天
    • 根据需求调整自己的定位 #

    • 站在风口不一定能飞起来,但站在冰山上必然会沉下去
    • 学会观察技术潮流
    • 投资新兴市场和细分市场
    • JobDeer 职业画布 #

    • 如何构架价值
    • 我是谁,我有什么资源
    • 我的竞争优势
    • 谁可以帮助我:找人背书
    • 如何传递价值
    • 雇主需要什么样的人
    • 怎样让雇主知道你
    • 怎样宣传和证明自己
    • 预估收益
    • 跳槽的成本收益分析
    • 构建个人品牌 #

    • 公司品牌不是个人品牌
    • 一身相随的个人品牌
    • 程序员如何做个人品牌
    • 做粉丝和虚荣无关
    • 学会沟通和写作 #

    • 条理性
    • 逻辑性
    • 走完分享的最后一公里 #

    • 整理分享
    • 开始你的开源项目 #

    • 通过开源项目转型:结合自己的爱好
    • 开源项目不是遥不可及的
    • 比起技术能力
    • 更多的是「来自于真实的需求」
    • 以及「持续更新的毅力」
    • 提升架构能力 #

    • DRY Don’t Repeat Yourself
    • 半自动化
    • 正交性

    • 操作篇 #

    • 求职材料 #

    • 简历的本质 #

    • 获得面试机会
    • 简历要说什么 #

    • FAB
    • • Feature:是什么
    • • Advantage:比别人好在哪些地方
    • • Benefit:如果雇佣你,招聘方会得到什么好处
    • 给论据别给论题
    • 对比体现成长
    • 工具和模板 #

    • 书写工具 Markdown
    • 简历模板 https://github.com/geekcompany/ResumeSample
    • 求职邮件 #

    • 邮箱
    • 文件名
    • 求职渠道 #

    • 人脉:最优途径 #

    • 离职员工群
    • 竞拍:遍历潜在机会 #

    • 什么是人才竞拍
    • 哪些情况不适合竞拍渠道
    • 猎头:求职中的隐私保护 #

    • 使用小号
    • 使用来电拦截工具
    • 直投:绕过 HR #

    • 直投类招聘网站
    • 常规渠道 #

    • 各种网站
    • 面试准备 #

    • 知识补全计划 #

    • 遍历简历知识点
    • 技能树
    • 常见面试问题 #

    • 为什么要离职?抓住“未来更好”,不要说上一家坏话
    • 遇到过的最大的挑战以及解决的办法?
    • 你希望三年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强调成长性和稳定性
    • 你还有什么要问我们的?好奇心
    • 知己知彼 #

    • (人肉对方 hhh
    • 准时和礼节 #

    • 离职 #

    • 按新劳动法,员工离职只需要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雇主即可,不需要通过雇主同意。
    • 离职访谈

    • 后记 #

    • 为什么我们要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 #

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一百多年一个家族的兴衰,劳作,革命,日常,情爱,乱伦…非常的魔幻

Highlights #

庇拉尔·特尔内拉在这场造梦运动中出力最多,她成功地将纸牌算命从推演未来应用到追溯过往。借助这一方法,失眠者开始生活在由纸牌萌生的模棱两可的世界中。在模糊的追忆中,父亲是四月初到来的肤色黝黑的男人,母亲是左手戴金戒指肌肤呈麦色的女人,出生日期则简化为最近一个有云雀在月桂树上啼叫的星期二。⏱ 2020-03-24 04:30:16

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要为马孔多带来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 2020-03-25 05:03:30

实际上,这两样行为都属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阿玛兰妲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是她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 2020-03-25 05:26:09 Sigh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 2020-03-25 05:53:45

我的“微言小义”

