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ll Categories  >  全部博文

通过isatap接入ipv6

为什么通过isatap方式接入?

在没有ipv6的环境中,可以通过isatap服务器接入ipv6;在例如清华这种连个ipv6需要认证(经常bug)的地方,isatap接入可以避开认证。

Linux🔗

$ sudo ip tunnel add sit1 mode sit remote 59.66.4.50 local yourip
$ sudo ifconfig sit1 up
$ sudo ifconfig sit1 add 2001:da8:200:900e:0:5efe:yourip/64
$ sudo ip route add ::/0 via 2001:da8:200:900e::1 metric 1

note:replace “yourip” with your IP like 166.111.111.111

  • 北京邮电大学 isatap.bupt.edu.cn
  • 清华大学 isatap.tsinghua.edu.cn和59.66.4.50
  • 华中科技大学 isatap.hust.edu.cn
  • 台湾 tb.ipv6.apol.com.tw
  • 上海交通大学 isatap.sjtu.edu.cn

脚本文件sit:(加上执行权限chmod +x sit) #!/bin/bash local_ip=101.36.22.24 sudo ip tunnel add sit1 mode sit remote 59.66.4.50 local $local_ip sudo ifconfig sit1 up sudo ifconfig sit1 add 2001:da8:200:900e:0:5efe:$local_ip/64 sudo ip route add ::/0 via 2001:da8:200:900e::1 metric 1 对于经常更换网络环境,或者采用DHCP动态分配IP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自动获取本机IP的脚本:下载地址 #!/bin/bash arg=ifconfig eth0 |grep "inet addr"| cut -f 2 -d ":"|cut -f 1 -d " " local_ip=$arg sudo ip tunnel add sit2 mode sit remote 59.66.4.50 local $local_ip sudo ifconfig sit2 up sudo ifconfig sit2 add 2001:da8:200:900e:0:5efe:$local_ip/64 sudo ip route add ::/0 via 2001:da8:200:900e::1 metric 1 note:

  1. 上述自动获取IP脚本,参考链接
  2. 上述脚本在系统更新后可能会失效,请自行检测。

更新:

  • 由于Fedora15之后,网卡的命名规则发生了改变,对于含有多块网卡的电脑来说,上述代码中的sit0可能会出问题,比如我的无线网卡为sit0,另外一块网卡,命名为p5p1(不懂怎么得出的),所以如果要使用上述代码,得将sit0改为p5p1,否则错误如下

      Command line is not complete. Try option "help"
      sit1: unknown interface: 没有那个设备
      getaddrinfo: 2001:da8:200:900e:0:5efe:: -2
      2001:da8:200:900e:0:5efe:: 未知的主机
      RTNETLINK answers: No route to host
    
  • 改变网络环境时,需要更改设置。可以这样做:

      ifconfig down sit2
    

    再重新运行脚本建立隧道。

  • 2011-12-17更新:今天不知为甚,即使执行了down的命令,还是会提示错误:

      add tunnel sit0 failed: No buffer space available
    

    表示十分费解。难道要重启么?当然重启是可以的,不过这不是太弱了么!!what a stupid method!!

  • 2011-12-19更新:显然对于我这种有线无线网络环境经常改变的人来说基本会天天碰到这个问题,重启了几次之后实在不能忍受了。ipconfig -a可以看见我设置的隧道都在,sit1,sit2,sit0(这个不是我设置的,默认就有),我猜想删除这些记录就可以了,but我不知道命令。今天无意google发现这个命令:ip tunnel

      sit0: ipv6/ip  remote any  local any  ttl 64  nopmtudisc 6rd-prefix 2002::/16
      sit2: ipv6/ip  remote 59.66.4.50  local 101.5.124.000  ttl inherit  6rd-prefix 2002::/16
      sit1: ipv6/ip  remote 59.66.4.50  local 59.66.162.100  ttl inherit  6rd-prefix 2002::/16 
    

    note:上述IP地址已经调整过

    显然我的IP地址改变之后这些不能使用了,利用ip tunnel del sit*删除无用命令。重新建立隧道,问题解决!小小满足感,thanks the forum where I learned the ip tunneladdress。 再多说几句,其实现在Tsinghua的无线网是可以直接登录Ipv6的,只是这速度有点汗颜,600+的ping google,隧道才40+。所以还是继续isatap吧。

  • sit* 星号数字自定,当然不能等于0了。

Windows(win7)🔗

命令文件,来自北邮人论坛,只是改为清华的IP。 以下命令全部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或者直接一句命令: netsh interface ipv6 isatap set router 59.66.4.50 如果是xp系统的话,需要安装ipv6: netsh interface ipv6 install windows下的比较麻烦,不知为甚偶尔会出问题。需要勾掉本地连接中网络配置中的ipv6协议。

