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 Blog

使用fail2ban干掉暴力破解的IP

一般使用该工具都是应对 ssh 的暴力破解,虽然关闭密码访问、使用密钥可以让暴力破解没啥意义,但是日志中出现洪水一般的暴力登录尝试还是令人心烦,故所有公网的机器都建议安装该工具,其基本原理是使用正则表达式分析日志,提取访问失败的IP,制定一系列规则,满足规则条件则通过 [[iptables]] 封禁该IP,一定时间后解封。

jail.confjail.local 是 Fail2Ban 的两个配置文件,分别用于默认配置和用户自定义配置。一般建议不要直接修改 jail.conf,在 jail.local 中,只需定义你想修改的设置,未定义的部分会自动继承 jail.conf 的值。如果需要为某些服务创建专用规则,可以将它们分拆到单独的 .local 文件中,例如 /etc/fail2ban/jail.d/sshd.local

下面是一个保护 ssh 免被暴力破解的例子( /etc/fail2ban/jail.local ):

[sshd]
enabled = true
port = ssh
filter = sshd
logpath = /var/log/auth.log
maxretry = 5
bantime = 600
ignoreip = 127.0.0.1/8

如何查看 fail2ban 的日志呢? sudo tail -f /var/log/fail2ban.log

如何查看 fail2ban 状态?

sudo fail2ban-client status
sudo fail2ban-client status sshd

如何检查日志匹配情况:

sudo fail2ban-regex /var/log/auth.log /etc/fail2ban/filter.d/sshd.conf

确保规则启用

sudo fail2ban-client reload

运行以下命令测试正则表达式是否匹配日志:

sudo fail2ban-regex /var/log/auth.log /etc/fail2ban/filter.d/sshd.conf

wireguard ssh 不通问题

去年11月份用了三年的腾讯云服务器到期后,又趁着优惠买了两年的腾讯云,依旧是选择上海的服务器,但是带宽从8M下降到4M,考虑到我只用来部署 wireguard,预想中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事实却教我做人,为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部署 wireguard 当然可以直接在 host 层面,但是手动管理配置文件比较繁琐,尤其在设备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所以好几年前就实际在用 wg-easy 这个项目部署,有个前端页面进行在线设备的展示,以及新设备配置文件的自动生成,使用体验非常好,一句 docker compose up 即可部署完毕。

问题从换了部署服务器后出现了,配置文件没有更改的情况下,客户端到服务端的 ping 值异常的高,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 60 ms 左右 (北京-上海),但是在1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的时间后,这个延时会上升到 300+ ms,且此时 SSH 登录会卡死在下面这一步。

 debug1: expecting SSH2_MSG_KEX_ECDH_REPLY

网络知识有限的我,也知道这个时候网络是通的,ssh 认证阶段出了问题。一番搜索找到 reddit 这个帖子,完全一样的问题,原因在于配置文件中 MTU 参数不对,MTU,全称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即最大传输单元,MTU 就是网络中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包大小,以字节为单位。MTU 的作用:

  • 限制数据包大小: MTU 就像一个“门框”,只有小于等于 MTU 的数据包才能通过。
  • 防止数据包过大: 过大的数据包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塞、丢包等问题。
  • 影响网络性能: MTU 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网络传输效率。MTU 设置过小,会导致数据包分片过多,增加网络开销;MTU 设置过大,又可能导致数据包无法通过某些网络设备。

华为关于 MTU 的解释,链接

按照帖子的操作测试获得本地网络的 MTU,注意 macOS 的 ping 命令和 Linux 存在差异:macOS 的 -D 标志等同于 Linux 的 -M do,都是设置 “Don’t Fragment” 位。macOS 的 -s 参数不包含 IP 和 ICMP 头部的 28 字节,所以如果要匹配 Linux 的大小,需要减去 28。

...