想来前段时间最幸运的事情便是发现了卢老师这个宝藏作者。从个人网站读到出版的几本书。这本书中的很多微博都让状若痴颠,数度开怀。倒是对宗教的批判在我看来着墨过多,不是不应该批,而是这样一个弱小的对手,实在不值得批。可能是中国毕竟无神论是主流。总体下来,读的非常轻松愉悦。

highlights #

  • 人生随感
    • 好多事都像沙漏似的,一头满时另一头空。
    • 想想自己也大致如此,与朋友说话,意见相左时往往只辩一两个回合,不仅是为友道计,更是因为到了这号称“不惑”的岁数,已经知道什么东西是辩不清也没必要辩的。//而立未至知此理。 
    • 在高速路上开车,有时看到反向车道堵塞得一塌糊涂,直到几公里外才畅通——那里的车子正在欢快地飞驰。这时会生出一种逆向时间旅行的奇异感觉:因为我知道他们很快就欢快不起来了,等待他们的是那段长长的堵塞。若真有神话故事中那些洞悉未来的家伙,他们看我们大概就像我看反向车道那些人一样吧。
    • 人的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只能看见这令人着迷的世界的短短几十年的小片段。最有效的弥补则是:读纪实类书——它向你微观地再现过去数千年间别人看见过的小片段;学自然科学——它让你宏观地推测过去百亿年间发生过的事情;以及读点好的科幻——它向你概率性地展现可能出现的未来
    • 克拉克的随笔集《The View from Serendip》(《塞伦迪普景观》)时,发现他有篇文章阐述了同样的观点:“人生的目的是信息处理。”
  • 书虫说书
    • 后来“见到图片中毛主席书斋仍然是芸签满架,则又有点嗒然若丧了”。
    • 读书切忌因花钱买了一本书而硬着头皮读完它,仿佛读完了所花之钱就有所值了,殊不知读完一本不好或不合胃口的书只是在浪费金钱之外又浪费时间。//让我可以毫无顾忌地添加和删除待读列表。 
    • 著名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的书我只买过少数几本,不过前几天在书店翻看他的自传时,见他称自己最重要的两本书是《The Whys of a Philosophical Scrivener》(《一个哲学文书的为什么》)和《The Night is Large》(《夜空宏大》),我恰好都有,看来挑书的眼光不差。
    • 近日读完了流沙河的《锯齿啮痕录》。在同类回忆录中,此书与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杨绛的《干校六记》、巫宁坤的《一滴泪》同属我比较喜欢的。
    • 写书要写不可替代的书,撰文要撰不可替代的文——以之自勉。
    • 也许那段后记是老爷子长子自杀后的悲痛之语,而今则多少有些时过境迁了。
  • 文人墨客
    •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提到自己落难时张爱玲接济过他,与他分手时还寄了三十万给他,此事令张迷在为张的痴情感动的同时更加痛恨胡的寡义。不过据张的《小团圆》记叙,胡在张困难之时也曾提供过巨额接济。胡在此事中不提自己有恩于人处,却记下别人有恩于己事,做得很男人。 //情谊在看不见处
    • 读民国文章,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常有针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极严厉的批评,虽也有反对意见,但大都能算正常争议。换作是在今天,别说那样“一竹篙打翻一船人”的批评,哪怕谨慎得多、范围有限得多的批评,也往往会招来大批辱骂。究其原因,恐怕是很多文盲级的人终于会识字、打字,并且有地方发布文字了。 //文人骂起人来,果然辛辣
    • 1962年,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被问及是否还会回祖国俄国时,他表示不会,“原因很简单,我所需要的一切俄国的东西——文学、语言以及我的俄国童年——已始终与我同在。”
    • 张爱玲的犀利有一种林黛玉式的女性化的尖刻,跟鲁迅的充满阳刚之气的讽刺很不相同。这两人若相互过招,大约就是“九阳神功”与“九阴真经”的交锋吧。
  • 文史哲思
    • 看很多回忆录都会看到“被错划成右派”这一提法,每次看到这种提法,都给我一种“方针没错,操作有误”的感觉,也许对于一个“成绩总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总是次要的”(陶铸语)的组织来说,这就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  // :D