  • 2012-01-01更新:win7下经常出现的麻烦是注销或者休眠之后一般isatap都会失效,重启可以解决问题。应该和linux下的问题差不多,但是windows 的命令实在了解不多,无从下手。今天遇见同样的问题,大概看了下关于netsh命令。居然尝试成功了,但是依旧不知原因。记录如下,留待以后验证: 使用如下命令禁用并重启isatap:

      netsh interface isatap set state disabled
      netsh interface isatap set state default
    

    重新设置isatap。

  • 关于netsh:

关于阅读工具

阅读是人类获取经验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包括Web、移动设备等平台的阅读服务或工具,简单总结并评价。

稍后阅读 Read Later🔗

Instapaper Pocket Readability

“Read later”,“稍后阅读”或者“待阅”,这类服务从何时兴起不曾考证过,但是其流行的背景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网络阅读的缺陷:浅阅读。无法做专注的思考。
  2. 移动手持设备的兴起(此处主要指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更加愿意手持设备进行阅读,而不是面对一个十几英寸甚至几十英寸的电脑屏幕,原因之一在于移动设备的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3. Kindle等电子书的普及,对于较长的文章,kindle阅读有天然的优势,对眼睛的伤害较小以及续航时间长也是其普及的重要原因。

目前流行的这类服务有: 1. Instapaper 2. Pocket 3. Readability 4. Klip.me

Better Reader🔗

相对于Read later,还有一类阅读服务应该称之为Better Reader,即更好的阅读效果。很多网站,正文的四周充斥着广告,或者因为字体版式等原因可阅读性并不好,Better reader正是满足这一需要,自动提取出正文,进行排版字体等的优化,使得阅读更加友好。几乎所有的Read Later服务均提供这一功能,值得一提的是,Evernote也推出了一款浏览器插件Clearly满足这一需求。

Kindle到手时最先尝试的是Instapaper,真的不得不说界面非常简陋,无愧于一人公司之称。之后没再使用,因为当时没有这个需求,看书仅限于本地,推送用的也非常少。 后来渐渐体会到Read later的必要性,于是有目的的寻找起这样的服务。先后尝试的有Readitlater(现名Pocket),Readablity,Klip it,现在最终选择的是Instapaper。现在来简单比较一下各服务。

  1. 速度。就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目前在网页操作上,依旧是Instapaper的速度略占优势。
  2. 网页版面。Instapaper是极简的风格,界面十分朴素。Pocket以及Readanility的界面比较华丽。操作感觉更加舒适。
  3. 文章正确处理能力。Readability最差,部分网页完全不能识别,Klip.me次之。Instapaper与Pocket处理能力类似,均可以接受,部分网页Pocket更优。针对网页主体文字的识别(网易新闻),发现Readability完全错误,Instapaper基本可以使用,但是有瑕疵,多余评论也包含在内。pocket与Clearly完美识别。
  4. 平台支持。支持kindle的有Instapaper,Readability,Klip.me,其中最佳应为Instapaper,Klip.me推送也不错,但是排版没有优势。Android平台,Pocket最优,Instapaper的官方android版本刚刚推出,且非作者本人开发维护,存在部分文章无法下载的情况,其他不详。IOS设备,尚未体验。

综合以上几点,考虑到与Kindle的配合使用,使用的流畅性,主要使用Instapaper以及Clearly。

对于Instapaper的使用,目前是以下方案:

  1. 配合chrome扩展添加文章到Instapaper,Google Reader发送到Instapaper
  2. 账户连接Twitter,Facebook,Evernote 社会化分享,将liked文章自动发送到Evernote

对于Instapaper的使用,现在对Instapaper的文章管理十分的十分的不满,为什不支持标签?这个实在是令人蛋疼无比,尤其主要在Web使用的,希望开发者不断改进吧,Marco Arment。考虑到其个人的观点,感觉这点是不会再改进了,极简主义。

以上只是个人使用中的看法,由于部分平台体验时间不久,定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欢迎讨论。

RSS🔗

Google Reader 于2013年7月1日关闭,RSS市场终于打破多年以来的安静局面。Google Reader的替代品真如雨后春笋一般,但是目前在Web端尚未出现能够和Google比肩的服务。以下主要分桌面和移动端讨论RSS Reader。

  1. 桌面 Desktop

    • Feedly
    • Digg Reader
    • theoldreader
    • feedbin
  2. 移动设备 Android & iOS 上述桌面服务提供商一般都会提供移动应用,但是Feedly的Android应用太差,UI不错,流畅性不能忍受。Digg Reader的Android应用尚未出现,iOS的无法体验。值得使用的多位第三方专注于阅读体验、依托上述桌面服务提供者的应用。 Android平台大多之前依附于Google Reader的服务,目前多数应用没有继续更新,随着GR一同进入坟墓,便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Press $2.99 关于Press的讨论 http://v2ex.com/t/55925

iOS 平台 RSS 阅读器主要推荐 Reeder 2。

电子书(含PDF)🔗

主要推荐移动平台应用。 * goodreader, iOS * PDF Expert, iOS * marvin, iOS * Kindle, iOS & Android