Obsidian Publish 的替代方案

TLDR:付费可以使用官方解决方案 Obsidian Publish,不想付费的可以采用其他开源方案。

Quartz - 一个开源的数字花园框架,专门用于将 Markdown 笔记(包括 Obsidian)转换成静态网站

  • 支持双向链接和图谱视图
  • 可自定义主题和样式
  • 使用 Next.js 构建
  • 目前更新比较频繁
  • Github 官网

MindStone - 类似 Quartz 的静态站点生成器

Obsidian Digital Garden - Obsidian 的官方插件

  • 直接在 Obsidian 内发布
  • 可以选择性发布笔记
  • 支持实时预览

Obsidian Zola - 基于 Zola 静态站点生成器

  • 性能优秀
  • 支持搜索功能
  • 可部署到 GitHub Pages
  • 最后一次更新2022年6月
  • Github

Jekyll Garden - 基于 Jekyll 的方案

  • 兼容 GitHub Pages
  • 有成熟的主题生态
  • 支持标签和分类

Perlite - 基于 PHP

  • 最近一次更新在2024年9月
  • Github

上海植物园

今年元旦期间在上海,抽空去了一趟植物园,在北京没有去过北京植物园的人(以后再也去不了了,因为更名为国家植物园),居然先去了上海的,下面是去之前做的一点小功课。

上海植物园的官方网站是链接,但是官网的内容比较陈旧,不如微信公众号。其英文名为 Shanghai Botanical Garden,缩写为 SBG,botanical 源自希腊语 botanikos,意为"与植物相关的"。这个词来自 botane(植物)。botanical garden 直译为"植物的花园",用来指专门收集、培育和研究植物的场所,即植物园。

园区概况 #

上海植物园位于徐汇区西南部,于1974年开始筹建,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为81.86公顷,是一个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植物园为目标,以“植物保护者、科技创新者、科学传播者、生态维护者、园艺引领者”为使命,致力于以“天蓝、地绿、水清、土净、居佳”为愿景的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植物园内的展览区设有植物进化区(包括松柏园、蕨类园、木兰园、牡丹园、杜鹃园、蔷薇园、槭树园、桂花园和竹园等)、盆景园、草药园、展览温室、兰室、环保植物区和绿化示范区等15个专类园。其中,盆景园、展览温室和兰室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植物引种以长江中下游野生植物为主,并为城市绿化收集和筛选大量的园艺品种,目前共收集3500种,7000多个品种。宿根植物、花灌木、凤梨科植物和仙人掌多肉类植物颇具特色。其中,传统名花牡丹、山茶及木兰的种质资源以及围绕上海生态城市建设的园艺技术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上海植物园每年都举办数个规模较大、主题各异的花展和科普活动,如春季的 “上海(国际)花展”,夏季的“美槿佳荷展”“精灵之约 暗访夜精灵”,秋季的“秋季花展”、“阴生植物展”以及冬季的“酢浆草展”、“年宵花展”,同时配备以特色的“园艺大讲堂”和“园艺沙龙”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植物园的花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推动行业交流和发展的优秀平台,为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学传播工作结合植物园资源的特点,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内容上,已从科学原理延伸至实际应用;形式上,已从静态的文字展示拓展至参与性强的互动体验;时间上,已从常规的日间活动延伸至夜间探险;地点上,已从植物园内扩展至学校、社区,从上海市内扩展至国内其他地区。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上海植物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上海植物园已成为一个真正的植物博物馆。每年都有百万游客在此感受春天的百花烂漫、夏日的荷风送爽、秋天的菊花傲霜、冬日的梅花凌寒。

草药园 #

上海植物园作为徐汇区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主要承担单位,一直致力于面向公众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草药园位于上海植物园东南部,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占地面积2公顷。经过2012年景观改造后的草药园以岩石园为主题格局,对游览路线、山水格局进行了重新布置,通过各种景观小品的调整,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景观有机融合,园内的李时珍雕像、古朴的茅草亭凸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感,同时园内山石堆砌,形成假山及高度不等的药草种植区。山下,一潭水池与山石构造交相辉映,形成一派自然山水景观,较为完整地还原了中草药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环境。高低错落的药用植物配置结合铺设的石子路给人以在岩石峭壁间寻找草药的特殊体验。

