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Blog

Something about Fortran90

这学期开始学习程序结构力学(Programming Structural Mechanics),课程使用的主要语言为Fortran90,关于Fortran的传奇之处早有耳闻。一下是两段非常著名的短文,当然是英文的,我会尝试翻译这两篇短文。

下面记录一下在Windows环境下配置Fortran编译环境的步骤。

可选的有CVF6.6(COMPAQ Visual Fortran),最新也是最后的一个版本。IVF(Intel Visual Fortran),推荐安装CVF。这种集成的IDE上手比较简单,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课程要求编写的程序必须通过ELF90(Essential Lahey Fortran 90)编译通过,这是更严格的一个Fortran90的子集。可以下载编译器安装,比较简单,之后记得添加环境变量,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Construction Practice

一个月的实习过的很快,因为是8月中旬才开始施工实习,所以天气状况也不错,并没有受到酷暑的折磨。我们严格来说算不上在艰苦的环境中呆了一个月,工地的项目部环境很好,食堂伙食也让我怀念。回首这一个月,这里简单记录一点,真实的东西。

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的理论教育如果不结合行业实践,总是显得浅薄了。施工实习让我对行业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了解了住宅楼等民用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为以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加了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及技术经济方面的实际工作,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施工现场就是一场当场作答当场检验的考场,怎样选取最合适的方式,是照本宣科还是随机应变,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准备的重要性,尽管施工单位是按图施工,事先也得编写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每个分部工程都需要编写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施工方案,即便是这样,现场还是会发生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需要一个工程师不断的学习,吸取经验教训,接受实践检验。

一个月的实习过程,同样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人,项目部的工程师、安全员、测量员、质检员等等,他们不少人与我们年岁相仿,说话很放得开,听他们说着建筑行业、施工单位的种种轶事,学习他们踏实工作献身事业的品质。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除了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我们还看到了很多民工,有着重重的口音,他们攀爬在脚手架之间,或者推着小车穿梭在楼层,大大的安全帽遮住了他们黝黑的脸庞,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勤勤恳恳的工作,我知道他们在外打拼的辛苦,他们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在北京的脚手架上奉献自己的劳动。他们是最踏实的构筑者,构筑这个世界,将设计师的图纸转化为真实的混凝土钢筋结构。

我们在项目部遇到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XX的学生毕业了应该大部分都去设计院工作了,为什么要来施工单位实习呢?他们认为施工单位很苦,XX的不会来,也受不了。原因他们是知道的,因为我在一个月的实习中,听见好几个人在说这个问题,即设计与施工的脱离。设计出来的图纸到底能不能施工,设计师并不知道,你怎么叫一个从来没有下过工地,只知道在电脑上熟练的使用键盘和鼠标画图的人知道这些呢?所以设计变更总是存在的,所以施工单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与甲方、与设计单位沟通协商,这样势必会造成浪费,对时间的浪费,导致效率下降。一个协调的系统,才有可能是高效的系统。设计师一定要能理解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一定要知道,在我们这个首都很发达民工很落后的国家,实际施工人员的素质不是那么的高。如果有幸能成为一名设计师,我会记得这些。

实习答辩的时候,一位老师谈到了制作PPT的问题,批评说白底黑字不加任何动画效果的PPT是非常不友好的。关于这一点,我当场即反驳,要点是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也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当前PPT的泛滥,口头语言可能无法表达清楚我的观点,终究是个遗憾。

使用ssh优化上网

本文测试贴图,以及指导如何使用SSH。假设的上网环境是Chrome未装任何扩展,或者IE(本文演示的浏览器版本chrome21、IE10,版本差异基本不影响操作)

打开Interenet选项(Interenet Options) #

Chrome操作如下,左键单击扳手图标,点击选项(Settings),选择显示高级选项,如下图(其中红色框表示下一步操作鼠标点击处,下同)

IE操作,点击齿轮图标或者工具菜单,选择Internet选项

按照以下步骤设置 #

测试 #

打开IPCN IP 地理位置查询,根据结果判断是否成功。

关于阅读工具

阅读是人类获取经验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包括Web、移动设备等平台的阅读服务或工具,简单总结并评价。

