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思考,快与慢

Outline #

  • 本书所获赞誉
  • 序言
  •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 第1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行为与注意力
      •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
      • 冲突与自我控制
      • 看上去不等长实际上等长的两条线
      • 两个虚拟出来的角色
    • 第2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灵敏指示器
      •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那只大猩猩?
    • 第3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 又累又饿的保释官司更可能否定保释申请
      •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
      • 今天得到 1000美元,1年后得到1万美元,你选哪个?
    •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 启动效应:让人不知不觉微笑的铅笔
      • 你会自觉投到盒子里多少钱?
    • 第5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 由记忆造成的错觉
        • 熟悉感让认知放松,产生错觉
      • 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信服?
        • 任何缓解认知紧张的做法:使用印刷清晰的字体,使用简单句
      • 股票代码上口,回报率也相对较高
        • 认知紧张后,系统二参与,逻辑任务表现更好
        • 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曾潜心关注重复某种刺激和这一刺激最终带来的轻微情感波动之间的关系,扎伊翁茨称之为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 重复曝光的结果有益于机体适应其所处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环境。这一效应能使机体鉴别出安全的物品和栖息地,是最为原始的社会性依附的基础。因此,重复曝光构成了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的基础,而社会组织与社会整合又是心理稳定与社会稳定的基础。
      • 创新是发生在能让人联想无限的环境中的
        • 好心情、直觉、创造力、轻信以及对系统1不断增强的依赖性形成了一个关联群集。悲伤、警觉、怀疑、分析方法以及不断增强的努力程度等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好心情使系统2放松对行为的控制:当人们心情好时,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但也会放松警惕,易犯逻辑性错误,这种关联与曝光效应一样,在生理上也讲得通
    • 第6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 从第一次的惊喜到第二次的习以为常
      • 简的钱包是怎么丢的呢?
        • 因果关系
    • 第7章 字母“B”与数字“13”
      • 是什么让你相信了那些荒谬之词?
        • 系统1不仅好骗,还容易产生偏见,而尽管系统2掌管怀疑和不信任的大权,但是它有时很忙,不忙时也很懒惰,总会擅离职守。
        • 联想记忆的运作是导致“确认偏误”的原因之一。
      • 光环效应与群体的智慧
        • 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
      • 眼见为实的想法往往让我们仓促作出决定
        • 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
        • 可以解释下列偏见:过于自信,框架效应,比率忽略
    • 第8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 看照片预测竞选胜出者,为何其准确率可以高达70%?
      • 平均长度与总长度是完全不同的数量概念
      • 与强度等级匹配的描述
      • 思维的发散性让我们作出直觉性判断
    • 第9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 找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作答
      • 立体启发法: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更高大
      • 情感启发式: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 第10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 小样本的出错风险可能高达50%
      • 信任多于质疑的普遍性偏见
      • 对随机事件作出因果解释必然是错的
    •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对锚定值的调整常常是不足的
      • 暗示就是一种锚定效应
        • 启动效应
      • 作为这幢房子的主人,你能接受的最低售价是多少?
      • 锚定效应何时适用,何时不适用?
        • 环境对人的影响比想象中的大
    • 第12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 定义: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 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有利于团队关系融洽
      • 可得性偏见会影响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看法
    • 第13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 被闪电击中与食物中毒,哪种意外致死率更高?
      • 如何避免小概率的风险事件演变成公共危机?
      • CZ 媒体关注小概率事件会导致效用层叠 公共安全事件应对往往会因为效用层叠而过度
    • 第14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 依据典型性作出预测是下意识的行为
      • 典型性启发的两宗罪
      • 用贝叶斯定理来约束直觉
        • [[贝叶斯]]
      • CZ 典型特质与基础比率的问题
    • 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 琳达不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银行出纳吧?
      • 少即是多的逻辑悖论
    • 第16章 因果关系胜过统计信息
      • 因果关系基础比率与思维定式
      • 我们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乐于助人
      • CZ 因果关系的数据比统计关系的数据更会影响我们,更注意特殊性推广到一般性,而不是相反
    • 第17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 第二次的表现和第一次并无因果关系
      • 回归现象的意义不亚于发现万有引力
        • [[Francis Galton]]
        • 相关性和回归性描述的是同一个概念,只是从不同视角解释。只要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就会出现回归平均值的情况
    • 第18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 偏离预测方向的直觉
      • 对直觉性预测的偏见进行修正
      • 两位教授候选人,应该选择哪一位?
  •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 第19章 “知道”的错觉
      • 后见之明的社会成本
      • 真的存在能让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吗?
    • 第20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士兵测评的有效性错觉
      • 投资股票的技能错觉
        • 求解相邻两年表现的相关系数,发现为0,成功大部分靠的是运气
      • 主观自信与专业文化认知错觉的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 专家预测的准确度比不上扔飞镖的猴子
      • CZ 世界是不可预测的
    • 第21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熟优熟劣?
      • 专家预测比不上简单运算准确
      • 让许多业内人士烦恼的运算法
      • “闭上眼睛”的直觉判断比主观判断更可取
    • 第22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 直觉就在眨眼之间
      • 专家型直觉的习得
      • 环境有规律可循,直觉才可相信
      • 直觉的对错评估
    • 第23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 比起外部意见,我们更偏向内部意见
      • 规划谬误: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
      • 减少决策错误的有效方法
    • 第24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 乐观主义者过度自信的代价
      • 竞争忽视:为何大片会扎堆上映?
      • 是你太糟糕而不是我太笨拙
      • 事前验尸:部分克服乐观偏差的方法
  •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 面对风险,我们不是理性的经济人
      • 伯努利的财富效用理论错在哪里?
    •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面对财富,你会选择规避风险还是冒险一搏?
      • 损失厌恶:对方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得多
      • 前景理论无法应对令人失望的事
    •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 禀赋效应: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论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可以用前景理论的损失厌恶来解释)
      •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割舍自己已拥有的东西?
      • 像商人那样思考和交易
    • 第28章 经济交易的参照点——公平性
      • 目标就是参照点
      •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现状?
      • 商人提价或降低员工工资的行为公平吗?
        • 我们发现公平性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他人。
        • CZ 这里是用损失厌恶来研究经济公平性,不是事实上的公平,而是心理感受上的。毕竟公平是人感受的?
    • 第29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 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
      • 著名经济学家也难逃阿莱斯悖论的陷阱
      • 决策权重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担忧程度
      • 四重模式:可能性与决策权重的关系模型
      • 可能性效应影响下的风险决策
    • 第30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 你认为一支三流球队获得NBA总冠军的可能性有多大?
      • 画面感越强,决策权重越大
      • 对风险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决策可能截然相反
      • 罕见事件又为何会被忽视?
    • 第31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 宽框架还是窄框架?
      • 聪明的投资者不会每天都看股票行情表
      • 风险政策可能抵消风险厌恶的偏见
    •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 你会卖掉盈利的股票还是亏损的股票?
      • 哪种选择会让你更后悔?
      • 因为害怕将来后悔而作出不理性的选择
    •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 开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跨界交流
      • 综合评估引发偏好逆转
      • 同类案件判罚的力度为何不一样?
    •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情感的框架效应很难抵档
      • 用框架性政策助推人们作出更好的选择
  •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 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如何测量体验效用?
      • 记忆自我夸大了痛苦体验
      • 记忆没那么可靠
    • 第36章 人生如戏
      • 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 关于上一次旅行,你还能记起多少?
    •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 测量经验自我的幸福感
      • 幸福的方法
    • 第38章 思考生活
      • 生活满意度: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 被放大了的幸福错觉
      • 千万不要忽略时间的作用
  • 结语
  • 附录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附录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 致谢