草药园作为科学研究、交流学习、教学实践及健康科普旅游的专业平台,数十年来培养了大量专业性人才,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201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药用植物收集和精细化养护的上海植物园草药园将园内的特色药用植物在原有四百多种的基础上,增加到九百余种,为了便于科普教育宣传,特别增加了芳香类及药食同源植物的收集和展示,目前收集此类植物含品种200多种,更加丰富了草药园药用植物的展示,也使草药园在景观和功能上给予游客更好的体验。

展览温室一 #

为了保存、培育、展示热带及亚热带植物,上海植物园从1998年开始建设展览温室。经过不懈努力,这座集人工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空气循环系统为一体的大型展览温室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是一个多斜面、全玻璃幕墙的大型空间建筑,高达32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外形好似一座宝塔,东西两侧缘中间的顶部各高耸起一个“塔刹”。温室的白色骨架、屋面承重构件和侧墙都采用了特种的轻质、高强、耐腐蚀、防锈的铝镁钛合金,结构轻盈又能满足强度要求,成为国内选用新材料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个建筑。温室内部的“自动环境控制系统”为温室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了来自于我国云南、海南或海外的热带植物得以在此生存,也为游客提供了解热带植物的窗口。

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内有热带雨林和室内花园两大主题,展示世界各地热带植物3500余种。热带雨林展区展示了东南亚沟谷雨林类型,大部分植物来自于我国西双版纳和海南,且把热带雨林几大重要特征——绞杀现象、大板根、老茎生花等融合交汇成景点。各景点交相呼应,穿插渗透,融为一体,造就一个逼真的雨林景观缩影,形成展览温室中最为壮观的绿色舞台。展览出的植物神奇多样,包括大家耳熟能详且“身型”高大的菩提树;东南亚热带雨林中自然高度最高的树种望天树;大板根植物四数木;老茎生花植物木瓜榕、对叶榕;各种附生植物如卡特兰、石斛;有剧毒的见血封喉等等。室内花园区设计展出四季变换的热带风光主题,包括姿态美丽的棕榈科植物分区和丰富多彩的热带果树分区。热带果树分区展示热带果树40余种,包括番木瓜、香蕉、可可、咖啡和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等。

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从建筑风格、室内设施和展出内容等方面均可与世界各国著名的展览温室媲美,神奇的植物,优美的景观,齐全的科普设施及特色的植物文化,使您在欣赏自然造化的同时,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展览温室已成为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植物科学和植物文化展示中心。

展览温室二 #

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二)于2013年改建,2014年初落成并对外开放。展览温室(二)由4座温室及一个连廊组成,总面积750平方米。另有室外草坪花园,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温室内展示了热带水生植物、特殊热带雨林植物、食虫植物、多肉植物以及蕨类植物、兰科植物等共计约500余种,具有极高的丰富度和观赏性。

展览温室(二)以不同的植物为主题,分为五个展示区域。

一区:奇花异果植物区,以热带睡莲为展示中心区域,四周种植了多种热带特色观赏植物,如:叶片最大的象耳芋、果香四溢的番石榴、带着白色锦斑的龟背竹、世界上最矮的香蕉品种——矮腿蕉、叶片会动的含羞树等等珍奇、有趣的植物。

二区:多肉植物区,展示了原产于世界各地的多肉植物,如:带刺的仙人掌,萌萌的生石花,粉嫩的景天科植物,还有高大威武的芦荟属植物,长相奇特的龟甲龙等等,很好体现了多肉植物的多样性。

三区:中心展示区,则以定期举办不同风格的专题展览为主要功能,展示特色、稀有的植物。平日里以蕨类植物、兰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等阴生植物为展示主体,以立体绿柱和绿墙为主要布置形式,引导游客在绿色的海洋中的观赏、休憩。

连廊部分的食虫植物区,以7米长的异形雨林缸为焦点,缸内常年展示有大量的食虫植物,如:猪笼草、瓶子草、茅膏菜、捕蝇草、捕虫堇等5大类群,还会不定期展示土瓶草、太阳瓶子草、狸藻等特色食虫植物。此外,作为“配角”的蚁巢木和各色苔藓,也值得游客细细品味。