    • 常有人将我对别人观点的介绍视为赞同,在这里澄清一下:我介绍别人观点的最正面的动机,往往也只是认为值得介绍,而不等于赞同。此类介绍的最典型例子就是介绍知名人物的观点,因为那不论对错,都有史料意义或趣味性。我对此类介绍的其他意义则并不高看。除“最正面的动机”外,还有很多其他动机,其中包括意在嘲讽或以所介绍的观点为反面典型那样的“负面动机”。当然,“不等于赞同”不表示一定不赞同,而只是说除非明说了是赞同,否则请不要自行假设我赞同。 //转发不等于赞同?
    • 我有一个稍具相似性的看法:在谈论社会、历史等话题时,最好把自己当成火星人,对地球上的一切不要持爱国、卖国、同胞、敌人之类的立场。一件事你想批,甭管他是哪国的,都批;想赞,也甭管他是敌是友,都赞。人很难摆脱知识背景的缺陷,但应尽可能避免立场上的偏见。
    • 「我一向有个感觉,对东方特别喜爱的人,他们所喜欢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张爱玲(1964年11月21日致夏志清信)
    • 「专业作者只求别人知道他的发现,却不肯做努力去感动别人、震撼别人。发现的正确与否,与读者的情绪无关。」
    • “不偏不倚”是一种常被人称道的态度,但这种态度只在证据本身旗鼓相当的情形下才是真正可取的。在证据明显不对称的情形下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则往往反而是极大的偏倚。 // 面对邪恶无所作为,就是对邪恶的纵容
    • 关于义和团,如果只说一句话,我要说的是:他们的主要屠杀对象其实是中国人——比如那些被他们指为奸细,那些不信或不从他们,那些在他们骗术破灭后被用来垫背的中国人。或者套用李敖的一个句式来说,义和团是意淫洋人,手淫中国人。
  • 理科漫笔
    • 聊一段爱因斯坦申请签证的逸事:1932年底,爱因斯坦赴美定居前夕,受国内政治组织的影响,美驻柏林领事馆约他面谈签证一事,盘问其政治立场,使得爱因斯坦大怒:“是你们国家的人恳请我去的,若我要以疑犯身份进入你们国家,那我根本就不想去!”说罢怫然离场。结果美领馆连夜发表声明,宣布立刻给爱因斯坦签证。 //王垠和阿里的故事?
    • 在命题逻辑中,由错误前提可以推出任何结论,这一点常让人觉得困惑。法国科学家享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在介绍这一点时引述了逻辑学家刘易斯·库图拉特(Louis Couturat)的一个有趣的说明,那就是:任何审阅过错误数学论文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因为那些论文总是费很大气力推出第一个错误方程,然后就能很轻松地推出所需要的任何东西。
    • 「我可以生活在怀疑、不确定及无知之中。我认为生活在无知之中要比拥有其实也许是错误的答案更有趣。我……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确信度,但我不对任何东西绝对确信,并且对许多东西一无所知……我不一定非得知道答案,我不会因为无知、因为迷失在一个神秘而无目的的宇宙中而感到害怕。」——[[Richard Feynman]]
    • 有博友问钱学森支持特异功能是否为污点。我的看法是:这种支持与约瑟夫森或泡利(皆诺贝尔奖得主)对超心理学等的支持相类似,只是不成功的个人探索。唯不幸处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才引发了举国之荒诞。这“污点”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如说是国家的。我们惯常视国家为神圣,让个人受苛责,我宁愿倒过来看。
    • 分享一则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自传中的趣味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美国乘飞机要看级别,结果有位要乘飞机去做报告的科学家不幸被一位将军挤下了飞机。但更不幸的是,那将军正是为了赶去听那科学家的报告!该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尾声:霍伊尔说他曾把这故事讲给狄拉克听,后者大笑——这好像是我读过的唯一提到狄拉克大笑的故事。
    • 霍伊尔是创作过小说的少数科学家之一,于1957年发表了科幻小说《黑云》(《The Black Cloud》)。这部小说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泡利的夸奖:1958年,泡利请霍伊尔夫妇吃午饭,席间泡利夸奖道:“我刚刚读过你的小说《黑云》,我觉得它比你的天文工作好得多。” //这真的是夸奖吗?XD