稍后阅读 Read Later #

Instapaper Pocket Readability

“Read later”,“稍后阅读”或者“待阅”,这类服务从何时兴起不曾考证过,但是其流行的背景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网络阅读的缺陷:浅阅读。无法做专注的思考。
  2. 移动手持设备的兴起(此处主要指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更加愿意手持设备进行阅读,而不是面对一个十几英寸甚至几十英寸的电脑屏幕,原因之一在于移动设备的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3. Kindle等电子书的普及,对于较长的文章,kindle阅读有天然的优势,对眼睛的伤害较小以及续航时间长也是其普及的重要原因。

目前流行的这类服务有: 1. Instapaper 2. Pocket 3. Readability 4. Klip.me

Better Reader #

相对于Read later,还有一类阅读服务应该称之为Better Reader,即更好的阅读效果。很多网站,正文的四周充斥着广告,或者因为字体版式等原因可阅读性并不好,Better reader正是满足这一需要,自动提取出正文,进行排版字体等的优化,使得阅读更加友好。几乎所有的Read Later服务均提供这一功能,值得一提的是,Evernote也推出了一款浏览器插件Clearly满足这一需求。

Kindle到手时最先尝试的是Instapaper,真的不得不说界面非常简陋,无愧于一人公司之称。之后没再使用,因为当时没有这个需求,看书仅限于本地,推送用的也非常少。 后来渐渐体会到Read later的必要性,于是有目的的寻找起这样的服务。先后尝试的有Readitlater(现名Pocket),Readablity,Klip it,现在最终选择的是Instapaper。现在来简单比较一下各服务。

  1. 速度。就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目前在网页操作上,依旧是Instapaper的速度略占优势。
  2. 网页版面。Instapaper是极简的风格,界面十分朴素。Pocket以及Readanility的界面比较华丽。操作感觉更加舒适。
  3. 文章正确处理能力。Readability最差,部分网页完全不能识别,Klip.me次之。Instapaper与Pocket处理能力类似,均可以接受,部分网页Pocket更优。针对网页主体文字的识别(网易新闻),发现Readability完全错误,Instapaper基本可以使用,但是有瑕疵,多余评论也包含在内。pocket与Clearly完美识别。
  4. 平台支持。支持kindle的有Instapaper,Readability,Klip.me,其中最佳应为Instapaper,Klip.me推送也不错,但是排版没有优势。Android平台,Pocket最优,Instapaper的官方android版本刚刚推出,且非作者本人开发维护,存在部分文章无法下载的情况,其他不详。IOS设备,尚未体验。

综合以上几点,考虑到与Kindle的配合使用,使用的流畅性,主要使用Instapaper以及Clearly。

对于Instapaper的使用,目前是以下方案:

  1. 配合chrome扩展添加文章到Instapaper,Google Reader发送到Instapaper
  2. 账户连接Twitter,Facebook,Evernote 社会化分享,将liked文章自动发送到Evernote

对于Instapaper的使用,现在对Instapaper的文章管理十分的十分的不满,为什不支持标签?这个实在是令人蛋疼无比,尤其主要在Web使用的,希望开发者不断改进吧,Marco Arment。考虑到其个人的观点,感觉这点是不会再改进了,极简主义。

以上只是个人使用中的看法,由于部分平台体验时间不久,定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欢迎讨论。

RSS #

Google Reader 于2013年7月1日关闭,RSS市场终于打破多年以来的安静局面。Google Reader的替代品真如雨后春笋一般,但是目前在Web端尚未出现能够和Google比肩的服务。以下主要分桌面和移动端讨论RSS Reader。

  1. 桌面 Desktop

    • Feedly
    • Digg Reader
    • theoldreader
    • feedbin
  2. 移动设备 Android & iOS 上述桌面服务提供商一般都会提供移动应用,但是Feedly的Android应用太差,UI不错,流畅性不能忍受。Digg Reader的Android应用尚未出现,iOS的无法体验。值得使用的多位第三方专注于阅读体验、依托上述桌面服务提供者的应用。 Android平台大多之前依附于Google Reader的服务,目前多数应用没有继续更新,随着GR一同进入坟墓,便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Press $2.99 关于Press的讨论 http://v2ex.com/t/55925

    ...