六角温室为热带珍稀濒危植物区,以兰科植物为主题,共展示珍稀濒危植物200余种。其中所展示的兰科植物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或以上级别。有叶片最长的领带兰、有与蚂蚁共生的开曼香蕉兰、有花如云燕的飞燕兰等等。更有孑遗植物桫椤,体型庞大的观音座莲蕨、造型奇特的鹿角蕨等各色珍稀濒危植物,供游人观赏。

黄母祠 #

黄母祠始建于1991年,为纪念先贤黄道婆而设,是上海植物园内唯一一处历史名人纪念馆。黄母祠占地209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46平方米。黄母祠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植物园的科普内涵,也展示了典雅的造园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道婆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手工棉纺织技术革新家,生于上海乌泥泾(今徐汇华泾镇),南宋末漂泊到海南崖州,于元朝元贞年间回到家乡,将三十余年在黎族习得的棉纺织技术,传授给家乡百姓,并结合上海和江南纺织技术进行革新,创新出一整套捍、弹、纺、织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纺纱效率。黄道婆革新的三锭纺车比西方领先五百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车,广传于大江南北,改变了元、明两代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发展了区域经济。到明代,松江府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也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棉花种植基地、全国棉布业纺织中心。后来,我国的手工棉纺织品进一步传到亚洲、欧洲、美国等世界各国。所以,黄道婆不仅是汉黎民族交往的使者,也是中华民族与世界文明交流、融合、对话的使者。

黄道婆对棉纺技术的革新不仅极大的带动了长三角区域棉纺织业的发展,还广泛的带动了与纺织业相关的其他众多产业的蓬勃发展,如沙船业等。沙船对近代上海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990年,沙船与白玉兰同时被定为上海市的“市标”。

元大德十一年,黄道婆逝世后,当地乡民感恩她为家乡带来的恩泽及大义,尊其为“先棉”、“黄母”,并为她立祠,相传农历四月初六是黄道婆的生日,每年乌泥泾镇方圆几十里的村妇们都会自觉地到黄母祠来感恩和祈福。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纪念邮票中,黄道婆以元代女纺织技术专家的身份出现在第4枚邮票上,也是第一位展现在新中国邮票上的古代女科学家。1989年,“黄道婆立像”再次出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第六组银币”中。七百多年来,黄道婆祠虽立毁多次,由于家乡人民对她的敬仰,黄道婆祠总能在事后得到修复或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该祠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上海植物园时,祠址被划进植物园内。1991年12月,上海市文管委、市园林局将黄母祠原址翻建为黄道婆纪念堂,开“先棉圃”,建“仰黄亭”、“上智舫”,以弘扬其大义和贡献。

一百年的梦想,半个世纪的底蕴,八百年孝义传承之地,上海植物园!讲述上海的故事,隽美创新!It’s fashion!

盆景园 #

盆景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盆景是园艺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品之一, 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是活着的艺术品,是人类珍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历史悠久,其前身龙华苗圃始建于1954年,早在1974年上海植物园成立之前就承担了收集、培养盆景和苗木的工作。盆景园历经多次改、扩建,目前占地4公顷,园内汇集了以海派盆景为代表的盆景精品数千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家级公立盆景专类园。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是五大盆景传统流派中最年轻的一支——海派盆景的发源地,并以“师法自然,苍古如画”为艺术特色享誉海内外。园内盆景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盆景”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1996年首次对公众开放,2018年重建后再次对外开放。馆内通过图片、实物、书籍等形式介绍了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各地流派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了海派盆景形成发展的轨迹,珍藏了盆景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盆景园树木葱茏,奇花烂漫,山水相映,亭廊交辉,构成精致美丽的江南庭院园林风格,与盆景交相映衬,漫步其中,能够体验到精致的江南文化。园内展出的《松鹤延年》、《百步云梯》、《苍松迎客》等珍贵盆景,为中国盆景艺术之瑰宝。园内的树木盆景种类达近百种,山石盆景风格多样,在国内外园艺展中,屡获殊荣,蜚声海内外。盆景园自开园以来,先后接待过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前国防部长张爱萍等无数贵宾,并获得了他们的肯定与好评。