    • 哈伯是一位功过和际遇都很复杂的人,他参与发明的合成氨方法间接养活了半个地球,并获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化学战之父”的头衔则使他声名狼藉、家人蒙羞;他深爱祖国(德国),为之积极效力,却因犹太血统而于1933年被迫逃离。
    • 著名数学物理学家爱德华·威顿(Edward Witten)曾经说过:弦理论是21世纪的物理偶然落到了20世纪。也许可以效颦地说一句:中医是公元前的医学偶然(甚至必然?)落到了21世纪。
    • 费曼由此引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结论:绝对明显的是,仅仅把复杂性隐藏在符号的定义里的简单表述并不是真正的简单性。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为显示量子理论的荒谬而设计出来的理想实验,最终成为量子理论最伟大的“营销广告”之一。
    • 数学的辉煌就在于,我们不必说我们在谈论什么。」——费曼。
    • 「Good work is not done by“humble”men.(好工作并非出自“谦卑”之人。)」——G. H.哈代(G. H. Hardy,英国数学家)
  • 百字科普
    • 湍流噪声还可以出现在人体内部,比如局部变窄(从而流速加快)的血管中的血液就有可能形成湍流,产生噪声。那血管若靠近耳朵,噪声就会变成一种无处可避的骚扰:耳鸣。
    • 有一类统计被称为“无意义统计”,它一方面给出定量的统计结果,另一方面却包含了未界定并且也不存在公认定义的模糊术语。
  • 科学微史
    • 从二手资料看,泰勒证言中最严重的一句乃是“我愿意看到国家的核心利益掌握在我更能理解、从而也更信任的人手里”。在被问及是否认为[[奥本海默]]对美国不忠诚时,泰勒的回答是:“我无意作任何这类暗示。我所知道的奥本海默是一位智力上最敏锐的非常复杂的人,试图以任何方式分析他的动机对我来说都是冒昧和错误的。我一直假定,并且现在仍假定他对美国是忠诚的。除非有决定性的反证,否则我相信这一点。”若放在中国的“文革”,那简直是温和到能被打成同谋了,比这卑劣百倍的落井下石也鲜有受害者以外的人基于道义与之绝交。
    • 分享一则八卦,是物理学家玻恩在自传中讲述的:在一个有希尔伯特参加的派对上,人们谈起了占星术,有人让希尔伯特发表看法,希尔伯特回答说:“如果把全世界最有智慧的10个人找来,问他们什么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东西,他们将找不出任何东西能有占星术那样愚蠢。” //有智慧的人骂人也是拐弯抹角
    • 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回忆说,爱因斯坦晚年曾表示自己的工作已不足道,之所以每天仍去研究所,是为了能跟哥德尔一同散步回家。
  • 驱神辨伪
    • 「很少有信仰者像塔利班或伊斯兰国那样邪恶,但除了信仰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做出如此邪恶的事呢?」——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 越是不严谨,甚至不可能严谨的领域——比如政治领域——里“颠扑不破的真理”越多。那些“真理”之所以“颠扑不破”,关键是不许颠扑。 //只有某某某,才能救某某
    • 概念清晰、推理严谨的体系利于纠错;模棱两可、逻辑含混的体系便于附会。前者的演化方向是去芜存菁,后者的演化方向是抱团成精。
    • 推荐“BBC The Atheism Tapes”(BBC无神论简史)节目中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的一段有关宗教的精彩访谈。
    • 我不知道这一观察是否准确,但它让我想起罗素的一句话:“我可以尊重那些辩称宗教是真理因而该信的人,却深恶痛绝于那些宣称宗教该信是因为它有用,问其真假是浪费时间的人。”
  • 闲言碎语
    • 念小学和初中那会儿,受《寂静的春天》之类书籍的影响,很关心环保,连带着对“绿色和平”那样的环保组织也有了好感,后来才慢慢意识到环保和环保组织的分别很有些像民主和民运组织的分别:后者虽打着前者的旗号,行事风格却如原教旨主义者那样偏激和不择手段。
    • 「人生而无知,但不愚蠢,他们是经过教育才变愚蠢的。」——伯特兰·罗素
    • 正义的事情能举出其他理由,邪恶的事情则只能以正义为理由。
    • 类比仿佛数学上保持元素之间某种关系不变的映射,重点在于通过对象{B}来展示或论述存在于对象{A}之间的某种关系。批评一个类比的关键是要指出{B}不能用来展示存在于{A}之间的那种关系。若批评的重点是“{A}不是{B}!”,“把{A}当成{B}是对{A}的侮辱!”等等,则属于不懂什么叫做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