通过isatap接入ipv6

为什么通过isatap方式接入?

在没有ipv6的环境中,可以通过isatap服务器接入ipv6;在例如清华这种连个ipv6需要认证(经常bug)的地方,isatap接入可以避开认证。

Linux #

$ sudo ip tunnel add sit1 mode sit remote 59.66.4.50 local yourip
$ sudo ifconfig sit1 up
$ sudo ifconfig sit1 add 2001:da8:200:900e:0:5efe:yourip/64
$ sudo ip route add ::/0 via 2001:da8:200:900e::1 metric 1

note:replace “yourip” with your IP like 166.111.111.111

  • 北京邮电大学 isatap.bupt.edu.cn
  • 清华大学 isatap.tsinghua.edu.cn和59.66.4.50
  • 华中科技大学 isatap.hust.edu.cn
  • 台湾 tb.ipv6.apol.com.tw
  • 上海交通大学 isatap.sjtu.edu.cn

脚本文件sit:(加上执行权限chmod +x sit) #!/bin/bash local_ip=101.36.22.24 sudo ip tunnel add sit1 mode sit remote 59.66.4.50 local $local_ip sudo ifconfig sit1 up sudo ifconfig sit1 add 2001:da8:200:900e:0:5efe:$local_ip/64 sudo ip route add ::/0 via 2001:da8:200:900e::1 metric 1 对于经常更换网络环境,或者采用DHCP动态分配IP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自动获取本机IP的脚本:下载地址 #!/bin/bash arg=ifconfig eth0 |grep "inet addr"| cut -f 2 -d ":"|cut -f 1 -d " " local_ip=$arg sudo ip tunnel add sit2 mode sit remote 59.66.4.50 local $local_ip sudo ifconfig sit2 up sudo ifconfig sit2 add 2001:da8:200:900e:0:5efe:$local_ip/64 sudo ip route add ::/0 via 2001:da8:200:900e::1 metric 1 note:

...

kindle dxg添加中文支持及更改字体,升级kindle3.2.1

汉化方法 #

kindle dxg更换字体最普遍的方法来自国外的mobileread论坛的这篇帖子。简而言之,是采用安装包的方式自动破解、更换字体。这里不再详述,目前网上能够搜到的大部分汉化皆是这种方法。多看论坛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方法。

我遇到的问题? #

dxg刚刚拿到手时,也是按照mobileread中的方法,但是数次尝试中文依旧无法显示(显示方框)。因为不知这种方法的原理,只能查看安装脚本的代码。虽然不能十分清楚,但是发现其是建立链接,将系统目录链接到用户文件目录下,更改字体。既然自动安装无法成功,那便采用手动的形式。自己建立链接,更改字体。

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 #

mobileread论坛中方法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以称为黑箱操作,参考kindle4更换字体的方法,利用usbnetwork登录kindle修改系统字体,达到添加中文支持功能,及更改字体的目的。

1.越狱(jail break) 采用mobileread论坛中提供的升级文件(上述帖子附件中) kindle-jailbreak-0.10.N.zip (112.6 KB, 5684 views) (注:文件可能已更新,建议采用最新版升级文件越狱)

2.添加usbnetwork支持 越狱之后添加usbnetwork。usbnetwork是采用usb将kindle与PC连接,建立局域网。添加usbnetwork的作用之一在于可以在PC上通过ssh或者telnet操作kindle系统文件。 mobileread论坛同样提供了方便的升级文件: kindle-usbnetwork-0.39.N.zip (10.84 MB, 1377 views)

在search中输入;debugon 开启debug模式,查看是否开启成功请输入help,会弹出帮助窗口。开启debug后输入 `usbnetwork 按确定。此时usb连接pc将不会出现存储连接提示,kindle的显示也不会有变化(电池显示充电)。

3.通过ssh或者telnet连接kindle,找到字体文件夹,建立链接到文件目录,通过字体替换的方式改变字体。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替换系统路径下的字体,原因有二,其一,直接操纵系统文件危险性较高,其二,dxg的系统路径空间有限,替换较大的字体文件时可能会遇到空间不够的问题。

系统字体目录: /usr/java/lib/fonts 链接命令: ln -s /us/documents/fonts /usr/java/lib/fonts

以上操作注意备份。

4.重启。以后更改字体直接在文件路径下替换字体文件即可(重启生效)。

升级kindle 3.2.1 #

  1. 为什么升级?