多年来,园内盆景工作者不断创作,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努力将盆景佳作推陈出新,并成功被评为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在盆景工作者的精心创作和悉心呵护下,将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不断传承、弘扬和发展,海派盆景作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正在向全世界展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

兰室 #

上海植物园兰室,位于园区中央,盆景园南侧,始建于1965年,原占地418平方米,2000年扩建后占地超过1公顷,是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赏兰、养兰之所。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上海植物园的兰花收集便有了长足发展,同时还凝聚着中日和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情谊。

周恩来总理曾经将“寰球荷鼎”作为礼物送给中国人民的日本老朋友松村谦三,松村谦三逝世后,其长子松村正直将已在中国失传的“寰球荷鼎”作为回礼,送回了中国。目前兰室也有松村家族赠送的兰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委员长曾专门为兰室题写了室名,并向上海植物园赠送了朱氏新梅、虎头兰等22盆珍稀兰花。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和日本友好人士也赠送了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兰花。

兰室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盆栽式展示区、自然式展示区、庭院式展示区。并首次设立了兰花展览温室,为兰花营造原始的生态环境,目前兰室中有近300个品种的兰花,。为提高游园体验,还专门设立了赏兰、咏兰、宣讲养兰技术的活动场所,使兰室同时具备兰花展览和普及兰文化的多种功能,使中国的兰花进一步得到人们的熟悉和赞扬。

走进兰室,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假山、水池、水溪、瀑布、小桥等,一步一景,营造出高雅、别致的江南园林景观,为游客提供一个绝佳的休憩场所。

竹园 #

位于植物园中南部,北临棕榈区、西临桂花园、南面靠平福路绿地、东接环保区,占地3.2万平方米。竹园种植竹亚科8属100余种5万余枝(丛)竹类植物,竹为园内造景材料,以毛竹属竹类品种为主,每个品种分块种植。园内广泛收集了全国及世界各地的竹子种类和品种,是研究竹类分类、起源及进化的重要基地。园中种植孝顺竹、刚竹、早园竹、鸟哺鸡竹、金镶玉竹、紫竹等百余种竹类。园内有座仿傣家的竹楼架于溪水之上,为钢管仿竹结构,面积64平方米。竹楼凌空,环顾四周修竹清风,令人心旷神怡。

...

使用 Obsidian 进行个人物资管理

有物资管理这个想法其实已经非常长的时间了,2017年就已经开始使用 Sortly 这个 APP,基于手机平台,可以比较方便的拍照。2019年时开始从 Sortly 转移到 Airtable,毕竟手机上进行批量操作不如桌面方便。Airtable 其实就是一个 fancy 版本的在线表格,之所以不用 Google Spreadsheets 这样的在线表格,是因为后者无法方便地支持添加和显示物资图片,物资管理还是需要能够直观地看到图片。

最开始有物资管理的需求主要是经常需要翻箱倒柜找一些东西,浪费时间不说,还比较影响心情(毕竟找不到会非常焦虑)。实际在践行物资管理时,还有一个额外收获。整理了后相比于无知状态,很容易发现原来早已拥有这么多物资,对于秉承断舍离/极简主义思想的我,自然就会打消刚刚涌起的购物欲。

Airtable 一切都很好,今年间歇性地提醒我免费额度快要使用完毕后我才考虑将其迁移到 Obsidian,这个念头一产生就会发现迁移的好处很多:首先是我的日记及各种笔记知识都使用 Obsidian 管理,将物资信息也整合到这个系统,能够统一管理,方便检索(不用再打开Airtable的网页了),且方便其他笔记引用。Airtable 的 filter 多视图功能,也可以使用 Obsidian 的 dataview 插件实现,完全能够满足我使用的 Airtable 功能。遂有了这篇文章。

Obsidian 中记录物资的模板如下,主要使用 front-matter 信息,需要哪些字段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更新,这些字段主要是方便后续进行 filter,我是直接将 Airtable 中表格的表头都直接导入过来了,写了一个从 csv 到 markdown 的转换脚本,感谢 LLM,写这种脚本的效率大幅提升。

---
name: HHKB Professional HYBRID Type-S
quantity: 1
price: 2400
tags: 
category: Electronics
subcategory: CCC
brand: PFU
shop: 日亚
purchase_date: 2020-03-25
location: Dormitory
container: 
warranty: 
archive: false
archive_date: 
archive_note:
---

物资条目:

...

