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不知为啥突然觉得应该重新开始写博客,结果折腾了一上午的博客。这个域名申请的很早,写的东西 不多,网站的代码倒是折腾变动了很多次。2012 年 9 月最初使用的是 Github Page,今天依旧放在 Github 上,前几天自定义域名也支持了 https,短期应该不会再折腾了。不扯这些技术细节,下面反思一下为什么 重新开始写博客。
人天然的有表达欲,不是在这里,便是在那里。我相信,一切写下的文字都希望被看到。所以社交网络当然是 一个短期不会消失的需求。关于社交网络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site.baseurl }}{% post_url 2015-06-16-social-network %}), 今日再看虽然觉得有点幼稚,观点大抵没有变化。
从博客到微博,碎片化的表达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这也是为何会有重新写博客一说。现有的表达平台都有或 多或少令我不满的地方。朋友圈人太多太齐全,表达的压力对我这种懒得分组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点大了; Twitter 本来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也有了表达成本。本就和其他人士差距太大, 即使并非熟人社交也不想暴露自己的「智障」;微博,恕我直言,这个网站真的是令人难受,即使找到了合适 的客户端,找到了可以清理时间线的插件,即使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不过最近这段时间微博的使用频率 大大增加,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师让我重新发现了微博的有趣,或者说重新发现了表达的乐趣。可是,碎片化表达 终究意义有限。
表达,或者说书写的价值,在于给未来的自己一个锚点,即使不考虑其可能的对他人的启发。
最近重新整理了一下 RSS 订阅,还在写博客的人依旧不少,虽然不写的人根本不会被看到。 看着他人的记录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比如谢益辉。
那么,当初为什么不写呢?表达的乐趣并非刚刚发现。最初拒绝表达的原因,大抵还是拒绝暴露自己的无知。 对于很多事情,不敢轻易发表看法,深知信息的不充分以及自己见识的浅陋。今天这个情况还是没有改变。 但是表达真的需要全知么?片面的表达,也有其价值。有时候反思一下自己习以为常的观点,就能发现 有问题的地方。
不写的原因,还在于过于重视表达本身。举一个做笔记的例子,如果笔记工工整整,格式精美,那么 在书写笔记的时候便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希望破坏美好的事物或者造成不和谐、不一致。自从我把随身带 的笔记本当成草稿纸使用后,已经记了十几本了。
不写还有一个原因是出于隐私的考虑,这里暂时不细说。
最后,这里不是一个严肃的技术或者生活博客,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更新频率的要求, 只是一个记录自己真实想法的,属于自己的地方。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不过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获得的奖赏已经足够我继续下去了。