    • 更好的web浏览器。但是对于现在3G在中国大陆限制上网(只能amazon,wikipedia),这种改进没有多大的作用。
    • 加深功能。对于灰度扫描的PDF文件,阅读体验改进明显。
    • 其他尚待发现
  2. 升级过程

感谢Yifan Lu的工作,升级方法与相关文件均是来自Yifan Lu的文章。

  • 准备工作

    • 推荐将Kinle DXG里面的书籍转移至别处,卸载一切汉化或者其他插件。如果出错,可以查看readme文件,里面提供了出错提示的查询与解释。
    • DXG的系统版本为2.5.8,其他版本不保证成功。

    1.将Kindle DXG越狱 (已越狱可跳过此步) 连接电脑,把update_jailbreak_0.7.N_dxg_install.bin拷到kindle硬盘根目录下。断开电脑连接,进入menu->Settings->update your kindle, Kindle开始越狱(需时约5分钟),重启后重新连接电脑。

    2.制作DXG 2.5.8系统的镜像 (备份自身的系统) 把update_dxg-2.5.8-prepare_kindle.bin拷到kindle硬盘根目录下。断开电脑连接,仍然是进入update your kindle, Kindle开始备份2.5.8的系统(需时约45-60分钟),重启后重新连接电脑。将硬盘下output目录拷贝到它处妥善保存。以下是我在备份时候的状态信息,可能有误差,仅供参考: - 16:46 开始制作2.5.8系统备份镜像 - VCreating image… - 16:57 Compressing image… - 17:23 Generating update package… - 17:34 GeneratiGenerating update… - 17:41 GeneratiGeneraCleaning up… - 17:46 GFlashing recovery kernel… - 17:47 完成

    ...

饮料与心境

原载于人人

大学以来,一直与瞌睡斗争,偶尔对比曾经,多少会有点惭愧,上课睡觉也越来越心安理得。只是,内心深处总会觉得堕落。 那种方便的条装速溶咖啡似乎并无提神功效,倒是类似于饮料了,淡淡的苦味被掩盖在甜味与奶味之间。 最近尝试了罐装的,的确,有点苦。一杯往往能够喝到它变冷,又冷又苦,最后进入下水道…… 只是,喝完之后,总会有心悸的感觉,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提神的方面应该有了,心悸的感觉可不令人高兴。紧张,害怕,冲动……肾上腺素分泌。 讨厌的感觉,努力忘记……不去想那些类似的记忆,心悸的让我想要泪流。男孩子不该这样。 茶叶呢?安徽是有茶的传统的,应该。毛峰之类尚无机会品尝,乡里平时喝的都是极便宜的粗茶,偶尔新茶上市也有机会看看娇嫩的茶叶尖,只是茶叶总不适于携带存放。所以偶尔想想也便作罢。本来便是少喝,即便咖啡,也只是很偶尔。 还是喜欢奶茶,冬日的饭后,捧着暖暖的奶茶,看着人流,短暂的休憩与幸福。喧嚣喧嚣的日子,总需内心的宁静,哪怕只是几分钟。于我来说,冬天的北京,最幸福的事,或者就是捧着奶茶,看着窗外的雪花。 心悸 应该不只是咖啡吧,还有心情。

写于听涛园

书签服务的发展

书签,即Bookmark,紧跟着Internet的出现,万维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网页的数量飞速发展,为了在这样一片广阔的世界中生存,你需要利用书签来帮你记住有兴趣的网页,以备后来需要。下面简单回顾一下个人对于书签的认识。