数字生活 2024Q4

本季度变更 #

  • 输入
    • Follow 的签到策略对于我这种喜欢签到的颇具吸引力,这个季度自从签到功能改版后几乎一直使用 Follow 作为主要的 RSS 阅读服务器,期待 iOS 版本尽快发布,目前正在 Teftflight 内测中。
    • 视频方面,因为使用频次太低,取消了 Netflix 订阅。
    • 电子书方面,11月中旬购买了 [[文石Leaf3]],微信读书的吸引力还是有点大,以后主力软硬件都确定了,希望2025年多读。
  • 输出
    • 博客迁移到 hugo,因为 [[椒盐豆豉]] 的高产而被吸引,期待用相似的一套主题也能让我高产点 :D 具体参考文章 [[2024-12-01-to-hugo]]
    • 书评影评还是回归豆瓣,当然最重要的数据本身还是在笔记中。
  • 工具
    • 个人物资管理方面,之前使用 Airtable ,其实就是个更 fancy 版本的在线表格,出于资料统一及方便检索/引用的目的,这个季度将物资管理导入至 [[obsidian]],配合 dataview 进行各种视图的查看,还是非常方便的,考虑专门写一篇 post 介绍 [[2024-12-31-inventory-in-obsidian]]

完整版本工具库 #

  • 输入
    • 社交网络:Twitter
    • 论坛:V2EX, [[hacker news]]
    • RSS 订阅 (Follow),主要信息来源,订阅了包括博客、newsletter、微信公众号、微博时间线等内容
    • 视频:Youtube, Netflix, BiliBili, MICU
    • 音乐:Spotify
    • 播客:Overcast
    • 书籍:[[文石Leaf3]] 微信读书
  • 输出
    • 笔记:[[Obsidian]]
    • 博客 [[hugo]] on [[cloudflare]]
    • 书评:豆瓣 goodread
    • Twitter
  • 工具
    • 通讯
      • [[telegram]], Wechat 即时通信
      • Gmail
      • iCloud
      • cloudflare Email forwarding
      • DuckDuckGo Email Forwarding
    • 文件
      • Dropbox 文件同步
      • Google Drive 在线文档
      • iCloud 用于照片和备份
    • 信息流
      • Pinboard 网络书签
      • Instapaper 稍后阅读
      • ArchiveBox 网页存档
      • RSSHub 自建 RSS 辅助工具
      • mbsync 邮件备份
      • Recoll 全文检索
    • 生产力
      • Toggl 时间记录
      • 滴答清单 待办管理工具
      • Google Calendar 个人日程管理
    • 个人数据
      • Obsidian 个人日志及笔记
      • Rond 个人位置时间线
      • Beanocunt 个人金融数据
      • Paperless 扫描文档仓库
      • Strava 个人运动数据
    • 隐私安全
      • Bitwarden 自建的密码管理及两步验证管理工具
      • cryptomater
      • DuckDuckGo [[masked email]]
    • 其他
  • 硬件
    • 计算机 [[MacBook Air M1]] [[Mac Mini M2]]
    • 鼠标 [[鼠标 罗技(G)G304 LIGHTSPEED无线鼠标]] [[鼠标 罗技(G)G102 有线鼠标 黑色]]
    • [[HHKB Professional HYBRID Type-S]]
    • [[iPhone 15 Pro]] [[小米10S]]
    • [[Apple Watch S8 GPS 45mm]]
    • [[耳机 Apple Airpods Pro]]
    • 电子书 [[文石Leaf3]]
  • 信息流
    • Douban RSS -> Pinboard (IFTTT)
    • Web -> Pinboard (manual)
    • Pinboard -> ArchiveBox (systemd timer)
    • FreshRSS starred -> ArchiveBox (systemd timer)