书签服务的发展

书签,即Bookmark,紧跟着Internet的出现,万维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网页的数量飞速发展,为了在这样一片广阔的世界中生存,你需要利用书签来帮你记住有兴趣的网页,以备后来需要。下面简单回顾一下个人对于书签的认识。

首先定义一下书签的概念进而对其进行分类。个人认为存在这样两类书签,一是站点的地址,即各个网站的首页或者入口。此种书签的意义在于使得我们能够方便地进入某一网站,接下来讨论的都是此种意义的书签,即传统意义上的书签。其二,特定页面的书签,例如某个网站里面的某一特殊页面,某个博客里面的某篇文章,这样的书签一般是记录以供稍后打开阅读,正式由于此种书签的存在,有了现在很火的待阅类服务,例如Instapaper,Pocket等等,关于此种书签的讨论放在另一篇文章中。

最早的概念是收藏夹,IE的收藏夹,当时的方法是重装系统前手动备份,之后再导入数据。安装其他浏览器时,一般会自动导入IE的links。

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搜狗浏览器,因为教育网上外网(国外网络)需要支付价格高昂的流量费,搜狗的智能代理可以解决一部分浏览国外网站的需求,因此果断投奔搜狗浏览器,上网加速与双核的噱头的确吸引了很多人。搜狗让我知道的是原来书签是可以同步的,当时还特地整理过书签,十几个分类,几百个网址,无论是重装还是用图书馆的电脑,账户同步数据的确很方便,极大了提高了生产力:)。

渐渐的,当我还在从小白的队伍挣扎时,发现了chrome的速度真的是非常快,还有清新的界面(当时还没有小清新这个现在泛滥的词语),最重要的是,同步一切的能力:书签、扩展、密码、历史、cookie等等。但是,作为一个还没脱离小白队伍的小白,我的chrome之路在没有掌握一些科学上网的姿势之前,注定布满荆棘。

曙光出现在网络改革,出现在ipv6在教育网的普及,那一段时间,发现了google application engine这个伟大的产品,发现了ipv6 hosts。正式进入chrome的世界,直到现在。习惯了地址栏直接输入,渐渐冷落了书签栏,为了节省空间直接隐藏了书签栏。对于常用的网站这样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书签的另外一个作用收藏,却得不到解决,即使添加进了书签,但是因为数量众多使得即便分类明确也没办法起到“收藏”的作用。

在有意的寻求下,Google Bookmark与Delicious进入了视线,考虑到对于Google的信任以及Yahoo的日薄西山,我的选择不言自明。Google Bookmark当时还有list的功能,直接将其当作书签的文件夹分类用了,可惜后来背大扫除清理掉了,只能将每个条目加了标签勉强使用。目前个人的收藏方式是,通过chrome的Google Bookmark扩展来收藏网页,加上标签。存在的问题是仅仅限于收藏这一步,至于后来再去看这些收藏的好的机制并未形成。这个问题我在最后会进一步说到。

我和书签的关系本该到此告一段落了,这里还想在就书签收藏社会化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社会化这个词在web2.0时代说的很多,简单来说就是分享书签,将自己的收藏分享给好友。其实我对于这个本来是很看好的,所以在得知deliciousyahoo出售后,还颇感遗憾,高兴的是有人接手了,而且大幅度改版,且在不久后推出了中国版的delicious,即美味书签【mei.fm】,我发现其居然不支持书签导入,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图片分享网站,且与国际版账号数据不想通,遂放弃。有一段时间我尝试了一下国际版的的delicious,虽然也有chrome的扩展,但是速度实在太慢偶尔还没隔在长城的另一边,和谐中国基本不能使用,故而放弃。

因为对于firefox不是特别感冒,当然这完全是个人原因,在我心里,Firefox与Chrome基本处于同一高度。由于对于Google的感情以及前一段时间Firefox的疯狂更新导致插件兼容性问题,我至今一直是一名坚定的chromer。提到firefox是因为想介绍一下跨浏览器书签同步工具xmarks,xmarks的用户还是很多的。其主要作用是用第三方的服务来管理书签,之后再同步到浏览器,集中管理可以摆脱对于浏览器的依赖以及跨平台的问题,值得推荐。但是对于单独使用chrome或者firefox的话,个人觉得没什么大的必要去使用xmarks,因为浏览器自身的同步服务已经做得非常完美。

目前来看,我的解决方案是Chrome,Google Bookmark,最让我深恶痛绝的是Google为什么不将Chrome的书签与Google Bookmark合并?希望以后Google能够合并这两个产品,这是无数用户的呼声。收藏的问题我现在是这样解决的,对于看到的个人博客,先添加进Google Bookmark的blog标签,再看其内容利用Google Reader订阅RSS,对于文章一般是利用Instapaper或者Evernote收藏,普通网页则直接按照对应标签塞进Google Bookmark。

20240321更新:发现一篇讲书签的文章,一种反主流的纯文本书签采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