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挑战2020]({% post_url 2020-05-01-read-challenge %})这个书单看完的第一本书,是徐贲老师的《明亮的对话》,阅读体验是欣喜甚至可用狂喜来形容,一方面是欣喜这本书解答了自己关于公共对话的一些困惑,另一方面是欣喜自己参与了这个阅读挑战,后面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类似书籍。
一气呵成读完之后,想着应该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可是如何推荐才能不辜负这样一本好书?对于大部分书籍,一般只是在豆瓣上写几句话的短评,偶尔有些篇幅较长的书评,也是随性所至,不求章法。依旧这样的态度,可能会适得其反。好在书单上的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作为参考,尤其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章节。接下来的文字,可以认为是我对这本书的阅读笔记,供自己以后翻阅,也是向各位推荐。
《明亮的对话》,副标题公共说理十八讲。作者是徐贲(音同奔),长期在美国教授论证说理和人文教育课程。这本书的内容副标题已经道明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公共说理。说理就是讲道理,公共说理即如何在公共空间讲道理,公共说理的内涵很广泛,我们日常对于时事的谈论,也可以算作公共说理。这本书围绕公共说理总计十八讲,介绍了公共说理的概念、结构、技巧、必要性以及公共说理和伦理、公民教养、民主等相关主题的关系。
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一个对当下社会有所关注的人,应该能感受到公共舆论环境的恶化。互联网上充斥着非理性的言论,反智、犬儒以及各种充满极端情绪的文字,我们还有可以好好说话的公共空间么?如何进行理性、以求知交流为目的的对话?因为对现实的失望,很多人选择不发声,压抑自己的表达,或者用冷嘲去隐晦地表达。个体如何面对这一切?大部分人或者说我自己是缺失公共说理的训练的。带着这些失望和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前言和后续十八讲组成,前言直说中国需要公共说理教育和公民理性(本书出版于2014年,在今天谈这个话题比当初更为重要),列举了一些让人失望的非理性言论,主角不只是个别网民,还包括一些严肃媒体。究其原因,是我国缺乏说理教育,对比了美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说理教育。强调了说理是需要刻意学习的。自说自话与高调宣传都不是公共说理,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充斥着这两者。
接下来八讲是关于说理的技术讨论,主要按照古希腊的修辞学框架(这里使用的是广义的修辞含义)。结合逻辑论证的三段论,讨论了说理中的各个部分,例如主张,理由,论证等。这一部分包括了一些说理的概念、定义和原则。
剩下的部分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介绍了美国教育体系中的“随笔”写作和说理的关系,说理与公民教育、政治民主、伦理道德层面的联系,以及非说理宣传对人的危害。这部分的逻辑结构不是非常清晰,毕竟是随笔的形式,每一讲中也有重复出现的内容。这一点也是被读者较多批评的点。 读毕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公共说理是有一整套技术细节的,不是辩论中的各种奇技淫巧,更不是不容质疑的断言。了解这些人类文明的积淀,可以让我们有更理性的思维,更能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帮助识别那些非理性的话语,例如商业广告和官方机构的话术。逻辑谬误并不都显而易见,刻意的训练才能让你获得识别这些谬误的技能。 说理教育不是为了使人论辩获胜,也不仅是单纯技能的传授,而是与人的文化教养和道德素质联系在一起,传承着人类共同文明和自由、平等、理性的说理价值。这才是公民社会要培养的“公共说理教育”和“公共理性”。
我们相信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我们希望,说理可以成为明亮的对话,一种自由、理性而持续的公共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