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 系列图书
    •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 《少有人走的路5:寻找石头》
    • 《少有人走的路6:不一样的鼓声》
  • Outline
    • 出版者语
    • 名人名家评论
      • CZ 槽点满满
    • 前言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 第一个前提是:我没有把“心智”和“精神”加以区分,因此,在“精神的成熟”和“心智的成熟”之间,我也没有做出明确区分,实际上它们是一回事。
      • 另一个前提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而且是毕生的任务。心理治疗可以给心智成熟提供绝好的帮助,但它永远不是速成的、简单的治疗过程。
    • 第一部分 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 问题和痛苦
        • 人生苦难重重。
        •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 推迟满足感
        • 需要家庭教育从小培养这一点 [[education]]
      • 子不教,谁之过
        •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
        • 父母的爱至关重要。
        •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
        •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 解决问题的时机
        • 和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 承担责任
        •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 前者认为责任在自己,后者认为责任在别人
      • 逃避自由
        • 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埃里克·弗洛姆把他讨论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专著命名为《逃避自由》,可谓恰如其分。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 忠于事实
        • [[事实]]
        •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事实也是
      • 移情:过时的地图
        • 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是造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为“移情”。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移情的定义。我的定义是: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 迎接挑战
        •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 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
        •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也是唯一能确定我们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的方法。
        • 完全忠于事实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反省,确保我们的言语能够准确地表述出我们所认知的事实。
      • 隐瞒真相
        • 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 保持平衡
        •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 需要放弃一些东西
      • 抑郁的价值
        • 抑郁是在放弃过程中的正常反应
      • 放弃与新生
        •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但是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即便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时痛苦的强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
    • 第二部分 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 爱的定义
        •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 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 首先,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
        • 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 坠入情网
      • 浪漫爱情的神话
      • 再谈自我界限
      • 依赖性
      • 精神贯注
      • “自我牺牲”
      • 爱,不是感觉
      • 关注的艺术
      • 失落的风险
      • 独立的风险
      • 投入的风险
      • 冲突的风险
      • 爱与自律
      • 爱与独立
      • 爱与心理治疗
      • 爱的神秘性
    •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 信仰与世界观
      • 科学与信仰
      • 凯茜的案例
      • 马西娅的案例
      • 特德的案例
      • 婴儿与洗澡水
    • 第四部分 恩典
      • 健康的奇迹
      • 潜意识的奇迹
      • 好运的奇迹
      • 恩典的定义
      • 进化的奇迹
      • 开始与结束
      • 熵与原罪
      • 邪恶的问题
      • 意识的进化
      • 力量的本质
      •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 对恩典的抗拒
      • 迎接恩典降临
    • 后记
    • 附录25周年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