首先定义一下书签的概念进而对其进行分类。个人认为存在这样两类书签,一是站点的地址,即各个网站的首页或者入口。此种书签的意义在于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进入某一网站,接下来讨论的都是此种意义的书签,即传统意义上的书签。其二,特定页面的书签,例如某个网站里面的某一特殊页面,某个博客里面的某篇文章,这样的书签一般是记录以供稍后打开阅读,正式由于此种书签的存在,有了现在很火的待阅类服务,例如Instapaper,Pocket等等,关于此种书签的讨论放在另一篇文章中。

最早的概念是收藏夹,IE的收藏夹,当时的方法是重装系统前手动备份,之后再导入数据。安装其他浏览器时,一般会自动导入IE的links。

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搜狗浏览器,因为教育网上外网(国外网络)需要支付价格高昂的流量费,搜狗的智能代理可以解决一部分浏览国外网站的需求,因此果断投奔搜狗浏览器,上网加速与双核的噱头的确吸引了很多人。搜狗让我知道的是原来书签是可以同步的,当时还特地整理过书签,十几个分类,几百个网址,无论是重装还是用图书馆的电脑,账户同步数据的确很方便,极大了提高了生产力:)。

渐渐的,当我还在从小白的队伍挣扎时,发现了chrome的速度真的是非常快,还有清新的界面(当时还没有小清新这个现在泛滥的词语),最重要的是,同步一切的能力:书签、扩展、密码、历史、cookie等等。但是,作为一个还没脱离小白队伍的小白,我的chrome之路在没有掌握一些科学上网的姿势之前,注定布满荆棘。

曙光出现在网络改革,出现在ipv6在教育网的普及,那一段时间,发现了google application engine这个伟大的产品,发现了ipv6 hosts。正式进入chrome的世界,直到现在。习惯了地址栏直接输入,渐渐冷落了书签栏,为了节省空间直接隐藏了书签栏。对于常用的网站这样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书签的另外一个作用收藏,却得不到解决,即使添加进了书签,但是因为数量众多使得即便分类明确也没办法起到“收藏”的作用。

在有意的寻求下,Google Bookmark与Delicious进入了视线,考虑到对于Google的信任以及Yahoo的日薄西山,我的选择不言自明。Google Bookmark当时还有list的功能,直接将其当作书签的文件夹分类用了,可惜后来背大扫除清理掉了,只能将每个条目加了标签勉强使用。目前个人的收藏方式是,通过chrome的Google Bookmark扩展来收藏网页,加上标签。存在的问题是仅仅限于收藏这一步,至于后来再去看这些收藏的好的机制并未形成。这个问题我在最后会进一步说到。

我和书签的关系本该到此告一段落了,这里还想在就书签收藏社会化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社会化这个词在web2.0时代说的很多,简单来说就是分享书签,将自己的收藏分享给好友。其实我对于这个本来是很看好的,所以在得知deliciousyahoo出售后,还颇感遗憾,高兴的是有人接手了,而且大幅度改版,且在不久后推出了中国版的delicious,即美味书签【mei.fm】,我发现其居然不支持书签导入,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图片分享网站,且与国际版账号数据不想通,遂放弃。有一段时间我尝试了一下国际版的的delicious,虽然也有chrome的扩展,但是速度实在太慢偶尔还没隔在长城的另一边,和谐中国基本不能使用,故而放弃。

因为对于firefox不是特别感冒,当然这完全是个人原因,在我心里,Firefox与Chrome基本处于同一高度。由于对于Google的感情以及前一段时间Firefox的疯狂更新导致插件兼容性问题,我至今一直是一名坚定的chromer。提到firefox是因为想介绍一下跨浏览器书签同步工具xmarks,xmarks的用户还是很多的。其主要作用是用第三方的服务来管理书签,之后再同步到浏览器,集中管理可以摆脱对于浏览器的依赖以及跨平台的问题,值得推荐。但是对于单独使用chrome或者firefox的话,个人觉得没什么大的必要去使用xmarks,因为浏览器自身的同步服务已经做得非常完美。

