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

世界观

  • Outline
    • 推荐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础命题
      • 第1章 世界观
      • 第2章 真理
      • 第3章 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第4章 证实与不证实证据和推理
      • 第5章 奎因-迪昂论点和对科学方法的意义
      • 第6章 哲学插曲:归纳的问题和困惑 // 072
      • 第7章 可证伪性 // 083
      • 第8章 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 // 091
    • 第二部分 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
      • 第9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的宇宙结构 // 102
      • 第10章 托勒密《至大论》序言:地球是球形的、静止的,并且位于宇宙中心 // 111
      • 第11章 天文学数据:经验事实 // 129
      • 第12章 天文学数据: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 140
      • 第13章 托勒密体系 // 150
      • 第14章 哥白尼体系 // 162
      • 第15章 第谷体系 // 177
      • 第16章 开普勒体系 // 180
      • 第17章 伽利略和通过望远镜得到的证据 // 193
      • 第18章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所面临问题的总结 // 215
      • 第19章 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性/概念性关联 // 223
      • 第20章 新科学和牛顿世界观概述 // 230
      • 第21章 哲学插曲:什么是科学定律 // 241
      • 第22章 1700~1900年牛顿世界观的发展 // 254
    • 第三部分 科学及世界观的新近发展
      • 第23章 狭义相对论 // 272
      • 第24章 广义相对论 // 299
      • 第25章 哲学插曲:科学理论是不可通约的吗 // 310
      • 第26章 量子理论导论:量子理论的基本经验事实和数学方法 // 327
      • 第27章 现实问题:测量难题和量子理论的诠释 // 352
      • 第28章 量子理论与定域性:EPR、贝尔定理和阿斯派克特实验 // 386
      • 第29章 演化论概述 // 408
      • 第30章 对演化的思考 // 429
      • 第31章 世界观:总结思考 // 459
    • 章节注释和推荐阅读书目
  • 书评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绯村拔刀斋(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313561/

理查德·德威特的«世界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以及对待科学研究及成果的态度;第二部分简述了科学史,从公元前3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讲起,直至绵延今日的量子论和演化论,涵盖人类各阶段核心的世界观架构极其演进。

所谓世界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观念体系”,各种观念如拼图一般,相互依存,层层扩展,位于中间部分的是核心观念,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其否定则意味着整个体系的崩塌,而周围的观念则如何层层护卫,必要时可舍卒保车,通过对这些假设条件的修改和舍弃,保卫核心观念不被动摇。

在第一部分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方法等内容中,讨论了何为真理?何为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何为证实和不证实推理?何为可证伪性?何为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从内容上看,很多的定义和规则显得十分枯燥,但对这些概念的认真学习,一方面可以澄清大量我们脑中被误导的有关科学的概念,另一方面为更深刻的认识科学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得不说,之前我们获得的大量的有关科学领域的概念都存在着很大的误导或混淆,举例说明,我们经常听说某个定理是真理,因为他具有“可证伪性”,然而,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所谓“可证伪性”,指的是某个定理对某个特定的人是否可证伪,而不是这个定理自身是否可证伪。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碰见与别人辩论时感觉“真理越辨越混乱”,我们都觉得自己的理论无懈可击,而我们也都秉承谦虚谨慎的态度,但辩论的结果往往无功而返,这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而我们只能接受与这个世界观匹配的证据,大家对证据的可信度以及重要性评价不一致,导致我所认为的不可信的理论,在对方那里是“不可证伪”的。看起来这个说法很简单,但在科学史上,很多重大的矛盾的理论,如“演化论中是否有全能上帝的位置”这个涉及科学和基本宗教认知的领域,就是对演化论中经验证据是否具有决定性的压倒作用看法不一致造成的。在此仅举一例,但这种看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分歧,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

这本书中的科学史,与传统的科学史叙述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史实相同,但本书是用逻辑论证的方式,让我们看到科学理论或世界观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进的。在其他的科普书中,科学发现仿佛是科学家天才瞬间的结果,是科学群星的闪耀时,然而,真正的科学进步,是一步一个脚印,按照逻辑的进程而发生的。“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这两个因素相互交替推动科学的发展,当经验事实没有更新,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出现变化时,将会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一定的更新,如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当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同时出现变化时,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世界观变革,如牛顿的世界观取代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科学发现对科学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哲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同样的促进作用。而随着新的科学经验事实发现,以及与之对应的哲学性/概念性看法的更新,我们今日的世界观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被淘汰。

通过学习世界观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其具有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很多看似简单的理论说法,细究之下其含义深邃无比,绝大部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甚至尚无定论。而如果我们放弃简单的看世界或问题的方法,学会用世界观的观念来看待事物和世界,可以发现我们能看到事物间潜在的关联性和逻辑性,为我们的思维打开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