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己见

独抒己见

《独抒己见》是二十世纪公认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纳博科夫的自编文集,以《巴黎评论》《时代》《纽约时报》《花花公子》、BBC电台等知名媒体的采访为主体。22则访谈,11封致编辑的信,14篇文论,勾勒出鲜明而坚定的自我肖像。不同于其他小说作品,《独抒己见》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自述;江湖上流传的独具纳式风格的“毒舌”经典语录,大多出自此书。纳博科夫面对着媒体提出的种种刁钻问题,如书名“strong opinions”所体现的,提出一系列坚定见解,谈及生活、文学、教育、电影以及其他种种主题:“洛丽塔”如何险些付之一炬;对蝴蝶怎样迷恋一生;什么是心目中最理想的旅行方式;翻译和创作艺术的终极标准是什么……他毫不理会那些读不懂他作品的庸众,乐于宰杀那些他不认同的文坛神牛。读者可以藉由这些火花四溅的文字,读懂纳博科夫,踏上他脑海中那座迷人、险峻而富于挑战的精神岛屿。

Highlights #

  • 📌 我还没有看过这部片子。它可能是透过蚊帐所见的一片美妙的晨雾,或者像是救护车中那个躺着的乘客在风景路段所感到的弯弯曲曲。 ^23796508-4-3725-3784

    • ⏱ 2020-06-09 23:53:41
  • 📌 是的,那是一次非常困难的转向。我个人的悲剧(不会,也确实不应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在于:我不得不放弃我的母语,放弃我天然的习惯用语,放弃我美妙的、极为丰富和无比温馨的俄语,转向二流的英语。 ^23796508-5-4979-5071

    • ⏱ 2020-06-10 00:08:44
  • 📌 您为什么要写《洛丽塔》?这是我所做的一件有趣的事。然而,我为什么要写我的那些书呢?既是为了自得其乐,也是为了知难而上。我的写作没有什么社会目的,也不传递道德信息;我没有一般观念需要阐述,我就是喜欢编造带有优雅谜底的谜语。 ^23796508-5-6479-6618

    • ⏱ 2020-06-10 00:10:44
  • 📌 第二个方面是,自年轻时代起——我十九岁离开俄国——我的政治信念就如同一块花岗岩一样,无可改变。还是传统的老一套: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艺术自由。我很少关注理想国家的社会或经济结构。我的愿望不过分。政府首脑的肖像不超过一张邮票的尺寸。没有酷刑,没有处决。没有音乐,除了来自耳机或在剧场演奏。 ^23796508-6-13083-13226

    • ⏱ 2020-06-10 02:37:24
  • 📌 非俄语读者意识不到两件事情:并非所有的俄国人都像美国人一样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多数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俄国人崇敬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而不是一个艺术家。他是一个先知、一个哗众取宠的记者、一个毛躁的滑稽演员。我承认,他作品的一些场景、一些精彩和滑稽的争吵写得很有趣。但他的神经质的凶手和凄婉的妓女让人受不了——反正本读者受不了。 ^23796508-6-18518-18681

    • ⏱ 2020-06-10 13:25:07
  • 📌 在智力和情感方面,他们纯属幼稚,另一些宝贝作家也是这样,是公共休息室的宠儿、大学生的慰藉和支撑,如——但有些作家还健在,我不愿去伤害活着的老男孩,而死去的几个还没被埋葬。 ^23796508-6-18971-19056

    • ⏱ 2020-06-10 13:26:05
  • 📌 在一个温和政权的氛围中出现伟大艺术家的机会跟在一个卑劣的独裁政权的不幸年代里产生伟大艺术家的机会同样稀少。因而,我不能预言任何东西,虽然,我希望在西方的影响下,尤其是在美国的影响下,苏维埃警察国家会渐渐衰亡。 ^23796508-7-3726-3830

    • ⏱ 2020-06-10 18:15:44
  • 📌 没有更早来美国。我应该在30年代就住在纽约。要是我的俄语小说那时译成英语,就可能给亲苏派以震惊和教训。 ^23796508-10-13881-13932

    • ⏱ 2020-06-11 17:36:03
  • 📌 艺术是困难的。容易的艺术是你在现代展览上看到的展品和涂鸦。 ^23796508-12-861-890

    • ⏱ 2020-06-11 18:01:34
  • 📌 恐怕我得拒绝。只有野心勃勃的无名之辈或好心肠的庸人才会展示他们的手稿。这好像让人看他们吐的痰。 ^10100589-7hZ4VXstt

    • 💭 XD
    • ⏱ 2020-06-09 23:45:23
  • 📌 坦率地说——现在我所要说的是我以前从未说过的,我希望这会带来一丝有益的寒意——我知道的要比我能用言辞表达的更多,要是我知道的不多,我所能表达的那部分也会无从表达。 ^10100589-7i0f58UaD

    • 💭 ?
    • ⏱ 2020-06-10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