手机上发布文章

聊天时提到这个,目前基于静态站点生成器的博客发布文章动作繁琐,本地打开文件,提交到 GitHub。如果能够降低博客写作的启动成本,可能有助于更高产一点。本篇博客记录如何在手机上写作并且发布博客。

手机上 markdown 写作的软件非常多,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都有很多解决方案,例如大名鼎鼎的 Ulysses ,为了不付费,我这里使用免费版本的 Drafts,这段文字就是在 Drafts 中完成的。

解决了写作的问题,还有发布的问题,主要解决如何将文章文件添加到 GitHub Repo 中。通过 Drafts 中的分享目录可以将文章保存到 Dropbox 中,但是重命名需要手动。之后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触发提交到 GitHub Repo 的动作。没有经过太多思考,直接在本地 homelab 中虚拟机中启用一个常驻进程 auto_make_post,当文件系统监测到 posts 目录发生变化后(可以根据需要监测文件创建、修改、删除等事件),自动执行 make post 命令,主要操作就是 git add . && git commit && git push. 由于都是在本地机器,也不需要考虑鉴权认证的问题。

以上是一个粗糙的方案,主要效果是:手机上使用 Drafts 写作后,保存到 Dropbox 对应 posts 目录,Dropbox 同步到 homelab 上后,触发 auto_make_post,自动将新文章提交到 Github Repo, 后续 CI系统自动发布文章。

迁移博客至hugo

使用 [[theowenyoung]] 的数字花园主题后,几乎就没怎么更新,反思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除了自己懒这样显而易见的原因,可能也有1%的原因和主题有关,所以折腾一下。

最开始是希望换回 Jekyll,看了一下 Obsidian CEO 的博客主题感觉比较喜欢,但是他的主题是闭源的,推荐的一个相似的主题主要面向 Digital Garden,有双链和链接预览的功能。个人博客使用不是那么搭。

最近一两年阅读最多的是 [[椒盐豆豉]] 的博客,看着从 wordpress 迁移到 hugo,文字更新频率大幅提升,在此正面影响下索性也采用这个主题 hugo-book.

目前的改动不大,添加了几个不同类别的页面,后续一些标签的细节再优化一下。

英雄联盟2021年全球总决赛线上时长为何这么长?

逛论坛发现一个帖子提到了英雄联盟 LOL 2021 年全球总决赛是历届全球总决赛线上观赛时长最长的一届,当然毫无疑问可以解释为新冠疫情,问题是如果没有疫情,S11是否还特别显著

我们假设没有疫情情况下的线下观众都在线上观看了比赛(应该是合理的),我们计算一下这部分观众能给线上观赛时长提供多少增量。如果这个增量和S11与其他届比赛的差值是相当的,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S11的线上观赛时长增量完全是因为疫情导致,而不是这一年的比赛多么特别。

S11和S12的观看总时长差异是 174826794 - 161818868 = 13007926 小时,千万小时的级别。

S11 小组赛总计打了54场比赛,因为有加赛,当时还有新闻:2021全球总决赛的小组赛总时长31小时23分06秒排名历届S赛第二,2016全球总决赛小组赛总时长32小时13分08秒位列第一,也就是31.38小时。

淘汰赛总计打了29场比赛, 总时长按照液体百科的数据,大概是16.37小时。

线下观众数量有多少呢?这个很难计算,决赛的场馆一般比较大,小组赛和之前淘汰赛的场馆比较小。过往几届决赛的场馆如下:

2023 Finals in Seoul’s Gocheok Sky Dome had around 18,000

我刚好搜到了2022年各阶段比赛的情况,小组赛与四分之一决赛在麦迪逊花园广场Hulu剧院,容量5600,半决赛在州立农业球馆,容量21000,总决赛在大通中心球馆,容量18060。 https://wiki.biligame.com/lol/2022_%E5%85%A8%E7%90%83%E6%80%BB%E5%86%B3%E8%B5%9B/%E6%AF%94%E8%B5%9B%E5%9C%BA%E9%A6%86

