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Book

挽救计划

好看,一人之力拯救了两个星球,期待这个故事被拍成电影。

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

趁着值班大概翻完了,适合以后作为工具书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文章本身,更适合作为一本工具书来看。不过作者的叙述非常有说服力,对于什么是功能性训练和为什么需要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具体实操部分分为下肢、核心、上肢,以及最后的爆发力等。可惜我不是一个能坚持健身的人,对于只想提高羽毛球水平的人来说,我去哪里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功能性训练指南?不过即使有了这样的菜谱,恐怕也很难坚持。希望以后有热情的时候能再翻开。

  • 我一直不是一个健身爱好者,来到新单位楼下就有个健身房,条件是非常优越了。看到书单中有这样一本书,搜索了一下看评价还不错,便挑选阅读,期待可以让自己养成规律健身的习惯。
  • 翻开本书前对于功能性训练是一无所知的,但是看完前两章便被作者说服。提高运动表现当然需要有针对性的去练习。
  • 作者提出的人体关节活动性和稳定性交替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运动科学。需要稳定性的部位稳定主要包括膝,核心,肩胛骨。需要活动性的部位有踝,髋,胸椎,肩关节。同时他非常强调单侧训练对功能性非常重要。稳定性不应该用动态力量训练方式来训练,而应该用受力条件下的等长收缩来训练。我的看法是,两侧活动度和力量不匹配的情况下,训练伤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如果你不注意活动度,稳定性和双侧一致性的问题,伤病离你不会太远。
  • 另外,爆发力对功能性非常重要,如果你年龄不是太大,还是需要尽早练习奥林匹克举重的,特别是高翻和高抓。此外,大多数铁友存在过渡练胸的问题,导致拉力推力不平衡,作者认为,应该满足卧推=高翻=反握引体(包含自重加负重)。深蹲和硬拉的主要区别是膝主导还是髋主导,从这个角度看,相扑硬拉和六角杠硬拉更类似深蹲。
  • Outline
    • 作者寄语
    • 译者序一
    • 译者序二
    • 原版推荐序
    • 前言
    • 1 让训练更具功能性
    • 2 分析运动项目的需求
    • 3 评估功能性力量
    • 4 设计训练方案
    • 5 泡沫轴滚动、拉伸和动态热身
    • 6 下肢训练
    • 7 核心训练
    • 8 上肢训练
    • 9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 10 奥林匹克举
    • 11 运动表现提升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