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line
- 自序
- 哥白尼革命
- 邓恩与开普勒
- 师徒接力
- 格罗森迪克
- 一心一意 Grigori Perelman
- Manifold Destiny by [[Sylvia Nasar]]
- [[奥本海默]]
- 少年爱因斯坦
- 青年爱因斯坦
- 远见还是反动——爱因斯坦与玻尔
- 与众不同之处
- 爱因斯坦的哲学素养
- 武士与旅人
- 湯川秀樹 (Hideki Yuka洞, 1907-1981) 與朝永振一郎(Shin-ichiro Tomonaga, 1906一 1979) 是上一世紀日本物理界的兩大巨人,兩人曾因粒子物理學上的重要成就,分別在 1949 年與 1965 年獲得諾貝爾獎。
- 反对方法
- Paul Feyerabend, 1924-1994 Against Method
- Popper 波普尔
- 器物与思想
- Peter Galison, 1955一 Image and Logic
-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科学范式
- 前辈之言
- 物理學家萬伯格
- 萬伯格的第一條黃金經驗是,不要想在弄懂一切已知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之後才開始做研究;也就是說你可以邊做邊學一一想學游泳的話就直接跳入水中。
- 第二條經驗是如果你還沒沉下去,就朝最波濤洶湧的方向?誰去。他的意思是要在最渾沌不清的研究領域裡找題目,不要留在美好寧靜卻大局已定的老領塌。
- 第三(萬伯格說這第三條教訓或許最難接受)、不要搪心浪費時間,因為我們已經不是在解習題。在真實的研究世界中,我們很難知道什麼是重要的問題,哪些問題又是在當下可以解快的。你在實驗室與書桌前的絕大半時間是浪費的。
- 第四、學一些科學史,或起碼你那一行的一些歷史。原因是一來科學史對於你的工作可能有幫助,更重要的是科學史讓你知道自己的工作在人類文明中的價值一一否則你可能會因為科學生涯既不能名利雙收,你的親友又多半不了解你在做什麼而覺得沮喪。
- 物理學家萬伯格
- 物理之后
- 热情与理智
- K. Gode!, 1906-1978 和爱因斯坦的政治分歧
- [[Richard Feynman]] 对于越战的态度
- 人本原理
- 天马行空
- 又见费曼 [[Richard Feynman]]
- Mlodinow, 1954一 Feynman’s Rainbow
- Related
- [[另一种鼓声——科学笔记]]
武士与旅人——续科学笔记
July 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