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花费了6年时间创作了《沙丘》系列小说,却连续被超过20家出版商退稿,1965年首部《沙丘》终于得以出版,当年即获得、也是第一部获得科幻最高“双奖”——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品。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伟大的《沙丘》六部曲中文版初次完整出版!雨果奖、星云奖双奖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科幻小说”桂冠。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沙丘》系列风靡半个多世纪,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沙丘》改编游戏《沙丘魔堡》开创了即时战略游戏,没有《沙丘》就没有《红色警戒》、《魔兽争霸》、《星际争霸》。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第一部记录🔗
- 26日中午开始看的,开了一个头,晚上看完 LCK 的比赛,睡了一会,起来便要开始点名了,有种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挥之不去,无论是直播还是释放都不能带来改变。点名后甚至吃起了麦片。便看起这本书,也不知道是看书带来的这种疏离感,还是因为这种疏离感才能看书。熬夜, 加上早上起床后到吃饭前的这段时间看完了第一本。
- 沙丘很有名,有名到我居然以为很久之前就看过了,当然这个误会几年前就解除。昨天还是前天在推特上看到沙丘的电影预告片,因此开头了这本书。看完觉得一气呵成,英雄史诗,可是史诗这二字总沾上了点未来的阴霾。
- 看到豆瓣评价,有些非常多人赞同的书评在诋毁这本书,恕我不能认同,当然不同的口味爱好是客观,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喜欢的我的,你不喜欢便不喜欢。有人说同样也不喜欢海伯利安,好吧,后者我更加喜欢了。
- 看了后记其实能把先说和现实连接的更加紧密,生态环境这个层面是很好理解的,更让我着迷的是另一个被讨论的非常多的问题,当你能知道预知自己的未来时,应该如何生活?这个话题在你一生的故事,环形物语都有涉及,关于时间和人生的话题,总是令人着急,线性的现实时间线有太多的无奈,所以我们有平行宇宙,有高维视角。这本书的主题比较令人高兴,没有渲染命运的无法改变,主角需要选择。只是最终我们当然只能看到一个故事,所以宿命究竟是不是宿命是不可知的。
- 作者没有跟读者开玩笑,一个英雄从小便知道自己可能是英雄,在有了预知能力后如何与既定的道路对抗。虽然我们不知道这种对抗究竟是否是徒劳的。
- 小说从一开始就让我联想到了冥想,个体是无法全知全能的,如何洞察入微,如何控制自身,这些宗教体验的确令人着迷。
- 更好的观察自己,控制自己。
电影🔗
- 看电影前我对维纶纽瓦的期待是多于对沙丘的期待的。沙丘虽然名声在外,但我看了第一本后并没有非常喜欢(也是后面基本还没看的原因),这种预见未来/天选之人的桥段可能被太多电影用过导致有点审美疲劳。
- 看过原著再看电影,导致我之前对沙丘的想象居然完全被覆盖了,甚至在看电影画面的时候产生了这就是我看小说想象的画面这样一种错觉。
- 配乐实在是轰鸣到我不得不注意,我实在不知道之前看到评论的配乐很好是赞赏还是讽刺。
- 还有故事的问题,无论是看过还是没看过原著的人(我和朋友),都觉得结束的有点突兀。可能世界太过宏大,需要花一整部电影去铺垫故事。问题是这样沙丘整个系列究竟要拍多少部啊。
- 可能终究还是我太看重故事情节,而这种异域氛围的渲染对于看过原著的人并没有太大意外。导致整体不是非常喜欢。
- 导演 [[Denis Villeneuve]]
- 相关链接
- 漫无目的 07 — 原著党的狂喜:电影《沙丘》 | 枫言枫语 https://justinyan.me/post/4701
- 最难拍的《沙丘》,这回如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M3NjE5NQ==&mid=2650904411&idx=1&sn=ad4dd616fe1878a13f831b2c0ee4ffb5&chksm=84c8f937b3bf702199b32490668b8da2aba66f1467209993f8117e93b44eca87f75ffc866cdf#rd
- https://twitter.com/Solitude_Sola/status/1451091208734793728?s=20
摘录🔗
-
📌 这世上最可怕的时刻,莫过于当你发现自己的父亲也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时那一刹那的领悟。 ^26859515-5-120336-120377
- ⏱ 2020-06-26 22:52:52
-
📌 伟大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体验,绝不会始终如一。它部分依赖于人类创造神话的想象力。体验伟大的人,必定能感觉到他所身临其中的神话般的光环。他必定会体现出在他自己身上寄托的东西。也必定会有一种强烈的自嘲精神。这使他远离自负。唯有自嘲能让他省察自身。没有这种品质,哪怕是偶尔的伟大也会毁掉一个人。 ^26859515-5-150277-150419
- ⏱ 2020-06-26 23:19:18
-
📌 “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可怕的时刻,”保罗说,“就是发现他的父母只是普通的人,分享着一种他永远无从参与的爱。它既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领悟,明白世界分为彼此,而我们总是孤身一人。这一顿悟自有其真实性,没有人可以回避。当我父亲提到母亲时,我听出了他对她的爱。我母亲不是叛徒,哥尼。” ^26859515-7-88391-88527
- ⏱ 2020-06-27 10:03:51
-
📌 想想所有那些生活阅历,还有随阅历而来的睿智。但是,睿智会冲淡爱,不是吗?而且,它会让仇恨具备新的形态。如果没有深深潜入残忍和善良的深渊,扎进它们的最深处,那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无情?你应该怕我,母亲,因为我是魁萨茨·哈德拉克。” ^26859515-7-134821-134935
- ⏱ 2020-06-27 10:38:47
-
📌 宇航公会的领航员拥有一种有限的预知能力,但他们作出了致命的决定:总是选择畅通无阻的安全航道。而畅通无阻的路途最终只会走向停滞。 ^26859515-7-136909-136972
- ⏱ 2020-06-27 10:40:49
Related🔗
看影片 Dune 毕。 这是基于 Frank Herbert 1965 年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系列影片的第一部。 我对 Dune 一直有一种矛盾“情结”: 一方面是因念大学时玩过以之为题材的电脑游戏而有很深的怀旧亲切感, 另一方面则向来不觉得它有跟所享之大名相匹配的科幻水准, 甚至很难称得上科幻——因为“科”的色彩甚至及不上“伪科”或宗教, 倒是很有几分阿西莫夫所说的“新潮流”特点 (问世时间也吻合)。 这部影片 (或小说) 还有一个特点是: 一方面拥有巨型飞船及类似反引力的高超技术, 另一方面却依然像蛮荒时代那样以冷兵器互砍作为战争的主要形态——让我想起影片 Interstellar 播出后 [[Neil deGrasse Tyson]] 的一句调侃:“在星系的另一部分, 在环绕另一颗恒星的另一个行星上, 两个家伙陷入肉搏”。 [[卢昌海]] 2024-02-25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