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2CS

CE2CS

是的,在长达七年的 CE 专业学习后,硕士毕业之际我决定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初中,在数学老师的家里。印象最深的是 Windows 经典的蓝天白云壁纸。初中毕业如愿进入县城中学,数周一次的微机课是最让我期待的,信息技术的课本被我闲暇时候翻了一遍又一遍,在脑中幻想着计算机的操作界面。高中的学业繁重,当时也仅限于幻想,期待着何时能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

我并不清楚自己对计算机喜爱源于何处,从最初的接触开始,这种喜爱就在酝酿发酵,与日俱增。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是最早知道这个专业,虽然当时根本不明白这个专业的具体含义。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如愿进入计算机学院,招生老师电话过来询问的时候,我选择了同意调剂,因为当时所有的专业对我来说都是新鲜,对于计算机莫名其妙的兴趣不足以让我放弃某校的录取。最终,我进入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很不错,我这样安慰自己。其实不是没有考虑过转系,但是由于身份原因,转系的难度较普通生又困难了许多。而且大学的新鲜生活让我目不暇接,很快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且决定将对计算机的喜爱当成一个业余爱好。本科四年里,选修了 C/C++ 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因为精力有限而中途退课的数据结构,开始接触 Linux 操作系统,在互联网上搜索解决日常各种问题,因此对于计算机相关的各方面有了一鳞半爪的了解。

本科毕业,同学中有从航天航空专业转到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我犹豫许久终是没有下定决心。一方面是安于现状,懒得改变,不敢为了兴趣去重新开始,接受挑战;另一方面则是沉没成本谬误,心想已经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了四年,如果转专业岂不是白费了四年光阴?最终我选择来到了南京,继续本专业的研究生学习。

我对计算机的喜爱从未改变,反而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加深。这种莫名的喜爱也让我困惑。我不喜欢游戏,因为不擅长;编程也算不得擅长,只是了解数门语言,但都是浅尝辄止,除了专业课程需要,并未写过很长的代码;对于很多软件工具,也仅限于比大部分非专业人士多了解一点;虽然长期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 Archlinux 发行版),也仅限于日常使用,解决问题大多还是靠 Google。因为互联网,我得以在计算机的世界里遨游,但是就像进入图书馆的儿童,只是流连于书架之间,没有动力也没有方向去坐下来钻研。

让我重新考虑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一个本科读心理的朋友申请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我得知后自然很吃惊。别人文科专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的人尚能如此,我为什么不可以呢?跨专业考博的念头冒出来之后便挥之不去,我也考虑了许久,也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过往说服自己不转专业的诸多理由一下子显得那么无力。一直安于现状,随波逐流,这次希望自己能做出选择。过去的都是沉没成本,为未来考虑时便应理智地不受其影响。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读博呢?即顺利完成博士阶段学业的可能性。

相比于那些本科和硕士皆是计算机科学的同学来说,我最大的弱点是专业基础基本没有。我想一个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应该只有数门,我会努力补上来,虽然这并不容易。复习考博的过程中,张教授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这门课上提到过,听这门课的有从其他专业比如水利工程考过来的博士,那他们需要很努力了。我听到之后觉得很高兴,有别人走过这条路,那么,我有信心我也可以。我已经做好很努力的准备了。相比于其他同学,我可能的优势是兴趣,亦即我跨专业考博的原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计算机的兴趣能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