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应该是在[[卢昌海]]文章中多次提到,早就准备阅读,直到今天才第一遍读完。
- 确实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的名字引起了太多误解。毕竟只有深刻理解进化论的人,才可以理解这个书名要表达的东西。进化论是高中生物课本学习到的,初学即惊叹如此美妙的结论。读完这本书愈发觉得进化论的意义之深。
- 如果简单将这本书归咎于进化论科普显得有点肤浅。作者是用学术探讨的态度去介绍进化论。甚至提出了meme这个概念(是否首次),将进化论从基因这个复制因子推广到更普遍的复制因子概念。
- 书中甚至讨论到了博弈论,还有关于适应性限制部分的局部最优和全局最优的讨论,学过遗传算法和优化算法梯度下降的人看来,更有种领域相通的奇妙感觉。
- 这本书需要用心去读,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探讨分析,在一些简化的假设下,得出一些美妙的结论。按照 [[如何阅读一本书]] 的话来说,这本书可能是我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所以这是第一遍,我希望很快会再次阅读这本书。
- 作者很有趣,对待读者够真诚。初读下来,缓慢而美妙,是需要认真领回跟上作者的一本书。
Highlights #
-
避孕有时被谴责为“非自然的”。确实如此,它非常“非自然”。可问题是:福利国家也是“非自然的”。我想大多数人都认为福利国家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但是你不可能拥有一个非自然的福利国家,除非你也拥有非自然的生育控制,否则最终结果就会比自然状态中的更加悲惨。福利国家也许是动物世界里已知的最伟大的利他主义制度。但是福利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它容易被自私的人利用,甚至滥用。拥有超出其抚养能力的子女数量的个体大多数是出于愚昧无知才这么做的,而不能斥之为恶意滥用。在我看来,更应该受到质疑的是那些刻意鼓励这种行径的强大的制度和领导人。
-
这种现象很可能说明了所谓布鲁斯效应(Bruce effect):雄鼠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怀孕的雌鼠一闻到这种化学物质,就能够自行流产。而且只有在这种味道同其先前配偶的不同时,雌鼠才流产。雄鼠就是用这种方式把潜在的继子或继女杀死的,并使它的新妻子可以接受它的性追求。
-
说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在最初阶段,傻瓜的存在实际上威胁到斤斤计较者的生存,因为傻瓜的存在带来了骗子的短暂繁荣。
-
我们不应指望生殖能带来永恒性,但如果你能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如果你有一个精辟的见解或作了一首曲子、发明了一个火花塞、写了一首诗,所有这些都能完整无损地流传下去。即使你的基因在共有的基因库里全部分解后,这些东西仍能长久存在,永不湮灭。苏格拉底在今天的世界上可能还有一两个活着的基因,也可能早就没有了,但正如威廉斯所说的,谁对此感兴趣呢?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马可尼等人的觅母复合体在今天仍盛行于世,历久而弥坚。
-
知更鸟或岩鹨的“无法抵抗布谷鸟”的基因可以轻易传给下一代,布谷鸟的“无法操纵养父母”的基因则无法传递给自身后代,这就是我所说的“根植不公”和“失败的代价不等同”。《伊索寓言》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个故事:“兔子跑得比狐狸快,因为狐狸奔跑是为了晚餐,而兔子奔跑是为了活命。”我和我的同事约翰·克雷布斯将此概括为“生命与晚餐的原则”。
-
蜂群类似狼群,也是通过大量繁殖得以生存的。但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观察,我们会发现,从基因角度看,它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共享的。蜂群的基因未来至少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那唯一一只蜂后的卵巢。这便是为什么蜂群看起来,甚至在行为上表现为一个真正的有机结合的独立载体——这只是表达我们前面章节信息的另一种说法。
-
任何设计如果能够获得比指定的标准还要“更好”的性能,那它很有可能会被退回,因为那就说明这个指定的标准有可能会以更低的成本来达到。
-
掘土蜂个体似乎会犯一种“协和式谬误”,即对于一种资源价值的评估取决于它们已经在上面花了多少成本,而非它们未来能从其中得到多少。
-
📌 想必宇宙的最终命运确实没有意义,但无论如何,我们真有必要将我们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宇宙的最终命运上吗?当然不需要,只要我们足够明智。我们的生命被其他更密切、更温暖的人类理想与感觉控制。指责科学剥夺了生命中赖以生存的温暖,是多么荒谬的错误啊,这与我本人及其他科学家的感觉截然相反。我几乎都要对这些大错特错的怀疑绝望了。 ^25731006-5-7030-7186
- ⏱ 2022-03-08 14:43:09
-
📌 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25731006-9-1995-2026
- ⏱ 2022-03-08 16:19:02
-
