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图书
-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 《少有人走的路5:寻找石头》
- 《少有人走的路6:不一样的鼓声》
- Outline
- 出版者语
- 名人名家评论
- CZ 槽点满满
- 前言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 第一个前提是:我没有把“心智”和“精神”加以区分,因此,在“精神的成熟”和“心智的成熟”之间,我也没有做出明确区分,实际上它们是一回事。
- 另一个前提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而且是毕生的任务。心理治疗可以给心智成熟提供绝好的帮助,但它永远不是速成的、简单的治疗过程。
- 第一部分 自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 问题和痛苦
- 人生苦难重重。
-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 推迟满足感
- 需要家庭教育从小培养这一点 [[education]]
- 子不教,谁之过
-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
- 父母的爱至关重要。
-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
-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 解决问题的时机
- 和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 承担责任
-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
- 前者认为责任在自己,后者认为责任在别人
- 逃避自由
- 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埃里克·弗洛姆把他讨论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专著命名为《逃避自由》,可谓恰如其分。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 忠于事实
- [[事实]]
-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事实也是
- 移情:过时的地图
- 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是造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为“移情”。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移情的定义。我的定义是: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 迎接挑战
-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 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
-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也是唯一能确定我们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的方法。
- 完全忠于事实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反省,确保我们的言语能够准确地表述出我们所认知的事实。
- 隐瞒真相
- 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 保持平衡
-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 需要放弃一些东西
- 抑郁的价值
- 抑郁是在放弃过程中的正常反应
- 放弃与新生
-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但是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即便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时痛苦的强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
- 问题和痛苦
- 第二部分 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 爱的定义
-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 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 首先,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
- 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 坠入情网
- 浪漫爱情的神话
- 再谈自我界限
- 依赖性
- 精神贯注
- “自我牺牲”
- 爱,不是感觉
- 关注的艺术
- 失落的风险
- 独立的风险
- 投入的风险
- 冲突的风险
- 爱与自律
- 爱与独立
- 爱与心理治疗
- 爱的神秘性
- 爱的定义
-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 信仰与世界观
- 科学与信仰
- 凯茜的案例
- 马西娅的案例
- 特德的案例
- 婴儿与洗澡水
- 第四部分 恩典
- 健康的奇迹
- 潜意识的奇迹
- 好运的奇迹
- 恩典的定义
- 进化的奇迹
- 开始与结束
- 熵与原罪
- 邪恶的问题
- 意识的进化
- 力量的本质
-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 对恩典的抗拒
- 迎接恩典降临
- 后记
- 附录25周年版序言
少有人走的路
October 15,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