目前来看,我的解决方案是Chrome,Google Bookmark,最让我深恶痛绝的是Google为什么不将Chrome的书签与Google Bookmark合并?希望以后Google能够合并这两个产品,这是无数用户的呼声。收藏的问题我现在是这样解决的,对于看到的个人博客,先添加进Google Bookmark的blog标签,再看其内容利用Google Reader订阅RSS,对于文章一般是利用Instapaper或者Evernote收藏,普通网页则直接按照对应标签塞进Google Bookmark。

百年校庆

(这是校庆期间发布于人人的一篇日志。存档在此。)

不知何人号召,参加一项校庆活动,写一篇校庆日志。前者已经完成,后者尚未开始,越来越不敢说话,任何一种观点总有无数的批判,深知自己了 解甚少,清华的百年积淀岂是我短短两年可以得知真味?况且像我这等平民百姓,认识多局限于自己的圈子,清华这么大的园子里不知有多少各色的人物,小子不敢妄加评价。看见他人写的清华文章,更是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即便是一个园子,其思想也是多元。所争的无非主流而已。 五一刚过,舟车劳顿。回来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下附),本想直接分享的,但是想到各位中的大多数是无法且也没兴趣看到,所以打算复制过来当做我的第一篇日志,当是对校庆的自我纪念。另外,今天也是五四,聊表怀念。 清华的校训在很多年前就能耳熟能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很多清华的前辈们,或者说是学长们,正在践行着这句话。百年校庆来临之际,我们看到了很多成就,就像中国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一样,不得不为之骄傲。但是主旋律之下总有一些“杂音”,关于校庆的种种反思既然没有官方的,就只能是民间的审视了。也看到很多校友,社会人士关于清华的看法。非常感动所有人对于清华的关心。百年校庆让我们有机会去看这一百年来的得失,对于中国的教育,乃是幸事。 说了很多无关痛痒的话,实无意义。国家对于历史的评价总是不够全面。这之中总有种种顾忌,所谓历史总是胜利者的宣言。但是,小至一个学校,当有足够的勇气去正视不足,有足够的胸襟去容忍批判。借用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容忍比自由重要。校庆,不应该去刻意回避什么,只有对自身有全面的认识才能走得更远。

祝福母校,百年清华。

【附文】

什么是清华大学的灵魂?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focus_on_china/2011/05/110502_cr_qinghuasuni.shtml]

王维洛 德国工程博士

更新时间 2011年5月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30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庆。在百年大庆的时候,是否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清华大学的灵魂? 北京《中国周刊》主编朱学东认为,独立自由的探索精神应该是一所不朽大学的灵魂,它不应因社会变迁和政权更替而改变。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马寅初,[[梁思成]]和黄万里是清华大学院独立自由探索精神的代表。

另一种观点认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是清华大学的灵魂,更有人把它简化为“精忠报党”。百年大庆,官方推出了水利系的张光斗作为当今清华大学的代表,其生日也成为百年校庆的最主要内容。校庆期间,清华校友追思黄万里的集会,因遭受压力被迫取消。章立凡写道:“百年清华园,不再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不再有梅贻琦,不再有黄万里,不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剩下标准件制造和“工程师治国”。特此致哀。” 黄万里和张光斗,两个早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子,一个博士,一个双硕士;一个右派分子,一个优秀党员;一个永持批判态度,一个常写思想汇报;一个挺着胸脯说话,一个夹着尾巴做人;一个布衣教师,一个两院院士。虽然两人同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同事几十年,却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清华大学灵魂。 2011年4月15日在陆钦侃先生的遗体告别上有这么一副对联: 人云无法亦云三峡关乎民生子丑寅卯是非有赖我公砥中流 敢做未必敢当国事居然儿戏张钱邓李功罪无需他人付信史 张钱邓李,第一个张是张光斗。“敢做未必敢当”一语,可谓击中要害。张光斗被官方誉为是中国水利泰斗。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领导人都特别喜欢治水,都把张光斗作为其水利政策的顾问。表面上是党的领导人对张光斗言听计从,实际上是政治家把他们想干的事,通过张光斗的嘴说出来,传播出去。张光斗所缺乏的正是独立自由的探索精神。张光斗一生参与或主持设计的有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密云水库大坝工程和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等。但是在百年校庆的《清华大学隆重庆祝张光斗先生奉献祖国水利水电事业七十周年》消息报道中,只提密云水库工程,却不提黄河三门峡工程,也不提长江三峡大坝工程。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失败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张光斗说,当年他和钱正英都是反对黄河三门峡工程,但是现存资料不能证明这个说法。那么为什么不提长江三峡大坝工程?难道三峡工程也是张光斗的走麦城?