📌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获得什么助益。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 ^25731006-9-2549-2653
- ⏱ 2022-03-08 16:21:20
-
📌 我认为,从发生在最最低级的水平上的选择出发是解释进化论的最好方法。我的这一信念深受威廉斯的伟大著作《适应与自然选择》(Adap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的影响。我要运用的中心观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因学说尚未出现的日子,那时魏斯曼的“种质的延续性”(continuity of the germ-plasm)理论已预示出今日的发展。我将论证的选择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严格说来,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遗传单位基因。 ^25731006-9-9898-10315
- ⏱ 2022-03-09 18:38:41
-
📌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其实是稳定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stable)这个普遍法则的广义特殊情况。宇宙为稳定的物质所占据。所谓稳定的物质,是指原子的聚合体,它因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或普遍性而被赋予这个名称。 ^25731006-10-850-958
- ⏱ 2022-03-09 18:40:25
-
📌 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不理解词汇仅仅是供我们使用的工具,字典里面的“有生命的”这个词并不一定指世上某一样具体的东西。 ^25731006-10-6786-6842
- ⏱ 2022-03-09 18:57:21
-
📌 如果愿意,我们可以把一个基因理解为头和尾符号之间的核苷酸字母序列和一条蛋白质链的编码。我们用“顺反子”(cistron)这个词来表示这样的单位。有些人将基因和顺反子当作可以相互通用的两个词来使用。 ^25731006-11-7132-7230
- ⏱ 2022-03-10 07:26:51
-
📌 一些先前存在的亚单位通过交换偶然聚合在一起是组成一个新遗传单位的一般方式。另外一个方式被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这种方式虽然少见,但在进化上具有重大意义。一个点突变就相当于书中单独一个字母的印刷错误。尽管这种情况不多,但显而易见,遗传单位越长,它在某点上为突变所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一种不常见的,但具有重要远期后果的错误或突变叫作倒位(inversion)。染色体把自身的一段在两端分离出来,头尾颠倒后,按这种颠倒的位置重新连接上去。 ^25731006-11-9762-10020
- ⏱ 2022-03-10 07:47:58
-
📌 模拟能力的演化似乎最终导致了主观意识的产生,在我看来,这是当代生物学所面临的最不可思议的奥秘。 ^25731006-12-12781-12828
- ⏱ 2022-03-10 11:06:02
-
📌 凡是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采用某种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其他策略所不及的,这种策略就是进化稳定策略或称ESS。 ^25731006-13-4073-4126
- ⏱ 2022-03-10 14:23:36
-
📌 亲属选择是家族内部利他行为的起因。关系越密切,选择越强烈。这个名词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但不幸的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抛弃它,因为近年来的滥用已产生流弊,会给生物学家在今后的许多年里带来混乱。威尔逊[插图]的《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一书,在各方面都堪称一本杰出的作品,但它却把亲属选择说成是类群选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书中一张图表清楚地表明,他在传统意义上,即我在第1章里所使用的意义上,把亲属选择理解为“个体选择”与“类群选择”之间的中间形式。类群选择,即使按威尔逊自己所下的定义,是指由个体组成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性生存。诚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家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但威尔逊论点的全部含义是,家族与非家族之间的分界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属于数学概率的问题。 ^25731006-14-9871
- ⏱ 2022-03-12 08:03:23
-
📌 只要条件不发生急剧变化,这些估计是可靠的,生存机器一般来说往往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条件急剧变化,生存机器往往做出错误的决定,它的基因要为此付出代价。人类也是一样,他们的基因根据过时的资料做出的决定多半是错误的。 ^25731006-14-16118-16224