S11 冰岛的场馆容量是5000人,按照S12的场馆设计,我们以估计偏小可以假设小组赛与淘汰赛的线下观众数量均为5000,
那么线下观众贡献的总时长是 19819708 小时,即使再降低估算规模,按照线下观众数量2500来估计,线下观众贡献的总时长是9909854 小时。显然这两个数据都是千万级别。

数字生活 2024Q3

本季度变更 #

  • 输入
    • FreshRSS 用起来挺好,但是 @DIYGod 领衔的 Follow 看起来不错的样子,凌晨两点在 Discord 抢到了邀请码,体验了几天感觉也可以,但是目前没有移动端,所以还是在继续用 FreshRSS + Reeder
    • 视频方面,添加了EMBY媒体服务器 MICU
  • 工具
    • 个人数据方面,部署了 [[paperless-ngx]] 作为扫描文档的归档,OCR是基于成熟的方案tesseract-ocr,测试了一下,手机拍的照片效果不好,但是扫描仪输出的文档 OCR 效果还不错。// 这个季度几乎完全没用,扫描仪也吃灰中
    • 个人数据方面,清空了 Google Photos 数据,照片全部导入 iCloud,放弃 immich
    • 个人数据方面,终于部署了 [[伊洪|yihong]] 的 running_page 项目,将 Nike Running Club ,Keep,Apple Watch 的数据全部导入到了 Strava [[2024-09-28-running_page]]

完整版本工具库 #

  • 输入
    • 社交网络:Twitter
    • 论坛:V2EX, [[hacker news]]
    • RSS 订阅 ([[freshrss]]),主要信息来源,订阅了包括博客、newsletter、微信公众号、微博时间线等内容
    • 视频:Youtube, Netflix, BiliBili, MICU
    • 音乐:Spotify
    • 播客:Overcast
    • 书籍:Kindle 微信读书
  • 输出
    • 笔记:[[Obsidian]]
    • 博客
    • 书评:goodread
    • Twitter
  • 工具
    • 通讯
      • [[telegram]], Wechat 即时通信
      • Gmail
      • iCloud
      • cloudflare Email forwarding
      • DuckDuckGo Email Forwarding
    • 文件
      • Dropbox 文件同步
      • Google Drive 在线文档
      • iCloud 用于照片和备份
    • 信息流
      • Pinboard 网络书签
      • Instapaper 稍后阅读
      • ArchiveBox 网页存档
      • RSSHub 自建 RSS 辅助工具
      • mbsync 邮件备份
      • Recoll 全文检索
    • 生产力
      • Toggl 时间记录
      • 滴答清单 待办管理工具
      • Google Calendar 个人日程管理
    • 个人数据
      • Obsidian 个人日志及笔记
      • Rond 个人位置时间线
      • Beanocunt 个人金融数据
      • Airtable 个人物资管理
      • Paperless 扫描文档仓库
      • Strava 个人运动数据
    • 隐私安全
      • Bitwarden 自建的密码管理及两步验证管理工具
      • cryptomater
      • DuckDuckGo [[masked email]]
    • 其他
  • 硬件
    • 计算机 [[MacBook Air M1]] [[Mac Mini M2]]
    • 鼠标 [[鼠标 罗技(G)G304 LIGHTSPEED无线鼠标]] [[鼠标 罗技(G)G102 有线鼠标 黑色]]
    • [[HHKB Professional HYBRID Type-S]]
    • [[iPhone 15 Pro]] [[小米10S]]
    • [[Apple Watch S8 GPS 45mm]]
    • [[耳机 Apple Airpods Pro]]
  • 信息流
    • Douban RSS -> Pinboard (IFTTT)
    • Web -> Pinboard (manual)
    • Pinboard -> ArchiveBox (systemd timer)
    • FreshRSS starred -> ArchiveBox (systemd t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