建设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洪

建设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洪,依靠的是水库的防洪库容。官方公布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是221亿立方,这是夸大的防洪库容,是计算错误的结果。这个错误张光斗早已知道。他写信告诉中央领导:“或许你知道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比我们对外宣称的要低,清华大学曾做过一份调查研究,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看过后曾以此质疑长江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承认清华大学的这份报告没错。但是,我们只能以降低蓄洪量到一百三十五公尺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这会影响长江江面的正常航行。但记住,我们永远、绝不能让大众知道这点。” 最后,政治家拒绝张光斗降低水位的建议,张也不敢据理力争。张光斗的这种行为符合“精忠报党”的灵魂,但是于国于民于清华大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环境组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但是到审批时结论被改为利大于弊,对此张光斗一言不发。当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截流之后,张光斗又给中央领导写信,表示他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十分担忧,建议投资三千亿元处理水污染问题。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建坝之后流速变缓,河流自净能力减弱。三峡工程总造价两千亿元,处理工程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投资三千亿元,弊大利小,一清二楚。张光斗的这种“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于国于民于清华大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黄万里则是在没有一分科研经费的条件下,完成对三峡工程工程的多项研究。他多次上书中共中央总书记,明确指出,以中国的自然地理和(砾石泥沙运行的)自然规律,根本不许可一个尊重科学民主的政府建造三峡筑高坝这样祸国殃民的工程。他预警了蓄水后卵石淤塞重庆、四川水患、浩大的工程开销和必将酿成祸患的移民安置。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清华大学医院的普通病房中,他仍然关心的是长江防洪,指出要加固长江堤防。 目前中国流传一个说法,黄万里在黄河三门峡工程上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在长江三峡工程上的观点却是错误的,理由是三峡水库淤积问题并不如黄万里预测的那么严重。 其实,三峡工程至今尚未找到解决砾卵石和泥沙淤积的办法,所谓的“排浑蓄清”措施已经被水库运行的实践证明是不可行的。采用“排浑蓄清”,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不可能蓄水至海拔175米。目前采取的补救办法就是在三峡水库上游建造大量的水库大坝,阻拦进入三峡水库的砾卵石和泥沙。这不是解决了砾卵石和泥沙淤积问题,而是把问题向后推移,推给子孙后代。 自2003年三峡水库135米蓄水以来至2010年9月,金沙江和嘉陵江进入三峡水库的泥沙约为15.7亿吨,加上三峡库区入库泥沙约7.2亿吨(绝对不能忽略不计),共计23.2亿吨,出库泥沙约为4.1亿吨,水库淤积泥沙约19.1亿吨,水库排沙为17.7%。累积淤积泥沙量已经超过黄河三门峡水库!2010年重庆港因淤积已经出现碍航现象。 目前,重庆港现在已经开始下移到重庆寸滩,未来将下移到万州。当年黄万里先生预测的重庆港被淤,虽然由于上游建库拦截砾石泥沙而有所推迟,但是却是不可更改的发展事实。因此,关于张光斗的报道中,不提他主持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初步设计,也算是有先见之明。 什么是清华大学的灵魂?这个问题关系到清华大学的未来发展。如果清华大学把目标定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并在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那么非提倡马寅初,[[梁思成]]和黄万里所代表的独立自由的探索精神不可;如果清华大学满足于为中国提供了最多的领导人和院士这样的成绩,那么大力宣传张光斗的“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正是最容易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