- ⏱ 2022-03-12 08:07:14
-
📌 就布谷鸟所生的蛋而言,这种形式进化上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拟态的完美无缺。我们可以假定,这些布谷鸟的蛋和小布谷鸟当中会有一部分被“识破”,但未被识破的那部分毕竟能存活并生下第二代的布谷鸟蛋。因此,那些操纵更有效的欺诈行为的基因在布谷鸟的基因库中兴旺起来。同样,那些目光敏锐,能够识别布谷鸟蛋的拟态中任何细小漏洞的寄主鸟类就能为它们自己的基因库做出最大的贡献。这样,敏锐的、怀疑的目光就得以传给下一代。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它说明自然选择是如何提高敏锐的识别力的,在我们这个例子里,另一个物种的成员正竭尽所能,企图蒙蔽识别者,而自然选择促进了针对这种蒙蔽行为的识别力。 ^25731006-14-22213-22491
- ⏱ 2022-03-12 08:19:39
-
📌 另一些批评家则表现出类似“因坏消息到来而迁怒信使”的趋势, ^10100589-7xBsD3Nli
- 💭 花剌子模的故事
- ⏱ 2022-03-08 14:44:18
-
📌 我不准备以讲故事的方式来阐明一个论点。经过选择的例子对任何有价值的概括来说从来就不是重要的证据。 ^10100589-7xDcZxzbt
- 💭 我们一方面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说理方式,提醒自己不被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知道我们人类的盲信弱点,利用这一点去影响别人,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傲慢的,在于认为大部分人是傻子。说的轻一点,这是人类的天性,无法避免,刻意注意才能克服。
- ⏱ 2022-03-09 18:18:53
-
📌 伦茨在《论进犯行为》一书中讲到进犯行为在物种保存方面的功能时,认为功能之一是确保只有最适合的个体才有繁殖的权利。这是个典型的循环证明。 ^10100589-7xDdyX6ey
- 💭 如何循环论证的?
- ⏱ 2022-03-09 18:27:36
-
📌 复制因子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是为它们自己制造容器,即赖以生存的运载工具。 ^10100589-7xDgugyjK
- 💭 “Replicators began not merely to exist, but to construct for themselves containers, vehicles for their continued existence.” 本来以为是翻译问题,结果原文也不是能完全理解。
- ⏱ 2022-03-09 19:12:15
-
📌 神经元工作起来比晶体管慢些,但就微型化程度而言,晶体管大为逊色。因此,过去20年来微型化是主宰电子工业的一种倾向。关于这一点,下面这个事实很能说明问题:在我们的脑袋里大约有100亿个神经元,而一个脑壳最多也只能塞进几百个晶体管。 ^10100589-7xE9lg31G
- 💭 未来真的很难预测。摩尔定律持续了这么多年,也到尽头了?未来在哪里。
- ⏱ 2022-03-10 09:09:49
-
📌 不管模拟得如何逼真,计算机也不能预测到将要发生的全部实际情况,但好的模拟肯定远胜于盲目的试验和误差。我们本来可以把模拟称为代替性的“试验和误差”,不幸的是,这个术语早被研究老鼠心理的心理学家占用了。 ^10100589-7xEgQ9Vk4
- 💭 “No amount of simulation can predict exactly what will happen in reality, but a good simulation is enormously preferable to blind trial and error. Simulation could be called vicarious trial and error, a term unfortunately pre-empted long ago by rat psychologists.”
- ⏱ 2022-03-10 11:04:19
-
📌 然而遗憾的是,在鸽子集团中,一只鹰单枪匹马就可干出无与伦比的业绩,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鹰的进化。因此这个集团因出现内部的背叛行为而难逃瓦解的厄运。ESS种群的稳定倒不是由于它特别有利于其中的个体,而仅仅是由于它无内部背叛行为之隐患。 ^10100589-7xEuEzLoQ
- 💭 民主政体不是最高效的政体,但是却可以避免整个国家被暴君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 ⏱ 2022-03-10 14:35:14
-
📌 如果受伤的风险很大的话,还可能有一种“似非而是的策略”,即“专挑比你大的进行搏斗,见到比你小的就逃”!称其为“似非而是”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10100589-7xEzxd5Eo
- 💭 原文是 paradoxical strategy
- ⏱ 2022-03-10 15:49:46
-
我的理解,基因之间的关系复杂,是竞争合作的。你的最后一句适用于所有其他基因,消耗核苷酸并不是个强力的竞争。共存产生有利结果的基因可以获得选择优势,共存产生有害结果的被选择淘汰,共存而仅仅消耗核苷酸,我看不出来一定会被选择淘汰的机制。 ^10100589-7xE7J4rml
- ⏱ 2022-03-10 08: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