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书籍:
- [[正念]]
- [[自控力]]
-
Highlights
-
但是当我说,「你拖延是因为你太孤独了」的时候,她却伤心地哭了。
-
当我问她拖延到最后并完成任务的感觉时,她说:「战斗和胜利。」
-
作为心理问题的拖延症和作为社会现象的拖延症。
-
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人都有很多目标和欲望,压力都很大。想要的东西多了,时间就不再是用来度过和享受的了,而成为了完成目标的工具和资源。当我们没有「用好时间」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产生内疚和自责,觉得自己像个败家子。
-
如果拖延症消失了,也是我们跟它友好分手,而且还能容忍它不时回来串门。毕竟我们最终的目标并不是克服拖延症,而是能把事情完成,还能感到快乐。这么想,我们能做的事就多了。
-
当然在立志的同时,也要警惕另两种错误。一种错误,是用立志代替行动。
-
从韦格纳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强迫性思维的原型:当人们控制自己的思维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不控制自己思维时要想得更多。他把这种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ironic rebound)。
-
拖延症的特点之一,就是很难从娱乐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但一旦投入工作了,需要的意志力就没那么大。就像启动一辆车需要很大动力,一旦正常行驶了,它对动力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
积极目标能成为你的动力,消极目标却只会让你把目光局限在问题上。
-
某部分规律的生活,能够让你获得一种掌控感。
-
我们对未来自己的设想和对别人的设想在很多地方是类似的。对未来自己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善意是类似,而对未来自己的痛苦也和对他人的痛苦是类似,而这种痛苦很难完全被感受到。这么说来,总把痛苦留给未来自己的拖延症患者,原来是不够善良啊。
-
它的确有效。重要的不是[[冥想]],还在于冥想背后传递的生活理念和态度——专注于此时此刻,和自己在一起,觉察而非改变,接纳而非批判。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克服拖延症。
-
长久来看,睡眠不足会让意志力低下,绝不是保持高效和专注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