Highlights #

  • 📌 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 ^573975-12-3455-3508

    • ⏱ 2020-09-22 18:21:17
  • 📌 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 ^573975-12-8716-8743

    • ⏱ 2020-09-22 18:35:23
  • 📌 如果环境有足够的规律性,并且在判断时有机会掌握这些规律,联想机制就会识别这些情境并做出快速且准确的预测与决策。这些条件若得到满足,你就可以相信某个人的直觉。 ^573975-29-8555-8633

    • ⏱ 2021-08-26 15:37:59
  • 📌 看轻或是忽略分布信息的普遍趋势可能是预测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计划者应该尽力划分出预测问题的类别,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所有能够获取的分布信息。 ^573975-30-6250-6321

    • ⏱ 2021-08-26 15:38:00
  • 📌 这个例子凸显了“无差异曲线”的标准模式没有预见到的选择的两个方面。第一,人们的偏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参照点发生变化。第二,改变的不利之处比有利之处更突出,其有利之处包括对倾向于现状的偏见。当然,损失厌恶并不是说你从未想过要改变自己的处境;一次机会带来的益处也许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损失。损失厌恶只能表明我们的选择总是强烈偏向趋近参照情形的选项(而且通常情况下会偏向较小而不是较大的改变)。 ^573975-35-3130-3328

    • ⏱ 2022-02-22 15:12:08
  • 📌 他们引用了研究婚姻关系的著名专家约翰·葛特蒙(John Gottman)的话,他观察到长期健康的婚姻关系不仅仅依赖于寻求幸福,更在于避免负面的情况出现。葛特蒙预测一种稳健的关系需要良好的互动与不好的互动间的比例至少为5:1。其他社会方面的不协调则更吸引人,我们都知道,也许一件事就会毁掉数年时间培养的友谊。 ^573975-36-2326-2479

    • ⏱ 2022-02-22 15:14:19
  • 📌 损失厌恶系数指的是两种动机的相对强度:我们想要规避损失的动机要强于获得利益的动机。参照点所关注的是现状,但它还会是将来的目标,即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是种损失,超过了目标就是种所得。正如我们从消极主导中可能推断出来的那样,这两种动机的影响程度并不形同。对没能实现目标的损失厌恶比想要超过目标的愿望更为强烈。 ^573975-36-2924-3074

    • ⏱ 2022-02-22 15:19:18
  • 📌 不同的原则制约着公司追求利益或避免利益损失的行为。当公司生产成本低时,公平性原则就不会限制公司将财富分给顾客或雇员。当然,若公司分摊赢利,我们的调查对象就会更喜欢这家公司,并觉得这家公司更公平;若不分摊,他们也不会认为该公司做法失当。他们只会在公司利用权力违背与雇员或顾客间的非正式合同时,或者在公司为自身赢利而将损失强加给别人时才会表现出愤怒。研究经济公平性的学生们不应该去评判公司最应该有的举措,而应该找到区分遭人厌恶、应得到惩罚的行为和可接受的行为之间的分界线。 ^573975-36-7317-7551

    • ⏱ 2022-02-22 15:36:24
  • 📌 安东尼(目前拥有100万美元):“如果选择确定选项,我的财富肯定会翻倍。这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同样我也可以选择赌一把,那样我的财富要么翻4倍,要么什么也得不到。“ 贝蒂(目前拥有400万美元):“如果选择确定选项,我肯定会损失一半财富,这将是非常可怕的。同样我也可以选择赌一把,那样我的财富要么会损失3/4,要么一点也不损失。“ ^10100589-7sQ5tfnph

    • 💭 这个例子举的简直就是胡扯,两个人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选项,一个是收益,一个是损失,这真的不是曲解伯努利理论么?
    • ⏱ 2021-08-26 1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