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

后浪

5月4日前夕,BiliBili 在央视发布了一则 2 分钟的广告短片,网站同时放出了接近 3 分钟的完整版本。题为“后浪”,写给年轻一代,完整版链接

我最早是在朋友圈看到好几个人转发,遂点进去看了,稍受感动,也转发了,当时的配文大意是,尴尬的年龄,要保持心态的年轻。 后来看到了翻转电台痛骂这段视频的节目,听完觉得很有道理,虽然听的时候忍不住笑起来。由于当时已经很晚,凌晨三点,遂没有在朋友圈转发。白天起床后,转发了另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后浪》,更像是一出盛大的、虚伪的奶嘴派对,原始链接。 当然完全能理解,这样的文章在朋友圈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大部分的回复是否定这篇文章。言辞包括,“说的不是一件事情”“这也太能杠了”“槽点太多”,确实这种评论只需要结论,不需要任何论证过程。我也没有回复,有些回复发出了又删除了。这种现象不止我,好几个好友都有类似行为。 后来在群聊中看到了,基于该视频再创作的另一个视频。 同样的音频,但是混剪的视频更“接地气”,这种与官方叙事迥异的民间叙事手段,通过解构原视频,给人以非常大的冲击力。戏谑的手法,比翻转电台的播客或者批判的公众号文章效果更佳,严苛程度也更轻。

这一事件中,我要反思的是,为何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时,没有生出部分人提到的生理不适感。直到听到翻转电台的播客,才意识到整个视频的荒谬?更进一步,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是我的观点不够坚定随波逐流么?作为对比可以问其他看到公众号文章反驳的人,他们反驳的点在哪里?是下意识的反驳还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另一个态度是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夸赞B站的营销手段之高明,毕竟这只是B站出圈的商业广告而已,能获得如此多的讨论已经非常成功了。这种散发着油腻气息的言论令人作呕,但却有相当大的市场。毕竟无论多愚蠢的言论都会有人喝彩的。

以上是关于后浪事件的一些私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